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7000種罕見病診療初現「曙光」 基因檢測開啟精準診治新時代
罕見病患者迎來了最好的時代。目前國際確認的罕見病有近7000種,只有不到5%的罕見病有治療方法。由於每種罕見病的患者人數少,且多為疑難雜症,罕見病的診療屢屢受挫。
而隨著分子醫學的發展,為總數龐大的罕見病患者帶來了新的希望。
由於罕見病多為遺傳病,由基因缺陷導致,因此,基因檢測已經成為罕見病診斷與防治的重要手段,可以為疾病的臨床診斷提供重要參考,提高診斷率,縮短確診時間,降低確診成本。
另一方面,這些患者的基因檢測數據,也顯得十分珍貴。以往,醫生收集到的罕見病患者案例少,而通過近年來對罕見病認識的提高和病友群,經基因檢測確診,同一類罕見病患者的數據可以快速達到一個量級,助力科研人員對相關疾病的研究。「基因檢測的臨床數據將成為我們京都兒童醫院最好的財富。」北京京都兒童醫院學術發展委員會主任委員鄒麗萍說。
12月7日,第四屆香山情·華大基因合作論壇2019兒童精準醫學研討會在北京舉行。論壇邀請了北京協和醫院、解放軍總醫院、上海兒童醫學中心、北京大學醫學遺傳學系的專家對兒童精準醫學新進展進行了專題報告。
基因檢測是罕見病精準診斷的基石
罕見病指的是發病率很低的一類疾病,這些疾病往往嚴重致殘致畸,甚至危及生命,是人類醫學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2018年,國家相關部委聯合制定並發布了《第一批罕見病目錄》,以「發病率相對較高、疾病負擔較重、可治性較強」為優先標準,收錄了白化病、ALS、戈謝病、卡爾曼症候群、馬凡症候群、法布雷病、血友病等121種疾病。
一個現實的矛盾是,在我國絕大部分罕見病患者在縣級醫院初次問診,而九成以上的罕見病專家及診斷資源卻集中在一線城市的三甲醫院,這加劇了患者的頻繁誤診現象,不僅耗時耗力,也延誤了治療的最佳時機。復旦大學出生缺陷研究中心的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罕見病群體約為1680萬人,其中能得到明確診斷的患者不足40%,平均確診時間超5年,確診費用高達5萬元。
更令人惋惜的是,這些罕見病患者有一半都是孩子,他們在出生時或兒童期發病,約30%的罕見病兒童壽命不會超過15歲。而在今天,基因檢測提供了罕見病精準診斷、早期幹預的可能性。
研究表明,約有80%的罕見病是由於基因缺陷導致的,具有遺傳性,這使得基因檢測的重要愈加凸顯,成為認識、診斷、治療罕見病的關鍵。鄒麗萍表示,自己曾診治過一個孩子,當時他並不能走路,臨床的症狀與腦癱很像。但是通過基因檢測,發現他是SEGAWA綜合症,治療兩周後,孩子已能跌跌撞撞地走起來了,病情有了大幅的改善。
更令人期待的是,通過基因檢測對罕見病的了解不斷加深,而這些了解將助力常見病的治療。
「罕見病是上天給人類最好的疾病模型。把罕見病研究好,普通病也就容易治療了。」鄒麗萍說,「我國人口總數龐大,罕見病雖然發病概率很小,但乘以大的基數,病人數量都是幾萬甚至幾十萬,更有理由做好研究。」
鄒麗萍舉例,比如先天性無痛症,研究人員發現一個成員普遍具有Ⅱ型先天性無痛症的家族,許多成員5號染色體上的FAM134B基因都發生了變異。製藥公司從這種罕見的基因突變中看到了商機,並發現這一基因控制著體內的Nav1.7鈉離子通道,而這一發現將幫助公司制造出全新級別的止痛藥,目前該藥物已在臨床試驗階段。
數據質量與解讀能力是關鍵
罕見遺傳病的臨床診治與研究邏輯是,臨床診斷後,通過對基因檢測數據的分析,找出與疾病相關的基因;也可更深層次探索與疾病相關的新致病基因,並對其進行一系列的發病機理研究與治療層面的探索,最後進行臨床轉化應用。
這也意味著,對提供檢測服務的公司來說,基因檢測的數據質量與報告準確解讀的能力成為關鍵。目前,基因檢測公司魚龍混雜,質量與標準不一,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行業的良性發展。
上海兒童醫學中心遺傳分子診斷科主任王劍表示,基因檢測公司的數據質量控制要讓目標區域覆蓋範圍內所有變異能夠檢出,並保證檢出變異的真實性;另一方面,檢測公司需要找到臨床症狀的真正致病變異。
王劍也指出,基因診斷的三個環節,實驗室產出數據、專業人員分析數據以及出具檢測報告、遺傳諮詢均不可或缺,第三個環節仍顯薄弱,行業亟需培養一批臨床遺傳學醫生、遺傳諮詢師等人員。
同時,在王劍看來,想真正實現中國罕見遺傳病的精準診治,需要建立適合國情的遺傳病診斷規範化流程;需要建立「兒科-產科(生殖)-遺傳科」的合作診治體系;還需要逐步建立基於人工智慧的罕見疑難病輔助診斷系統,進行臨床表型與基因組數據解讀。
而隨著華大基因與北京京都兒童醫院的戰略合作,罕見病的精準診治前景可期。
「戰略不是研究我們未來要做什麼,而是研究我們今天在做什麼才有未來。罕見病治療的優勢和困難一定是並存的,不可能只有好沒有壞,只有突破了這些困難,才能夠找到前進的方向,我覺得這就是一個非常大的方向。」鄒麗萍說,「罕見病治療是我們京都兒童醫院與華大基因,這種民營醫院與民營企業聯合起來,能夠突破的堡壘。」
華大基因首席醫學事務官許四虎說:「兒童罕見病的患者數量很大,需要攻克的難題也很多,華大基因與京都兒童醫院能夠合作的領域也十分寬廣。這種民營機構的『強強聯合』,將帶領我們走得更遠。」他表示,華大基因與北京京都兒童醫院將共同開展臨床檢測服務、樣本以及大數據積累、科學研究等方面的合作,加速基因組學研究成果落地到臨床,「為孩子做更多事情」。
據了解,北京京都兒童醫院與華大基因籤署了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依託各自資源和技術優勢,共建「精準醫學聯合診療中心」和「基因診斷聯合實驗室」,在兒童精準化醫學領域進行探討與實踐。
(責任編輯:DF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