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岡法院調解一起不當得利糾紛 撿到的錢應返還失主

2021-01-07 新湖南

本報訊(法制周報·新湖南記者曾雨田 通訊員 王麗麗)邵陽市民黃某某在今年大年三十丟了6萬元擬給工人發工資的錢,好不容易查監控找到撿錢的鐘某某,對方卻不承認撿了錢,黃某某於是將鍾某某告上法庭。近日,武岡市法院員額法官黃榮良調解了該起不當得利糾紛,通過多方面做工作,這場糾紛以被告鍾某某當場一次性返還原告黃某某4.5萬元,黃某某放棄部分訴訟請求而平息。

今年1月24日上午,大年三十,為了在年前給工人發工資,黃某某從中國農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武岡樂洋支行取出6萬元現金用袋子裝好放在車上。回家途中,黃某某下車購買東西時不慎將裝有6萬元現金的袋子掉在地上沒有察覺,直到回到家才發現丟了。黃某某丈夫馬上打110向武岡市公安局報警求助,武岡市公安局中心派出所經調取監控視頻及走訪發現,在城內街道上拾得黃某某袋子的人當天戴著口罩,經走訪比對,此人與鍾某某的穿著和相貌高度相似。民警多次找到鍾某某,要求其返還拾得的錢款未果,黃某某遂將鍾某某起訴至武岡法院,要求其返還不當得利6萬元。

承辦法官黃榮良發現該案的難點是,「由於公安局根據現有的證據不能100%確定是鍾某某撿到了黃某某丟失的6萬元錢,鍾某某又極力否認撿了錢的事實」。黃榮良找到鍾某某的親屬,對方指認監控視頻中拾得袋子的人正是鍾某某。從銀行調取出黃某某當天的取款視頻,確定黃某某當天確實有取款6萬元並把錢放進了銀行專用的紅色塑膠袋,該袋子的樣式與監控拍到被人撿到的袋子完全吻合。黃榮良還掌握到鍾某某除了每月有2000餘元的退休金外無其他收入。通過調查鍾某某1月24日以後的銀行存款流水,黃榮良發現鍾某某的銀行帳戶在1月27日現金存入了4.7萬元。案件真相水落石出,黃榮良立即凍結了鍾某某帳戶的6萬元存款。

圖為法官在組織調解。

3月17日,黃榮良組織原、被告雙方進行調解,並邀請被告鍾某某的親屬一起做其思想工作,在擺出相關證據並闡明拒不返還不當得利的法律後果後,鍾某某見證據確鑿,只得承認撿到了6萬元的事實並與黃某某達成了前述調解協議。

法官提醒:根據《民法通則》第92條規定:「沒有合法根據,取得不當利益造成他人損失的,應當將取得的不當利益返還受損失的人。」此外,根據《物權法》第109條規定:「拾得遺失物,應當返回給權利人。」因此,不管從道德層面還是法律層面來說,撿到他人的錢都應該返還失主。

[責編:劉思雅]

[來源:法制周報]

