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當得利可請求返還

2020-09-20 法治西藏

什麼是不當得利?

誰來請求返還不當得利?

請看民法典相關條款:

第一百二十二條因他人沒有法律根據,取得不當利益,受損失的人有權請求其返還不當利益。

來源:最高人民法院

相關焦點

  • 【每日一「典」 】不當得利可請求返還
    什麼是不當得利?誰來請求返還不當得利?第一百二十二條  因他人沒有法律根據,取得不當利益,受損失的人有權請求其返還不當利益。
  • 每日一「典」| 不當得利可請求返還
    什麼是不當得利?誰來請求返還不當得利?第一百二十二條因他人沒有法律根據,取得不當利益,受損失的人有權請求其返還不當利益。
  • 每日一「典」 | 不當得利可請求返還
    什麼是不當得利?誰來請求返還不當得利?請看民法典相關條款:第一百二十二條因他人沒有法律根據,取得不當利益,受損失的人有權請求其返還不當利益。
  • 不當得利的返還方式有幾種
    如果僅僅一方獲得利益,而未造成他人的損失,不構成不當得利。例如,拾得乙拋棄的沙發,所謂損失不只是減少他人既存之財產,他人可獲得增加而未增加的利益。3、一方獲得利益與他方利益受損之間有因果關係一方獲得利益與他方利益受損之間存在因果關係,是指受到損失是由獲得利益的人造成的後果。
  • 不當得利返還應否支付利息
    利息是不當利益產生的一種法定孳息,本案中吳某應當按照年利率6%支付利息。  第二種意見認為:法定孳息是指因法律關系所獲得的收益,這種收益是指已經獲得的利益。在本案中,吳某雖然佔有張某多支付的13000元,但其並未實際取得年利率6%的利息,故張某要求按年利率6%支付利息的請求缺乏法律和事實依據,不應予以支持。
  • 返還不當得利之後還需要承擔法律責任嗎,如何認定不當得利?
    不當得利,是指沒有合法依據,有損於他人而取得利益。不當得利的法律事實發生以後,就在不當得利人與利益所有人(受害人)之間產生了一種權利義務關係,即利益所有人有權請求不當得利人返還不應得的利益,不當得利者有義務返還。那麼,返還不當得利之後還需要承擔法律責任嗎,如何認定不當得利?
  • 【說法】不當得利造成他人損失 均應返還
    顧勤多次與陳玲協商無果,請求判令陳玲返還不當得利9萬元。  陳玲堅稱9萬元是顧勤對她的贈與,且已完成交付,不同意返還。上海閔行區法院審理認為,陳玲主張爭議錢款系顧勤對其之贈與,但未能提出相關證據予以證實,故陳玲的贈與主張難予採信。鑑此,陳玲的行為構成不當得利,應當返還。
  • 員工挪用公司貨款,法院判決返還不當得利
    近日,信宜法院審結一起不當得利糾紛案,雙方當事人在法院的公正判決下均服判息訴。2015年6月,信宜人阿亮(化名)被廣州某農業生產資料公司(以下簡稱農業公司)聘用,負責發貨及回收貨款。之後,阿亮沒有依照約定還款,農業公司一紙訴狀將其起訴至信宜法院,請求判令阿亮返還拖欠貨款38000元及利息。信宜法院經審理後認為,沒有合法依據,取得不當利益,造成他人損失,應當將取得的不當利益返還受損失的人。阿亮作為農業公司聘用的員工,挪用其經手的貨款45600元,有38000元尚未返還,屬不當得利,應返還給農業公司。
  • 《民法典》天上怎會掉「餡餅」 不當得利要返還
    利用不當得利所取得的其他利益,扣除勞務管理費用後,應當予以收繳」,該條明確規定返還不當得利的的範圍包括原物和原物所生孳息。2017年,《民法總則》第一百二十二條「因他人沒有法律根據,取得不當利益,受損失的人有權請求其返還不當利益」。第一百一十八條「民事主體依法享有債權。
  • 從銀行「不當得利」 儲戶被判返還
    12月5日,甘肅省酒泉市肅州區法院清水法庭開庭審理該案,認定客戶屬不當得利應退還。此案件引發網友熱議,有網友認為銀行規定「離櫃概不負責」,但在實際中只約定儲戶卻不進行自我約束,屬於霸王條款。對此,律師表示,不當得利是法律問題,而「離櫃概不負責」只是銀行單方聲明,沒有法律效力。
  • 最高院告訴你,不當得利也不一定要返還
    路橋公司以不當得利為由起訴市政公司,請求市政公司返還合同保證金600萬元款項及利息。法院判決駁回了路橋公司的訴訟請求。2真正以不當得利獲利的一方主體才負有返還義務最高院最終沒有支持路橋公司的理由分為兩個方面。
