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金融界網站
來源:中金固定收益研究
市場回顧與展望
轉債市場策略展望
一輪行情,最後48小時會發生什麼?傑西-利弗莫爾曾說,「一輪行情,大部分市場運動發生在整個過程的48個小時之內,這是最重要的持有頭寸的時間。也就是說,在這段時間內一定要持有頭寸、身處場內」。在股市上這句話很容易驗證,這最後兩天的時間包含了市場一致化的熱情,以及踏空者的恐懼感。當然,不是說這48小時一定會走完行情的一半以上,而是這樣的時間節點確實值得投資者等待——無論投資者是不是已經轉變了觀點。
而在轉債市場上,類似的情況也存在著(後面我們將結合近些年的情況展開說明)。一個很有意思的想法是,如果我們能看到,這48小時還未來到,那可以安心地等下去,反過來,如果它已經到了,我們就可以觀察離場的時機——很好的想法,但可惜,當天的K線圖總是出現在屏幕的最右端,這樣的時刻是否已經來到,沒有那麼直觀。不過,這不妨礙我們用一些規則,外加一些更細緻的觀察,來接近事實的真相。下面我們做一些嘗試和復盤。我們對每輪行情的「最後48小時」篩選規則如下:
1、既然是一輪行情的終點,這樣的日子要出現在轉債指數多頭排列的狀態之下。至少當天開盤、收盤價位要在5日線之上,且5日線也要高於20日線;
2、既然這最後的一段行情充斥著情緒因素,且情緒要指向一個比較亢奮的狀態,那麼至少這兩天不應該有太明顯的折返,正常來說應當是兩顆無可爭議的陽線(而非十字線或者高開低走等等);
3、轉債的一個特點:起點總是雙輪驅動,因此起點本身就會比較強勁。那麼我們不妨以起點為標準去要求這個終點:最後的兩天合計漲幅,不小於行情初段時期比較關鍵的二連陽的累計漲幅;
4、交易量需要達到近30個交易日至少85%分位數。
符合條件的情況並不多——但也不少,至少2014年以來,轉債市場的每一段行情,都會出現這48小時。我們不妨由近及遠,一段一段來看:
1、今年1月~4月,起點是1月4日至5日,兩日累計漲幅2.1%。此後看似出現兩個「最後48小時」,但實際在3月底的那一個已經跌破了5日線,事後看更有一些自救的意味。於是,這段行情真正的最後兩天是在今年2月底的那兩天。當時市場成交還在迅速擴張(即便那兩天已經是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以來的巔峰),但後來回落。等市場在迎來下圖最後一個紅框時,一個明顯的量價背離出現了。當時還發生了兩件事:1)年初定義的easyball已經完全消失;2)高溢價品種開始啟動,連續10個交易日有3%級別的漲幅。
2、2018年1月份,這可能是被討論的行情中最短的一段,但如我們之前所說,尷尬就在於,那一年也就這一段了。行情的起點也是全年開端的2天,累計漲幅達到了2.3%,市場熱情被激發。在2018年的1月23日和24日,行情達到了前述標準。不過隨後轉債指數在短暫回落之後,又經歷了一段衝刺(下圖最右邊的紅框),但那一次高度明顯與前一次有差異(且已經發生在10日均線之下)。
3、2017年年中,起點是6月初的兩天,累計漲幅在1.9%這個水平附近。當年的8月初,達到前述標準的2天出現,很快轉債指數跌破了那48小時的起點。和前述兩段相似的是,不到一個月之後,轉債指數又進行了一次衝刺,但同樣未能形成突破,且這一次的量價背離十分嚴重。
幾點討論和總結:
