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一線男護士:手被汗水泡皺穿四層衣服幹8小時

2020-12-24 環球網

1月23日,武漢抗疫一線90後護士的一隻手引起了不少人的關注。

昨日,王濤對北京青年報記者稱,22日凌晨快1點時他下夜班,此前已經連續工作8個小時。面對疫情,王濤表示,希望能夠儘快趕走疾病。

工作時穿四層衣服 不做事情都會流汗

在武漢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出現後,王濤來到了抗疫一線。近日,王濤結束工作後,給妻子發去了一張照片。照片中,他的左手已經全都被泡皺。醫院將照片發到網上後,有不少網友向一線醫護人員表達了致敬。

王濤說,照片拍攝於1月22日凌晨12點多,當時他剛剛結束夜班,「從下午4點多上到凌晨快1點鐘,當時拍照片是傳給妻子的,沒想過後來會有這麼多人關注到。」

王濤說,他現在工作時要穿四層衣服,因為防護服很悶,所以他在最裡面會穿一個吸汗的背心,外面穿白大褂、穿隔離衣,然後再穿防護服,一共四層,手套一般要戴雙層,「基本上戴完手套,衣服一穿,就算不做事情的話都會汗水直流」。

為保護女生主動請纓 醫院已做好消毒工作

在來到抗疫一線前,王濤是手術室的一名護士,主要負責器械傳遞。

此次疫情出現後,王濤第一時間報名,至今已在一線工作了一周的時間。王濤說:「之前在群裡面徵集人員到一線的時候,有很多人報名。我們科室有很多女生,我就想著作為男生,肯定要衝在前面,我就報名過去了。」

據王濤介紹,現在主要面對的病人中發熱的情況比較多,還有些病人需要在醫院裡面留院觀察,他主要負責的工作包括詢問病史、量體溫、量血壓等基礎工作,還有打針、抽血、取口腔標本等等,日常跟病人接觸比較多。

據介紹,醫院目前也已經在積極做好消毒和清潔工作。王濤說,醫院內有空氣消毒機,工作人員每隔15分鐘左右就會噴消毒劑,在和病人接觸的區域,都會做好清潔和消毒,來保證病人的安全。

來一線工作曾瞞著妻子 母親從視頻中得知實情

王濤對北青報記者說,剛開始報名的時候沒有想太多,儘管後來疫情比想像中稍微嚴重,但在工作忙的時候往往就忘記了害怕。

在王濤看來,很多病人都很理解醫護人員的工作。「有些病人就說,我知道你們挺不容易的,直白來說都是冒著生命危險來做事,不是每個人都願意來的。遇到能理解你的病人,覺得工作還是挺有動力的,覺得做的事情還是蠻值得的。」

在報名參與一線工作時,王濤並沒有告訴妻子,直到後來才告訴她。王濤老家在安徽合肥,平時工作在武漢,此次參加抗疫的工作,他也是瞞著在老家的父母。「這個事情我都沒有跟我媽說,1月23日我媽刷抖音才看到。」

