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名同姓匯錯錢款 不當得利如數返還

2020-12-25 錦州網警巡查執法

日前,甘肅省隴西縣法院成功調解一起因同名同姓匯錯款而引發的民事糾紛。

原告與被告同名同姓,均叫董某某(為方便區分,下文原告稱「董某甲」,被告稱「董某乙」)。2019年,原告董某甲因病住院,出院後根據救助政策,保險公司應給付其73967.59元。疏忽之下,保險公司將本應由董某甲所得的錢款打入被告董某乙的帳戶。

誤會發生後,經所在村、鎮人民調解委員會組織調解,雙方達成協議,約定由董某乙於2019年12月31日前分兩期向董某甲返回全部錢款。調解協議達成後,被告董某乙如期支付了第一期款項,但對於第二期款項,雖經人民調解委員會和原告本人多次催促,被告一直遲遲不還。無奈之下,董某甲於2020年3月將董某乙起訴至隴西縣法院。

案件審理過程中,法官耐心對被告釋法說理,深入淺出地向其解釋法律中有關不當得利的規定。最終,經法庭主持調解,雙方自願達成協議,由被告於2020年4月30日前返回原告剩餘款項23967.59元。目前,被告已如期付清全部剩餘錢款。

辦案法官表示,不當得利是指沒有合法根據,取得不當利益,造成他人損失。不當得利的具體特徵包括:雙方當事人一方為受益人,另一方為受害人;受益人取得利益與受害人遭受損害之間必須有因果關係;受益人取得利益沒有合法根據。民法通則第九十二條規定,沒有合法根據,取得不當利益,造成他人損失的,應當將取得的不當利益返還受損失的人。本案中,雖然董某乙在爭執款項的取得上並無過錯,但其取得該款並無合法依據,且給董某甲實際造成了損失,故董某乙應該將錢款返還董某甲。

