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滴公司參與多方共付創新模式賦能罕見病診療

2020-12-23 經濟參考網

  第三屆進博會期間,水滴公司和賽諾菲、京東健康、零氪科技、病痛挑戰基金會共同建立「罕見病保障創新支付協作機制」。據悉,該機制整合各家機構與平臺的自身優勢資源,通過公益基金、社會眾籌,商業保險及藥品援助福利等方案的組合,提高罕見病醫療和藥品的可及性,緩解罕見病患者的支付壓力,共同破解罕見病支付難題。繼專項基金、醫療救助等模式後,在罕見病保障模式上邁出了探索創新支付「1+4」乃至「1+N」的又一步。

  作為「1+4」模式中的「整合社會資源」角色,水滴公益與各方達成戰略合作,探索公益資源在「共付」中的作用,為區域項目募集保底救助金,並動員其他資源方未來共同擴大救助資金池。今年以來,水滴公益與北京病痛挑戰基金會、中華社會救助基金會,及各省合作方,已聯合啟動浙江、山西、山東3個省的區域專項。項目目標籌款金額為近600萬,目前已募得資金300餘萬。

  在圍繞罕見病創新支付1+N模式的探討中,水滴公司創始人兼CEO沈鵬介紹了水滴參與罕見病治療的相關情況。他表示,圍繞醫療保險保障的多種場景,水滴公司致力於打造多種創新支付方式。其中,水滴籌上線四年多來,為兩萬多名罕見病患者提供籌款服務,籌集治療金超過5億元;水滴互助累計幫助十餘位罕見病患者,均攤治療費超過300萬元,人均受助金額近30萬元;水滴保險商城與多家保險公司合作推出5款百萬醫療險,保障範圍均包含罕見病,最高可賠付600萬元。此外,為了給困難患者提供更多用藥方面的幫助,水滴公司近期布局「好藥付」業務,探索「險+藥」模式,目前已與多家藥企開展合作探討,以期針對不同病種,向患者提供特定藥品折扣。

