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最被討厭的月份,古人說晦氣,如今卻成了我們最愛的時間

2020-12-13 解憂古歷史

中國古代最被討厭的月份,古人說晦氣,如今卻成了我們最愛的時間。

端午節現在是我國的法定節假日,在這個節日中,我們不僅可以休息不上班,還可以吃美味的粽子,看好看的龍舟表演,十分愜意。說到端午節大家肯定會想起屈原,但其實在屈原之前,便有這個節日了,只不過那會還不叫做端午,而是叫做端五。

那為什麼會被改成端午節呢,這是因為在當時唐玄宗的是日式八月初五,而天子的名諱生辰等一系列東西,老百姓都不能直呼,因此端五節被改成了端午節。

不過在中國古代,人們認為五月是一個充滿晦氣的月份,因為五與無是同音詞,人們覺得十分不吉利,端午節是五月初五,兩個五加在一起就更加晦氣了。

在這一天出生的孩子全部都會被遺棄,因為這一天吃剩的男孩被認為克夫,女孩則被認為克母,因此不能留在家中,並且在這一天不能嫁娶,外出,或者興建土木,否則會又不好的事情發生。

而春秋時期的名人孟嘗君便是五月初五出生的,因此被自己的父親扔在了野外,但是她的母親十分捨不得,於是便背著孟嘗君的父親將他偷偷養大,事實證明,五月初五更本就是一個普通的節日,生出來的孩子也不會克父科母。

那為什麼古人會認為五月份是晦氣的呢,這是因為在古代的時候,醫療水平十分差,而五月份的時候已經天氣變暖萬物生長了,許多蛇鼠蟲蟻都出來活動了,被這些動物咬傷,可能就會失去性命的,因此在五月端午時,人們還喜歡燻艾草,帶五色繩子,來防止五種毒物。