相關焦點

  • 服裝店員拿走衣服抵工資 法院調解不當得利應返還
    8月18日,廣德市人民法院成功調解一起不當得利糾紛案件。李某是龔某經營的服裝店員工。因龔某拖欠李某2020年1月份工資,李某將店內4件吊牌價共價值4326元的衣服拿走並辦理了出庫登記,預備在朋友圈推送賣掉後把錢給龔某,再由龔某給其發工資,可衣服一直沒有賣出去。龔某得知李某在沒有告知她的情況下將衣服拿走,向派出所報警。派出所協商時,李某表示願將衣服全部歸還,但龔某以衣服褶皺無法銷售為由拒收,並要求李某以吊牌價7折的價格購買,李某不同意,龔某一紙訴狀將李某告上法庭。
  • 【說法】不當得利造成他人損失 均應返還
    典型案例  案例一 私自轉走男友9萬元法院判定屬不當得利  陳玲和顧勤已經準備談婚論嫁,顧勤將自己的銀行卡交與陳玲保管,陳玲卻瞞著他從銀行卡中將9萬元轉入自己的銀行帳戶內。後因顧勤母親不同意這門親事,他要求陳玲歸還取走的9萬元。但陳玲卻稱這筆錢是顧勤對她的贈與而不肯歸還。無奈之下,顧勤將陳玲訴至法院。
  • 本案是否構成不當得利?
    理由是王自強和張旭是善意的受益人,根據善意的受益人的返還規定即以現存的利益為限,王自強和張旭已經花掉了1000元,另19000元被盜,因此不存在現存的利益,因而不負返還之責。  第二種意見認為,王自強和張旭的父母只應各自負責返還肖孫權500元。理由是王自強和張旭拾得原告20000元屬於不當得利,且只使用了這1000元。
  • 發工資錯轉5萬多元 法院:不當得利須返還
    二人鬧上法庭後,木工辯解財務轉給他的錢是他應得的工資。儀隴縣人民法院查明木工月薪是1萬元而不是他抗辯的1.5萬元, 判決他將不當得利返還。      財務人員起訴木工 多收了5萬元工資  劉某,是成都市金牛區人。2019年2月28日, 劉某向儀隴縣法院遞交民事訴狀,將該縣男子胡某告上了法庭。
  • 通渭縣法院隴山法庭成功調解一起不當得利案件
    調解巧化糾紛 叔侄重歸於好 ——通渭縣法院隴山法庭成功調解一起不當得利案件近日,通渭縣法院隴山人民法庭運用訴前調解巧妙化解一起叔侄之間的不當得利糾紛案件,不僅為當事人節約了訴訟成本,解開了叔侄間的心結,而且有效節約了司法資源
  • 員工挪用公司貨款,法院判決返還不當得利
    近日,信宜法院審結一起不當得利糾紛案,雙方當事人在法院的公正判決下均服判息訴。2015年6月,信宜人阿亮(化名)被廣州某農業生產資料公司(以下簡稱農業公司)聘用,負責發貨及回收貨款。之後,阿亮沒有依照約定還款,農業公司一紙訴狀將其起訴至信宜法院,請求判令阿亮返還拖欠貨款38000元及利息。信宜法院經審理後認為,沒有合法依據,取得不當利益,造成他人損失,應當將取得的不當利益返還受損失的人。阿亮作為農業公司聘用的員工,挪用其經手的貨款45600元,有38000元尚未返還,屬不當得利,應返還給農業公司。
  • 該案是繼承糾紛還是不當得利糾紛
    2014-06-04 09:21:45 | 來源:中國法院網 | 作者:王晚東 尹盼盼
  • 以幫忙安排工作為名收取錢財 構成不當得利須返還
    近日,臨湘市人民法院一審判決了一起不當得利糾紛案件,被告餘某須在判決生效之日起五日內返還原告朱某62000元。經法院審理查明:2019年,朱某請託餘某為其子幫忙安排正式工作,餘某以需要活動經費為由向朱某收取費用142000元,並向朱某出具收條一張,承諾事情未辦成將全額退款。
  • 該案應定不當得利還是侵權
    在失主張某發現拾得物以後要求其返還時,拒不返還,將遺失物公然據為己有。對兩被告將拾得物公然地佔為己有的行為,存在著以下兩種不同的意見。  第一種意見認為兩被告的行為構成不當得利。  所謂不當得利,是指無合法根據取得利益而造成他人損害。就拾得人拒不返還拾得物來說,應可以認定其構成不當得利。首先,兩被告取得了一定的財產利益。
  • 同名同姓匯錯錢款 不當得利如數返還
    日前,甘肅省隴西縣法院成功調解一起因同名同姓匯錯款而引發的民事糾紛。原告與被告同名同姓,均叫董某某(為方便區分,下文原告稱「董某甲」,被告稱「董某乙」)。2019年,原告董某甲因病住院,出院後根據救助政策,保險公司應給付其73967.59元。疏忽之下,保險公司將本應由董某甲所得的錢款打入被告董某乙的帳戶。誤會發生後,經所在村、鎮人民調解委員會組織調解,雙方達成協議,約定由董某乙於2019年12月31日前分兩期向董某甲返回全部錢款。
