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韓國,很多人首先聯想到的會是泡菜。因為韓國泡菜已經猶如炒飯必須放鹽一樣,成為韓國人生活飲食中的必備配菜。而如同韓國也常被稱為「泡菜國」一樣,泡菜甚至超越了所謂美食的範疇,上升到文化品牌的地位。那麼韓國人為什麼如此熱衷於泡菜?本期Dr.YOU為你解答。
有種說法是,「如果你不每日三餐都吃泡菜,你就不是韓國人。」泡菜幾乎是韓國人生活飲食中必備配菜,而韓國也常常被稱為「泡菜國」。對於韓國人而言,泡菜似乎甚至超越了所謂美食的範疇,上升到文化品牌的地位。那麼,韓國人為什麼如此熱衷於泡菜呢?本期Dr.YOU關注韓國人與泡菜。
1
韓國人真的像傳聞中那麼愛吃泡菜嗎?愛到什麼程度呢?下面用數據說話吧。
網上流傳甚廣的一個不知來源的統計數據可供參考,其稱韓國人每人每年要吃35公斤泡菜,大約每人每天要吃2兩泡菜。
據韓國文物廳2011年的問卷調查顯示,95%的韓國人一天至少會吃一次以上的泡菜,64%的韓國人一天三餐全都會吃泡菜。
據韓國疾病管理總部發布的「2013年國民健康營養調查」結果,韓國人平均每周吃白菜泡菜11.8次,僅次於咖啡的12.3次,接下來是雜糧飯(9.5次)、米飯(7.0次)、其他泡菜(4.5次)、牛奶(2.7次)等。這項調查針對3805名滿18歲成人展開。
這樣的數量與頻率,相信足以證明韓劇給大家帶來的普遍印象了:韓國人真的是很愛很愛吃泡菜。那麼韓國泡菜到底有什麼特別之處?為什麼韓國人這麼愛吃?
2
雖然大家可能對韓國泡菜已經非常熟悉了,我們還是來具體了解下韓國泡菜具體是啥,對於理解韓國人對泡菜的獨特感情會有幫助。
韓國旅遊發展局官方網站稱,韓國泡菜指的是往用鹽醃過的白菜上添加辣椒粉、蒜、姜、蔥、蘿蔔等調味品,並使之發酵的一種韓國傳統飲食。泡菜作為最常見的一種菜,特點是辣,韓國人通常和米飯一起食用。
根據季節和地區的不同,泡菜分為很多種類,最常見的是大白菜泡菜:
在初冬將整棵大白菜豎著對剖為兩半,或者不剖,先用鹽淹過,去除多餘水份,把自製的辣醬混合蒜、洋蔥、辣椒粉、辣椒幹、梨磨碎及蘿蔔、蘿蔔條絲,或紅蘿蔔絲,蔥末等配料,再加上魚露、搗碎了的蝦及其他海產,均勻地塗抹在每片大白菜上面,然後層層碼好放入甕缸裡貯存就可以了。泡菜貯存得愈久,味道就愈好,但一定要保持貯存地方周圍的環境清涼。由於新一代的小家庭都住在公寓,所以他們都愛購買昂貴的泡菜冰箱來貯存泡菜。
此外,韓國泡菜還有:蘿蔔泡菜、白菜蘿蔔泡菜、黃瓜泡菜、水果泡菜(用蘋果和梨泡製的泡菜)、包飯泡菜 、芥菜泡菜、蘿蔔莖泡菜、水泡菜(早期的泡菜,泡菜水為平壤冷麵的主要材料)、包裹泡菜(泡菜中最名貴者,有鮑魚、牡蠣、章魚等各種海鮮)等等。
3
那麼,在了解完韓國泡菜及其歷史之後,我們再來探討韓國人熱衷於泡菜的原因:
①因為氣候地理條件的選擇而成為習慣
受西伯利亞氣壓的影響,韓國的冬天漫長嚴寒並且十分乾燥,這樣的氣候植物很難生長,為了解決冬天缺乏蔬菜的難題,為了能夠儲存水分多的蔬菜,韓國人就想出了用鹽醃製蔬菜並混合各種調料來吃的方法,於是發展成了今天的韓國泡菜。在沒有蔬菜的冬天,泡菜就是最為珍貴的菜餚。在生活困苦物資匱乏的舊韓國時代,對於貧窮的韓國底層人民來說,泡菜更是給了他們生命的珍貴食物。
②營養好甚至能抵抗SARS
從韓國泡菜詳解說明可看出,韓國泡菜是一種以蔬菜為主要原料,各種水果、海鮮及肉料為配料的發酵食品,卡路裡含量低,富含纖維素、維生素A、B、C並含有一種對人體有益的乳杆益生菌,被美國時代華納《健康雜誌》評為世界5大最健康食品之一。甚至,韓國旅遊發展局對泡菜這樣介紹到:特別是2002年底至2003年世界各地發生「SARS」,但韓國沒有一例病例,因此被推斷是因為韓國人經常食用泡菜的緣故。
③韓國泡菜能美容?
