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兜媽愛叨叨原創,版權所有,歡迎轉載
自從孩子上了幼兒園,家長們的煩惱可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為自家孩子操碎了心。
你以為輔導作業就是最大的挑戰了嗎,現實告訴你,還有一件事情,比這更恐怖,那就是來自學校和老師的「摸底調查」。
有些摸底在招生時就存在了
河北石家莊有一家幼兒園,在招生公告中寫出,要求孩子家長提供「工資流水明細」,這一要求直接在網上引起了熱議。別人批方法不當。
有些學校「變相摸底」
大部分的老師是很辛苦的,每天盡心盡力的教孩子,可是不知何時起,某些學校興起了一種「變相摸底」的風氣,讓家長們苦不堪言。
填吧,覺得暴露了自己的隱私,自己的心裡,怎麼就那麼不是滋味呢?
不填吧,孩子沒有辦法交任務,別人家都交,自己家不交,有點不好意思。
為什麼說是「變相摸底」呢?因為這種調查都是用家庭作業的名義進行的,讓不少家長很是反感。
幼兒園摸底,要孩子填「我家的車」,家長靈機一動,給出模範答案
家庭作業一:畫出自己家的車子圖標
家長不解了,讓孩子畫小汽車就好了,為什麼要畫自家車的圖標呢?畫出車標之後,孩子會不會因此受到區別對待?
還沒有買車的家長,還得不好意思的和老師說明一下情況。
這種做法難免讓家長對這位老師多想,心裡特別不是滋味,孩子上個學,就像是被調查戶口一樣!
家庭作業二:填「我家的車」調查表
如果說畫車標還算比較隱晦的話,那麼填表可就直接多了。
老師發給學生一張表,要求孩子填寫出「我家的車」的相關信息。
包括幾座、加油還是充電、車牌號碼、品牌,表格上方還貼心的留了一個空白處,備註:「外觀圖片,列印粘貼」
這份調查表讓文文的家長十分生氣,感覺在調查家庭背景,文文家長對於這樣的行為很不認同,但是老師布置的作業又不能不完成。
於是文文媽媽靈機一動,想出了一個法子,讓兒子將玩具車的信息寫上去,並附上了玩具車的圖片,這樣,家庭作業也完成了,也沒有暴露自己的家庭隱私。
網友看到這位家長的做法紛紛稱讚:「教科書式的做法」
家長們表示:幼兒園的攀比現象日益嚴重,老師這樣的做法,可能還會助長幼兒園的攀比風氣,甚至將這種心理傳染給孩子,因此,對於這樣的家庭作業十分不認同。
針對攀比現象,家長應該如何做?
1.家長以身作則
家長是孩子最親近的人,也是最容易影響孩子的人,如果家長本身就存在攀比行為的話,孩子可能也會「有樣學樣」。
父母的攀比行為會是孩子產生攀比心理的「感染源」。
如果一家人在一起吃飯時,家長喜歡念叨「××家又買了新車,哪像我們?」「我們家」「××家的小區環境不行,還是我們好。」
孩子聽多了這種話,也會下意識的產生攀比心理,如果家長有這種錯誤的攀比行為,建議儘早改正,不要給孩子帶來不好的影響。
要知道,壞的風氣一旦沾染,就很難改掉了。
2.給孩子自信,讓他成為一個內心強大的人
作為父母,應該給孩子足夠的愛,放手讓孩子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讓孩子在做事成功的經歷中,鍛鍊自己的自信心,幫孩子成為一個內心強大的人。
一個內心強大的人,是不會輕易被外部環境所左右的,一個人的價值,也不是由外在的東西決定的,當孩子明白這些之後,自然很難產生攀比心理!
3.家長不用過於焦慮,不用「談攀比色變」
不可否認,幼兒園以及學生中,的確存在一些攀比行為,但是家長也不用「談攀比色變」。
很多時候,孩子並不是產生了攀比心理,產生類似攀比行為的動機也並不「可怕」,只是因為好奇心驅使,亦或是希望得到更多的關注。
(1)好奇心
幼兒園的小朋友,都比較單純,看見別人有好吃的好玩的,自己沒有,便會產生好奇心理,想知道有多好吃多好玩?自己也想得到。
(2)希望得到關注
幼兒園的小朋友,正處於一個爭強好勝的年紀,看到別的小朋友受到關注,自己也渴望得到關注,但是孩子比較小,吸引別人關注的手段也比較稚嫩。
所以會藉助一些「外在」的力量,來引起其他人的關注。
其實這個時候,家長反而可以很好的引導孩子,告訴孩子,吸引人方式不止一種,你還可以通過更好的方式,來提升自己的價值,引起別人的欽佩和關注。
比如,優異的成績會受到別人的誇讚,做一個禮貌的小朋友會受到更多人的喜歡。和孩子介紹這些正向攀比的內容,讓孩子在學習中進步。
兜媽寄語
當今社會,也許存在著一些攀比行為,連幼兒園也不能倖免,但是家長也不用太過焦慮,孩子可能真的只是好奇心驅使,亦或是希望得到關注,做出類似攀比的行為,沒有大人想得那麼嚴重。
家長面對攀比現象,應該以身作則,做好示範作用,對孩子進行引導,讓孩子成為一個內心強大且優秀的人,那麼這些不良的風氣便很難對孩子產生影響。
話說回來,你有遇到過什麼「變相摸底」的行為嗎,歡迎一起討論。
我是兜媽,家有萌娃一枚,每天記錄和分享有溫度、有高度、有深度的育兒經驗與趣談,關注我,隨時獲取科學靠譜的育兒乾貨!歡迎留言或評論區告訴我你的想法!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