王濤的同事也有被感染,但大家相互鼓勵、相互協助,希望把難關過了。王濤說,每一行都很辛苦,每一行也都有自己應該去承擔的責任,希望經過大家的努力,儘快把疾病趕走。

文/本報記者郭琳琳

相關焦點

  • 一線90後護士手被泡皺背後故事:穿四層衣服幹8小時 希望早日趕走疾病
    1月23日,武漢抗疫一線90後護士的一隻手引起了不少人的關注。1月22日凌晨近1點,武漢市中心醫院的護士王濤下班後,脫下厚厚的防護服,摘下手套,發現手因為長時間被汗水浸泡已經發皺。不少網友留言稱,醫護人員辛苦了,希望能平平安安。1月23日,王濤對北京青年報記者稱,22日凌晨快1點時他剛下夜班,此前已經連續工作8個小時。
  • 共同戰「疫」•身影|穿尿不溼的新手爸爸,墊江這位90後男護士有...
    在此次出徵前線的重慶醫護人員當中,有一位特別的90後男護士,他叫謝圳航,來自重慶市墊江縣槓家鎮。90後、尿不溼、男護士是他的「標籤」,也是他奔赴在抗疫一線最動人的印記。90後、尿不溼、男護士 出生於1992年的謝圳航,做護士已經有四個年頭了。
  • 90後護士的手很特別,用生命和病毒抗爭,致敬抗疫一線的醫護人員
    看到抗疫一線90後護士的手,好心疼。這是怎樣的一雙手呢?今天我們又如何定義90後的形象?用生命和病毒抗爭,90後護士的手因為長久勞累、戴手套,整雙手已起皺紋。像武漢市中心醫院28歲的王濤這樣的雙手,還有許多,一線醫護人員的手上出汗很多,汗水浸久了就會這樣。不僅僅是因為雙手再次吸引我們的目光,還有這一代年輕人的奮不顧身讓我們震撼。只是,哪有什麼白衣天使,不過是一群孩子換了一身衣服,學著像前輩一樣,治病救人和死神搶人罷了。致敬這一場疫情中90後的年輕人,你們是這場疫情的逆行者。
  • 為了節約物資 這位90後男護士穿起了「尿不溼」
    此次出徵前線的重慶醫護人員當中,有一位90後的男護士,他叫謝圳航。出生於1992年的謝圳航,做護士已經有四個年頭了。他有一個特殊裝備,就是——紙尿褲,也就是孩子們經常穿的尿不溼。他表示,這是害怕中途想上廁所,因為一旦穿上防護服以後,就不能脫下,如果脫下,防護服就相當於被汙染了,就不能被再次使用了。為了節約成本,所以一直要戰鬥到四個小時,才能出來,因此就想到備一個紙尿褲。
  • 武漢市民:外出戴口罩 回家換洗衣服
    文/本報記者 張月朦 李卓雅 郭琳琳 張香梅 綜合新華社 統籌/蔣朔救援故事90後一線男護士:手被汗水泡皺 穿四層衣服幹8小時1月23日,武漢抗疫一線90後護士的一隻手引起了不少人的關注。昨日,王濤對北京青年報記者稱,22日凌晨快1點時他下夜班,此前已經連續工作8個小時。面對疫情,王濤表示,希望能夠儘快趕走疾病。工作時穿四層衣服不做事情都會流汗在武漢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出現後,王濤來到了抗疫一線。
  • 為什麼真絲衣服容易皺?發黃?看完避坑,建議收藏
    但是,很多人喜歡穿真絲衣服,卻不知道該如何保養,今天就分享幾個真絲類服飾保養。LOOK1:真絲衣服怎樣清洗?真絲類衣服,牢度比較差,遇到溫度高一點的水就會掉色,所以要用冷水洗,儘量手洗。特別是夏天戶外出小汗後,一定要記得當天把衣服清洗乾淨,以免給衣服造成不可逆的損傷。LOOK2:真絲類服飾用什麼洗滌劑清洗?
  • 國際護士節|8個關鍵詞,這是屬於90後「男丁格爾」的故事
    他們在潔白的世界裡,用陽剛的力量,將汗水化成患者康復的笑顏,書寫下一篇篇屬於「男丁格爾」的故事。他們,就是湖南省胸科醫院的男護士們。在湖北抗疫一線的30個日夜,李波與其他隊員一同奮戰,用汗水與拼搏築起守衛生命的防線。在黃岡清零的那天,李波如釋重負,他慶幸自己能為這座城市貢獻一份綿薄之力。當支援結束後,光環褪去,李波再次回到熟悉的工作崗位,他又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日常的工作中。
  • 越青春越出彩:腳踩拖鞋,頭戴史努比帽…90後男護士在ICU是一種什麼...
    4年前從護理專業畢業後,邱純青頂著一眾人不解的目光應聘到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從此成為心外ICU的一名男護士。和拖鞋、卡通帽相伴的第1352天熟練地換上隔離衣、拖鞋,戴好印滿卡通史努比的帽子,上午8點,邱純青準時跟同事交接班。接下來的8個小時,他將面對體力和精力的雙重考驗。
  • ...人物〡遼寧援湖北醫療隊「90後」護士金鈺:ICU——I care for...
    「90後」護士金鈺卻給這條冰冷的賽道賦予了一個有溫度的詮釋:「ICU——I care for you我來照顧你!」作為遼寧第一批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遼寧鞍鋼集團總醫院的護士金鈺來到武漢後,已經在協和江北醫院重症監護室奮戰了一個多月。在重症監護室工作,每天聽見最多的是生命的呼救,看見最多的是與病魔博弈的患者。
  • 山西85後男護士:「最美護士」講述「酸甜苦辣」
