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傳「中醫真心話」稱體檢沒用 專家:有病不治才冒險

2020-12-11 大蘇網

年年體檢,體檢的項目都差不多,身邊朋友很少有數據完全正常的,可是再仔細做個檢查,好像實際上也沒有多大問題……對於體檢,不少人都有這個印象。因此網上流傳的《我為什麼從不體檢》的稿子似乎把有些話說到了人的心坎上。這篇文章以一個中醫的「真心話」反思體檢,指出體檢只不過是西醫賺錢的一個圈套,無法改變我們的健康狀況,並且指出調理身體應該仰仗中醫。這種說法有沒有道理呢?

摘錄

《我為什麼從不體檢——關於體檢的反思》

這兩天,單位組織職工體檢,往年,這是我一年中最期待的一件事情,希望通過醫院裡先進的儀器和一本詳盡的檢查數據給自己一些健康方面的安慰或警示。可是,每次翻開體檢結果,心裡都是愁腸百結,數據顯示我的身體總是有問題。為了不自尋煩惱,我從05年開始就不體檢了。

體檢真的能解決我們的健康問題嗎?其實,更多的時候,體檢的結果給我們帶來的是慌亂、恐懼和無謂的勞民傷財。體檢前還是好好的,體檢完了,總有幾個愛擔心的同事憂心忡忡,有子宮肌瘤、有乳腺增生、有高血壓、有貧血……反正很少人的指標是完全正常的。

我們的祖輩一輩子都沒照過B超或X光,沒驗過血和查過大小便,但他們都能健康地活到八九十歲甚至天年。相反,我們現在年年體檢,也不見得比我們的父輩健康長壽,反而是許多健康的人被「數據和指標」嚇得半死。

大家都知道,體檢出來的數據和指標只代表我們體檢時那一瞬間的身體狀況,它是死的,是靜止的。但生命是動態的,氣血是動態的,一周前的體檢結果不能說明一周後的身體狀況。

我有一親戚,70多歲,年年的體檢指標都正常,比四十多歲的人還正常,卻在幾個月前倒在路上,腦溢血,至今躺在醫院昏迷不醒。還有更多的人上半年體檢還是好好的,下半年卻查出腫瘤,且一確診就是晚期。有多少幸運者能如西醫宣揚的那樣「早檢查早治療早康復」?又有多少人不是「早檢查早治療早痛苦早死亡」的?

既然如此,我們為什麼要去相信體檢指標?為什麼要去接受西醫給我們的種種的負面信息和心理暗示?為什麼不相信我們人體自身的修復功能和自愈能力?

不體檢,把自己交給中醫 這個觀點連中醫也不認同

體檢結果只能自己嚇自己?

一年一次的體檢是不是有必要呢?在這個問題上,看多了體檢病例的體檢中心主任們仍然是持肯定態度的。解放軍454醫院健康體檢中心主任石海明介紹,因為體檢數據會出現不正常而不去體檢以免擔驚受怕,這個邏輯是完全說不通的。發現異常及時隨訪,及時糾正,對疾病的預後肯定有積極意義,也比諱疾忌醫病情拖到不能拖了才治療,投入的金錢要少得多。當然對於一些診斷,也不用過於擔心,甚至疑神疑鬼,造成不必要的心理負擔。比如女性體檢單上的「常客」——乳腺增生,其實並不是一種疾病。乳腺增生屬於正常乳腺發育與退化中失常範疇,通常是無需用藥和治療的。

不體檢沒事,一體檢事多?

南京市第一醫院體檢中心主任凌龍表示,體檢肯定是必要的。一個人體內可能潛伏著病理性的缺陷或功能不全,而在表面仍然不表現出病態來。「我們體檢中心最近就檢出了一個20多歲的女孩子,有先天性心臟病,但一點症狀都沒有,自己和家人從來都不知道。」

凌龍主任表示,有些疾病一旦出現症狀時,可能已經錯過了最佳的救治時期。比如高血壓患者有一半是在體檢時才被確診;隱性的冠心病平時毫無異常,待到自我感覺有問題時常常已到晚期。

即使體檢也查不出毛病?

