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水:深化殯葬改革 鄉風文明重寫「孝悌仁義」

2020-12-20 中國視窗

喪葬習俗流傳至今已有幾千年的歷史。

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生命禮儀師等一些不同於傳統「白事先生」的角色和生態葬等種種節約環保的殯葬形式逐漸被社會理解和接受,喪葬文化被賦予了新的時代特徵。

新時代國家各項惠民政策不斷落地,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戰略持續滲透鄉村並開花結果,「扶貧扶智、治貧治愚」的原則更是將鄉風文明建設與各項民生工作同頻共振。振興鄉村的偉大徵程中,各級幹部帶領群眾努力實現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手抓,兩手硬。

在此基礎上,鄉風文明以推進殯葬改革為契機,縱深打開移風易俗新局面,成為創建文明美麗新鄉村的一項重要認知。針對鄉村出現的喪葬擾民、殯葬設施建設滯後、殯葬執法機制不健全、殯葬延伸管理服務混亂等問題,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臨沂市沂水縣沂城街道西朱家莊社區黨支部書記、居委會主任劉文玲認為,殯葬改革是當前社會關注的焦點問題之一,推進殯葬改革是民心所向,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現實所需。

劉文玲任職所在地山東沂水縣自2017年啟動以「殯葬全免費」為核心的殯葬改革,以其創新性強,惠民力度大,打造成為中國基層殯葬改革的「地方樣本」。

沂水縣2017年5月10日實施以「殯葬全免費」為核心的殯葬改革:對具有沂水戶籍、在沂水去世的居民,殯葬過程中涉及的遺體運輸費、火化費、骨灰盒費等費用全部免除,逝者統一免費安葬在公益性墓地,相關費用由當地財政部門承擔。在今年6月15日全縣深化殯葬改革工作現場推進會議上,縣委書記薛峰針對群眾反映刻墓碑費用貴的問題,當場做出承諾:縣內去世人員的刻墓碑費用由財政承擔,不得再向逝者家屬收取。

沂水「殯葬全免費」政策與目前全國各地普遍實行的部分減免相比,是全國首例面向轄區全民、涵蓋所有殯葬環節的全免費服務。位於沂蒙革命老區的沂水縣,一年地方財政投入2000萬元即可保證「殯葬全免費」政策全面鋪開,將這部分支出控制在縣級財力可承受範圍之內,通過「小投入」展現了「大民生」。另一方面推行厚養禮葬,提倡「孝悌」文化,尊重公序良俗,引導群眾再老人生前盡孝、逝後儉辦葬禮,改變了過去喪事大操大辦就是「孝子」、節儉操辦即為「不孝」的錯誤導向,不僅為群眾減輕了負擔,為社會節約了資源,也為村級推進鄉風文明建設找到了突破口和有力抓手。與此同時,沂水通過殯葬改革,讓每位逝者都有一處乾淨整潔的「安身之所」,在落實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基礎上,滿足了百姓「逝有所安」的需求,形成「生老病死」民生保障的完整閉環。「殯葬全免費」作為一項基本民生內容,連續三年被沂水縣列入「125」工程的20項民生實事之首,成為一項真正普惠的民生工程,大幅提升當地群眾幸福感和獲得感。

在政策的引領帶動下,沂水縣將喪葬改革延伸至喪事禮儀方面,對操辦流程、展現形式等環節進行惠民式優化,其中,「追思會」的推廣應用成效顯著。

沂水縣自2018年4月份起探索實施以「厚養禮葬」為主要內容的喪事禮儀改革,通過試點摸索,從當年7月1日開始全面推行以「播放哀樂、宣讀逝者生平、鞠躬告別」為主要內容的「追思會」喪事禮儀模式。

「追思會」不僅時間簡短、儀式感強,還為逝者親屬節省了費用,受到群眾的廣泛歡迎。自推廣以來,沂水縣共舉辦「追思會」9352場,85%以上的逝者家庭自覺自愿地採用了新的喪禮模式。截至目前,全國已有21個省份的230多個地區到沂水縣考察學習,沂水縣應邀到省內外作經驗介紹二十餘場次。