    當時並不知道高護是幹什麼的,走進校園那一刻,有些懵,看到的幾乎都是女生,後來才知道1000多名學生中,只有13名男生。兩年,很快就過去了。實習後,我如願留在了實習單位——太原市人民醫院。記得第一次輸液,拿著針頭,找準血管,但手不停地抖,一秒、兩秒、三秒……針進了,看著輸液管的回血,打開調節器,血管沒有鼓起來,成功了。
  • 8個關鍵詞 這是屬於90後「男丁格爾」的故事
    在湖北抗疫一線的30個日夜,李波與其他隊員一同奮戰,用汗水與拼搏築起守衛生命的防線。在黃岡清零的那天,李波如釋重負,他慶幸自己能為這座城市貢獻一份綿薄之力。當支援結束後,光環褪去,李波再次回到熟悉的工作崗位,他又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日常的工作中。
  • 8個關鍵詞,這是屬於90後「男丁格爾」的故事
    他們在潔白的世界裡,用陽剛的力量,將汗水化成患者康復的笑顏,書寫下一篇篇屬於「男丁格爾」的故事。他們,就是湖南省胸科醫院的男護士們。 在湖北抗疫一線的30個日夜,李波與其他隊員一同奮戰,用汗水與拼搏築起守衛生命的防線。在黃岡清零的那天,李波如釋重負,他慶幸自己能為這座城市貢獻一份綿薄之力。當支援結束後,光環褪去,李波再次回到熟悉的工作崗位,他又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日常的工作中。
  • 護士節快樂!向白衣天使致敬
    其他科室護士的工作時間一般為8小時,一個月上三四個夜班,而ICU護士為保證病人安全,減少交班環節,工作時間為12小時,每個月至少上5個夜班,男護士更是主動承擔,常常要上8~10個夜班。ICU是生命的最後一道「防線」,工作節奏快、強度大、技術要求嚴,護士要掌握更為全面的知識,承受更大的心理壓力,能堅守在ICU的護士,都是具有奉獻精神的。
  • 「90後」護士被護目鏡勒得頭痛 她開玩笑說是孫悟空被念緊箍咒
    3月10日,記者連線河南第五批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河南省兒童醫院護士唐曉靜,這位90後主動請戰馳援武漢,忍受護目鏡勒得頭痛,10小時不吃不喝,她忘記了這些疼痛、不適,盡心為病人服務。下班後額頭被磨出了血泡,食指也被手套勒到麻木,在兩層口罩裡只有深呼吸才能感覺到氧氣,護目鏡上的霧氣已經變成了水珠流下來,支撐到下班的是意志力和患者暖心的話語。」唐曉靜說。
  • 援鄂醫護人員日記曝光:連續工作7小時,手泡得浮腫手腕起了疹子
    「剛從一線ICU回來,雖然已經做了消毒處理,但還是擔心自己身上萬一攜帶了『漏網』的病毒,傳染給隊友。所以大家相互之間都隔著幾米遠講話。」陳紅說,一起來的隊員都被分到了不同的組,每個人的排班時間也不同,平常很少能見面。從到一線接觸病人開始,大家就自覺地進行「自我隔離」,變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 合肥90後護士日記記錄發熱門診經歷與感受
    2 月 4 日,合肥市第一人民集團醫院本部泌尿介入外科護士馬慧雲的一篇日記感動了許多人。1 月 23 日,疫情發生後,她放棄外出休假旅遊,第一個給護士長發去請戰信息。這篇日記是這名 90 後的護士用文字記錄下在發熱門診上班的經歷與感受,樸實細膩的文字流露出醫務人員的堅持和守望。
  • 萌娃穿8層衣服上學,脫衣服像剝洋蔥:冬天孩子應該怎麼穿?
    只見一個孩子趴在老師腿上,老師翻開孩子後腰的衣服,一層一層數了起來,孩子穿了整整8件衣服,五顏六色的,午睡時脫起衣服就像是剝洋蔥。穿得這麼多,在孩子身上厚厚一層像是防彈衣,估計摔一跤也感覺不到疼了。老師也是哭笑不得,孩子這樣穿,一看就是奶奶幹的。
  • 11人「男護士天團」上線!浙大邵逸夫醫院支援荊門
    抵達荊門後,醫療隊在荊門第一人民醫院(北院區)的一層病區,用不到一天時間建立了一個基本符合院感要求的ICU,並已收治14名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在這支醫護隊伍中,有35名來自浙江來自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的醫護人員,其中11名隊員組成的「男護士團」頗為引人注目。浙大邵逸夫醫院支援荊門醫療隊隊員。
  • 95後男護士跪著給嬰兒打針,「第一次戴3層手套打針太緊張」
    在湖北黃石市婦幼保健院,有兩名來自南京市兒童醫院的男護士——張少華和馬良超,他們都是江蘇援黃石醫療隊隊員。由於面對的是小患者,接觸起來和成年患者有很多不同。3月1日,現代快報記者來到黃石市婦幼保健院,了解他們的故事。
  • 「哪有什麼白衣天使,不過是一群孩子換了一身衣服……」
    他們把名字寫在校服後面如今他們把名字寫在了防護服的後面這是一位90後男護士的手「如有不幸,起皺、汗水浸久了就會這樣,我和同事的手基本上都是這樣。參與一線工作並要求不要告知家人今年24歲的餘沙是四川省第四人民醫院內科四病區護士也是2008年汶川地震的倖存者給出的三個理由看哭網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