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韓國媒體報導稱,韓國農林水產部決定以後出口中國內地及中國香港、臺灣地區的韓國泡菜都用漢字「辛奇」表示,並提出註冊相關商標。韓國駐華大使館工作人員日前對北京青年報記者表示,使用「辛奇」命名泡菜主要是為了表示其獨特性和固有性,提高外界對韓國辛奇的認知度。」
泡菜沒有中文名?
韓國駐華大使館工作人員對北青報記者表示,「改名叫『辛奇』」的說法並不準確。「並非修改了中文名,而是Kimchi原本沒有中文名,因此韓國農水產食品流通公社(Korea Agro-Fisheries & Food Trade Center)開發了Kimchi的中文名『辛奇』」。
「辛奇是韓國的代表性傳統食品,國際食品標準委員會(CODEX)規定了辛奇的標準,並規定辛奇的英文名為『Kimchi』,而因辛奇沒有中文名,中國一直將辛奇稱為『韓國泡菜』,出口至中國的辛奇也一直以『韓國泡菜』,『白菜泡菜』等各種名稱出口。在這樣的條件下,為了宣傳韓國辛奇的獨特性及固有性,把出口至中國內地及中國香港、臺灣地區的辛奇名稱統一起來,提高外界對韓國辛奇的認知度,韓國農水產食品流通公社開發了辛奇的中文名。」
商標註冊已經啟動
韓國大使館工作人員介紹,「辛奇」是韓國政府收集了中國主要城市消費者、語言學者、營銷專家等多方意見,結合對商標法的研究, 在眾多候補名稱中選擇出來的。它能較好地表現韓國Kimchi的特點,即不僅發音與韓語發音相似,也能表達出韓國Kimchi微辣的特性。另外,「辛奇」的發音與漢語「新奇」相同,可以給人「從韓國來的微辣但是新奇又美味的食物」的印象。「我們希望通過新命名的Kimchi中文名『辛奇』,消費者能夠更加喜愛這種韓國特有的美味又新奇的食品。」
大使館工作人員表示,並不是韓國政府出面在海外進行商標註冊,而是韓國農水產食品流通公社開發了辛奇的中文名,並在中國內地,中國香港、臺灣地區提出商標申請。商標註冊後,韓國計劃在出口的過程中將「辛奇」作為商標使用。負責此次命名和商標申請事務的韓國農水產流通公社青島辦事處工作人員趙仁京女士日前對北青報記者表示,「我們已經拿到項目的註冊申請書,商標的申請工作目前還在進行之中。」
國內企業還不知道
「啊?叫什麼?」昨日,北青報記者致電青島市一家韓國泡菜的生產廠家,工作人員介紹她對泡菜換名一事並不知情,該廠家在市場上銷售的泡菜仍以「韓式泡菜」、「切件泡菜」和「白菜泡菜」命名。「改名也需要一個過程吧,現階段肯定還是叫泡菜。」
金先生是朝鮮族,在他看來,泡菜改名為「辛奇」意義不大,「這個名字聽上去有些不倫不類的。」「我們都在家裡自己醃製泡菜,一般很少去市場上買。因為泡菜的主料是白菜,也會搭配一些蘿蔔丁兒之類的,所以我們朝鮮族通常叫泡菜為『辣白菜』,改名叫『辛奇』反而有些奇怪。」
專家觀點
國內廠家想叫什麼名自己定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白明表示,泡菜改叫「辛奇」受到好幾方面因素的影響。「我覺得這和前些年『漢城』改名為『首爾』一事有相似之處,除了社會因素,還受到經濟因素的影響。」
「『辛奇』和韓語發音比較一致,向市場上推廣這個名稱的同時也能達到普及韓語名詞的目的。而且現在各地都有泡菜,中國的各種食品在國際市場上所佔份額越來越大,換名字也是為了和中國生產的泡菜區分開,減少市場阻力。最後從食物屬性來看,『辛奇』這兩個字能夠凸顯泡菜辛辣的特質,名字就像是一個『活廣告』。」
白明認為,任何法律都有管轄域,向中國出口時可以叫「辛奇」,但是到了國內叫什麼名還是由國內廠家自己決定的。「現在國內市場上的進口食品都要貼上中文標籤,叫『辛奇』也罷,叫『泡菜』也罷,出口到中國之後,還需要給它備註清楚,告訴消費者究竟什麼是『辛奇』。此外,需要尊重中國的經濟主權,也就是說不管叫什麼名,企業生產的產品都要符合我國相關的食品衛生規定。」
文/本報記者 桂田田
新聞連結
韓國致力宣傳「泡菜文化」
昨日,北青報記者登錄韓國農林水產部官方網站查詢時發現,韓方曾於2011年9月5日發布過一份名為《提高泡菜產業競爭力》的文件,並制定了詳細的發展規劃。韓國一直致力於向世界宣傳「泡菜文化」,還專門為泡菜設立了國家節日。
從1994年起,每年的10月在被譽為韓國的「文化之都」和「泡菜之鄉」的光州舉行「泡菜節」,時間持續長達一個月。光州還建有「泡菜博物館」,按泡菜的歷史、種類、製作及保存方法、功效等主題劃分展廳,展示了泡菜及其文化的文獻、考古發現等。本月13日,韓國首爾超過3000人一邊隨歌起舞,一邊醃製了100多噸韓國泡菜,與窮人分享,期望打破最多人一同醃製泡菜的金氏世界紀錄。
韓國政府於今年3月正式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了關於「泡菜及越冬泡菜文化」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申請,最終審查結果將於今年12月揭曉。日前,韓國國內有媒體提前報導稱韓國泡菜已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但這一說法並未得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證實。
文/本報記者 桂田田 線索提供/許女士
(責任編輯:殷俊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