沂水縣在全國率先將自收自支的殯儀館改為全額撥款的事業單位,回歸殯葬服務的公益屬性,遏制殯葬不正之風的發生,工資和費用全部由縣財政兜底;縣裡拿出資金更換火化設備,全部使用高標準火化爐;骨灰盒全部由政府統一採購,確保質量和美觀;修訂完善殯儀館各項規章制度,確保服務質量不滑坡。制定出臺了《沂水縣公益性公墓管理辦法》,在縣民政局專門設立了公墓管理中心,為副科級事業單位,配備了六個編制,對每處公益性公墓,落實鄉鎮的主體管理責任,鄉鎮全部設立了公墓管理機構,每處公墓至少配備了1名公墓管理員,形成了一套公墓管理體系。印發《致全縣黨員、幹部和企業家的一封信》,向縣人大、政協的代表、委員發倡議,工青婦、工商聯、教育部門齊心協力在各自領域加大宣傳引導力度,讓殯葬改革鋪天蓋地,聲勢浩蕩。

在殯葬改革實行兩年多的時間裡,沂水縣取得了良好成效,殯葬全免費政策為群眾帶來非常可觀的經濟效益,戶均減負3萬元左右,為群眾直接和間接節省喪葬費用5億多元,節約土地600多畝、節地率90%以上,節省木材2萬多方,實現了惠民殯葬全鏈條覆蓋城鄉居民。截至目前,全縣共有20820戶逝者家庭享受到「殯葬全免費」政策,新逝人員100%全部進公墓安葬,「厚養禮葬」新風尚已然在沂水各村鎮蔚然成風。

沂水縣109處鎮級公益性公墓和1處縣級公益性公墓在開建之初,就按照小鄉鎮2處,中等鄉鎮3處,大鄉鎮4處,對地形狹長或面積較大的鄉鎮,可增加1到2處的原則。從選址、確定到建設不僅充分利用荒山、荒灘,不佔用基本農田,還尊重老百姓講究風水的要求,得到了群眾普遍認可;公墓嚴格按照民政部的標準,一畝地起碼建200個雙穴,雙穴不得超過0.8平方米,單穴不得超過0.5平方米;綠化、硬化、停車場、集中祭奠點等配套設施融入人文元素、文化元素,公墓既好看又好用。

距離沂水縣道託鎮駐地10公裡遠的龍山公墓,選址在胡家旺村大龍山西北。這處公墓佔地15畝,背靠龍山,懷抱慈湖,已建成墓穴306座,輻射周邊11個村莊。「這原來是一個山楂園,建公墓的時候全都保存下來了。選這個地方的時候每個村都有二三十個長者來看了,對這個環境都很滿意。」胡家旺村紅白理事會成員左朋亮說。

讓村民參與選址、命名、建設,每個環節都有村民參與的身影,為以後村民將先人遷入公墓打下良好基礎。在崔家峪鎮崔家峪村的福山陵公墓,板慄樹下鬱鬱蔥蔥,臥碑統一安放,側柏、小龍柏分植其中,硬化路旁邊設有停車場。「有附近的村民特意趕過來看,說這種檔次的墓地像是公園,以前只在電視上見過。葬在公墓,比葬在山林或自家地裡強多了。」崔家峪鎮崔家峪村黨支部書記張元忠說。

自2018年以來,沂水縣持續開展「講、評、幫、樂、慶、禮」六大主題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針對殯葬改革,沂水縣開展萬名志願服務隊員倡導厚養禮葬活動,向群眾傳達厚養禮葬理念,提倡為逝者辦追思會。如今,「以人為本」的綠色殯葬正以沂水為中心點,輻射周邊城鎮鄉村,成為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責任編輯:趙雅]

