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十二月初一,今天把《心經》轉發一次,可度一切苦厄!

2021-02-15 淨土學佛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淨土學佛」,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觀自在菩薩

(觀世音菩薩)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在他很深很深的禪定境界中)



照見五蘊皆空

(發現人是由色、受、想、行、識這五大因素組成的,當這五大因素一解散,人身就空虛了,沒有了)



度一切苦厄

(菩薩因此而開悟,超脫了一切的生死苦難)



舍利子

(啊呀,舍利子)



色不異空,空不異色

(凡是有形狀、佔據一定空間體積的東西,就它們的本質而言,都是由其他的微小因素組合而成;這東西本身並沒有自性,因而是空虛的,因此可以說,「色不異空,空不異色」)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反過來,這些有形狀、有空間體積的東西在本質上就是空,而空也就是色。)



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如果你用這種思路去觀察,你會發現,組成人體的肉身、思想、行動和意識,也都是空虛不實。)



舍利子是諸法空相

(舍利子呀,我說萬物都是空的,是指它們都是由四大和合而成,沒有自性,因而為空;至於說這個空本身倒並不是一無所有,相反,萬法和合這個空相背後,卻有一個實實在在的東西。)



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那東西不生也不滅,不垢也不淨,不增也不減,是萬古長青、永恆不變的東西。)



是故空中無色.

(修行佛道的人,應當對人生、世間萬物的空性有所覺悟,要看到,那空裡頭既沒有形狀體積,)



無受想行識.

(也沒有受、想、行、識)



無眼耳鼻舌身意.

(沒有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體、意根,)



無色聲香味觸法.

(沒有色、聲、香、味、觸等等外境)



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

(以般若觀照,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十八界都無,十八界空,十八界清淨,便是諸法實相,便是佛性。)



無無明.亦無無明盡

(在這種對空的悟境當中,無所謂無明愚痴,也無所謂無明愚痴的消滅)



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

(甚至於無所謂還有沒有生、老、病、死) 

無苦集滅道.

(和苦、集、滅、道這些事情)



無智亦無得.

(那真是一種無心求知,也無心求德的超然境界呀)



以無所得故.

(但是,正由於你內心無所求,無所得,你因此獲得開悟)



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

(因此,按照我說的這種方法進行禪定)



心無掛礙.

(你的心境就不再有任何牽掛)



無掛礙故.無有恐怖

(因為心境無所牽掛,你的內心坦蕩,沒有恐怖)



遠離顛倒夢想.

(因而遠離了世間一切顛倒混亂的錯誤觀念,心靜如水)



究竟涅槃.

(最後終究可以達到至高無上的覺悟)



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

(事實上,過去、現在、未來的諸佛,有哪一位不是像我這樣進行甚深的禪定)



得阿褥多羅三藐三菩提.

(從而獲得無上正等正覺的呢?)



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

(由此可見,正確的修習禪定之道,乃是大神咒)



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

(大明咒,最高級的佛法。)



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

(它能夠拔除眾生一切苦難,這一點是確定無疑、毫不虛傳的。)



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

(因此,有這麼一段般若波羅蜜多咒文要奉勸大家,這咒文說的是:



揭諦揭諦.波羅揭諦  

(渡過去呀,快渡過去呀,)



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要皈依佛法僧三寶,快一些到達覺悟的彼岸呀!) 



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


祝願全國人民家庭幸福、事業發達、財源廣進、福壽無疆、幸福常開心、身體健壯、無病痛、無魔障、、多子多孫、脫離苦海,願眾生消除惡業,增長福德,功德倍增!

今日農曆十二月初一,把《心經》法布施一次,觀世音菩薩保佑你全家業障盡除,一人頂禮全家增福,功德無量!

