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作協報告文學專委會主任劉裕國參加過很多研討會,但這次他坦言,「心情有點不一樣。李貴平是四川省作家協會報告文學專委會委員,我作為四川省作協報告文學專委會主任,對四川省作協創研室舉辦這個研討會,表示誠摯的感謝。」接著他高度評價了李貴平的這部全書22萬字的作品,「是四川報告文學的又一部力作。我為我們四川擁有像李貴平這樣的作家感到驕傲。」
四川省作協散文專委會主任、作家蔣藍分析了李貴平的「古道情結」。「他多年來沉浸於茶馬古道的歷史名物與分析,在完成《歷史光影裡的茶馬古道》之後,他全力返回到更為渺遠的南絲路深處。」蔣藍認為,這本書不僅是一部南方絲綢之路踏勘記,也是李貴平在非虛構寫作道路上,取得的又一次豐碩成果,與他遠足歷史之路的歷程和深度成正比。「李貴平不做慣性寫作,不做高深之狀,他儘自己之力俯身於大地,為我們託舉起了橫斷山脈之血。現在非虛構寫作中,也存在這樣一種現象:利用一些紙張資料就發水,缺乏實地考察。像李貴平這樣朝向大地、朝向民間、朝向山河的寫作,是非常難得的。」
四川辭書出版社副編審張國文,也是作家身份的張花氏,曾寫作出版過《東坡茶》等作品。張國文在研討會上說:「我們都寫作,有時候我們的寫作題材也有交叉。但是我們的寫作方式有很大不同。他善於行走式寫作,而我大多是在書齋裡寫作。我們每寫出什麼東西,會互相打量,內心互相較量,也是一種互相比內功,這是一種善意的良性的狀態。互相打量後,我們會惺惺相惜,彼此欣賞。」
在四川省歷史學會會員、民俗專家鄭光福看來,《歷史光影裡的茶馬古道》《穿越橫斷山的「南絲之路」》這兩本書梳理清楚了茶馬古道的來龍去脈,是理清絲綢古道伸向世界各地的不可多得的佳作,「書中有相當史料價值的一手資料和圖片。他的書必將流傳後世。其書大量的圖片更是歷史的永存,成為難得一見的孤本。」
作為此次研討會的主持人,四川省作協創研室主任馬平,在最後環節總結了李貴平的寫作,並用三個關鍵詞來概括,「散文,生命,追思。他首先是一位優秀的散文作家。他的作品是他用生命換來的,這值得珍視,但同時也是一個教訓。一個作家要用生命寫作,但不要提著命去寫作。我們要互相打氣,互相勉勵,在寫作之路上,繼續前行,珍惜生命。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