相關焦點

  • 臨邑深化殯葬改革,倡導喪事簡辦——建公益骨灰堂 育文明殯葬風
    」近年來,臨邑縣大力推行殯葬改革,在全市率先實行村級公益性骨灰堂建設,先後出臺了《關於加快村級骨灰堂建設的通知》《關於加快推進節地生態安葬設施建設的實施意見》等文件,明確扶持政策。對新建村級公益性骨灰堂,縣財政每處給予1至2萬元或按照建設規模不低於30%的資金補貼,各鄉鎮街道也通過資金投入或幫扶建設材料的形式進行扶持。
  • 鄉村振興戰略下,怎樣推進鄉風文明建設?這5大措施值得借鑑!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其中鄉風文明貫穿鄉村振興的各個方面,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靈魂所在。那麼鄉村振興戰略下,怎樣推進鄉風文明建設?下面這5大措施或許值得借鑑!一、什麼是鄉風文明?鄉風文明是指農民群眾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不斷提高,在農村形成崇尚文明、崇尚科學的社會風氣,農村的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等事業發展逐步適應農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需求。
  • 【新文明實踐】以鄉風文明助力鄉村振興
    鄉風文明在鄉村振興戰略中不可或缺,只有鄉風文明才能更好地凝聚民心、凝聚共識,才能更好地調動廣大農民群眾積極性,促進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只有鄉風文明,農村的物質文明建設與精神文明建設才能美美與共,廣大農民群眾的幸福生活才能更有內涵、更有質量。鄉風文明是鄉村振興的「靈魂」。
  • 肥城市桃園鎮:深化移風易俗 推動綠色殯葬建設
    大眾網·海報新聞見習記者 王林為進一步深化移風易俗,推動綠色殯葬建設,有效解決大操大辦、散埋亂葬等問題,切實減輕群眾喪葬負擔,滿足群眾喪葬需求,肥城市桃園鎮積極推動公墓建設,倡樹文明新風。按照綠色殯葬建設目標要求,目前,桃園鎮已有19個村建設了公益性墓地或骨灰堂,同時,利用召開追悼會、張貼村規民約、入戶走訪宣傳等方式,不斷加強移風易俗宣傳,引導群眾支持殯葬改革。
  • 夏英:激發鄉村價值的關鍵在於深化農村改革
    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這段話中提出的20字「鄉村振興戰略」總要求,內涵豐富、關聯緊密、全面深刻。
  • 贛州寧都大力推進鄉風文明建設 梅江河畔新風漾
    近年來,寧都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創建全省文明城市為載體,不斷夯實基礎,加強道德文化建設,倡導文明新風,全面推進文明村鎮創建,使一個個村鎮的鄉風民風、人居環境、文化生活逐漸美了起來。  黨員示範 引領文明新風尚  「作為村書記,鄉風文明我得帶好頭。」
  • 舒城縣幹汊河鎮春塘村:積極興建春塘民俗館 弘揚新時代文明鄉風
    幹汊河鎮春塘村為持續深化美麗鄉村建設,弘揚新時代文明鄉風,傳承春塘村的歷史與文化,推動村民文明素質養成,提升全村文明程度,積極利用閒置的原村委會辦公房打造村史館,興建春塘民俗館,展現鄉村文化,傳承古韻新風。
  • 西平縣楊莊鄉全力推進殯葬改革工作
    映象網訊(記者 黃向陽 見習記者 馮佔華 通訊員 薛文芳)為實現文明殯葬,提升鄉村文明建設,近日,西平縣楊莊鄉提前謀劃,全力推進殯葬改革工作。楊莊鄉多次召開黨政班子成員會、重點工作推進會專題研討部署殯葬改革工作,積極推進殯葬改革與各項工作有機結合。在殯葬宣傳方面,楊莊鄉通過宣傳車循環播放宣傳錄音、懸掛橫幅、張貼標語等多種形式,大力宣傳殯葬改革的法律法規和惠民政策等;發動全鄉黨員幹部,尤其是教師、公職人員、村組幹部自覺樹立文明節儉辦喪的新風尚,引導廣大群眾革除喪葬陳俗舊習,樹立文明殯葬新風。
  • 十九大報告解讀丨夏英: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 激活鄉村發展價值
    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鄉風文明」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基礎和保障,要傳承優秀的家風、村風,如尊老愛幼、鄰裡互助等仁義禮智信的傳統。「治理有效」是指在包括鄉村自治和農村公共服務在內的兩個層面,都要取得更加高效,更加公平正義的治理效果,從而實現農村社會穩定和繁榮發展。
  • 陝西西安:鄉風淳厚文明 鄉村美麗振興
    原標題:鄉風淳厚文明 鄉村美麗振興——西安市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工作亮點紛呈今年以來,陝西省西安市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聚焦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深入實施「美麗人家」建設工程,廣泛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濃鬱鄉風文明、助力鄉村振興,在打通教育、服務、宣傳、引領群眾「最後一公裡
