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如何修己以安人?

2020-12-14 一生熱愛意難平

儒家學說與其文化在中華民族的大地上開花結果長達兩千多年,許多著名的書籍,例如《論語》、《大學》、《中庸》等經典家喻戶曉,相信有不少文科朋友都讀過。

儒家中的「修己安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三十而立」等經常被人們奉為在社會上生存的法則。尤其是三十而立,如果一個人到了三十歲還沒能安定下來、事業小成,或者三十歲了還在找工作的路上飄來飄去,不單世人的眼光不友善,恐怕就連自己也會被恐懼與挫敗包圍。

修身,是齊家的第一步,亦是三十而立的起點。如果一個人不能給自己定好位,終日昏昏噩噩,別說三十,即使四十恐怕也不能立足。

一念天堂一念地獄,一個念頭,往往就決定了一個人的經歷。

說起修身,不能不說讀書與工作。

工作是立身之本,一份好的工作不但可以使人衣食無憂,也能實現人生的價值。有所成就的人生,是幸福的、滿足的。

讀書包含的就多了,增長知識,開闊視野,陶冶情操等等。如果說工作修的是外在,那麼讀書修的即是心靈。

每讀一本書,就是在和作者的靈魂對話,心靈深處的溝通與共鳴,往往是外在世界難以體會到的。

修己以安人,三十而自立,你們都在做著什麼樣的工作呢?

世上沒有如果,沒有重來,你都曾為生存做過怎樣的努力?有沒有為曾經不成熟的選擇付出代價?

如果可以,真想一切都是夢。

這個世界充滿了挑戰和壓力,三十而立,許多時候,一步走錯,便是連接受挑戰的資格都沒有。

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時間一天天的流逝,卻仍沒有活出最理想的自己,仍在溫飽線上苦苦掙扎。

就像電影《無問西東》的開頭,「如果提前了解了你們的人生,不知你們是否還會有勇氣前來」?

其實,比失落更殘酷的是,失落沒有任何意義與實際作用。已經這樣了,與其失落,不如奮力向上,再一次燃燒熱血,沸騰人生,再回歸50度的不溫不火,也不算遺憾了。

修身養性,筆者以為,不僅僅是讀書,生活中遇到的每一件事情,皆可成為我們修身養性的方式,遇到、經歷的每一件事情,都會成為我們人生的財富。

有智者曾說過,人生到了最後,最後悔的,不是未曾得到,而是從未努力!修己以安人,我們一起努力!

