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妝遭強監管背後:歐萊雅、屈臣氏讓皮膚醫生專家背書

2020-12-22 聯商網linkshop

高速成長的藥妝市場,被迎頭澆了一盆冷水。

隨著居民收入和購買能力持續提高,愛美的姑娘們越來越關注護膚或美妝產品的升級,如果買的是「藥妝」,便平添了更多心理暗示:嚴苛的「藥物」標準、過敏測試,有治療和修復功效……無怪乎中國藥妝市場高速成長。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的數據,2017年中國藥妝市場規模達到625億元,年增速在20%左右。到2023年,預計中國藥妝市場銷售額將達到811億元。

20多年前,舶來的「藥妝」概念開始進入中國市場,如今藥妝的說法已經被消費市場普遍接受。但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下稱「國家藥監局」)卻在近日悄然放出風聲,明確了對於「藥妝」、「醫學護膚品」、「藥妝品」概念的監管態度——均屬違法。

目前,在淘寶、蘇寧兩大電商平臺上搜索「藥妝」關鍵詞,已經不顯示任何商品。

監管猶如「緊箍咒」

在國家藥監局官網,近期發布了一則《化妝品監督管理常見問題解答(一)》(下稱《解答》)。《解答》指出,不但是中國,世界大多數的國家在法規層面均不存在「藥妝品」的概念。避免化妝品和藥品概念的混淆,是世界各國(地區)化妝品監管部門的普遍共識。部分國家的藥品或醫藥部外品類別中,有些產品同時具有化妝品的使用目的,但這類產品應符合藥品或醫藥部外品的監管法規要求,不存在單純依照化妝品管理的「藥妝品」。

中國現行《化妝品衛生監督條例》中第十二條、第十四條規定,化妝品標籤、小包裝或者說明書上不得注有適應症,不得宣傳療效,不得使用醫療術語,廣告宣傳中不得宣傳醫療作用。對於以化妝品名義註冊或備案的產品,宣稱「藥妝」「醫學護膚品」等「藥妝品」概念的,屬於違法行為。

此外,在配方中添加或者產品宣稱含有人寡肽-1即EGF(表皮細胞生長因子)的,均屬於違法產品。

言外之意,藥就是藥,化妝品就是化妝品,廠商不可以再以「藥妝品」、「醫學護膚品」等混淆概念,打擦邊球營銷。

目前,中國藥妝市場佔整個化妝品市場的份額依然很小。對比歐美日地區藥妝平均50%~60%的滲透率,中國藥妝品銷售額目前僅佔國內化妝品市場的20%,這對藥妝品牌而言意味著巨大的發展潛力。

然而,國家藥監局的一紙說明,卻猶如一盆冷水潑在一眾寄託希望於為「藥妝」鬆綁的企業頭上。

第一財經記者梳理了全球最大化妝護膚品集團歐萊雅旗下藥妝品牌矩陣,在該公司內部稱為活性健康化妝品部,包括薇姿、理膚泉、修麗可和適樂膚。在2018年上半年,這一部門營收達到2.31億歐元(約合1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加11%,增速僅次於高端美妝。另一旗下擁有雅漾、康如、馥綠德雅、愛馥美等品牌的皮爾法伯集團,藥妝銷售佔據了62%的總銷售額,達到14.10億歐元(約合109億元人民幣)。

一面是行業有蓬勃發展的勢頭,另一面的監管則是給行業企業套上了「緊箍」。

第一財經記者走訪了包括屈臣氏、萬寧等多家線下實體門店,目前還可以看到市面上有品牌產品的文案中提到「皮膚專家推薦」字樣,甚至直言產品具有某些療效——改善肌膚乾燥、修護敏肌屏障、**醫院做了臨床試驗等等。

上海大邦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遊雲庭表示,根據化妝品標誌管理規定,明示或暗示具有醫療作用的內容,是不能在化妝品上標示的。借用醫學名人的名義宣傳也是不合規的;但是泛泛使用「專家」,目前尚未禁止,屬於踩線。

藥妝姓「妝」不姓「藥」

回顧中國藥妝市場的發展進程,在2002年以前,眾多藥妝企業大都一以貫之地沿用著醫藥保健品的操作手法,靠著平面文案+專題片廣告+終端包裝+終端促銷為著力點貫穿整個業務主線。

