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小學堂
給孩子受益終生的人文底色
「沒有老師的虎視眈眈,沒有同學間的你追我趕,空調、冷飲、沙發、手機,一應俱全。
兒子每天都在毫無競爭壓力的狀態下悠哉悠哉,好不愜意。
老話說: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於焉。
吃的太飽容易犯困,生活太安逸就容易懈怠。
任何事情,一旦讓孩子感覺到太舒服,就會形成一種綁架。
長此以往,必然會毀掉一個孩子。
所以,放暑假,一定不能讓孩子太舒服。」
在博雅小學堂看來,每個孩子確實是有愛玩的天性,自律自控力也需要培養,對孩子完全沒有要求、也沒有支持的「靜等花開」,也不是最能培養和釋放孩子潛能的方式。
但是,我們的孩子真的就不能「以喜歡的方式過暑假」嗎?與玩耍相對,每個孩子的內心也有好奇心的一面,也有想要得到父母肯定、老師認可、同學羨慕的願望。
從積極心理學的理論,引導出孩子內心的興趣,讓孩子給自己定下成長的目標,鼓勵和督促孩子養成自律的習慣,並且及時給孩子正向的反饋,才是真正解決孩子「假期症候群」的方法。
其實,現在圍繞著孩子們的,不只有「老師的虎視眈眈,同學間的你追我趕」,甚至還有「父母的深情期待和高額付出」。
這就更需要孩子們認識到自己內心的熱愛和目標,才能在漫長的12年中小學「學習考試長跑」裡,持續發力,而不是中途洩氣。更避免大學後的「空心病」——習慣為他人而努力,卻不知道自己如何規劃未來。
怎樣挖掘和培養孩子內在的興趣?
每個孩子都不喜歡困在單一、枯燥的世界裡,廣博的知識才符合他們的好奇心。讓孩子發現「課本」和「考試」背後,更寬廣的知識世界,各種知識間奇妙的聯繫,以及更多角度、更多名師專家的解讀。
怎樣讓孩子樹立自己的目標?
「沒看過世界,哪來的世界觀呢?」看世界不一定要去旅遊。名著經典、名師專家的解讀引領,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學習他人的智慧結晶,在茫茫的時空之旅,找到自己的成長榜樣,解決內心的疑惑和恐懼。
另外,還有實踐,最深刻的項目制、體驗式學習。優質的直播課程讓孩子和老師互動,和優秀的頭腦聯機討論,給孩子最難忘的互動體驗;或者是旅行遊學,親身探訪名勝古蹟,「走萬裡路」和「讀萬卷書」互相驗證。
博雅小親友在以色列
2019年,博雅以色列暑期營,和北京大學以色列和猶太文化研究所所長王宇教授學習
這些,也正是博雅小學堂一直致力研發的教育內容。線上和線下齊發,打破優質教育的時間和地域壁壘,讓全國各地的孩子可以接觸優質的教育資源,和領域內修養極深的老師學習,讓他們感受到知識世界的博大、趣味與美妙。
點擊文末連結,了解更多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