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有句話——
不登山,不知山高;
不涉水,不知水深;
不賞奇景,怎知其絕妙。
如果孩子小,他會非常期盼到戶外去玩。
無論是看著大人們走來走去,還是看著孩子們蹦來跳去,都覺得格外有趣。看到一片飄落的樹葉,他能拿在手裡把玩很久;看到一隻雨後緩緩爬行的蝸牛,他能蹲在那裡觀察半天。外面的世界,在他的眼裡,很神奇,很有吸引力。
可是,隨著孩子年齡增長,尤其有了平板/手機之後,很多孩子便越來越願意沉浸在電子世界,想要成功地叫孩子出去玩,變成了很多父母頭疼的問題。
所以,如果我們想讓孩子以他喜歡的方式過暑假,只能限於孩子三四歲之前。
當孩子愛上了手機和電視,我們還想讓孩子以他喜歡的方式過暑假,那麼便害了孩子。
【分享一段我與孩子的對話】
我對兒子淏仔說:「你想出去玩嗎?我們今天去哪裡?」
他說:「不想,不知道。」
我問:「爬山去吧?」
他說:「不好玩,爬夠了。」
我問:「遊泳去吧?」
他說:「不想去,沒意思。」
「那你想做什麼?」
「不知道。」
於是,宅在家裡,他悠閒,我輕鬆。
當孩子本周很有限的暑假作業完成以後,就開始想著看電視、看電影、玩遊戲。
我相信這樣的場景,這樣的對話,可能出現在很多的家庭,很多的母子父女之間。
孩子越大,這種對話出現的概率越多。
我們小的時候,不但沒有什麼電子產品供我們娛樂,還有很多農活等著我們和父母一起去做。所以,無論是否學習,每個暑假我們都很充實,都有收穫。至少,可以強身健體。
可是現在的時代變了,孩子們不再需要去做農活,很多家長連家務活也不捨得讓孩子去做。再加上電子產品五花八門,所以,孩子宅在家裡很舒服,還可以自得其樂。
在這種情況下,漫長的暑假,真的可以讓孩子用他喜歡的方式度過嗎?
我是兩個孩子的媽媽,淏仔10歲,玥玥8歲。兩個孩子,完全不同的兩種性格。
玥玥自律性強,要求完美,心態穩,做事不急不躁,相對緩慢;玥玥對電視和遊戲都不太感興趣,看書能看上一天,玩摺紙也能折上兩三個小時。
淏仔時間觀念強,有規則意識,做事效率高,容易急躁,質量差強人意(或偷工減料)。淏仔特別喜歡看電影和玩遊戲,如果作業寫完了,他會找各種理由和機會去看電子屏幕。因此,去年一個暑假沒看好,他就近視了。
這兩個孩子,都可以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過暑假嗎?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如果讓兩個孩子自己安排暑假內容,那麼暑假之後,玥玥有可能還是那個玥玥,但是淏仔一定不再是那個淏仔。別的差距暫且不說,他近視程度肯定會大幅度上漲。
所以,不是每個孩子都有隨心所欲過暑假的資本。
這一點,需要父母去衡量。
如果你的孩子能安排好自己的學習任務,也沒有對電子產品或其他有害身心健康的事物上癮或痴迷,能夠勞逸結合,那麼我們就可以尊重孩子,給他自由的空間和選擇的權力。這樣不但能讓孩子越來越獨立、自信和自律,也能增進我們的親子感情。同時,我們也落得一身輕鬆。可謂一舉多得。
但是,如果你的孩子學習起來三心二意,沒有時間觀念,也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再加上沉迷動畫片或遊戲,大人稍不留意就拿著平板開始玩……那麼我們就要幫助孩子去規劃整個暑假,不要讓孩子在這種「隨心所欲」中,荒廢掉自己。
如果您家的孩子是第一種自律的孩子,那麼接下來的內容就可以省略了。
對於需要大人參與孩子暑假規劃的家庭,下面的內容,或許能幫到你。
(1)心態上:孩子的暑假,與父母一起做主
首先,我們要在心態上對孩子進行引導,要讓孩子認識到放暑假不等於放羊。無論身邊的孩子如何過暑假,都無法代表我們。我們可以參考他們的方式,但不能盲目攀比。因為,每個家庭每個孩子都各有特色。
其次,要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局限性。尤其是一二年級的孩子,正是養習慣的階段,也是孩子自律能力還不充分的階段,這個時候父母參與進來,是必要的。
最後,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點,我們要讓孩子認識到父母參與暑假是為了幫助孩子過得更充實,獲得更多的快樂和收穫,而不是為了「控制孩子」。這個認知非常重要,它直接決定了孩子對父母參與的接納程度。如果我們本著控制孩子的心去參與,孩子反饋給你的一定會有「反抗」或者「消極抵抗」。
【注】
這裡的收穫,不止是學習上的。還包括生活能力、興趣特長、品德方面的……只要有助於孩子成長的,都是「收穫」。