2009年的光州泡菜節主席,韓國前農林部長官金成勳說:「你知道為什麼韓國有那麼多美女?她們的皮膚又為什麼那麼好呢?因為她們是吃泡菜長大的。」他說,「如果你想優雅地老去,擁有美麗肌膚,就去吃韓國泡菜吧。」
釜山大學泡菜研究所教授宋榮玉(音譯)介紹,科學研究表明,泡菜中的乳酸菌和其他物質能延緩皮膚衰老,降低膽固醇水平。「我想告訴外國朋友,多吃韓國泡菜。泡菜熱量低,富含纖維和維生素」。
韓國人還對泡菜的美容效果深信不疑,這或許也是他們熱愛泡菜的原因之一?
④更為重要的一點可能在於,泡菜歷史悠久給韓國人所帶來的文化認同感
韓國泡菜的歷史長達三千多年,韓國的泡菜經歷了幾個重要階段:
朝鮮三國時代由中國傳入,主要用蕨菜、竹筍、沙參、茄子、黃瓜、蘿蔔加上鹽、米粥、醋、酒糟、醬等醃製。
高麗時代加入更多新鮮蔬菜,蔬菜的種植技術提高,泡菜中加入了韮菜、水芹菜、竹筍等新鮮的蔬菜,並且出現了用鹽水醃製後同湯一起食用的泡菜湯。
朝鮮時代末期白菜成為主原料,辣椒讓韓國泡菜產生革命性變化,到朝鮮時代末期,由於大量種植,白菜成為了比蘿蔔、黃瓜和茄子更常用的主要原料。此時傳進來的辣椒使泡菜的製作出現了革命性的變化。因為辣椒可以去除魚類製作泡菜時產生的腥味,並讓色彩鮮豔,看起來就讓人有食慾,所以它被認為是絕佳的泡菜調味品,從而取代了中國傳來的用鹽醃製的傳統方法。
基於韓國人對傳統的喜愛與「積極保護」的傳統,泡菜的悠久歷史可能也是他們對其感情深重的原因之一吧。
而這一點,可以從韓國人對泡菜無所不在的文化宣傳與重視上可見一斑:泡菜節、泡菜博物館、泡菜文化申遺、斥巨資研究泡菜……
從1994年開始的泡菜文化節:「世界泡菜文化節」是在光州中外公園一帶舉辦的體驗韓國泡菜文化慶典。為了向全世界宣傳韓國泡菜的千年美味,在有著美麗自然與悠久歷史的無等山,以及遺蹟、傳統文化等豐富觀光資源的光州舉辦「世界泡菜文化節」。光州世界泡菜文化節分為觀賞活動和體驗活動兩大部分。從1994年第一屆光州泡菜節開始,2012年更名為光州世界泡菜文化節。
韓國泡菜文化節
1986建立的首爾泡菜博物館:泡菜博物館於1986年在首爾市建立。自泡菜成為世界優秀食品而備受關注以來,每年有約10萬人次的遊客前來泡菜博物館進行參觀。在泡菜博物館展覽室可了解到泡菜的歷史、變遷以及豐富性和優秀性,這裡是向泡菜感興趣者和渴望了解韓國代表性飲食文化的外國遊客的「泡菜學習搖籃」,遊人在這裡可以親自學習和品嘗各種泡菜,不亦樂乎……
越冬泡菜文化申遺:2013年,韓國越冬泡菜文化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根據官網申報介紹,製作越冬泡菜這一活動增強了韓國人的民族認同感,並能促進家庭成員合作,也提醒了人類社會需要與自然和諧共處。不過,韓國入選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不是泡菜這一食物,而是"製作越冬泡菜的文化"。而在2013年10月,因韓國方面錯誤宣傳"泡菜入選遺產名單",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負責人對此進行了否認並給予警告,具體的食物會被商業利用,目前還沒有入選過非物質文化遺產名單。