而對於我們來說,有蚊香,驅蚊液,無比滴等等眾多產品,這些害蟲根本不礙事,端午節還會放三天小長假,可以說沒有人不喜歡這個節日。

相關焦點

  • 漢族人最討厭的烏鴉,在這個民族中,竟然成了他們的「神靈」
    提起烏鴉這種動物,很多朋友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晦氣」。大多數人的觀點,在古代巫書的記載中,烏鴉和黑貓一樣,常常是死亡、恐懼和厄運的代名詞,烏鴉的啼叫被稱為是兇兆、不祥之兆,甚至,人們認為:烏鴉的叫喚,會帶走人的性命、抽走人的靈魂,因此,烏鴉被人們所討厭,認為是大不祥之鳥。從這裡就能看出,烏鴉在多數地區都是非常不討喜的。
  • 最討厭來美國遊客的衝繩島,二戰中損失慘重,如今卻成旅遊勝地!
    最討厭來美國遊客的衝繩島,二戰中損失慘重,如今卻成旅遊勝地!提到衝繩島大家會想到什麼呢?應該有很多人都會想到當年的衝繩島戰役吧!就算是從拍攝的影視劇中,我們也能體會到當時那場戰役的慘烈程度。而這也被稱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慘烈的一場,因為當時這裡的死亡人數最多並且在這場戰役中決定了國際格局。當時戰鬥之後的衝繩島已經面目全非,但是在大自然的神奇修復能力以及人工巧匠的修復,現在的衝繩島可是亞洲最著名的旅遊勝地之一。
  • 孩子最討厭家長說的五句話裡,藏著父母最扎心的愛
    (圖源網絡)中國未成年人調查:孩子最討厭家長說的五句話,上了熱搜。這五句話分別是:快去學習或快寫作業;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你看看別人;不許看手機/不許看電視/不許玩遊戲;真沒用/笨;一天到晚就知道玩。作為家長的你說過幾條,作為孩子的你,聽過幾條。
  • 沒有鐘錶、手機的古代,古人是如何看時間的?
    生活於二十一世紀的我們,是幸福的,各種高科技產品為我們的生活帶來諸多便利。就拿看時間來說,我們想要知道它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什麼手錶啊,手機啊,電腦啊,都可以準確的告訴我們時間,但是在古代呢,古人是怎麼知道時間的呢?
  • 中國古代最受歡迎的十大零食
    吃貨不僅現在有,古代也應該有的。小編特意去查了一下,發現古代人的零食也不少呢,而且有很多現在還在吃,今天就讓我們來看看古代的十大網紅零食吧! 1、冰糖葫蘆
  • 古人是如何計時的?古代一刻是現在的15分鐘嗎?
    每日「時辰」從子時(相當於現在我們說的夜裡十一點鐘到一點鐘)開始,到亥時(相當於夜裡九點鐘到十一點鐘)結束。古人說一個「時辰」就是現在的兩個小時,半個「時辰」就是一個小時。刻古人計時也說「刻」,這一時間概念源自於古老的計時工具日晷和漏壺。
  • 古代沒有鐘錶,古人是如何計算時間的?其實很簡單
    可見在古代,古人們對時間已經有了非常清晰的定義,也深知時間的寶貴,用黃金來做比喻,確實是恰當其分,也體現了古人對時間的珍惜。在古代,不像現在如此方便,有手錶、手機等可以看時間。那麼,古人是如何計算時間的呢?
  • 中國古代的飲料,別說古人就沒飲料喝!
    現代人流行喝飲料,其實古代也有飲料,而且更天然,比我們現代人懂得健康,今天我們來看看中國古代的三大飲料吧。一、熟水古代飲料大都採用天然材料製作而成,而且特別重視口感和保健的雙重需要。只是古代還沒有「飲料」一詞,聰明的祖先,把他們喜愛的這些飲料統稱為「熟水」。熟水,最早是指開水,後用來指煎泡而成的古代飲料或者湯點,詩詞中多有寫到,最早的熟水是宋代著名詞人李清照常喝的「白豆蔻熟水」。李清照在夏季常有暑溼脾虛的毛病,於是,她就給自己製作「白豆蔻熟水」飲料,在炎熱的夏季當水喝。而且中藥方劑也用「熟水」做名的。
  • 終於,我活成了自己最討厭的模樣……
    曾經說要勇敢做自己,絕不向命運低頭的我們,還不是硬生生地被生活磨平了稜角,活成了自己最討厭的樣子。那一刻,小夏似乎有些理解當時的表姐,卻也開始有些討厭自己了。這是小夏的故事,但又何嘗沒有你我的影子。終於,我們在最嚮往的年紀,活成了自己最討厭的模樣。
  • 古代女子的最愛--裙裝
    在漢代劉熙《釋名釋衣服》中解釋說:「裙,群也,連接群幅也。」古代的「裙、群」兩字相通,早期的布帛狹窄,一條裙子由多幅布帛縫合而成,故而得名「裙」。裙是女人們衣櫥裡必不可少的服裝,無論是遙遠的古代還是現代,裙裾翩翩的女子都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那麼,中國古代女子穿裙源自何時呢?
  • 古代生活探秘:古人的「定情信物」有哪些?為何「紅豆」最相思?