相關焦點

  • 罕見病怎麼治 業內認可「1+N」多方共付模式
    我們有時候能聽到的這些疾病,比如白化病、漸凍症等,就是罕見病,很多罕見病病因不明,且多為先天性疾病。  九三學社北京市委原副主委、《中國罕見病研究報告2018》執筆人王琳在研討會上說,罕見病是人類進化和生存過程中必然付出的代價,就像人類學會直立行走,其代價是容易患上其他動物不易患上的一些疾病。每個人都攜帶有隱性遺傳病的致病基因,沒有患病不等於沒有威脅。
  • 2020罕見病大會|乘時代大勢,舉多方之力,共譜罕見病診療新篇章
    在秋高氣爽的十月,由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藥監局指導,中國罕見病聯盟主辦,北京協和醫院、中國醫院協會、中國醫藥創新促進會、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罕見病分會、北京罕見病診療與保障學會聯合承辦的「2020年中國罕見病大會」 於10月24日在京舉行。
  • 罕見病支付 商業保險求破局
    藥企渤健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渤健公司」)也通過官方微信公號回應稱,諾西那生鈉注射液目前在中國屬於自費藥物,呼籲建立多方共付機制,以進一步提升中國SMA患者藥物可及性。在多方共付機制中,商業保險也可以佔據一席之地。
  • 基於多方共付模式下耐多藥結核病患者經濟負擔及保障政策研究項目...
    為全面了解全省各市耐多藥結核病防治政策,研究基於多方共付模式下,疾病診斷相關組(DRGs)付費模式對結核病定點醫院診療服務及患者診療負擔的影響,掌握MDR/RR-TB診斷、治療和管理現狀,評價DRGs在耐多藥結核病定點醫院試點的效果及存在的問題。
  • 2019年國際罕見病日:水滴公益「為愛吶罕」 讓罕見病不再罕見
    2019年國際罕見病日:水滴公益「為愛吶罕」 讓罕見病不再罕見   近期,水滴籌•水滴公益將助力病痛挑戰基金會支持「罕見病兒童救助計劃」,隨後將攜手開展「罕見的擁抱」大型罕見病科普活動
  • 罕見病的用藥之難:「買不起、用不上」問題何解?
    不過,國家衛生計生委罕見病診療與保障專家委員會委員、北京醫學會罕見病分會副主任委員王琳給出的答案是:應該整合社會各方的資源,在進入國家醫保體系的基礎上進行多方支付。即兩人都可以用上這百萬天價藥。實際上,無論是王琳還是丁潔所推崇的多方共付都並非新的概念。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浙江省為罕見病患者群體成立了專項救助項目。浙江省每個統籌區每個人交2元錢到浙江省的醫保資金裡,用於罕見病的專項救助。以浙江省5461萬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計算,每年專項基金可用預算為1.09億元。
  • 罕見病7字難題咋破解?聽聽專家們怎麼說
    對於罕見病藥物費用高昂問題,他呼籲,先將治療效果好的成熟藥物納入醫保,同時建立多方支付機制。國家衛健委第二屆罕見病診療與保障專家委員會委員,北京大學醫藥管理國際研究中心主任史錄文建議,創新模式,建立全國統一的罕見病診療及基金信息管理平臺,設立風險控制機制、評估機制、定點管理機制等,積極引導患者註冊登記。
  • 極簡、創新、參與感 水滴籌、水滴互助、水滴保堅持「用戶第一」
    水滴集團創始人兼董事長沈鵬,經常把「用戶第一」作為決策的重要指標,他理解的用戶思維分為三個關鍵詞:極簡、創新和參與感。水滴集團在沈鵬帶領下,僅僅用兩年多的時間就收穫註冊用戶5.5億,獨立付費用戶超過1.6億,穩居網際網路健康保險保障領域第一。
  • 助力提升醫生診療能力 賦能患者進行疾病自我管理
    原標題:助力提升醫生診療能力 賦能患者進行疾病自我管理    2020年11月21日舉行的「2020中國家庭健康大會」上,全球糖尿病治療領域的領軍者
  • 全國70城罕見病醫療保障排名:50萬以上高價藥,誰來兜底?
    身為國內最大的罕見病患者組織之一——蔻德罕見病中心的發起人,和地方官員聊起罕見病醫保問題時,他總能聽到這樣的說法:「罕見病患者是小眾群體,藥品價格高,如果用基本醫療保險去保障罕見病,這有失公平。」 支付負擔一直困擾著罕見病患者,各地在創新保障模式上也層出不窮。2020年5月30日,《中國罕見病醫療保障城市報告2020》(以下簡稱報告)發布。
  • 黏多糖貯積症II型酶替代療法海芮思在中國罕見病大會上宣布上市
    北京病痛挑戰公益基金會秘書長王奕鷗女士分享:「我們作為罕見病倡導組織,一直在見證更多的病友參與到罕見病倡導的活動中來,此次的『六分鐘步行挑戰』公益活動就是一個很好的見證。我們呼籲患者積極參與到藥物的上市和準入過程中,甚至在藥物的研發和臨床階段也發揮重要的推動作用。只有這樣,才會有更多的病友能用得上、用得起的藥,點亮健康生活的希望。」
  • 賽諾菲攜3款罕見病新藥亮相進博會: 為法布雷病、血友病及黏多糖貯...
    在過去的20年裡,賽諾菲憑藉卓越的研發能力,堅持不懈地為中國罕見病患者提供創新產品,其中包括治療戈謝病的思而贊®,治療龐貝病的美而贊®,治療肌萎縮側索硬化的力如太®以及治療多發性硬化的奧巴捷®。與此同時,賽諾菲還積極與社會各界合作,共同促進罕見病藥物可及性,探索多元化的救助模式,為我國罕見病領域的迅速發展創造空間與可能。
  • 罕見病溶酶體貯積症MDT模式將在天津市兒童醫院建立
    為切實提高罕見病「可診、可治、有藥可醫」的診療能力,天津市兒童醫院正積極籌備成立天津市兒童醫院罕見病診療中心溶酶體貯積症(LSDs)MDT,16日下午召開溶酶體貯積症MDT第一次籌備會議。該MDT成立後將從高危患者篩查、MDT門診建設、規範化診療、學術研討等多個方面,快速提升臨床醫生對溶酶體貯積症的認知和診療能力,並逐步推廣到其他罕見病及疑難疾病,更好地服務患者。
  • 開啟「湖南模式」罕見病保障 見證罕見病患者生命重燃
    根據了解,在所有罕見病中,只有5%有治療方法,僅1%有對症治療的特效藥,戈謝病就是其中的「幸運兒」。然而,每年幾十甚至上百萬元人民幣的天價藥費是絕大多數病友家庭無力承擔的。戈謝病的治療藥物費用昂貴,一支藥2萬多,對於子墨這個5歲的孩子,一個月要用六支,並且需終生用藥,一年下來,治療藥物要花費一百多萬。
  • 「沒有政策保障、社會資源,罕見病患者連自付買藥的可能性都沒有」
    鄭武同時向南都記者表示,自己非常羨慕山西以及山東等地的醫保政策,當地起碼一年能補助幾十萬。「我們省是一個經濟發達的強省,還是希望在政策方面能有一些突破。」他說。在全國性的罕見病醫療保障政策出臺之前,地方增補的保障模式對罕見病患者來說意義重大,因此保障政策因城而異、區域不平衡是必然的。2019年國家醫保局也表示,由於地區間在基金承受能力、經濟發展、醫療消費等方面存在差異,納入範圍的病種也有所不同,「各地納入報銷範圍的慢特病(包含罕見病),多的地方有六十餘種,少的地方有十餘種」。
  • 社科院張盈華:水滴等閉環生態系統對多層次醫療保障意義重大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發展戰略研究院副研究員張盈華 11月9日,南開大學衛生經濟與醫療保障研究中心朱銘來教授研究團隊及特邀課題評審專家一行赴國內領先的健康保障公司水滴實地考察調研
  • 罕見病,你了解多少?
    與此同時,國家衛健委宣布,建立全國罕見病診療協作網,以加強我國罕見病管理,提高罕見病診療水平。《消除罕見病患兒診斷壁壘調查結果和建議報告》也於近日發布。2018年5月,國家5部門聯合發布了《第一批罕見病》目錄,共涉及121種罕見疾病,並從今年3月1日起,對首批21個罕見病藥品和4個原料藥,參照抗癌藥,對進口環節按3%徵收增值稅,國內環節可選擇按3%簡易辦法計徵增值稅。
  • 完美日記、蔚來、水滴、滴滴創業案例走進北大光華MBA講堂
    創業公司如何選擇賽道?如何創造出新的商業模式?如何看待公司的使命和願景?對於創業公司而言,必須在模式上創新,否則很容易就被大公司無情碾壓。《創新者的窘境》作者克裡斯坦森認為,顛覆式創新往往是從需求側進入到一個低端大眾市場,然後通過供給側持續性進步來達到不斷創新直至顛覆傳統模式,而沈鵬正是按照這一理論付諸實踐。
  • 7000種罕見病診療初現「曙光」 基因檢測開啟精準診治新時代
    原標題:7000種罕見病診療初現「曙光」 基因檢測開啟精準診治新時代   罕見病患者迎來了最好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