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學說與其文化在中華民族的大地上開花結果長達兩千多年,許多著名的書籍,例如《論語》、《大學》、《中庸》等經典家喻戶曉,相信有不少文科朋友都讀過。
儒家中的「修己安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三十而立」等經常被人們奉為在社會上生存的法則。尤其是三十而立,如果一個人到了三十歲還沒能安定下來、事業小成,或者三十歲了還在找工作的路上飄來飄去,不單世人的眼光不友善,恐怕就連自己也會被恐懼與挫敗包圍。
修身,是齊家的第一步,亦是三十而立的起點。如果一個人不能給自己定好位,終日昏昏噩噩,別說三十,即使四十恐怕也不能立足。
一念天堂一念地獄,一個念頭,往往就決定了一個人的經歷。
說起修身,不能不說讀書與工作。
工作是立身之本,一份好的工作不但可以使人衣食無憂,也能實現人生的價值。有所成就的人生,是幸福的、滿足的。
讀書包含的就多了,增長知識,開闊視野,陶冶情操等等。如果說工作修的是外在,那麼讀書修的即是心靈。
每讀一本書,就是在和作者的靈魂對話,心靈深處的溝通與共鳴,往往是外在世界難以體會到的。
修己以安人,三十而自立,你們都在做著什麼樣的工作呢?
世上沒有如果,沒有重來,你都曾為生存做過怎樣的努力?有沒有為曾經不成熟的選擇付出代價?
如果可以,真想一切都是夢。
這個世界充滿了挑戰和壓力,三十而立,許多時候,一步走錯,便是連接受挑戰的資格都沒有。
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時間一天天的流逝,卻仍沒有活出最理想的自己,仍在溫飽線上苦苦掙扎。
就像電影《無問西東》的開頭,「如果提前了解了你們的人生,不知你們是否還會有勇氣前來」?
其實,比失落更殘酷的是,失落沒有任何意義與實際作用。已經這樣了,與其失落,不如奮力向上,再一次燃燒熱血,沸騰人生,再回歸50度的不溫不火,也不算遺憾了。
修身養性,筆者以為,不僅僅是讀書,生活中遇到的每一件事情,皆可成為我們修身養性的方式,遇到、經歷的每一件事情,都會成為我們人生的財富。
有智者曾說過,人生到了最後,最後悔的,不是未曾得到,而是從未努力!修己以安人,我們一起努力!
你現在做著什麼樣的工作?一起說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