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微信讀者朋友們
大家好
前不久
我們推出了
紀檢監察幹部的家風故事
第一期
第二期
第三期
第四期
今天我們將繼續為大家講述
歡迎關注
印刻在骨髓裡的家風
文字/聲音:湘潭市委巡察辦副科級幹部黃瑾
我的父母都是很平凡的人,他們用一輩子的時間告訴我們,孝順和清廉是最重要的家風。幾十年如一日地言傳身教,這些道德品質也深深地印刻在我的骨髓裡,成為最珍貴的人生財富。
我的父親讀書不多,卻是最孝順的人。奶奶曾經中風癱瘓在床十多年,父親和叔叔姑姑們一起輪番悉心照料。在奶奶最後的幾個月時間裡,父親日夜守候在奶奶身旁,洗衣餵飯餵水,回憶以前的事。家族裡的人們都說奶奶好福氣。
父親的孝順還體現在他用瘦弱的肩膀主動扛起了整個家庭的責任。八九十年代,外公家要吃飯的人很多,上有五六位老人,下有八九個孩子,外公外婆每天都像陀螺一樣轉個不停,可生活還是很貧困。父親對此並沒有置之不理,而是從並不富裕的家中一趟趟給外公外婆送吃的穿的,幫助舅舅們建房成家立業。
(圖片來源:網絡)
外公去世前緊緊地握著父親的手不放,父親明白外公的意思,承諾他會好好照顧外婆和一大家子。二十多年過去了,他虔誠地遵守著他的承諾。即便已經頭髮花白,年近70歲,還經常和母親一道親自侍奉外婆。我一度不能理解父親為什麼把孝順看得這麼重,也曾經問他:您也這麼大年紀了,在家中過清閒的日字不好嗎?外婆有舅舅們呢。父親總是說:只要外婆在世一天,他和母親就有這個責任。
後來,我想明白了,孝順看似很簡單,就是多陪老人吃餐飯、散散步、嘮嘮嗑;但孝順又是多麼不簡單,在歲月的境遇中考驗著一個人的意志力和承受力。
如果說父親對我的影響更多的是生活上,那麼母親則是對我工作上的了。母親是一個嚴格的人,她常常告誡我們在原則、大是大非面前一定不能糊塗,要做一個清廉的人。
(圖片來源:網絡)
小時候,每天的傍晚時分,我們都會坐在家中前坪,聽母親給我們說紅軍穿草鞋吃菜根走長徵的故事;聽她說孔繁森、焦裕祿一心為民的故事。在這些故事裡,我們學會了知足與感恩。
當我加入紀檢系統,成為一名巡察幹部的時候,母親多次叮囑我,在對別人進行監督的時候,一定要把自己的脊梁挺直了,才有底氣和硬氣與不正之風作鬥爭。母親從來沒有想過要為我們留下多少物質財富,而是一心培養著我們良好的品格,讓我們多讀書、學本領,自己去創造財富。這樣的家風很淳樸,但卻真正遺澤後人。
生命不是一個可以孤立成長的個體,它一路成長,一路收集沿途的繁花茂葉。家風不是一個可以簡單訴說的約定,它一邊沉澱,一邊汲取純潔的雨水露珠。父母的教育是具有穿透力的溫暖,我會常思「親親、尊尊、長長」,常念「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帶著對下一代的希望傳承和發揚孝順、清廉的家風。
歡迎全市各級紀檢監察幹部
將自己的家風故事投遞到郵箱
我們期待您的分享
咱們下期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