  • 無因管理與不當得利
    不當得利是指無法律上的原因而受利益,致使他人受到損失的事實。基於此種事實,在受利益人與受損失人之間產生的以利益返還請求權為內容的法律關係,稱為不當得利之債。《民法通則》第九十二條,沒有合法根據,取得不當利益,造成他人損失的,應當將取得的不當利益返還受損失的人。
  • 德國不當得利制度簡介
    從內容上看,第二十四節又可分為兩部分,第812條至第817條為第一部分,規定不當得利的成立;餘下部分則規定不當得利的法律效果。  第一部分的主要內容是:如果一方有意識地、基於一定目的而增加他方財產(給付),但無法律上的原因,根據第812條第1款第1項,受領方負返還不當得利之義務。但若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受領人得抗辯該不當得利請求權:(1)因清償債務而為給付,於給付時明知無給付義務者。
  • 不當得利具體含義到底是什麼?怎樣才會構成不當得利?
    不當得利是指沒有合法根據得到利益而使他人利益受到損害。不當得利是債的發生依據之一,因為不當得利發生之債權債務關係稱為不當得利之債。 不當得利是社會生活中的一種不合理,不正常的現象。法律確認不當得利之債的目的,是為了使這種不正常的關係恢復到正常的狀態,從而維護社會正常的財產關係,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不受損害。不當得利作為債的發生根據之一,在受益人與受損人之間發生不當得利返還的債權債務關係。不當得利之債的基本內容便是受損人取得的不當得利返還請求權。該項請求權以使得利人返還其所受利益為目的,非似相對人所受損害的填補為目的。
  • 「新常態下的投融資」不當得利返還應否支付利息
    不當得利是指:沒有合法的根據,取得不當利益,造成他人損失的,應當將取得的不當利益返還受損失的人。不當得利是一種法律事實,是債產生的一種根據,認定不當得利之債成立,應該具備一方獲得利益、他方受到損失,受利益和受損失之間有因果關係、受益方沒有合法的根據等四個方面的構成要件。
  • 轉帳失誤匯錯款 不當得利應返還
    轉帳失誤匯錯款 不當得利應返還 2020-08-04 12: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以案釋法」不當得利的返還應當如何認定
    【分歧】該案爭議的焦點是,張某是否應當返還該筆16萬元不當得利相親款給周某,有兩種不同意見:第一種意見認為,張某應當返還。理由是周某通過張某聯繫在越南的黎某介紹越南女子相親,周某已經將16萬元相親款匯入張某銀行帳戶,但實際上潘某、黃某均相親未成,相親未成就應當返還相親款。第二種意見認為,張某不應當返還。理由是張某並不是介紹越南女子與潘某、黃某相親的組織者之一,而是受到周某委託將16萬元轉到黎某銀行帳戶,張某沒有得到這筆錢,亦未從中獲利,因此,張某不應當返還該筆不當得利相親款。
  • 網銀轉帳誤打款 起訴返還不當得利獲支持
    近日,江蘇省丹陽市人民法院就受理了一起因網上銀行轉帳引發的不當得利案件。法院經過多次開庭審理,最終查明了形成不當得利的事實,依法判決支持原告王文要求被告李剛返還不當得利的訴訟請求。  王文系丹陽某公司的老闆,其對員工工資的發放及客戶貨款的支付一般都通過網銀操作。為了便於操作,他專門在網銀上把所有人的信息進行了編排,操作時只需點擊名字,即可完成轉帳支付。
  • 【小案大道理】同名取款銀行誤打 不當得利須予返還
    【小案大道理】同名取款銀行誤打 不當得利須予返還 2020-09-29 17: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王澤鑑:不當得利類型論與不當得利的發展(上)丨講壇
    因為同學很難答,也不好給分,因為沒有建立一個可認知可使用的規則。第四,具有法學方法上的意義。剛才提到的,重要請求權基礎,概括原則的具體化,可涵攝性,建立不當得利的法釋義學,綜合整理數以百計,大陸可能數以千計的判例使它成為一個體系,有明確的規則可循,這是我們每一個教授的任務。現在我先將這個不當得利的類型的區別說一下,以幫助下面的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