斥巨資研究泡菜:據英國媒體報導,儘管2013年年底,韓國「越冬泡菜」申遺成功,但韓國依然意識到,中國泡菜已經成為強大的競爭對手。為應對競爭,韓國政府下大力氣,將投資將近900萬美元研究韓國傳統食品,泡菜首當其衝。另外,政府還撥款3400萬美元用於改進生產設備,爭取讓「國寶」泡菜像鳥叔一樣紅遍世界。
教授建議規定「泡菜假」:韓國學中央研究院教授周永河表示「就在70年代,一般企業還會給越冬泡菜獎金」,「在這個家人分開住的年代,為了強調家人全部參與的越冬泡菜文化的重要性,我覺得可以考慮一下從國家層面規定越冬泡菜帶薪休假的方案」。
4
雖然韓國泡菜被翻譯為泡菜並廣為人知,但其實嚴格意義上來講並不準確,特別與中國人傳統人知的泡菜——四川泡菜相比。
韓國泡菜與四川泡菜的區別比較:
(1)製作方式的差異:浸泡與醃漬:
四川泡菜在製作上講究浸泡,是真正意義上的"泡菜"。韓國泡菜在製作上講究醃漬為主,有點"醃"菜的味道。
(2)精華之處的差異
四川泡菜精華在於各類蔬菜通過密閉環境的浸泡,不摻和過多調味品,當然也可根據個人喜好,添加其他佐料,起到乳酸發酵的作用。從而生成泡菜獨有的風味和口感。而韓國泡菜精華在於各類醃製調料十分豐富,配比合理,其間起到乳酸混合發酵的作用,從而生成"韓國泡菜"特有的風味和口感,這種口味是多味複合的。
(3)發酵類型的差異:純厭氧與兼性厭氧
四川泡菜由於需用泡菜罈,所以其乳酸菌為純厭氧型。韓國泡菜由於只需要泡菜缸,不必密閉,因而其發酵為兼性厭氧型的。
(4)製作周期的差異
四川泡菜一般都是泡在罐裝的花椒鹽水裡,製作工序也比韓國泡菜簡單便捷許多。通常夏季三天,冬季一周,即可取出食用。韓國泡菜不需要液體浸泡,只是將各種輔料粉碎,揉搓在主料上混合醃漬,發酵後一次性產出。所以醃漬周期長。
(5)色澤口感的差異
四川泡菜不僅保持新鮮蔬菜原有的色澤,在口感上比新鮮蔬菜更爽脆,且經過乳酸菌發酵後的泡菜,微酸,好吃又助消化。韓國泡菜與我國北方醃醬菜的原理一樣,只是在選料上有所不同,是一種發酵醃菜,正確使用名稱應是"韓國醃菜"。
所以嚴格來說,四川泡菜和韓國泡菜差別很大,而韓國人對於「韓國泡菜」這一中文譯名也有過意見,也一度出現一次改名的「鬧劇」:
2013年11月,韓改泡菜中文名為辛奇 走高檔路線:《首爾新聞》8日報導稱,為了表示泡菜的韓國特質,韓國農林水產部決定以後出口中華圈的韓國泡菜都用漢字「辛奇」表示,並提出註冊相關商標。韓國農林水產部7日證實,已經通過韓國農水產流通公社在中國、中國臺灣、中國香港等地區申請註冊「辛奇」商標。此前韓國國內企業都是以「韓式泡菜」、「切件泡菜」、「白菜泡菜」等中文名稱對中華圈出口泡菜,以後將統一使用「辛奇」名稱,這將進一步強化韓國泡菜在中華圈市場的地位。
