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黃疸是小寶寶出生後的常見症狀,寶寶變成了「小黃人」,全家著急又上火,如何判斷是否需要治療?要不要去醫院?要不要斷母乳?所有疑問接踵而來,如何判斷呢?
一、新生兒為什麼會出現黃疸?
1. 首先,黃疸是一種症狀,並不是一種疾病,是新生兒中較最常見的臨床問題。
2. 新生兒黃疸的主要原因是胎兒在母體內是一個「相對缺氧」的狀態,所以紅細胞數量要比成人多很多。在出生後,這些過多的紅細胞在短期內會大量破壞,從而使血液中膽紅素水平升高,新生兒肝臟功能還不成熟,膽紅素不能及時排出體外,膽紅素是橙黃色的,所以在皮膚和黏膜上呈現出黃色,這就是黃疸。
二、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的區別
1. 生理性黃疸是單純因膽紅素代謝特點引起的暫時性黃疸,在出生後2~3天出現,4~6天達到高峰,7~10天消退,早產兒持續時間較長,除有輕微食欲不振外,無其他臨床症狀。
2. 若出生後24小時即出現黃疸,每日血清膽紅素升高超過5mg/dl或每小時>0.5mg/dl;持續時間長,足月兒>2周,早產兒>4周仍不退,甚至繼續加深加重或消退後重複出現或生後一周至數周內才開始出現黃疸,均為病理性黃疸。
3. 生理性黃疸不需要治療,病理性黃疸需要找出病症,對症治療。
三、生理性黃疸為什麼不需要治療?
1. 理論上來說,隨著新生兒的逐漸長大,肝臟功能逐漸發育完全,這些積蓄的膽紅素會逐漸全部排出,這就也是為什麼生理性黃疸不需要幹預就可以自動消失的原因。
2. 新生兒黃疸的發生率,早產兒明顯大於足月兒,是因為早產兒的肝臟代謝功能還未發育成熟,所以相較足月兒黃疸的發生率和症狀都較為明顯。
四、病理性黃疸的危害有哪些?
1. 膽紅素具有神經毒性,如果膽紅素升得過高,會透過血腦屏障,引發腦部神經功能障礙,包括膽紅素腦病和核黃疸。由於神經系統損害是永久的,不可逆,所以預防膽紅素升高是關鍵。要讓醫生查出引發黃疸的病症,及時對症治療。
2. 常見導致病理性黃疸的病因包括:
新生兒溶血:如母嬰血型不配,生成時擠壓傷等
肝臟結合膽紅素能力下降:如Gilbert症候群,先天性甲狀腺功能減低
膽紅素排洩減少:如膽道異常,囊性纖維化等。
3. 對於病理性黃疸的成因非常多且複雜,這裡我們就不詳細說明了,總之如果嬰兒出現了黃疸長時間不退並伴有吃奶不好、體重不增、大便色白等症狀。這些表現都提示孩子有可能患有其他導致黃疸的疾病,需要就醫檢查。
4. 如果孩子出現了拒奶、反應差、嗜睡、尖叫、抽搐、發熱等情況。這些症狀往往是膽紅素腦病或者其他嚴重疾病的表現,需要立即就醫,不可延誤。
五、母乳性黃疸需要暫停哺乳嗎?
與母乳相關的黃疸分兩種,一種是母乳餵養性黃疸,通常由於早期餵養不足,導致新生兒腸蠕動不足,胎便排出不及時,從而造成膽紅素排出延遲產生黃疸。這種情況的黃疸常與生理性黃疸重合,只需增加餵養量,然新生兒多吃母乳或添加配方奶,保證足夠的奶量即可。
另一種叫母乳性黃疸,一般在出生一周後出現,持續時間較長,有的甚至要2-3個月才會完全消退,暫停母乳2-3天可以觀察到明顯的黃疸減輕,但因其具體發生機制還不明確,所以母乳性黃疸只能由醫生通過綜合因素分析診斷。
關於母乳性黃疸要不要暫停母乳,應該根據新生兒血清總膽紅素來判定,通常的血清總膽紅素TSB>257μmol/L(15mg/dl)時可暫停母乳3天,改人工餵養,但要注意暫停母乳期間寶媽還是要定期用吸奶器吸奶,以免奶量減少。
很多新生兒停3天母乳後膽紅素明顯下降,恢復母乳後又會上升,但反彈後的膽紅素往往會比停母乳之前要低一些,所以也不需要再次停母乳。
六、關於黃疸治療的一些誤區
1. 可以自己在家照藍光燈嗎?
當然不可以!!!首先,網購的藍光燈等未必符合醫療標準,安全性上沒有保證。其次,藍光一定要在醫院由專業人員的監控下使用,避免出現風險和副作用,沒有經過專業訓練的人是很難處理突發狀況的。未經醫生檢查隨便使用各種方式退黃,很容易掩蓋寶寶病情的觀察,耽誤診斷和治療。所以一切要在醫生指導下進行,不要擅自亂用。
2. 多曬太陽真的可以減輕黃疸嗎?
曬太陽本身確實有一定的退黃作用,因為太陽光中含有藍光和綠光的成分,而照藍光就是退黃最有效的方法。然而這是在光照充足且照射時間足夠長的情況下才有作用,而將新生兒的皮膚直接暴露於日光下存在曬傷的風險,紫外線也會增加患皮膚癌的風險,對嬰兒眼睛也會造成傷害,所以綜合評價的話,曬太陽是一種效率低且不安全的退黃方式,不建議提倡。
3. 喝葡萄糖水是否真的有效?
坊間流傳「喝糖水退黃」,事實上,葡萄糖水對黃疸非但沒有任何幫助,還會造成吃奶減少,排便減少,反而不利用退黃。而且葡萄糖是單糖,吸收很快,容易造成血糖升高,影響孩子味覺等問題。
4. 茵梔黃口服液千萬不要再喝了
口服茵梔黃的退黃原理其實與瀉藥類似,讓孩子多排便,將多餘的膽紅素排出體外。所以新生兒服用茵梔黃口服液後通常有腹瀉、嘔吐、腸胃功能紊亂等問題,嬰兒的皮膚嬌嫩,總是腹瀉還會損傷小屁屁,得不償失。
5. 益生菌對黃疸無效
益生菌雖然有「調理腸道」的作用,不過現在並沒有任何證據能夠證明口服益生菌對新生兒黃疸有用,雖然促進排便可以加快膽紅素排出,但新生兒每天排便次數本身就很多,再吃益生菌其實也沒什麼用不是嗎?
6. 母乳性黃疸能不能打疫苗?
對於單純母乳性黃疸的孩子,只要情況良好,沒有其他嚴重的併發症是不影響預防接種的。但目前大多數社區的疫苗接種點對膽紅素數值都有嚴格要求,超過數值就不給接種,所以可以和醫生溝通,看是否需要治療或者延長接種時間。必要時也可以暫停母乳3天,讓孩子的黃疸先降下來再接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