為什麼要孝順?故事很短,道理很真!

2020-12-12 騰訊網

各位微信讀者朋友們

大家好

前不久

我們推出了

紀檢監察幹部的家風故事

第一期

第二期

第三期

第四期

今天我們將繼續為大家講述

歡迎關注

印刻在骨髓裡的家風

文字/聲音:湘潭市委巡察辦副科級幹部黃瑾

我的父母都是很平凡的人,他們用一輩子的時間告訴我們,孝順和清廉是最重要的家風。幾十年如一日地言傳身教,這些道德品質也深深地印刻在我的骨髓裡,成為最珍貴的人生財富。

我的父親讀書不多,卻是最孝順的人。奶奶曾經中風癱瘓在床十多年,父親和叔叔姑姑們一起輪番悉心照料。在奶奶最後的幾個月時間裡,父親日夜守候在奶奶身旁,洗衣餵飯餵水,回憶以前的事。家族裡的人們都說奶奶好福氣。

父親的孝順還體現在他用瘦弱的肩膀主動扛起了整個家庭的責任。八九十年代,外公家要吃飯的人很多,上有五六位老人,下有八九個孩子,外公外婆每天都像陀螺一樣轉個不停,可生活還是很貧困。父親對此並沒有置之不理,而是從並不富裕的家中一趟趟給外公外婆送吃的穿的,幫助舅舅們建房成家立業。

(圖片來源:網絡)

外公去世前緊緊地握著父親的手不放,父親明白外公的意思,承諾他會好好照顧外婆和一大家子。二十多年過去了,他虔誠地遵守著他的承諾。即便已經頭髮花白,年近70歲,還經常和母親一道親自侍奉外婆。我一度不能理解父親為什麼把孝順看得這麼重,也曾經問他:您也這麼大年紀了,在家中過清閒的日字不好嗎?外婆有舅舅們呢。父親總是說:只要外婆在世一天,他和母親就有這個責任。

後來,我想明白了,孝順看似很簡單,就是多陪老人吃餐飯、散散步、嘮嘮嗑;但孝順又是多麼不簡單,在歲月的境遇中考驗著一個人的意志力和承受力。

如果說父親對我的影響更多的是生活上,那麼母親則是對我工作上的了。母親是一個嚴格的人,她常常告誡我們在原則、大是大非面前一定不能糊塗,要做一個清廉的人

(圖片來源:網絡)

小時候,每天的傍晚時分,我們都會坐在家中前坪,聽母親給我們說紅軍穿草鞋吃菜根走長徵的故事;聽她說孔繁森、焦裕祿一心為民的故事。在這些故事裡,我們學會了知足與感恩。

當我加入紀檢系統,成為一名巡察幹部的時候,母親多次叮囑我,在對別人進行監督的時候,一定要把自己的脊梁挺直了,才有底氣和硬氣與不正之風作鬥爭。母親從來沒有想過要為我們留下多少物質財富,而是一心培養著我們良好的品格,讓我們多讀書、學本領,自己去創造財富。這樣的家風很淳樸,但卻真正遺澤後人。

生命不是一個可以孤立成長的個體,它一路成長,一路收集沿途的繁花茂葉。家風不是一個可以簡單訴說的約定,它一邊沉澱,一邊汲取純潔的雨水露珠。父母的教育是具有穿透力的溫暖,我會常思「親親、尊尊、長長」,常念「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帶著對下一代的希望傳承和發揚孝順、清廉的家風。

歡迎全市各級紀檢監察幹部

將自己的家風故事投遞到郵箱

我們期待您的分享

咱們下期見!