2014年5月,韓國泡菜改名"辛奇"在中國走不通 再改回「泡菜」:韓國泡菜改名「辛奇」半年後,在中國的普及效果並不理想,於是5月14日韓國國立國語院最新發布的約200種韓餐的中、英、日文譯法,「泡菜」還叫「泡菜」,不叫「辛奇」了。
爭論四川泡菜好吃還是韓國泡菜好吃,顯然沒有意義,不過韓國人對泡菜文化的包裝與推崇,倒確實是值得國人學習。
最後再分享兩個個關於韓國泡菜的有趣現象,箇中滋味大家細細品嘗吧:
中國新聞網2014年2月報導,據悉,2012年,韓國泡菜進口總量幾乎相當於出口的8倍,進口泡菜絕大多數來自中國。中國製造的泡菜成本更低,但是,知道自己吃的是中國泡菜的韓國人其實並不多。因為,中國泡菜並不進入超市,大多數中國泡菜進入餐飲服務業,顧客根本看不見。韓國政府擔心中國作為泡菜生產大國影響力日漸增強,決定今年加緊對餐館的管理,要求餐館必須列出原材料的產地,顧客吃也要吃個明白。不過,最具諷刺意味的可能是,韓國政府在海外推廣國菜的投資越來越多,韓國人自己吃的泡菜卻越來越少。韓國政府也注意到、並且希望能夠扭轉這個趨勢。海外廠家競爭激烈、國內銷量連年下降,韓國一位著名政治家形容,泡菜「正在經歷如韓國嚴冬一樣的考驗。」
中國新聞網2014年12月報導,2014年12月2日據韓聯社報導,韓國關稅廳2日發布的一份數據顯示,今年醃製越冬泡菜季期間(11月1-23日),9種泡菜材料進口量同比增長2.9%,達2.1萬噸。在泡菜材料進口國中,來自中國的進口量最多。在不同材料中,鹽進口量同比劇增69.4%,達1.3萬噸,中國產佔比為98.9%。
參考資料:
維基百科:朝鮮泡菜
光州世界泡菜文化節,泡菜的歷史,韓國旅遊發展局官方網站
韓國人冬天不能缺泡菜 醃製材料多從中國進口,中國新聞網,2014.12.02
探訪韓國泡菜博物館,國際在線,2013.01.07
淺談韓國泡菜及泡菜文化,黃飛,科技視界,2014-02-15
韓國斥巨資研究料理 欲讓「國寶」泡菜紅遍世界,中國新聞網,2014.02.13
「因為吃泡菜 韓國美女多」,金羊網-羊城晚報,2009.09.05
咖啡趕超泡菜成為韓國人最常吃食品,亞洲經濟中文網,2014年09月22日
韓國泡菜改名"辛奇"在中國走不通 再改回「泡菜」,中新網-新快報,2014年05月15日
韓改泡菜中文名為辛奇 走高檔路線,人民網, 2013-11-08
韓絞盡腦汁將泡菜中文名改為「辛奇」走高檔路線,前瞻網, 2013-11-08
韓國"被申遺",網易另一面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