「體檢是一種普查,檢查的是正常人群,所以發現大問題的比例,肯定要比身體不舒服時到醫院檢查時發現問題的比例要低。」凌龍表示,這是很正常的,不能因此就武斷地認為體檢查不出問題。石海明主任還表示,有時候查出問題與否,與篩查的手段也有關係。以肺部疾病的篩查為例,一般的體檢,選擇拍片較為多見。但不可否認的是,CT的解析度更高,能看到1釐米以下的異常組織。比如年齡大、有咳嗽、咳痰、抽菸等有高危因素的人,定期做低劑量CT,比做X線胸片更有利於發現早期肺癌。

人體有自愈力,所以沒必要治病?

南京市名中醫、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治未病科專家夏公旭介紹說,人體的確存在一定的自愈能力,但是絕不能過分誇大這種能力!

「但是這個前提,是你的脾胃之『正氣』沒有耗損,」夏公旭說,如果你消化不良,或者脾胃也不健康,自愈能力就會大打折扣。而且,一旦到了西醫所說的「病」的狀態,基本體內的「正氣」也弱於「邪氣」了,這個時候無論什麼小毛病,都必須治療,以免病情進一步發展。

作者起底

原是位病人,十年前接觸中醫 接受民間中醫「口頭畢業證」

語出驚人的作者徐丹娜是何人呢?從目前可以搜集到的資料以及徐丹娜自己的博文來看,徐丹娜並不是正規醫院的中醫。她原本是一位被子宮肌瘤等疾病折磨的病人,因為中醫使疾病明顯好轉,所以成了中醫愛好者,跟隨幫她治病的民間老中醫趙明乾學習。作者博客文章中也提及,2004年接觸中醫,2006年開始跟診習醫,2011年3月,在和其他同伴飛抵昆明探訪「趙老師」時,趙老師曾表示要給他們頒發「口頭畢業證書」。在博文的自述中徐丹娜也表示,近年來不少親朋好友找她看病開方,但和「趙老師」一樣,她的方子用藥狠,服用者常會出現一天腹瀉十幾次的情況,而這被認為是正常的「排病反應」。徐丹娜也提及,她師承的口中的「趙老師」也並不被專家教授認可。從趙明乾發表的文章來看,觀點一樣「驚人」。在《B肝三部曲》一文中,就提出過「B肝是注射抗生素導致的」「不檢查就不會被治死」「將毒物從大便、小便排出治療肝病」等理論。

中西醫之辯

「中醫治人,西醫治病」 兩者並不矛盾

這篇文章的作者自稱是一位中醫,文中將「體檢」及其後續治療歸為西醫的一種治療方式,充滿了批判和牴觸。文中提到,「西醫治病,中醫治人。中醫在辨證施治時,不會局限在『症』上,而是通過『四診』後宏觀地分析和研究『證』,再做出判斷,然後是『綜合治理』。」

南京市名中醫、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治未病科專家夏公旭介紹說,中醫、西醫各有所長,但是到目前為止,無法得出哪種醫學更好的結論。西醫在治病方面有其長處,更注重一些細節。比如該做西醫手術的疾病還是需要手術,不是說光靠吃中藥就能解決的。

中醫更強調人的整體觀,對「證」治療,而不是病。比如感冒和肺炎是兩種病,西醫有著兩種針對性的治療方案,但是如果兩種病都有一樣的「證」,那麼中醫開出的方劑可能幾乎是一致的。所以,很多新出現的疾病西醫沒有特效藥,但是中醫一樣治療,原因就在於此,不是只針對病,而是更重視證型的辨別與確認。

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張明副院長介紹說,中西醫結合不像很多人簡單理解的中醫也用西醫也用就叫中西醫結合。中西醫結合,必須是1+1>2的療效。

許多癌症患者在接受西醫治療的同時,會一起進行中醫治療。這是為什麼呢?比如在腫瘤治療的過程當中,患者體質虛弱,難以承受較大用量的放化療藥物。如果能重視放化療藥物的毒副作用,採取針對性防治措施,便可以一邊和癌細胞鬥爭,一邊更好地保護身體的臟器功能,延長患者生存時間、為其贏得更好的生活質量。此時,中醫藥正可以發揮其優勢。事實上,科學規範的中醫「扶正法」,確實可提高腫瘤患者在化療後的生存率。據了解,所謂中醫的「扶正法」,即是在辨證論治的原則下,選用治療虛損不足的中藥來培植本元,提高人體免疫功能,以延長生命。眼下,「扶正法」已成為中醫治療癌症的主要方法。

體檢報告單怎麼看?