相關焦點

  • 同名同姓匯錯款咋辦?
    受朋友之託匯款卻匯錯了人,對方拒絕返還怎麼辦?鄭州市的趙明成就遇上了這樣的尷尬。1月11日,鄭州市惠濟區人民法院審結這起不當得利糾紛。    身邊的事兒    趙明成在鄭州市經營一家茶葉店。2014年10月4日,受朋友李靜的委託,他到商鋪旁的一家銀行將3.7萬元貨款匯入批發商張莉莉的帳戶。    孰料過了幾天,張莉莉表示並未收到貨款。「我這才意識到出了問題,因為我還認識一個張莉莉,同名同姓,我可能匯錯人了。」
  • 【小案大道理】同名取款銀行誤打 不當得利須予返還
    【小案大道理】同名取款銀行誤打 不當得利須予返還 2020-09-29 17: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遇同名同姓 支付寶轉錯帳戶怎麼辦?
    實名認證也增加了支付的安全性,但是當遇到同名同姓的帳戶時,一不小心轉錯了帳戶,對方又不肯返還,那就麻煩大了!&nbsp&nbsp&nbsp&nbsp王先生表示,自己在轉帳時填寫了帳號,看到實名認證的姓名確定無誤後才轉入的,沒想到打電話詢問得知對方並未收到這筆錢,而是轉到了河北一個同名同姓的支付寶帳號上。王先生仔細查看發現,原來在輸入帳號時,多輸了一個數字。
  • 轉帳失誤匯錯款 不當得利應返還
    轉帳失誤匯錯款 不當得利應返還 2020-08-04 12: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20年93期】轉帳匯錯款?電白法院判決返還不當得利
    【20年93期】轉帳匯錯款? 山東一男子陳某(化名)接到朋友謝某(化名)電話 ,要借款六萬元應急使用,陳某在匯款給謝某時,疏忽匯錯款,誤將六萬元借款匯入家住電白柳某(化名)的銀行帳戶,在要求柳某返還未果的情況下,將其訴至法院。
  • 不當得利拒不返還需擔責
    2020年1月,A公司財務人員因疏忽將本應支付給員工李某(與被告同名)的50000元工資匯入了被告帳戶內。該公司發現錯誤後,與李某進行聯繫,要求其返還錢款。而李某稱其擔心被騙,且遇上新冠肺炎疫情出行不便,遲遲未將該款項返還給A公司。後A公司向即墨法院提起訴訟,要求李某立即返還不當得利款50000元及利息。案件受理後,即墨法院鰲山法庭庭長王冬梅組織雙方當事人進行線上調解。
  • 市民3.7萬元錯匯給同名帳戶 對方拒不還錢
    3.7萬元錯匯給同名帳戶  對方拒不還錢,咋辦?  市民趙先生幫朋友匯款,卻匯到同名同姓者帳號上,對方拒不返還。昨天,記者從惠濟區法院獲悉,這起不當得利糾紛一審已判決,判令對方返還趙先生匯款3.7萬元。
  • 【說法】不當得利造成他人損失 均應返還
    顧勤多次與陳玲協商無果,請求判令陳玲返還不當得利9萬元。  陳玲堅稱9萬元是顧勤對她的贈與,且已完成交付,不同意返還。上海閔行區法院審理認為,陳玲主張爭議錢款系顧勤對其之贈與,但未能提出相關證據予以證實,故陳玲的贈與主張難予採信。鑑此,陳玲的行為構成不當得利,應當返還。
  • 不當得利拒不返還?案例來了!不是你的就別再勉強
    半島記者 劉玉凡 通訊員 李風偉不當得利,是指沒有法律上的依據而獲得利益,致使他人受損失的事實。不當得利作為債的發生根據之一,在受益人與受損人之間產生不當得利返還的債權債務關係。現實生活中,受益人常以受損人的過錯為由拒絕返還不當得利,不是自己的東西,能否勉強得來?
  • 支付貨款打錯帳號 不當得利被法院決判返還
    支付貨款打錯帳號 不當得利被法院決判返還 來源:紅網 作者:魏海豔 編輯:何冰 2015-12-21 23:02:41
  • 重慶涪陵區:「手滑」錯匯26萬到他人帳戶怎麼辦?法院:網上保全1個工作日足額凍結!
    錯匯26萬到他人異地帳戶據丁某某介紹,她來自浙江寧波。由於粗心大意,她一時「手滑」誤將一筆266127元的貨款錯匯到了同名同姓的李某帳戶中。經核查獲知,李某系重慶涪陵人,而匯錯的帳戶是李某在湖南株洲開設的銀行帳戶。「我嘗試和李某聯繫,但電話一直無法接通,我真的非常擔心李某將錢款取走花掉」,丁某某在打給涪陵法院民事財產保全中心的求助電話中著急地說道。
  • 收到錯轉帳不還屬不當得利 「飛來餡餅」有法律危險
    法律觀點   不當得利 須返還錢款及利息   網銀、支付寶、銀聯快捷支付、手機銀行、ATM自助機等現代新型支付手段,在轉帳操作發生錯誤時,莫名收到錢的陌生人該不該返還錢款?  北京市尚公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郭斌律師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說,此事件中李女士如果不能提供法律規定或合同約定取得該2.2萬元的依據,則屬於不當得利,應當返還。  我國《民法通則》第92條規定:「沒有合法根據,取得不當利益造成他人損失的,應當將取得的不當利益返還受損失的人。」從民事責任來看,李女士負有返還2.2萬元的義務,如有產生利息也應當一併返還。
  • 不當得利的返還方式有幾種
    不當得利是一種獨立的債權債務制度,也是屬於債產生的原因之一,但現實中我們需要區分清楚不當得利和無因管理兩種不同的情況才行。而其中無論是不當得利還是無因管理,其實都是涉及到構成要件的。那不當得利的構成要件是怎樣的呢?小編整理了相關資料,馬上在下文中為你做詳細解答。
  • 起訴可追回「不當得利」
    匯錯帳號,也找不到對方下落時怎麼辦?近日,小吳到廣州從化法院提起不當得利訴訟,要求對方返還10000元,獲得法院判決支持。帳號輸錯三位,萬元錯匯他人2014年5月4日,在浙江省溫州市工作的小吳收到哥哥的電話,說老家有事急需一筆資金。
  • 「以案釋法」不當得利的返還應當如何認定
    周某自行墊付16萬元相親款匯至張某銀行帳戶,張某又將16萬元匯至黎某銀行帳戶,張某未從中獲取其他利益。2019年3月,周某夫婦陪同潘某、黃某前往越南相親,但其二人均未相親成功。另查明,潘某、黃某到越南相親後,至今未將這筆錢給付周某。
  • 「不當得利」不能拒不歸還
    「不當得利」不能拒不歸還  古語有云「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意思是作為一位正直的人,賺取錢財應該合理合法。可在實際生活中,有些好財之人的賺錢方式卻有些不太「光明正大」。有些人認為,自己收到對方錯給錢款後,可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即便事後人家索要,也可以找到理由拒不歸還。但其實根據我國《民法》規定,這些意外之財必須返還,這也就是所謂的「不當得利」。
  • 返還不當得利之後還需要承擔法律責任嗎,如何認定不當得利?
    不當得利,是指沒有合法依據,有損於他人而取得利益。不當得利的法律事實發生以後,就在不當得利人與利益所有人(受害人)之間產生了一種權利義務關係,即利益所有人有權請求不當得利人返還不應得的利益,不當得利者有義務返還。那麼,返還不當得利之後還需要承擔法律責任嗎,如何認定不當得利?
  • 湖南一男子匯款填錯帳號 3萬元錢匯給同名同姓者
    老父親無意填反了一對數字,在核對收款者姓名後,將錢匯了過去,誰知,這楊某某並不是兒子,而是另一名同名同姓的男子。更巧合的是,兩人竟同在長沙地區。  楊先生先後聯繫上銀行、警方。匯錯的錢該如何追回?  去銀行匯款寫反了帳號中的一對數字,而寫錯的帳號主人竟與收款人同名同姓,還都在長沙。
  • 【以案釋法】微信轉錯帳 不當得利應返還
    【以案釋法】微信轉錯帳 不當得利應返還 2021-01-05 16: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不當得利可請求返還
    什麼是不當得利?誰來請求返還不當得利?請看民法典相關條款:第一百二十二條因他人沒有法律根據,取得不當利益,受損失的人有權請求其返還不當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