相關焦點

  • 故事很短,道理很深!(值得一讀)
    這個故事雖然很短,卻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往往因為一件事情而想太多,預備好幾個萬一,結果活活把人累死,卻什麼也沒有發生,就像那師徒二人一樣,焦慮太多,卻最終得不償失。所以,人活著,總是擔心這,擔心那,結果把自己累壞了,才知道放寬心的重要性。
  • 寓言故事:「騎驢的狼」,故事很短,道理卻深
    經典寓言故事:「騎驢的狼」,故事很短,道理卻深,很值得一看一頭狼正在森林裡覓食,很快它就發現了一頭驢。狼舔了舔嘴唇,心裡很高興,心想終於可以填滿飽肚子了。然後,他一下子跳出來,攔住驢的去路,問驢:「夥計,你從哪兒來的?」「我剛從村子裡來的。」
  • 【色難 孝順的故事】孝而順之
    我所說的順,是指孩子要學習並懂得表達內心的愛與孝,孝而順之,不要等到父母生氣或生病了,才想到或做到。「子欲養而親不待」,是很遺憾的事。有一位高齡九十二歲的阿嬤,病重住進慈濟醫院。她有三個兒子、兩個媳婦,還有女兒,大家都很孝順,只有一個兒子最令她擔心。有一天我們的醫療志工,看到病房外面有一位先生,就問他:「你看起來很擔心,是為了什麼人?」
  • 農村俗語「二拇腳趾頭長,不孝順爹和娘」,有什麼道理呢?
    小編在這裡為您分享的是農村俗語「二拇腳趾頭長,不孝順爹和娘」,有什麼道理呢?「父愛比山高,母愛比海深」,是我們都能明白的道理,「羊有跪乳之恩,烏鴉有反哺之義」古人告誡我們「得一食必先以食父母」,在父母生前好好待父母,就是對他們最好的感恩,所以有「千裡燒香,勿如孝敬爹娘」。從各種古書中就有記載孝子故事受世人讚揚。
  • 一碗豆腐腦(故事很短,道理很深)
    張金鎖趕緊把豆腐腦和饅頭端上來,母親催促小男孩:「快吃快吃,今天是周一,你們學校早晨要舉行升旗儀式。千萬別晚了。」 小男孩很聽話,吃起來非常快。 妻子說:「既然不認識,為什麼不跟她要錢?」張金鎖說:「他們有急事,這是事出有因。再說了,做買賣不能太較真!」正在喝豆腐腦的幾個食客插嘴道:「看他們著急的樣子,肯定是忘了。」 一個青年女子正在結帳,她十分慷慨,說:「把剛才那個母親的錢一起算了。」張金鎖搖搖頭說:「不用,不用。」
  • 《雞一屁股坐地上了》故事很短,道理最深刻的文章!
    要想從此過, 留下買路財!」 這語言多麼粗魯野蠻!經過上千年的文明洗禮,到了現代社會,語言變得文明貼心:「前方500米收費站,請減速慢行,停車請領卡,請繳費,謝謝合作!祝您出行平安……」多麼的文明有禮貌啊!事實告訴我們: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兩隻老虎,一隻在籠子裡,一隻在荒野中。兩隻老虎都認為自己所處的環境不好,互相羨慕對方。
  • 小學生寫寓言故事:用一個故事,告訴讀者一個道理
    你有讀過瓊·穆特的《禪的故事》嘛?在這個故事中,講述了一隻叫「靜水」的大熊貓和三個小孩兒發生的故事。每一次,一個小孩兒來找靜水時,靜水就為他們將一個故事。而這個故事,只是故事,但是卻在背後隱藏著一個寓意。
  • 簡單的小故事,闡述了深刻的道理!
    當時,廣播電臺裡的節目既豐富又精彩,那時候,我曾在收音機裡聽到一個小故事,那故事中的道理,是我一直信奉的真理!今天我和朋友們說說這段幽默的故事。從前有位老爺爺,帶著孫子去趕集,兩個人牽著一頭小毛驢,就這樣出發了,來到大路,發現行人還挺多,多數也是去趕集的,這時許多人也看見了他們,就聽見有人說:「有驢不騎,牽著走,這倆人真夠傻的。」
  • 5個做人的小故事,很短,明白的人將來成就不可限量
    5個做人的小故事,很短,明白的人將來成就不可限量1兩個人吵架,吵了一天一夜,誰也不服誰,一個人說7×8=56,一個人說7×8=64,兩個人相爭不下,到縣衙評理,縣官聽完以後,二話不說,傳令把那個說七八五十六的拖出去打30大板,這人就非常不服氣了,明明我是對的,是他錯了,為什麼要打我?
  • 俗語:二拇腳趾頭長,不孝順爹和娘,準確嗎?有科學道理嗎?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這樣一句俗語「二拇腳趾長,不孝順爹和娘」,這裡的」二姆腳趾頭「指的是我們腳上的第二個腳拇指。但是對於其它的腳拇指頭其實也有說法的「老大老實老二壞,老三最能打攪賴」,但是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說法呢?下面就讓小編給大家介紹一下吧。
  • 父母教育孩子:心甘情願的孝順父母,孝順是一種自覺的行為
    一些家長對孩子大包大攬,不給孩子孝順的機會,使孩子成為「孝順盲」。一些家長自己不孝順父母,在行為上、思想上給孩子造成了負面影響。所以父母要加強教育,注意引導,讓孩子明白這樣一個道理,一個不孝順父母的人,還能愛誰,還能被誰愛呢?孝順父母是天經地義的大事,要牢記在心頭,不能馬虎大意。孩子不僅需要明白生命的意義是什麼,更應從思想深處知道感恩,知道應該為父母做什麼。