三類檢查簡單基礎,但也要認真對待

很多人覺得體檢的項目都很基本,感覺也像「走過場」。實際上,在醫生看來,這些基本項目,也是有存在意義的。解放軍454醫院健康體檢中心主任石海明就告訴記者,一般來說,體檢項目比較基礎的有三類:

第一類是體格檢查,像身高、體重、腰圍、臀圍、血壓、內外科檢查、眼科檢查、耳鼻喉科檢查等。這些基本項目雖然看起來簡單,但醫生可以根據有無超重情況以及血壓、脈搏等是否正常,判斷多種疾病的發生危險。

第二類是實驗室檢查項目,包括血常規、尿常規、便常規等一般檢查,也包括肝功能、腎功能、血脂、血糖等生化檢查,還包括婦科細胞學檢查。血、尿、便常規可以了解有無貧血、感染以及泌尿系統和消化系統炎症等疾病。

第三類是輔助檢查,包括心電圖、X線檢查、超聲檢查等,例如腹部B超,這樣是很重要的。可提前發現是否出現肝、膽腫瘤或膽囊結石等。

住在環境汙染區 最好一年一檢

「一般來說,如果是平時身體比較健壯、體檢也沒有異常的年輕人,體檢間隔放寬一點也不會有大問題,但仍要注意定時。」凌龍表示,如果是有基礎疾病的、年紀較大的人群,還是建議一年一次定期體檢。B肝病毒攜帶者或C肝患者、家庭成員中有癌症患者、長期在環境汙染區居住或工作者每年也應當至少體檢一次。