以最早進入中國市場的藥妝品牌薇姿(VICHY)為例,品牌引入了暴露組學研究的概念。作為基因組學的補充,暴露組學主要研究一個人的一生在環境中的暴露,對人體健康的影響。這些暴露源包括外在的汙染、輻射、飲食等等,內在則包括炎症、感染、微生物等。在薇姿的官網,記者仍可以找到「連續使用22天,促進表皮細胞更新」等描述,同時貼出「多領域健康護膚專家力薦」,並配以醫生白大褂形象的照片。

而不久前剛進入中國市場的適樂膚,其母公司歐萊雅就計劃繼續利用它在北美市場的策略——讓皮膚科醫生背書。

歐萊雅中國副總裁兼活性健康事業部總經理陳旻在接受媒體群訪時表示,醫生合作是品牌重要的基石,歐萊雅將和10座城市的100家醫院的1000位醫生一起推廣「皮膚健康教育」。此外,歐萊雅還打算和皮膚科醫生合作對產品進行臨床觀察和測試,挖掘沒有被滿足的消費者需求。

上海瑞金醫院皮膚科主任鄭捷此前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一些有皮膚問題的患者在醫院接受治療後,醫生在後治療階段會開出一些輔助用品。「比如,患者有溼疹,醫生會開一些含有激素的藥,但不能多用,會有副作用。」鄭捷解釋,這時候就會建議患者配合使用所謂的醫用護膚品,來輔助配合治療。不過,目前市場上所銷售的藥妝歸根結底姓「妝」而非姓「藥」。

政策收緊的信號早已顯現。一位化妝品行業資深從業者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2018年下半年美國梅奧醫學中心(MayoClinic)旗下一護膚品牌Vanicream就計劃在2019年正式進入中國市場,並規劃了年銷售額為億元級別。不過,在2018年11月,北京市藥監部門退回了其非特殊用途化妝品類產品的申請文件,告知其必須通過上海市藥監部門重新審批。

「連美國公證好的授權文件,都必須重新辦理,所以進來的時間會延後。」

解放軍空軍總醫院皮膚病醫院院長劉瑋曾公開表示,在全世界範圍內管理法規相對滯後,導致市場認知混亂。歐盟、中國、韓國分別使用「活性化妝品」、「特殊用途化妝品」和「功能性化妝品」等不同術語來描述這一類產品,可謂是在法規監管邊緣地帶不得已而為之的文字遊戲。

目前,日本是發達國家中唯一一個在法律上單獨設立了普通產品和藥品之間的「醫藥部外品」,從而給予「藥妝」以法定地位和專門監管。

儘管如此,第一財經記者在採訪中同樣也聽到諸多質疑的聲音。像是「藥妝」所宣傳的「打開肌膚通道」、「修復肌膚屏障」、「抵抗黑色素」等等,常常是伴隨著副作用的,會對使用者的皮膚造成一定的傷害。業內人士指出,「藥」本身就是雙刃劍。例如,含維甲酸的化妝品能去角質,但用量過大會使皮膚出現灼熱、脫屑等症狀。而宣稱能治療黑色素過多的「藥妝品」,常含有4-異丙基兒茶酚,會對皮膚產生刺激並有殺傷作用,反而會加速皮膚老化。

「當下國家藥監局還只是一紙說明,沒有明確的規範要求下來,算是給企業打了一劑預防針。2019年,對於化妝品行業而言,將會迎來監管『大年』。對於已經在國內上架的藥妝品牌來說,轉換過去的營銷思路,仍是有巨大的市場機會。不過對於尚未進入中國市場的品牌來說,這一盆冷水澆得透徹。」上述資深從業者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來源:第一財經 呂進玉