1、最後48小時也存在於轉債市場,與人的心理規律有關。它的出現不必然意味著行情的結束(但實際距離也不會太遠了),但對於風險偏好不太高的投資者來說,「快錢」已經賺到,隨後行情幾乎必然會降速。而即便對於風險容忍度較高的投資者而言,這種宣洩式上漲出現過後,從交易上也應該更苛刻地去看待市場;
2、48小時出現之後留下的兩顆日線也將成為行情的「關鍵點」,如果跌破,無異於給當時入場的人群潑了盆冷水。當時的入場資金也將很快變成套牢盤,阻礙著後續行情的發展,屆時應該離開。反過來,如果轉債市場在經歷一段時間的消磨後,重新突破了這個關鍵點,則是一個入場信號——2014年,市場就是這樣以剛克剛地走上去的;
3、交易上如何去做,結合其他指標和觀察也可以很快找到答案,比如:這48小時裡,是領先的、主流的還是滯後的品種在漲?當滯後品種也能交出不錯的答卷時,我們一般都建議離開(我們也基本不會推薦投資者去考慮所謂的滯漲品種,原因就在這裡);
4、投資者可能已經發現,「最後48小時」過後,市場還能出現類似級別的兩天。這兩天很重要,但大部分的情況是,要麼量已經降了一個臺階,要麼衝高高度不夠,無法打開新的空間。實際上這更像是出於資金的自救需求,轉債的歷史上,這往往是兌現收益的最後窗口。
對於市場,我們保持此前的看法,屬於轉債的配置性買點已經過去,進入持有或者比拼交易的時間段。目前,創業板迎來周線級別阻力區域的挑戰,但挑戰與機會並存——完成突破後周線和月線形成共振,而消費龍頭的大幅調整似乎也在為這樣的機會做著準備,投資者不妨看一看前述的時刻是否又會出現。此外,兌現時機上,投資者還可參考此前的《這一輪,將以怎樣的形式終結》來決定是否兌現。結構上,此前轉債投資者相比股票投資者有一定優勢(估值低,保護性、不對稱性強),但現在任務變成拉近與股票之間的距離,因此買入標的要麼股性強(溢價率低)、要么正股擁有上行趨勢、要麼流動性夠好(此前有一期周報專門討論流動性,供參考)。
一周市場回顧
本周股市在周一突破關鍵整數點位後情緒有所收斂,全周基本收平,周四(本周最後一個交易日)主要指數先抑後揚,在整數點位上得到支撐。整體來看,本周市場藉助上周的降準消息實現了慣性的延續,但關鍵阻力區的壓力已經在指數層面有所體現,背後是前期領漲板塊(主要體現在創業板)上必要調整需求和其他板塊(主要體現在上證50)的有效續接不足。成交量方面,周一過後日成交連續三天下降,本周日均成交約6300億元。板塊方面,本周輕工、通信、化工、地產以及非銀領漲,食飲、農牧及軍工墊底,周二農牧及醫藥板塊領漲,周四地產、券商、食飲領漲,計算機、電子等科技小幅回調。本周轉債指數上漲0.68%,平價指數上漲1.34%,藍標、東音、中來以及三力轉債領漲,轉債整體平價溢價率下降1.35個百分點。此外格力轉債啟動下修,藍標及崇達觸發贖回。
轉債/公募EB一級市場跟蹤
?本周新公告了5個轉債預案,分別為火炬電子(6億元)、思特奇(2.71億元)、歌爾股份(40億元)、比音勒芬(6.89億元)、興森科技(6億元);證監會新受理3個轉債預案,分別為君禾股份(2.1億元)、三祥新材(2.05億元)、百達精工(2.8億元);仙鶴股份(12.5億元)、金牌廚櫃(3.92億元)、振德醫療(4.4億元)、重慶建工(16.6億元)、聯得裝備(2億元)、克來機電(1.8億元)通過發審委審核;此外永創智能(5.12億元)、金輪股份(2.14億元)拿到核准批文。目前核准待發個券共15隻715.3億元,大部分規模在10億元以下,已過會未核准個券共24隻787.5億元。
私募EB信息追蹤
?本周無新受理私募EB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