所以,如果我們狹隘到只有學習上的收穫才叫收穫,那麼孩子的暑假估計不會得到多少快樂,多半會在複習、預習和題海中度過。那暑假就是變成了孩子的「第三學期」,這樣不太好。
(2)方法上:勞逸結合,多方面發展
每一個暑假,我都異常珍惜。一來因為時間長,二來氣溫高,出行不用大包小包帶衣服,很方便。
孩子在上學的時候,周一到周五白天在上課,晚上回家寫作業,幾乎沒有多少放鬆的時間;到了周六周日還有特長班,想要弄個兩天遊,還得和老師請假。
暑假了,至少沒有了一天六節課。空出了很多時間,可以帶著孩子做一些平時沒有時間做的事情。
比如:
閱讀、寫作業、運動、娛樂、親子互動、孩子的自由時間……都要搭配進行。孩子的生活越豐富多彩,孩子的內心便越充實,心智便會越健全。
(3)執行上:暑假計劃,必不可少。
制定暑假計劃表,是非常必要的。
我的兩個孩子,制定寒暑假計劃已經有三年了,計劃版本根據孩子的需要在不斷變化。有的時候,在假期執行過程中,也會適當調整。
做假期計劃,不是為了束縛或控制孩子,而是為了幫他們更好的成長。
——這個認知,父母首先要意識到,才能傳遞給孩子正向的信念,從而得到孩子的理解和配合。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不同的孩子適合不同的暑假計劃表。
比如下圖這個假期計劃表(來自網絡),非常詳細,寫的字也非常漂亮。
但是,它並不適合所有的孩子。
比如內心追求自由的孩子,如果面對這樣一份計劃表,他會崩潰到失控,他的「被控制感」會非常強烈。
但是,做事有規律又很自律的孩子(會自己制定),或沒主見不懂得如何安排內容的孩子(家長幫助制定),就會喜歡這樣的方式,也會適合這樣的計劃表。
因為每一天,他們不需再次安排時間,只要按照表格內容按部就班去進行就好,有規律又很有安全感。
內心追求自由的孩子,並不適合家長安排好所有的內容,因為他會感覺極其不舒服,被控制感會異常強烈。如果家長執意安排孩子的全部時間,可能會影響下面這兩種結果:
追求自由的孩子,適合單獨執行「項目」,不涉及準確時間。如果非要給項目規定時間,也不要定的非常精確,可以粗略劃定時間範圍。
比如:
一天中,要完成的項目有:
早讀(英語+語文)、做家務、運動半小時、閱讀一小時、暑假園地10頁……
孩子可以自己安排什麼時間做哪個項目。這樣,孩子依然有「選擇空間」,他會感受到自己的暑假,自己在做主。
自己做主的感覺,對這樣的孩子來說,非常重要。
對這樣性格的孩子,我們參與的環節越少,孩子越能感受到被尊重,從而更願意配合我們。
這就如同員工一樣。
(4)跟進上:引導孩子反思、總結和調整
第一次制定暑假計劃,不要期望太高。根據執行情況及時調整,是非常正常的。
暑假計劃制定的過程,需要孩子參與,也需要孩子接納。只有被孩子接納的計劃,孩子才能主動完成。
當計劃制定下來,我們要本著認真的態度去執行。父母要起到及時提醒和監督的作用,幫助孩子儘量按照約定內容進行。如果遇到不合適的地方,父母要引導孩子反思和總結,看一看問題出在哪裡,應該如何調整。
【注】
不要讓「計劃」束縛住我們,捆住我們的快樂,甚至影響親子關係。
「計劃」是為了幫助我們更好的度過暑假,而不是為了給我們扣上枷鎖讓我們難受的。
每個家庭都有不同的價值觀,每個孩子也有不同的性格特點和天賦特長。
一份合適的暑假計劃,需要不斷地「制定—執行—發現問題—修改—執行—跟進」。不要著急,更不要奢望一蹴而就。
一份合適的暑假計劃,不但可以讓孩子充實地度過暑假,更可以讓我們的親子關係更加親近,讓孩子得到更多成長。
約翰.正恩曾說過:「沒有人是座孤島,可以自全。每個人都是大陸的一片,整體的一部分。」
很少有人脫離社會、用隱居深山的方式存在於世。大多數人都是普通的芸芸眾生,穿梭在不同的辦公樓和大街小巷,為著生活和理想而奮鬥。在這個科技發展迅猛的時代,每個人都沒有那麼輕鬆。每一個普通的孩子,都難以逃脫「競爭」的命運。
所以,如果你沒有足夠的財力和能力保孩子一生無憂,現在就不要讓孩子在安樂窩裡得過且過。否則,他將無法磨練出強有力的翅膀,抵禦將來人生中可能出現的風風雨雨。
——END——
作者:皓月長歌正面管教,家庭教育講師。家有兩隻神獸,挑戰不斷,成長不息。所寫文字皆出自個人學習與實踐,或有局限性,請大家建設性參考。如果你喜歡,歡迎關注我,讓我們一起擁有更好的親子關係,成為更好的自己。
原創作品,抄襲必究。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不妥,請及時聯繫,侵立刪,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