相關焦點

  • 歐萊雅將藥妝品牌「適樂膚」引進中國 聯合皮膚科醫生做營銷
    歐萊雅亞太區副總裁兼活性健康化妝品事業部總經理 Sobiecka Ninell認為適樂膚將有利於歐萊雅打開低線城市市場。「讓他們消費升級,從大眾護膚品升級到藥妝類,」她說。在中國,歐萊雅打算繼續利用它在北美的市場策略——皮膚科醫生的背書。
  • 「藥妝」違法 歐萊雅們怎麼辦?
    「藥妝」違法,歐萊雅們怎麼辦?一夜之間,「藥妝」成了敏感詞。2019年1月10日,國家藥監局化妝品監管公司在《化妝品監督管理常見問題解答(一)》中明確指出,對於以化妝品名義註冊或備案的產品,宣稱「藥妝」「醫學護膚品」等「藥妝品」概念的,均屬於違法行為。
  • 屈臣氏店員以「藥妝概念」介紹產品 或涉嫌違法
    原標題:嚴監管「藥妝」被打回原形?業內人士稱擦邊球仍可打 摘要 【屈臣氏店員以「藥妝概念」介紹產品 或涉嫌違法】近日,國家藥監局卻對藥妝潑了一盆涼水。
  • 「藥妝」一夜消失,國家藥監局重拳整治600億大市場
    第一財經記者走訪了包括屈臣氏、萬寧等多家線下實體門店,目前還可以看到市面上有品牌產品的文案中提到「皮膚專家推薦」字樣,甚至直言產品具有某些療效——改善肌膚乾燥、修護敏肌屏障、** 醫院做了臨床試驗等等。上海大邦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遊雲庭表示,根據化妝品標誌管理規定,明示或暗示具有醫療作用的內容,是不能在化妝品上標識的。
  • 歐萊雅藥妝渠道混亂 薇姿被指水貨泛濫
    天河區一藥房經理告訴記者,近兩年來,薇姿普遍對藥房方面的投入力度在縮小,比如在藥房專櫃鋪貨的品類減少了,派駐的促銷員也減少了,大型的買贈、促銷活動也多見於屈臣氏、萬寧等化妝品專賣店。這是因為,在開闢了新渠道之後,終端投放費用必定是此消彼長。
  • 藥妝集體「逃離」 歐萊雅將如何「兵發」渠道
    即便如此,醫學護膚品市場在全球的市場仍然處於初期階段,對於先行者歐萊雅集團來說,如何堅守和改變,如何深度掘金中國,是面臨的新課題。  差異  1998年,歐萊雅集團旗下薇姿品牌來到中國,作為第一家進入中國藥房的醫學護膚品,帶來了「藥妝」的概念。
  • 第一個進入中國的藥妝品牌薇姿重新定位,歐萊雅說藥妝需要更多嘗試
    其次,薇姿在其營銷策略中也始終在反覆強調該新品是整個中國藥妝市場上的首款肌底液產品。拉高品牌形象的背後,是這個首個進入中國市場的藥妝品牌正在進行重新定位。根據薇姿品牌總經理蔣婭贇的說法,目前薇姿已經把目標消費群體重新確定為25至35歲的職場女性或年輕辣媽。而這個群體的基數規模大致在3600萬人。
  • 「敏感肌護理」是藥妝的新解藥嗎?
    從歐萊雅正強化其「活性健康部門」,上海家化重啟以藥妝定位的玉澤,屈臣氏、嬌蘭佳人、T3C等紛紛加推自有藥妝品牌來看,儘管「藥妝」一詞仍處在灰色地帶,但這些商業先驅們無不卯足勁,先幹了再說。「敏感肌護理」成新方向據《中國敏感性皮膚診治專家共識》披露的數據顯示,敏感性皮膚在亞洲女性中的發生率為40%~55.98%,其中,中國女性達到了36.1%,也就是說每三個中國女性中,就有一個是敏感肌。
  • 國家藥監總局重拳整治「藥妝」市場
    巧合的是,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在同一天發布的《化妝品監督管理常見問題解答(一)》再次明確,以化妝品名義註冊或備案的產品,宣稱「藥妝」「醫學護膚品」等「藥妝品」概念的,屬於違法行為。本次監管向外界傳遞的訊息是:藥就是藥,化妝品就是化妝品,廠商不可以再以「藥妝品」、「醫學護膚品」「醫學專家」等字眼混淆概念,打擦邊球營銷。
  • 歐萊雅藥妝渠道混亂:逃出藥店闖進商超 薇姿被指水貨泛濫
    天河區一藥房經理告訴記者,近兩年來,薇姿普遍對藥房方面的投入力度在縮小,比如在藥房專櫃鋪貨的品類減少了,派駐的促銷員也減少了,大型的買贈、促銷活動也多見於屈臣氏、萬寧等化妝品專賣店。這是因為,在開闢了新渠道之後,終端投放費用必定是此消彼長。
