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專業成長需要「自下而上」的覺醒

2020-12-17 中國教育新聞網

教師專業成長需要「自下而上」的覺醒

 

———回味《捕捉教師智慧:教師成長檔案袋》背後的故事

 

  今年7月教育科學出版社出版了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和寶山區教師進修學院及基地學校一起合作的成果《捕捉教師智慧:教師成長檔案袋》。書稿的撰寫得到了上海市寶山區教育局的大力支持,全書由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教師發展研究中心的胡慶芳博士進行總體的框架設計和細緻的修改統稿,課題組集中集體的力量和智慧,展現了教師成長檔案袋全景式的時代背景,充分挖掘了其意義與功能,簡明演示了其製作流程,高度概括了其變遷歷程,實例詮釋了信息解讀的技術與策略,最後原生態地匯聚了草根實踐的經驗和感悟。


  翻閱散發著濃濃墨香的書本時,我不禁回想起書稿背後一個耐人尋味的故事:


  在一次統稿會上,上海市長江路小學的袁校長反映了一個情況:學校有教職員工80多人,管理者整天扎進教師交上來的文章堆中,弄得自己頭暈腦脹還難以看全看仔細,他們很想找到一條捷徑。於是便藉助新建成的校園網,讓教師將要交的期終總結通過網絡上傳到校園網上,每人一個文件夾,想以此對教師上交的材料作個回應。這一舉措竟然使事情發生了些微妙的變化:教師所上傳的文章比以往用手寫的形式上交的內容明顯豐富,質量也有所提高。當然,也有個別教師從網上摘抄同行的文章,可是馬上就被大家發現,引來一片議論。當第二次收到教師們上傳的文章時,明顯抄襲的現象幾乎沒有了,質量也比原來進一步提高。教師們還會主動議論誰的文章寫得好,寫得真實,還會提醒我去看看。這樣一來,學校的一些教師尤其是骨幹教師感到了壓力,他們常常與周圍水平相當的人比,一種力爭上遊的積極氛圍開始悄悄瀰漫在了校園的角角落落。


  從袁校長的敘述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一種由衷的喜悅,這種喜悅中有著其方便管理的因素。然而不管校長們的起始意圖是什麼,事實上的變化開始發生了。這個變化的事實是:原來由學校負責收集並放在資料室裡的教師的材料被放在了網上,除了可以應付檢查督導外,這些材料教師們可以相互瀏覽了。領導階層專看、獨享的教師上交的材料在網絡背景下發生了變化:教師上交的材料已演變成為教師們共看、共享的材料;交流在事實上發生了,並由原先縱向的組織交流變成了橫向的民間自發的交流;只要願意,人人都是交流的主角,人人都有機會,沒有時間空間的限制;交流得好壞由大家評說,領導只是其中一票;交流的內容不是只給領導看,還要給自己的同伴看,內容要真實,不能抄襲。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教師的職業是一種專業,需要並蘊含著豐富的實踐智慧,因此這在客觀上要求專業人員在他的實踐中擁有專業發展自主權。然而在我們組織的一些以「校本教研」為宗旨的教研活動中,我們發現教師實踐智慧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表現為對自己的教學行為有發言權而無決定權的弱勢地位。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是專業引領人員的「一錘定音」。雖然引領人員也知道不能自己說了算,但渴望引領的教師們願意被引領人員說了算。因此我們有著如此的擔憂:教師的專業發展需要專業引領,但教師專業發展的最終指向是教師的專業自主權,即教師的專業發展需要「自上而下」的專業指導,但最終形成的應該是「自下而上」的教師專業發展的「自主」。


  同時,在「自下而上」研修方式的追求中,許多研究者和實踐者把突破口選擇在教師的經驗知識的外顯上,其中教師專業發展檔案的建設是專業知識外顯方法中的重要一種。其可能的理由是:教師之所以願意被人引領,是因為教師對以他作為主體的教育工作缺少主體意識,缺少對自己教育行為和理念的反思。而通過教師專業發展檔案的建立,幫助其專業經驗知識外顯,從而促使其對自己的教育行為和教育理念進行反思,培植其專業自主的主體意識和能力,確立教師的專業自主的地位,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


  由此我們可以作個推想:這樣下去的話,我們孜孜以求的「自下而上」校本研修的局面似乎正在形成中,一種將「自上而下」的組織發動發展為「自下而上」的自主研究的內在機制似乎正在被我們不斷發現。


  《捕捉教師智慧:教師成長檔案袋》,教育科學出版社


  (作者單位:上海市寶山區教師進修學院)

 

  《中國教育報》2006年9月21日第8版

 