  • 「二拇腳趾頭長,長大了不養娘」說的有道理嗎,還真長見識了!
    這些俗語都是古人對生活經驗的總結,加上自己的觀點解析,出發點是善意的,無非就是讓後代在以後的生活中可以少走一些彎路,更快地了解世態炎涼和人生的道理。比如我們今天說的這句俗語「二拇腳趾頭長,長大了不養娘」就讓人一頭霧水,難道真能從腳趾看出一個人的人品嗎,這句話說的又是什麼意思呢?二拇腳趾頭長,長大了不養娘其實這句俗語的字面意思很好理解,就是說第二個腳趾如果比其它腳趾長,等長大之後多半都不會孝順父母。
  • 為什麼一些家裡很孝順的子女,卻是父母最不喜歡的?
    為什麼一些家裡很孝順的子女,卻是父母最不喜歡的?現實社會有很多人,平時忙完工作又要忙家裡的老人孩子。寧願自己苦一點也不願意委屈了家人,可是總有一些人忙裡忙外也得不到家人的理解和認可,反而受累討不了好。父母的精力也是有限的,很多時候無法顧及乖孩子的心情波動,孝順懂事的孩子也不願意辛勞的父母為他們擔心,所以就一直在父母面前儘自己力所能及的能力去幫助家裡做些家務,默默為父母分擔一些家務,等到孝順懂事的孩子長大成家之後,對父母的牽掛依然不會停止,因為不能常常待在父母身邊,只能經常打電話叮囑父母生活或身體應該注意到的事項。反而會引起父母的不耐煩,讓父母不喜歡。
  • 與其在朋友圈感動地「雲孝順」一番,還不如多分一點時間給父母
    >各種吃食全是爸媽滿滿的愛有人甚至動起了將來要買卡車的念頭正因為此,「後備箱的愛」才戳中人們的淚點,也引人反思:父母對子女的愛雖不求回報,但做子女的真就不用回報父母了嗎?近些年來,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子女,給予了父母物質上的滿足,卻忽略了情感撫慰;注重了父母的身體健康,而輕視了心理關懷。
  • 改命,永遠是從孝順父母開始的
    一個有大德行的人,必然能得到與德行相應的社會地位、豐厚的俸祿,美好的名譽,以及最寶貴的長壽,全部都能得到。很多朋友講,我這一生,可能都達不到舜王的那種孝順的境界。那麼我們退一步講,我們做一個為人子應盡的本分的孝道,應該做到吧。我們深信,就這一份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做到的孝道,一定會保證,你這一生的財富不會缺乏,你的工作不會很辛苦。
  • 為什麼孩子不孝順,從你上菜時就做錯了!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有書,ID:youshucc】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為什麼為家裡操勞半輩子,所有吃喝都先顧孩子的父母,能養出不孝順的孩子?你可能覺得是孩子天性如此,其實不然。
  • 故事很短,卻受用一生(精闢)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洞見,ID:DJ00123987】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為什麼「聽過很多大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其實,改變人生的從來不是道理,而是智慧。很多時候,我們並沒有把道理,變成自己的智慧。今天的每個故事,背後都飽藏深意,讓我們一起感悟人生智慧。01一位武士拎著一條魚,來找一休禪師。
  • 講道理不如說故事,逼迫學習不如遊戲力,孩子愛上閱讀的一本書
    和孩子讀故事,也是親子共讀、溝通的最好方式「孩子,學了畫畫,我們就得堅持下去,不能半途而廢啊!」「寶寶,我們要孝順長輩,不能打奶奶噢!」孩子在青春期的父母們努力的告訴孩子「一定要注意保護好自己,每天必須按時回家,不許去異性孩子家裡玩……」或許孩子無法理解父母的苦口婆心,做什麼都3分鐘熱度;依然拍打著家裡的小烏龜,更不用說善待他人;依然感覺網上那些十幾歲曬娃的爹媽更「酷」……你有沒有想過,我們小時候,父母會講道理嗎?
  • 講道理不如說故事,逼迫學習不如遊戲力,讓孩子愛上讀書一本書
    首先我們一定要說說,這本書的趣味性可以吸引孩子和父母一起來玩起來。和孩子讀故事,也是親子共讀、溝通的最好方式。「孩子,學了畫畫,我們就得堅持下去,不能半途而廢啊!」 「寶寶,我們要孝順長輩,不能打奶奶噢!」看到孩子一腳一腳地踩著路邊的螞蟻,你是否覺得孩子不善良,於是告訴孩子,要「愛護小動物」;曾幾何時,那美好的愛情變成了十三、四歲的孩子在網絡上接觸到的各種色情片?
  • 不要再說是孝順、父母,家庭綁架了你,限制了你
    孝順一直是被傳訟為一種美德,這是幾千年來我們祖先智慧的結晶,也是千百年來先人們用血的帶代價換來的真理。有很多王朝都是以「孝」治國,人家能一統天下,想必也不是無能之人,人家為什麼不覺得是道德的綁架?說到道德綁架什麼叫中國式?「中國式」,才是道德綁架。中國才有的東西,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