通訊員 楊璞 揚子晚報記者 楊彥 於丹丹

相關焦點

  • 微信傳「中醫真心話」:從不體檢,沒用 專家解析:有病不治才是「大...
    年年體檢,體檢的項目都差不多,身邊朋友很少有數據完全正常的,可是再仔細做個檢查,好像實際上也沒有多大問題……對於體檢,不少人都有這個印象。因此微信上流傳的《我為什麼從不體檢》的稿子似乎把有些話說到了人的心坎上。這篇文章以一個中醫的「真心話」反思體檢,指出體檢只不過是西醫賺錢的一個圈套,無法改變我們的健康狀況,並且指出調理身體應該仰仗中醫。
  • 北大博士王福重:中醫是偽科學,根本治不了病,他的理由是什麼?
    自然我們知道這忌諱只是傳統的迷信,要想真正把藥渣潑路上能帶去病氣,藥走病除,那還要用醫院做什麼。正是因為中醫學與許多玄之又玄的迷信扯上了關係,很多人才會覺得中醫是偽科學,全迷信,全靠瞎吹。但是,聽了北大博士後、「著名」經濟學家王福重對中醫的評價,我還是目瞪口呆:他怎麼評價教授,怎麼當院長?
  • 中醫既然這麼厲害,為何治不好肺癆,癰等病呢?
    大凡古方書中都有腫,瘍,方劑記載。醫宗金鑑記載最為全面,如衛生湯中有補養也有化膿排毒之藥是一劑攻補兼施的穩健方劑。醫術好的中醫不多見,醫術好的西醫也不多見,中醫領域至今有太多的未解之謎。 打個比喻。《管子》一書中的內容,應是經商做官者必讀之物。那是幾千年前從事政治工作的人所總結出來的經驗,放在今天,得其道者仍然視如至寶,一點都不過時。《管子》也是一部醫書,它能醫「一國之病」。
  • 無證的民間中醫到底對民眾危害有多大?民間中醫靠不靠譜?
    中國有句老話:高手在民間,中國民間的確有不少中醫高手,這些人沒有學歷,沒有文憑,也未進過醫大,但他(她)們救過不少人的命,治好過很多人的病。華佗,李時珍他們都沒有文憑,按當今說來,他們都屬於無證行醫,違法的,中國有不少推拿高手也在民間,總之凡事多用腦,我覺得能治好病就本事,治不了病,你就是專家也沒用,總之白貓,黑貓抓住老鼠就是好貓。
  • 廣東名中醫許學猛:治骨更治心 人病要同治
    中新網廣州9月29日電 題:廣東名中醫許學猛:治骨更治心 人病要同治  作者 蔡敏婕  「中醫講求『天人合一』,在治病中注重將醫理與常理相融合,預防和治療相結合,心病和身病一起治。」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廣東省第二中醫院副院長許學猛認為,醫生不能僅僅停留在解決病痛本身,還要深層次地解決疾病的根源,使患者的軀體、心理、思想三方面都健康,實現人病同治。
  • 《女醫明妃傳》藥方靠譜嗎?聽聽中醫專家怎麼說
    最近熱播劇《女醫明妃傳》講述明代著名女醫譚允賢憑藉對醫學的痴迷和熱愛,克服重重困難,開創並建立女醫制度,最終成為一代女國醫的經歷。劇中大量與中醫藥學相關的知識備受關注,鐵皮石斛和阿膠以及各種藥膳也是神乎其神。雖然電視劇開頭都有註明劇中所有中醫食療、醫藥方劑為戲劇情景所需,請勿嘗試模仿。
  • 中醫胃腸專家李西亞:胃炎難治?那是你的方法沒用對
    李亞西畢業於重慶中醫學校(現重慶醫學院),曾先後在重慶醫科大學、重慶市中醫院進修學習,在治療胃腸疾病方面有豐富的臨床經驗,是西南地區治療胃腸疾病方面最權威的胃腸專家之一。在30餘年的從醫生涯中曾先後在中醫專業相關雜誌上發表了數十篇有關胃腸疾病的文章,引起了大量的胃腸臨床醫生組織學習研討,是中醫消化內科學科帶頭人之一。
  • 真心話大冒險,結果兩敗俱傷
    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南南北北的飯店、酒桌上風靡「真心話大冒險」的遊戲,有人喜歡玩真心話,有人喜歡玩大冒險。甚至在趙薇、舒淇、莫文蔚主演的《夕陽天使》中莫文蔚就與同事在車上大玩「真心話大冒險」的遊戲。真心話大冒險今天主編給大家分享的「真心話大冒險」是關於職場。老闆與員工、領導與員工、同事與同事間大玩這種伎倆,這種職場中常見的現象不僅損害公司的厲害,更是危害團隊的和諧。
  • 頭伏首日陰雨涼爽,「冬病夏治」有效果嗎?專家表示不影響「三伏貼...
    楚天都市報7月16日訊(記者 晏雯 鄭晶晶 黃士峰 通訊員 胡夢 馬遙遙 劉姍姍 黎婉婷 嚴睿)7月16日是頭伏首日,也是「冬病夏治」三伏貼正式開貼的日子。記者16日走訪武漢市多家醫院發現,雖然陰雨涼爽,仍有不少市民趕場前來貼第一貼。天氣這麼涼快,對三伏貼的治療效果有影響嗎?
  • 不是中醫沒用,而是你沒見過真正的中醫!