  • 該案案由應定保險合同糾紛還是不當得利糾紛
    經交警部門調解原告與死者家屬達成調解協議,原告廖某賠償葉某家屬各項損失共計212385.5元,原告廖某已全部履行完畢。原告徐某為事故車輛在被告保險公司處購買了交強險,事故發生在保險期限內,原告廖某持有G類拖拉機駕駛證。【分歧】原告廖某有權在交強險限額內向保險人追償,那麼,該案的案由應定為保險合同糾紛?還是不當得利糾紛?
  • 轉帳失誤匯錯款 不當得利應返還
    轉帳失誤匯錯款 不當得利應返還 2020-08-04 12: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從銀行「不當得利」 儲戶被判返還
    12月5日,甘肅省酒泉市肅州區法院清水法庭開庭審理該案,認定客戶屬不當得利應退還。此案件引發網友熱議,有網友認為銀行規定「離櫃概不負責」,但在實際中只約定儲戶卻不進行自我約束,屬於霸王條款。對此,律師表示,不當得利是法律問題,而「離櫃概不負責」只是銀行單方聲明,沒有法律效力。
  • 【以案釋法】微信轉錯帳 不當得利應返還
    【以案釋法】微信轉錯帳 不當得利應返還 2021-01-05 16: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不當得利孳息應從不當得利構成之日起計算
    重慶某公司遂以陳某為被告訴至法院,要求陳某返還不當得利。  【爭議】  對於本案中陳某返還20萬不當得利的孳息計算問題,存在兩種不同意見。  第二種意見認為:沒有合法根據,取得不當利益,造成他人損失的,應當將取得的不當利益返還受損失的人,返還不當得利,應當包括原物和原物所生的孽息。孳息的計算應是以20萬元為基數從2013年11月1日起按照中國人民銀行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計算至陳某付清時止。
  • 是合同糾紛還是不當得利
    是合同糾紛還是不當得利 ——從一起案例談準確確定案由的意義
  • 男子闖禍父親幫賠50多萬,不願償還被判不當得利必需返還
    男子闖禍父親幫賠50多萬,不願償還被判不當得利必需返還 幾年前,阜陽一男子在廣東省佛山市發生一起交通事故,導致1人死亡2人受傷,男子被判處無期徒刑,男子的父親替他賠償了50多萬元。
  • 不當得利不可取 七個案例來說法——鄰水、大竹、墊江三法院聯合...
    如果預期的婚姻沒有實現,則贈與不發生法律效力,贈與的財產應恢復到訂立婚約前的狀態,即當事人一方可以依不當得利要求對方返還財物。本案原告因財務人員在轉帳時誤操作將本應轉給案外人張某的款項轉給了本案被告張某的興業銀行帳戶,被告取得該筆款項沒有法律依據或合同約定,給原告造成利益損失,原告有權要求被告返還不當得利。被告張某經本院合法傳喚,未到庭參加訴訟,應視為其放棄舉證、抗辯的權利,應承擔相應的不利後果。
  • 不當得利不可取 七個案例來說法——大竹、墊江、鄰水三法院聯合...
    如果預期的婚姻沒有實現,則贈與不發生法律效力,贈與的財產應恢復到訂立婚約前的狀態,即當事人一方可以依不當得利要求對方返還財物。本案原告因財務人員在轉帳時誤操作將本應轉給案外人張某的款項轉給了本案被告張某的興業銀行帳戶,被告取得該筆款項沒有法律依據或合同約定,給原告造成利益損失,原告有權要求被告返還不當得利。被告張某經本院合法傳喚,未到庭參加訴訟,應視為其放棄舉證、抗辯的權利,應承擔相應的不利後果。
  • 不當得利的返還方式有幾種
    受損失人的損失與受益人的受益範圍不必相同,它只影響義務人返還義務的範圍,其形態不必相同。4、獲得利益及利益受損均無法律根據儘管各個國家對不當得利的實體法律規定有所不一樣,但實質上都強調利益取得的不當性,取得利益「沒有法律的原因」沒有法律上的原因,各國表述不一,如羅馬法稱之為無原因,瑞士法稱之為無適法原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