相關焦點

  • 專家引領促覺醒 教師成長共發展 ——演武小學開展教師專業發展培訓活動報導
    在曙光與積弊同在、改革與沉痾皆有的教育現實中,教師成長是最為核心、最為關鍵的話題。為了解決教師如何在教學中達己成人,以及學校如何促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等諸多困惑,8月29日上午,演武小學全體教師相聚於演武池畔的多媒體教室,興致盎然地聆聽主講人——原廈門市教育局巡視員、副局長,數學特級教師任勇老師帶來的專題講座《覺者為師——好教師教書之新境》。
  • 萊西一中李展飛——《淺議青年教師專業成長的路徑》
    今天想寫一點關於高中教師專業成長路徑的東西,也是出於上述這種心理作祟,所以我姑妄言之,各位姑妄觀之。以往,在作報告的時候,我認為一名教師向優秀教師進化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是「用心」兩個字,而現在,我想修正一下這種提法,那就是,「用心」固然是重要的,然而更重要的卻是另外兩個字——「覺醒」。
  • 讓專業發展生涯規劃激發教師成長「內生力」
    但教師的專業成長具有一定的共性,並且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也是學校管理的應有之義,是學校教師隊伍建設的重中之重。  一般而言,教師的專業發展規劃是教師本人在正確認識自己現有專業知識、能力、水平的基礎上,對今後發展的目標及達到目標的措施所做的整體設計。
  • 教師自我提升!教師專業成長:認同、養成、生發
    教師專業成長受社會外在因素和個人內在因素的共同作用,當外在因素越來越有利於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時候,教師專業成長的內在機理需要予以更為實際的關注。客觀地看,教師的專業成長其實是個人內在因素和外在社會環境和氛圍共同作用的結果,教師的專業成長既要走出自己,更需要走進自己。「認同—養成—生發」的教師專業成長路徑觀念,主旨上是強調教師專業成長的 「內 發」,但並不排除它對外在環境的依賴,相反它需要外在積極因素的持續配合才能有效達成。 教師本位的教師專業成長重視教師自我在專業成長中的主體價值,強調教師主體自覺。
  • 【聚焦】瀑布式推進:「自上而下」還是「自下而上」
    眾所周知,自上而下的行政式課改缺乏生命力,自下而上的草根式課改缺乏支持力。作為一種社會實踐和公眾希望,課程改革要獲得實質性的成功,需要教育行政部門的強力介入,需要激活校長和教師的參與熱情,需要以「瀑布式推進」之方略營造改革的良好氛圍。
  • 成長需要:名師指路、貴人相伴、自我覺醒開悟
    但是,任何人的成長、成才、成功都離不開名師指路、貴人相伴、自我覺醒開悟。成長就是開往陌生地域的單程列車,在前行途中每個人都需要名師導航、貴人伴航、自我覺醒開悟把好方向才能安全平穩的向著目標地前進。正所謂:「無論如何也叫不醒一個裝睡之人」,師長點撥、貴人相助都是促進個人成長的外部力量,而真正讓一個人最終成長、成才、成功的卻是個人內心的覺醒開悟。生活的道理是悟出來的,也只有自我經歷過的事物才能對其有深刻的認知,比如經歷過生死磨礪的人就會更加珍愛生命、受過苦難的人更懂得幸福生活來之不易......
  • 教師的專業成長靠什麼?
    來源:2020年8月30日教師報,作者:王衛濤,原標題:《教師的專業成長靠什麼?》一所學校要想提升教育質量靠的是什麼?優質師資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可「好老師」不是一蹴而就的,他們都需要一個專業成長的過程。我這幾年有機會去一些學校聽評課,也就了解到學校中教師隊伍專業成長的一些現實情況。
  • 教師沙龍:教師專業成長的助推器
    作為一所新建學校,急需一種富有特色的教學研究形式,教師之間也需要一個相互了解的平臺。在這樣的背景下,我校教師沙龍應運而生。3年來,教師沙龍本著「聚集體智慧,揚個人風採」的宗旨,在教師中間產生了巨大的凝聚力,形成了一個強大的教學交流的磁場,呈現出勃勃生機與活力,成為我校教師開展同伴互助、獲得專業成長的有效途徑。   主題求新求實。
  • 有一種力量叫自我喚醒——「內省」在教師專業成長中的路徑探問
    教師的專業成長,是近年來教育界持續關注的一個熱點話題。成長,是生命的規律,教師的成長,說到底是教育能力的積聚,其中,既包括經驗、學識、素養的提升,又包含內在潛能的發揮,自身甦醒。教師成長的基點在哪裡?特級教師於漪說:「教育的力量在於教師的成長,而教師成長的根本在於深度的內心覺醒。」教師需要「內在覺醒」,如何讓自己的內心真正「覺醒」?無疑,內省是實現教師自我覺醒的重要途徑。
  • 教師專業成長之路-公開課
    校內公開課讓每位教學老師專業成長的起點校內公開課是每一位教師專業成長的起點。沒有其它老師聽課,老師們上平時的課膽大,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比較順暢,在自己的課堂上比較放鬆。有其它老師聽課,又是同行,自己的課堂整出個學生沉悶,老師啟而不發的結果,讓同行們質疑教學水平。帶著屬於自己的榮譽也要上好公開課。
