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幼兒園的老師們越來越注重孩子的全方面發展,因此總是會布置各種各樣奇怪的作業,比如說讓孩子和家長一起互動完成某樣手工,或者讓家長帶孩子到某地打卡拍照等等,許多家長表示,雖然很麻煩,但也會盡力的配合學校的要求。但曾有幼兒園要求每位家長給孩子拍張以「我家的車」為主題的照片,用於裝飾班級主題牆,且老師還要求學生站在自己家的車旁拍照,這引起了家長的激憤和控訴,沒有車怎麼辦?
幼兒園布置「查車」作業,讓家長很難理解
有些幼兒園布置的作業,會讓家長們不能理解。我同事的小孩上的幼兒園,就曾經布置過一個「查車」作業,讓這位媽媽想了一晚上應該怎麼寫。
表格上的標題是「我家的車」,下面的調查表還要求寫清楚車的名稱和車牌號,還要附上一張車子的照片。看起來好像是布置給小朋友的作業,但同事悄悄說,我覺得這更像是幼兒園的「摸底」,看看誰家的家境比較好一些。
於是我的這位同事就把她家小朋友騎的玩具車貼了上去,然後讓小朋友按照旁邊小小的示意圖填寫上去。按理來說,這樣的表格也沒什麼毛病,也算是交差了。後來這事也就不了了之,也許幼兒園的老師也覺得這種作業很不恰當吧。
為什麼有些學校會布置這樣窺探家庭「隱私」的作業?
在某乎上,也有不少人提到自己曾經遇到過這樣讓人感覺不適的作業。因為這些作業都是對著孩子布置的,無知的孩子把作業拿回家照實填寫,讓家長們覺得非常憤怒。還有人提到,自己遇到的不是「調查」車子的問題,是「調查」居住環境的問題。
也許這樣的作業是一個「誤會」?
很多人會覺得學校或老師布置這樣的作業,是「隱性歧視」,大家都對這樣的事件非常憤慨。不過,也有人提出不同的角度,也許學校和老師並沒有考慮到「隱性歧視」這種事情,他們只是照搬外國幼兒園的教案,然後畫蛇添足弄出了亂子。
事實上,在美國的一些高分幼兒園,就會要求孩子帶一張自家汽車的照片。這建立在美國部分地區土地面積比較大,人口數量比較少的基礎上,人們出行都會依靠汽車或是單車。
所以老師們會讓孩子拍攝一張家裡常用的車,可以是四輪車,也可以是兩輪車,重點是將車子的外形、顏色和車標拍下來,因為這是讓孩子介紹自家車子的關鍵信息。
老師們會讓孩子向全班人介紹自己帶來的車子照片,通過讓孩子簡短的介紹,讓孩子認識到車子不同的形狀、顏色,以及常見的幾種車標。簡練的介紹,也有助於提高孩子的語言組織能力和口語,增強他們表演的勇氣。
這種教案的重點,並不是車子到底有多貴,或是車牌有多厲害,而是針對識別能力和語言能力還不強的幼兒,通過「車子」這種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物件,來加強他們的辨別能力和口語教學。
學校或老師布置這樣的另類「作業」合理嗎?
在某乎上同樣有做幼教和心理學的老師,回答過自己的親身經歷。她認為學校或老師布置這樣的「作業」,是很不合適的。她提到了「因為攀比、好勝是人的天性。教師一不小心就會讓孩子們在互相攀比中產生社交層級。」
因為孩子的年紀尚小,三觀還未被健全。如果在小時候就遇到了攀比、欺凌等問題,孩子很容易留下心理陰影,這片陰影很難隨著年齡增長而消散,甚至會越來越大,演變成自卑、自負、目中無人等負面性格,這是相當可怕的。
參考文源網絡侵可刪僅用於交流非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