  • 嚴監管「藥妝」被打回原形?業內人士稱擦邊球仍可打
    《證券日報》記者在調查時發現,包括屈臣氏在內,店員仍在以藥妝形式向消費者介紹化妝品。但記者在多款產品的外包裝上,並未找到藥妝或者醫用護膚品的字樣。就在國家藥監局對藥妝一文發出解釋時,據媒體報導,歐萊雅集團收購的美國「藥妝」品牌CeraVe(適樂膚)在上海舉行了中國上市發布會。對於歐萊雅的中國藥妝計劃,會不會有影響,值得關注。 不過,據記者了解,在京東、淘寶等電商平臺搜索「藥妝」、醫學護膚品這兩個字,已經是顯示無搜索結果。
  • 國產藥妝圍剿歐萊雅
    歐萊雅成立於1907年,創始人歐仁·舒萊爾畢業於巴黎國立高等化工學校,他打造出的無害染髮劑——Oréal染髮劑一炮而紅,成為歐萊雅集團打造化妝品帝國的第一塊基石。此後,歐萊雅開始通過外延收購向護膚品、香水、藥妝等領域擴展。
  • 薇姿希望藉助健康風潮品牌重塑,曾經的「藥妝」概念回來了
    薇姿解釋,儘管肌底液這個概念早在前幾年就已經出現,如今已經被消費者廣泛接受,但這款名為 89 號火山能量瓶的肌底液是作為其藥妝同行裡所推出的第一款肌底液產品。為了強調這款產品背後的醫學背書,品牌引入了暴露組學研究的概念。作為基因組學的補充,暴露組學主要研究一個人的一生在環境中的暴露。這些暴露源包括外在的汙染、輻射、飲食等等,內在則包括炎症、感染、微生物等等。
  • 國家藥監局稱化妝品宣傳「藥妝」概念違法 CeraVe首登中國遇尷尬
    對於以化妝品名義註冊或備案的產品,宣稱「藥妝」「醫學護膚品」等「藥妝品」概念的,屬於違法行為。但當天晚上,歐萊雅集團收購的美國「藥妝」品牌CeraVe(適樂膚)在上海舉行了中國上市發布會。面對相關政策和法律法規,CeraVe進入中國市場後會如何應對?
  • 想賣好彩妝的屈臣氏,拉上歐萊雅推出了Colorlab
    導讀在彩妝品類的布局上相對弱勢的屈臣氏,除了升級店面配置外,近日還與歐萊雅合作推出中國市場首個Colorlab彩妝體驗空間,以彌補其在彩妝銷售方面的缺陷。彩妝品牌在Colorlab扎堆,是這個彩妝體驗館的最大看點。
  • 屈臣氏歐萊雅全線促銷 重現伊人新風尚
    黃金十月,屈臣氏歐萊雅月全線產品優惠促銷,從髮絲到肌膚的最新秋日精選,讓你煥發個人最動人的風採。9月27日至10月17日限定優惠,金秋最靚麗的風景線,是重現伊人新風尚的你。  1、肌膚滋養  秋天,是最好形容神採飛揚的季節,經由夏天留下的健康膚色,還有滋養得宜的飽滿肌力,在柔和的日光下顯得分外精神。
  • 百億「藥妝」市場被戴上緊箍咒
    龐大的市場背後,部分商家打著「藥妝」、「醫學護膚」的旗號,過度宣傳功效甚至與醫療沾邊,化妝品市場泥沙俱下。比如,一瓶美肌水可以解決11種肌膚問題?此時,強監管就勢在必行。【一瓶美肌水可以解決11種肌膚問題?智商稅!】「暗示醫療作用」、「虛假誇大宣傳」,女性消費者屢屢在功效型化妝品上栽跟頭。
  • 皮膚科專家為品牌背書,究竟在「背」什麼?
    專注研發領域的皮膚科專家背書  上世紀90年代,多個以「藥妝」(註:目前中國市場已不能宣稱「藥妝」)為概念的國際品牌進入中國市場,它們帶來「藥妝」概念的同時,也帶來了「皮膚科專家推薦為品牌提供專業權威背書」的營銷策略。  因此,隨著中國化妝品行業的快速發展,不少國貨品牌也開始選擇與各大皮膚科專家的合作。
  • 盤點在屈臣氏興起的10大本土化妝品牌 誰年銷6億
    森田藥妝:借屈臣氏打開內陸市場為了配合這一舉動,森田藥妝專門研發了全新「天絲面膜」系列產品,在屈臣氏獨家發售,意在希望進駐大陸屈臣氏店一舉大獲成功。在終端團隊的大力投入和努力下,森田藥妝的表現不負眾望。進入屈臣氏一年的時間,森田藥妝的月回款最高達到1000萬元,森田藥妝在行業內名聲鵲起。相宜本草:曾與屈臣氏攜手並進
  • 電商屏蔽「藥妝」 線下實體店推銷忙
    電商屏蔽「藥妝」 線下實體店推銷忙 2019-01-18 09:16:05 來源:北京青年報 繼京東、蘇寧關閉了「藥妝」搜索後,淘寶也將「藥妝」這一搜索詞屏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