最後請你將此文法布施給朋友,法布施的越多,功德越大,自利利他,讓更多人也種下福田。

相關焦點

  • 《心經》中一句話,可度一切苦厄,一定要牢記!
    在佛教經典《心經》中,有一句話,一定要牢記,當你理解了這句話,也就理解了生命現象,也就知道了如何才能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心經》上說: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 《心經》中的「苦厄」,到底指的什麼?為什麼要「度」一切苦厄?
    導語《心經》是佛教中重要的經典,從理論上說,它涵蓋了所有佛經的重要內容。所以稱之為三藏的核心,一點也不為過。話雖如此,一個人想要真正理解《心經》還是比較困難的。為什麼要「度」一切苦厄?很多人喜歡讀《心經》,認為即便不理解其中的內容,也能讓自己得無量福報。如果真的哪一天,遇到什麼事,忽然「開悟」,那麼自己就沒有白讀這部佛經。嚴格說來,一個人的開悟,並非是那麼簡單的事情。
  • 《心經》講述了如何修,也能度「苦厄」,它究竟是什麼?
    心經雖然篇幅短小,但是從古至今研究心經的人數不勝數,更是用它來作為自己的修行指導,一般人遇上自己無法解決的事情的時候,也會在內心中默念心經。佛陀曾經偈曰只要受持一句佛經,就能夠獲得無量的福報,很多人是深有體會這句話的。心經上面有過這麼一句話描述到「苦厄」,這個「苦厄」究竟是什麼?今天明心就和大家討論一下什麼是苦和什麼是厄。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中,這2個字價值千金,能度一切苦厄!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是佛教中流行最廣的經典之一,因為文字少,很多人都會背誦心經。因為物以稀為貴,所以越是文字少而精的內容,價值就越大。心經中的每個字,其價值都是用金錢無法估量的,而在這260個字當中,有兩個字的價值,更是大到無法想像,因為這兩個字的,可以度盡一切苦厄,讓一切眾生,都能遠離顛倒夢想,遠離痛苦。這兩個字就在心經的名字中就提到過,那就是「般若。」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 《心經》:怎樣抄寫心經祈福
    據佛經上記載,念誦《心經》的功德,不亞於念誦六百卷的《大般若經》,且寫經之功德在諸多佛經經典中,一再被提及,言其殊勝功德遠優於造塔供佛,寫經的好處極不可思議。若能透過抄寫並敬誦《心經》,而透悟佛教根本思想,開啟智慧,自覺而覺他,自度而度人,而獲圓滿之覺行、利益眾生,乃是此寫經活動最終之目的。總之,般若觀照是大法門,是諸佛之母,若能當下迴光返照,於一切法不取不舍,無住而生淨心,離相而證實相,自可度一切苦厄,得真實受用。
  • 菩薩如何度一切苦厄?還有疾病痛苦嗎?
    心經告訴我們,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一切苦厄是怎麼度的?度苦厄後還有身體的痛苦嗎?有七情六慾嗎?觀苦聖諦,知三苦、八苦真意,知苦集規律,觀苦集滅諦,能依法修習。有關菩薩道修習四聖諦的內容,且待下個題目交流。
  • 這就是心經上所說的「觀自在菩薩」度一切苦厄!
    這一切「行」無常,不能永恆。這不永恆的都是生滅狀態,一起一落,一生一滅。就像我們的思想、念頭,前一個思想過去了,抓不住。「事如春夢了無痕」,過去了,像水上的花紋一樣,再也抓不回來。上午的時間過去了,抓不回來;上午的思想過去了也抓不回來。世界上的人死了又生,生了又死,那麼多死死知生,都是生滅。
  • 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照見」是一見一切見,見道位、修道位、證道位圓滿一體。沒有講看見,沒有講聽見,是「照見」。「照」字,上面是「昭」,下面四點水,是表心。「照」是一心昭彰,也就是說破了整個宇宙人生的秘密(51)。這裡要澄清有些法師對這部《心經》的判位,把它判為什麼初地位、初住位是沒有道理的,觀世音菩薩從聞思修入,從明心見性開始進修般若法門;在聞的當下即已是七地以上的菩薩。怎麼說是什麼初住位的菩薩?菩提還退轉嗎?
  • 你只要度一切苦厄,生死就由自己,閻羅王管不著了 (宣化上人)
    「度」,就是度脫;「一切」,就是包括一切。這個一切是指什麼說的呢?是指這個「苦厄」說的。苦,就已經不太好受,再加上一個「厄」,就更難受了。這個「厄」字,有的人把它念成一個「危」字,認為是危險的危,這就錯了。
  • 用21天時間臨寫《心經》,度一切苦厄
    心經,全名《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全文短短二百六十個字,卻概括了佛教經典的精髓。 弘一法師曾說: 「心經雖僅兩百餘字,但涉全部佛法」 。
  • 心經、破五蘊,才能度一切苦厄!