  • 新時代「鄉風文明與基層治理」研討會在湖大舉行
    本次會議以「新時代鄉風文明與基層治理」為主題,聚焦鄉村文化振興與基層社會治理,旨在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立足國家治理和社會治理的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發揮湖北大學人才優勢、平臺優勢和智庫優勢,為推進襄州區新時代鄉風文明建設在理論創新與實踐創新層面的影響力,增強基層社會治理優勢效能的有效轉化貢獻力量。
  • 潮州:陋習破 鄉風正(移風易俗氣象新)
    此次集體海葬活動,是自2011年潮州市開展海葬活動以來參加家庭最多的一次,經過多年堅持不懈的推動,海葬作為一種文明節儉的殯葬方式逐漸被潮州民眾認可。  潮州素有「嶺東首邑」「海濱鄒魯」之美稱。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鄉風文明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基礎,為此,潮州市針對痼疾,多措並舉,破陋習、正鄉風,移風易俗,助推鄉村振興。
  • 四川省鄉風文明建設工作現場會經驗交流發言摘要
    在新思想指引下深化鄉風文明建設——在全省鄉風文明建設現場會上的發言成都市蒲江縣  近年來,蒲江縣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線,不斷深化鄉風文明建設,農村精神文明呈現出新氣象。
  • 沈丘縣召開移風易俗倡樹文明殯葬新風工作推進會
    本報訊 (記者 韋偉) 7月30日,沈丘縣召開移風易俗倡樹文明殯葬新風工作推進會,對全縣移風易俗倡樹文明殯葬新風工作進行再動員、再安排、再部署。縣領導劉國慶、賈慶偉、李明朗、張勇、鹿槐生、李輝、張彥、李廣其、張治君、嚴坤出席會議。
  • 吉首地區殯葬改革工作動員大會召開 葉紅專龍曉華出席會議並講話
    葉紅專、龍曉華指出,殯葬改革是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破千年舊俗、樹一代新風的社會改革,是一項利國利民和惠及子孫後代的好事實事。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生態文明建設上升為黨的執政方針,中央出臺了關於黨員幹部帶頭推動殯葬改革的意見、關於進一步推動殯葬改革促進殯葬事業發展的指導意見等文件,對各級黨員幹部帶頭推動殯葬改革、健全殯葬公共服務體系作出了系列部署。
  • 「2018殯葬盤點」2018年殯葬行業十大影響力政策法規盤點
    6、關於進一步推動殯葬改革促進殯葬事業發展的指導意見為全面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推動殯葬改革和殯葬事業更好服務於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精神文明和生態文明建設,民政部等16個部門制定了《關於進一步推動殯葬改革促進殯葬事業發展的指導意見》,並商中央組織部、中央宣傳部、住房城鄉建設部、最高人民法院同意。
  • 孝悌是興起仁義道德教化的根本
    下面說「為仁」,即仁義禮智自皆具足,故孝悌是仁義禮智之本。」仁義禮智,是什麼呢?就是人道,做不到仁義禮智,做人的資格就沒有了。儒家把仁義禮智信稱為「五常」,《左傳》上說,「人棄常,則妖興」,也就是說人把五常大道都不講了,如果人不仁、不義、無禮、無智、無信,結果就會出現五倫關係的紊亂,社會上的各種道德敗壞的現象就出現了。
  • 慶陽市多舉措加強鄉風文明建設 助力鄉村振興
    鄉村精神文明建設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工程,鄉風文明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標誌和有力保障。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突出了鄉風文明建設對貫徹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極端重要性。
  • 奏響鄉風文明的嘉峪關樂章——嘉峪關市新城鎮野麻灣村調研報告
    (記者 李巍 攝)如今,走進嘉峪關市新城鎮野麻灣村,迎面吹拂而來的文明鄉風給人清爽怡人之感,房前屋後的綠植水嫩輕滑、嬌豔柔媚,掩映在花紅柳綠之間的農家小院整潔乾淨,臨街院牆上文藝匠人精心雕琢的藝術傑作別有一番氣質和風韻……在野麻灣村委一班人看來,一個村子不能沒有鄉風文明,沒有鄉風文明的引領,整個村子就如同一盤散沙,沒有生機
  • 實驗中學召開移風易俗倡樹文明殯葬新風暨學校管理工作推進會
    鄢陵縣實驗中學在一樓餐廳召開移風易俗倡樹文明殯葬新風暨學校管理工作推進會。會上,副校長金俊傑向全體教職工傳達了鄢陵縣教體系統召開的推進移風易俗倡樹文明殯葬新風工作會議精神,帶領教職工認真學習了《河南省殯葬管理辦法》和《鄢陵縣殯葬工作流程圖》等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