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要認真。《白鹿洞二首·其一》出自唐代王貞白 :「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不是道人來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尋。」讀書讀到深處身邊之物流逝飛快,忽然忘記了時光。這種感覺有多久沒有重拾過了?眼花繚亂的網際網路,在無營養視頻的轟炸下,現在還能有多少人專心致意的讀一本書呢?
讀書要堅持。《冬夜讀書示子聿·選一》出自宋代陸遊:「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讀書是一件長久的功夫,活到老學到老,古往今來不乏聰明絕頂之人,但是哪個學問大家不是刻骨讀書才有所成呢。坐得住冷板凳,耐得住寂寞才能有所成就。
讀書要勤勉。第三首來自唐代顏真卿的《勸學》「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讀書要趁早,更要勤勉。莫等白髮之後才後悔。遊戲一玩一天過去了,視頻一刷半天過去了,收穫了什麼?只有無盡的空虛。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不可取。古人在那麼艱苦的環境下尚且能囊螢映雪、頭懸梁錐刺股,今天我們可以坐在風吹不著雨淋不到的房子裡,更要勤勉才對。
不能死讀書,要勤於思考。第四首來自宋代儒學大家朱熹的《觀書有感》「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此詩雖然處處虛寫沒有實際寫讀書,但是讀書的道理卻蘊含其中。讀書一個很大的好處就是保持思維的活躍,不讓思維固化,思維固化之後人就如同機器人,只會辦哪些自認為規則合理的事情。只讀書不思考讀的書成了書櫥,書雖然讀得多更要仔細思考靈活運用,可不能成了掉書袋。
讀書要常常溫習。第五首也是來自宋代大詩人蘇軾的《送安惇秀才失解西歸》「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他年名宦恐不免,今日棲遲那可追。」遇到好的書籍讀百遍也不算過分,孔子晚年讀易經能達到韋編三絕的程度,一本好書,就像一位好的朋友,每次讀都會有新的收穫,新的驚喜。
關於讀書你有什麼好的心得呢?歡迎評論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