    要知道我也才是前一天才知道我侄女懷孕的消息,而老爺子把男脈而知女脈,不可謂不神啊! 這是我第一次接觸這個醫生,老家基本上城裡面沒有人不認識他,但是我印象中只是這個醫生很厲害,言語間就把病給治了。 他們把我強行從ICU帶走,親自籤了一份協議,內容就是這種情況下帶走病人如果掛了,醫院不負任何責任。不負就不負吧,要是人都死了,你負個天大的責任也沒用。 那位神醫姓呂,名雲俠,不知道有沒有朋友聽說過,不是本地人,是哪裡人我也不知道。
  • 真心話大冒險 30個真心話大冒險題目
    遊戲人數:越多越好遊戲規則:首先將真心話和大冒險的題目編上號,然後那拿兩個篩子,每個人一次擲骰子,點數是單數就是真心話,雙數就是大冒險,比如你的點數相加是9,那就是編號為9的真心話,如果題目很多,那就多來幾個篩子吧,下面分享30個真心話大冒險題目。
  • 網傳眼球操能治500度近視 專家說沒用不用再轉
    網傳眼球操能治500度近視 專家說沒用不用再轉 原標題: 錢報記者邀請了三位眼科專家,給出了最權威的解答。  眼球操不可能改善近視  對緩解疲勞、假性近視有效果  先來看看這套「眼球操」,據說由日本眼科院獨創,完成過程也就5、6分鐘。
  • 電吹風能治打嗝落枕腰疼?專家稱其不是狗皮膏藥
    網帖裡,電吹風的熱風可以治療肩、頸痛、落枕等毛病,連痔瘡、胎位不正這樣專科疾病,也是藥到病除,而且案例還有十幾個呢。  記者求助於專業人士——杭州市中醫院針灸科副主任醫師李麗萍博士和楚佳梅博士,電吹風真有這麼神嗎?兩位專業人士表示,電吹風的熱風因為類似中醫外治法,有時候確實有些作用,但無法取代常規治療,最好還是相信醫生。
  • 網傳藿香正氣水敷肚臍能快速退熱 專家:不靠譜
    網傳孩子發燒 藿香正氣水敷肚臍能快速退熱 專家稱:不靠譜孩子生病,爹媽心急。病急亂投醫,各種偏方、秘方也都想試試。前段時間出奇的涼快,加上最近幾天的高溫反撲,這忽冷忽熱的夏天,讓不少孩子感冒發熱了,一篇名為《藿香正氣水敷臍能快速有效退熱》的帖子說,不吃藥、不打針,僅僅用藿香正氣水敷肚臍即可退燒。這樣一個「妙法」,很快在朋友圈裡瘋傳。不過,記者請教了專家,最後的定論卻是:不靠譜!
  • 有病檢不出,沒病亂編病,你的體檢報告可能是假的!
    近日,北京市民楊先生在某體檢機構體檢,結果顯示患有B肝,但他在北京某三甲醫院檢測完全正常,體檢機構有可能存在造假行為再次受到關注。此前已經有多起案例證明了體檢機構有病測不出,沒病測出病的情況了。「B肝檢測手段並不複雜,幾乎沒有技術門檻可言,對於血清轉氨酶的檢驗現在的技術準確率逼近100%,最多是在診斷上有誤診的可能,但最多也是由於指標接近,將小三陽誤診為脂肪肝,至於一個人本來沒有病,卻被誤診為肝炎的,這種可能性很低很低,我想不明白是為什麼。」有資深醫學專家表示。
  • 治未病到底治的是什麼病?
    相信很多人都不知道「治未病」是什麼意思,「未病」不是「胃病」,更不是某一種病的名稱。最早源自於《黃帝內經》所說:「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謂也」。「治」,為治理管理的意思。「治未病」即採取相應的措施,防止疾病的發生發展。
  • 專家:中西醫結合更易發現早期症狀、「治未病」更...
    李女士說:「自從寶寶在做過小兒推拿後,一感覺自己不舒服了就會主動要求說要去找幫他治療的醫生『姨媽'進行治療。」  據云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治未病科、體檢科主任寇惠玲介紹,目前,在我國小兒患病的治療方法絕大部分均以西醫為主,口服藥物或輸液治療,其中的危害性不容小視。「兒科專家指出:濫用藥物是導致孩子老生病的首要原因。
  • 辨證施治治療眼病 中醫有其獨到之處
    N海都記者 對於眼部疾病的治療,中醫也有其獨到之處。比如,兒童近視、弱視,中醫通過驗方調治,可以增加視網膜的厚度,慢慢調整,也有助於視力的提高;再比如青光眼、白內障的術後併發症、翼狀胬肉等,傳統中醫都有輔助治療的作用。
  • 玩過最狠的真心話大冒險是什麼?我永遠忘不了當時老師看我的眼神
    每天都會有分享,都是免費訂閱,請您放心關注。注圖文來源網絡,侵刪                                                   現在的年輕人越來越會玩,也越來越敢玩。
  • 18種病,大多不用治、都是瞎花錢
    ▲很多時候因為我們沒有足夠的醫學知識,不能自醫,有一點毛病就要去醫院。但在醫生看來,有些病聽著挺嚇人,其實大多不用治,都是瞎花錢。子宮肌瘤也是婦科體檢的「常客」,幾乎三分之一的媽媽級人物都會遇到。有些小肌瘤不但沒有任何症狀,甚至連婦科檢查也難以覺察,偶爾做B超才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