    思惑,就是「迷理起分別」,也就是對一切理認識不清楚。如果斷盡三界八十一品思惑,就證四果阿羅漢。二、受蘊就是領納的意思。境界來了,不加考慮,就接受了,有舒服之感覺。譬如吃一種好東西,覺得很自在,這就是受。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苦厄」解
    「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五蘊皆空:色蘊,是物質現象,包括宇宙自然的物質世界,和人自身形體肉身;受、想、行、識蘊,人身體的器官感知功能和認知功能不斷與外界(色)的交流過程中,逐漸遞進,逐漸深入的精神現象。
  • 佛陀教育:唯有做到這2個字,才能度一切苦厄,消除煩惱廣積福田
    【老師的話-度一切苦厄】佛學院四大宗旨,其中一項即「以教育培養人才」。從古至今有很多著名教育家,如中國的孔子、希臘的蘇格拉底、美國的海倫凱勒…等,尤其佛陀的教育,更是令人嘆為觀止。佛陀的根本教法就2個字「無我」,只有做到「無我」才能沒有煩惱,只有做到「無我」才能度一切苦厄,只有「無我」才能度一切眾,只有「無我」才能真正做到大慈大悲!像觀世音菩薩之所以能夠做到大慈大悲,就在於能夠「無我」。如《心經》:「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 觀音《心經》全文圖解、注音、轉發吧!哪怕只是瀏覽一次,也功德無量!
    《心經》全文觀自在菩薩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 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 空不異色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受想行識 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 不生不滅 不垢不淨 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 無受想行識 無眼耳鼻舌身意 無色聲香味觸法 無眼界
  • 《般若波羅密心經》白話全譯文!轉發功德無量!
  • 心經: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知道何為五蘊嗎?
    《心經》是信佛之人常常念讀的一本經典經書,其篇幅雖不長,卻蘊藏著豐富的內涵和智慧,能夠幫助我們指點迷津,化解心中的不解,讓我們遠離苦痛。而在《心經中》,有一句話曾經令人多人感覺到不解,如五蘊皆空,何為五蘊呢?
  • 《心經禪解》:心經中蘊藏的大智慧
    摘自:淨慧法師 著 《心經禪解》 文化藝術出版社 2010年2月 閱讀提示:「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第二講 照見五蘊皆空 超越自我「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這是《心經》的第一段,也是《心經》的總綱、提綱。
  • 《心經》教您怎麼念,及常誦心經的好處功德無邊,轉者增福!
    心 經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附:心經全文(非常的短,3分種就可以念一遍)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  色不異空空不異色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舍利子  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  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 觀世音菩薩聖誕,常誦經咒拔苦厄
    觀音菩薩聖誕日,常誦經咒拔困厄枯木陰曆二月十九,觀世音菩薩聖誕日,也是朝拜觀世音菩薩一年三大節日之一,另外兩個分別為觀音成道(農曆六月十九),觀音出家(農曆九月十九)。對於觀音菩薩的崇拜,其實並不需要過於表現形式,也不必非要去道場或者塑像焚香禮拜,最重要的是在於自身行為的修煉和精進,常懷悲天憫人之念,一切以道德修為為上,緣起正觀,以己及人,滌淨一己內外的垢惡與罪障,除惡向善,注重因果,那麼就會有極大的福報。
  • 為什麼要背誦《心經》,有了正念,生活中一切都會變好
    文/一隻修行的老鷹佛陀教育系列現在社會中人們的腦袋裡充滿了各種想法念頭,這些念頭就像指揮官一樣讓我們表現出種種行為,所展現的就是苦味雜陳,如意的不如意的,酸的甜的苦的樂的。有時候我們不想發生的事情卻不得不去面對,相信很多人都經歷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