  • 朱小蔓:教師的人格——教師專業成長的基礎
    特別是在教師教育職前課程與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凸顯教師教育中起關係平衡作用的「人之生命關係」,重視開發初任教師基礎的職業認知、情感和態度,重視教師創造熱情的激發、審美意識體驗、審美能力的生成及教師自身生命成長的價值追求與生活體驗的過程,關注教師自身的專業成長對教師教育階段學生及初任教師自身的特殊要求。
  • 研究者角色的覺醒,幼兒園教師撰寫論文寫作的前提
    教師即研究者在研究的過程中,當我們發現問題之後,就需要分析問題,制定我們的研究計劃,並開展收集相關資料的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首先需要我們教師對當時的教育情景做出非常理智的判斷,對我們的。行動進行恰當的調整。沒有行動,一切都是紙上談兵。只有教師教研主人翁的意識覺醒,成為一名研究者。
  • 教育人類學的「成長」隱喻與教師的專業發展
    教育人類學在理論發展之初,分化出兩種不同的理論派別:以英美兩國為代表的「文化教育人類學」和以歐洲的德國、奧地利等國為代表的「哲學教育人類學」。前者主要從文化角度,分析研究教育的理論與實踐問題,後者主要側重於從人的本質與發展的角度,研究教育問題。在教師研究中引入人類學的立場,必將引發教師教育研究的範式革命。
  • 教師專業成長的幾個不等式
    教師專業成長的幾個不等式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4月19日 23:04 來源: 來源:中國教師報在教師的專業成長中管理需要管理方法,研究需要研究方法,教學需要教學方法,學習需要學習方法。似乎一切教育問題的解決都需要依靠什麼「方法」,似乎一切名師、專家的成長也都是找到了什麼有效的成長方法。教師的專業成長固然有一定的方法、途徑和規律,但是眾多名師成長的經歷卻清楚地告訴我們:成長,其實是一種狀態。有什麼樣的精神狀態就會有什麼樣的生活,生活來源於精神,一切的一切都是精神狀態的創造與給予。
  • 構建教師專業成長的學習共同體
    ■「名師工作室」系列報導追蹤7月22日以來,中國教育報在一版重要位置陸續刊登了「名師工作室」系列新聞觀察——《「名師孵化器」在行動》《半熟的「桃子」怎麼熟起來》《「塔樓」的光可以照多遠》《一個人何以帶動一群人》,先後從全國名師工作室的建設情況、成員教師專業成長、引領輻射、組織運行等角度分析了我國名師工作室的發展情況。
  • 《家庭的覺醒》:覺醒讓我們和孩子一起成長
    《家庭的覺醒》是印度裔美國籍沙法麗·薩巴瑞博士既暢銷書《父母的覺醒》、《父母的覺醒2》以來的又一新作《家庭的覺醒》從心理學的角度向我們深入分析了傳統教育對孩子存在的誤區,作為父母的我們是如何不經意地便給孩子的成長造成了阻礙甚至是破壞作用,最後,薩巴瑞博士通過讓我們了解自身的反應機制的運作,為我們新的教養技巧提出建設性指導方案。
  • 思想政治課教師的專業成長
    《教師法》的表達是:教師是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專業人員,是一個專業化的職業,具有不可替代性。作為一種「專業化」的職業,專業成長就是必然要求。教師的專業成長不僅是職業的客觀要求,也是促進教師個人人生價值增值的必然要求。今天我們就來共同探討一下《教師的專業成長》。如有不當之處,請批評指正。
  • 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提升教育「軟實力」
    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提升教育「軟實力」 ——記懷遠縣新城實驗學校校長郭耀武
  • 一本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好書
    、人格魅力以及專業成長的方向。 關鍵詞:課程智慧、教學智慧、管理智慧、人格魅力、專業成長 利用兩周時間,潛心研讀了《教師專業成長——劉良華教育講演錄》。這種講演的寫作風格很口語化,再結合典型的教育案例,沒有晦澀難懂的專業術語,讀起來比較輕鬆,同時容易引起讀者的思考與共鳴。 作者導言——「最受歡迎的十種老師」,結合幾部極富代表性的電影人物表述,耐人尋味。
  • 淺述幼兒教師專業成長的幾個階段
    這應該是一項十分具有挑戰性的工作,需要教師充分調動自己的聰明才智去研究、去思考、去創造;也應該是一種能體驗成長歡樂——學生的成長和自己的成長——的工作,只是,傳統教育的功能定位,使教師的工作降低了它的挑戰性和創造性,失去了它原本應該具有的魅力,也使得教師的生命價值難以在教育過程中充分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