你現在做著什麼樣的工作?一起說說吧

相關焦點

  • 再見七月 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再見七月 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時間:2019-08-01 12:13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再見七月 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轉眼,7月就匆匆而過了, 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 孔子的叮嚀: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孔子站在河岸上,眼望著奔流不斷的河水,不禁感嘆道,都過去了,就這樣一去不復返了,沒日沒夜呀。在我的印象裡,孔子應該不會說這樣的話。作為一代聖人,應該都是積極向上的言論,而逝者如斯夫這句話,流露出的卻是無常之感,由此便可想到,原來2500年前的孔老夫子也有同我們一樣的感受和情思,從而覺悟到人性的永恆和偉大,而他老人家卻把這種情感提煉的這麼精妙。能流淌千年的,都是經典。我相信再過千年,依然常伴人間。逝者如斯,論語那麼多積極的經典語錄為何單寫這句呢?
  • 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德]塞繆爾·厄爾曼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年少的相貌不當惟有安分守己這一種,它不妨是猖獗輕率的衝動,也不妨是破釜沉舟的奔赴,亦大概是美妙快樂的童話……只要賦予它臉色,它也定會回報一百倍般耀眼的煙花。每一腳都是最佳的安置,只需踩出第一步,時間會回答每一腳的迷惑。
  • 《論語》:帶你脫胎換骨的智慧典籍(八)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詳解:「聞聖人之道」,「朝聞道夕死,可矣」地「承擔」,就要開始「見、學、行」「聖人之道」。對於這個「承擔」的開始,「子在川上」發出了「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的感慨。「聞聖人之道」,就是「見、學、行」「聖人之道」的開始、源頭,因此才有「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這「在川上」,無論是否實指孔子真的站在某條河的源頭,都更重要地指向「承擔」「見、學、行」「聖人之道」的開始。這裡,既是孔子的自我感慨,也是對要開始「見、學、行」「聖人之道」的君子的忠告。
  • 孫家潭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文/孫家潭去年春天買了一塊寮國北部的凍石,印紐借用表面的黃色石皮,刻了一組螭虎穿環,共有六隻螭虎,神態各異。此石且尺寸可觀,印面為15/15、高17.2公分。那天聚會時我在發言中借用了《論語》中句:「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日月。」是與大家共勉。事後感覺孔子的這句經典名句寓意很好,共十四個字,因印面大,安排起來應該也順手。可是手邊的雜事多,刻印一拖再拖……直到今年,整整一年之後才得以動手刻制。
  • 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人們總能找到各種各樣的理由為自己開脫,但結果是不會欺騙人的,到頭來欺騙的還不是自己?人這一生有兩件事情絕不能做:一是「等」,不能等明天;二是「靠」,不能靠別人,否則你這一生就算白活了。日本淨土宗的創始人親鸞上人自小父母雙亡。九歲時,他就已立下出家的決心,於是跑去找慈鎮禪師為他剃度,慈鎮禪師就問他:「你還這麼小,為什麼要出家呢?」
  • 什麼是「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先跟大家愛講一個跟這一則內容相關的故事。海倫·凱勒,出生於1880年6月27日,逝世於1968年6月1日,美國著名的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會活動家。在十九個月時因患急性胃充血、腦充血而被奪去視力和聽力。
  • 讀感|「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提到儒家,映現我腦海的是那句:「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這句文辭帶給我的美感遠勝過廣受讚譽的「吾與點也」。它傳遞出人被赫然拋到有限時空中的感受,茫然、悲涼、無奈,那麼,請快去用這即將消逝的時光多做有意義的事吧。如果這是美的,它無疑屬於精神的境界美範疇。但儒家思想中屬於美學的部分與我偏愛的這句無關。儒家思想追求的超越感官的美,指道德美或叫心靈美,它是善與美的結合。
  • 每天學點國學: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原文】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陶淵明《雜詩》「逝①者如斯②夫③,不舍晝夜。」是孔子的一句名言。它形容時光就像河裡的水一樣,晝夜不停地流逝。有感慨時光飛逝,歲月不等人的意味。也慨嘆時光易逝,勉勵我們的進德修業,像奔流的河水一樣,孜孜不倦,永不停息。①逝:往,離去。
  • 人生是一條湍急的河,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人生是一盤步步為營的棋,落子成局,後悔已於事無補;人生是一條湍急的河,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那些不經意間遇上的感動,那些流年中傾情過我們的路人,那些用心經歷的故事,都構成了生命途中最美麗的芳菲。
  • 讀書筆記(二十四):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子罕篇第九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一、楊伯峻 譯註,《論語譯註》,中華書局P131譯文:孔子在河邊,嘆到:「消逝的時光像河水一樣呀!日夜不停地流去。」注釋:孔子這話不過感嘆光陰之奔馳而不復返罷了,未必有其他深刻的意義。
  • 我讀《論語》206:逝者如斯乎,不舍晝夜
    【原文】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孔子站在黃河岸邊感嘆:時間的流逝就像眼前奔流不息的黃河,晝夜不停地向前奔流不息。奔流不息和馬不停蹄,在諸多時刻留給世人的都是殘忍和憂傷,無數的美好最終都隨它們了無蹤影,空留滿紙文字,在惆悵中去模仿夫子: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 對纏中說禪「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解讀的分析
    《論語子罕篇第九一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錢穆譯】先生在川水之上,說:「去的就像這樣呀!它不舍晝夜地向前。」不論時光,還是過去的事情,它們不會因為人的挽留或後悔而有所改變。孔子於此感嘆,既嘆光陰,又嘆自己的人生。 嘆光陰,時光飛速流走,自己的德行還沒有達到至善,自己能不能把握住現在,以自強不息的精神去努力修行;嘆自己的人生,自己創立的道還沒有被世人認識和接受,一切都將成為過去,自己還有沒有機會去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
  • 【作文頭條】「逝者如斯夫」千年傳承,千種解讀
    機遇有時,砥礪無息李劍鋒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一直以來,人們大多用此句來談時間:時間如同流水一樣一去不返,故而要珍惜時間。其實,聖人一言,含有多義。聖人之所以為聖,在於其思考的深度和廣度遠遠超出常人。
  • 【每日一習話】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每日一習話】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2019-03-14 07:17:00來源:央廣網
  • 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孔子感慨時間的背後,是與陽虎的數年糾葛
    「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這句話當然是孔子的名言,說的是孔子帶著弟子們看到山下奔流的泗水,才發出了這樣的感慨,形容時間像流水飛逝一般,一去不復返。類似的話,還有一個人說過,那就是與孔子糾葛三十年的陽虎。
  • 漫談《論語》中的教育思想與高校學生工作之「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傳說孔子在2500年前聞聽呂梁洪(今徐州呂梁山)乃四險之最,帶得意弟子數人,前去觀洪。不料孔子同弟子快馬加鞭路過一個山旮旯時,因山路崎嶇,車軸"咔嚓"而斷,不得不留宿兩日,因有聖人寄宿,聖人窩村也由此得名。孔子師徒看到山下奔流的泗水(今故黃河),有感而發,寫下了"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採用何種修辭,原來背後有故事!
    看官們,提起「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這兩句詩詞,可能很多人都知道出自《水調歌頭·遊泳》裡的一句,其引用的是孔子《論語·子罕》中佳句「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據史料記載,當孔子說這句話時,有一個背景故事。
  • 《論語》: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回不去的過去,只能做好現在
    這是每篇英文作文,寫信的介紹,當時寫英文作文,如同擠牙膏,擠了半天,還是只寫了兔子尾巴長短般的英語作文,每次寫作文,要求的300字英文,總覺得要數字數都要數了101遍,真是讓人著急。畢業後,初入職場的迷茫、困惑、恐懼等等,都不斷地籠罩著我們身邊,讓我們又迫切地感受到校園裡的溫暖,可是一切都回不去了,就是再回到校園,也再不是那人、那心、那景了。時光匆匆,畢業的第七年,暑假就是畢業的第八年,逝者如斯,不舍晝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