    無論中外,愛情都是男女情感的主旋律,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才令人念念不忘。自古以來,愛情無非有兩種結果,一種是有情人終成眷屬、皆大歡喜,另一種則是「怎奈何,如花美眷,終不敵,似水流年」。這句源自《牡丹亭》題記中的慨嘆,總會給人一種物是人非花落去的感覺。
  • 美軍最討厭吃的食物,韓國人視若珍寶,如今又成了中國網紅餐
    今天我們要來聊聊的便是這個話題,美軍最討厭吃的食物,韓國人視若珍寶,如今又成了中國網紅餐。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的美軍是全世界後勤供應保障最完善的軍隊,在蘇軍還在使用火柴點菸的時候,美軍已經能做到人手一個汽油打火機、闊綽異常。
  • 古代收入很高,但最遭人唾棄的四種職業, 最後一種至今仍有!
    雖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但是在古代,不同行業卻是有明確的高低貴賤之分的。士農工商、三教九流,九流又被分為上九流、中九流、下九流,從這些古語中可見古人對行業的等級之分是很重視的,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一方面和傳統觀念有關,一方面和職業對社會的好壞影響有關。
  • 都來看看古人如何說「我愛你」
    我愛你」這句話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動聽的話語之一了,兩顆心之間通過這簡簡單單三個字達到了高度契合,那種出自靈魂深處的愉悅,讓每一對陷入愛情的男女都為之感動。那麼在中國漫長的古代社會,人們欲語還休,含情脈脈,又是怎樣表達出「我愛你」的意思呢?
  • 中國古代男人最喜歡的三大「首飾」,你有幾個?
    說到首飾,很多人腦海中浮現的都是玉鐲、戒指、項鍊、玉簪……無一例外,大多都是女人佩戴的。其實,中國古代的男人也是有許多種類的「首飾」的,尤其是這三樣,是他們的最愛,只要有,必佩戴!扳指,也一躍成為男性最愛的飾物,並且因為乾隆愛玉,扳指還以玉扳指為重。並且,在古代,扳指據巨細薄厚,有文武之別,武扳指多獸紋,文扳指外壁多詩句或花紋。男性把玉扳指戴於指尖,不僅裝飾自身,亦象徵著地位。
  • 猜猜古人都在玩什麼
    於是,我們聰明機智的古人為了打發時間,發明了很多的遊戲,甚至有的遊戲是我們一些現代物品、遊戲的來源呢。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最開始蹴鞠屬於軍事訓練的一種,後隨著社會慢慢的發展,蹴鞠開始轉向民間活動。三五好友之間約上一個時間地點來上一場蹴鞠比賽。即可以鍛鍊身體也可以增進大家之間的友誼。更是有很多大詩人在詩中描繪蹴鞠,可見蹴鞠在古代的受歡迎程度。
  • 古人為何能千杯不醉?古代酒到底有幾度?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並且中國釀酒的歷史已有好幾千年。而酒的品種自然也是非常的豐富多彩。就拿白酒,黃酒,米酒來說,說這些都是中國有名的美酒,而且經過漫時間的推移,也出現了許多聞名中外的讓釀酒企業。而我們在讀古代的詩歌跟書籍裡面,經常會看到一些句子,裡面大多數的意思就是,古人喝酒時個個都是千杯不醉的,並且喝了四五壇都依然不醉,這就讓人非常疑惑了,他們為什麼這麼會喝酒?
  • 古代沒有暖氣沒有電,零下幾十度的冬天,古人是怎麼禦寒的?
    必須要說的是,今天最常禦寒的棉花,也非中國本土出產,而是起源於印度和阿拉伯,到了宋朝以後,才逐漸傳入了中原,因此古人講這種擁有良好保暖功能的植物取自「錦」的一邊,稱之為棉。在棉花尚未普及前,古人最常使用的,就要屬於動物的毛皮了,正如同蘇軾在《江城子密州出獵》中所描述,「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而在中國東北的山林,也多有狐狸、狼等動物,皮草多出於此地,又或者是和北方的遊牧民族進行貿易,換取衣物。在宋朝的時候,隨著公元1004年澶淵之盟的建立,大量牲畜以及皮毛被販賣至中原,不少宋朝人也開始喜歡穿氈衣起來。
  • 俗語:「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有何含義?古人很智慧
    餐桌文化 自從周公「制禮作樂」以來,中國就被稱為禮儀之邦,中國周邊的各個國家都曾來中國學習禮儀文化。而禮儀文化在歷史的發展中,也越加博大精深,其中分門別類的有很多,有君臣之禮,夫妻之禮等等,而在人們一般的生活中,最被人們所注重的其實是餐桌禮儀,中國的飯局文化也是由來已久,在中國飯局上,最重要的往往不是飯桌上的那些菜,更關鍵的是要通過這頓飯,來增加彼此之間的感情,而且一頓飯拉近人們之間的距離的例子實在是數不勝數。這就是中國餐桌文化的魅力所在,而在餐桌文化中,最關鍵的就是餐桌禮儀。
  • 梅蘭竹菊「四君子」,為何能成為古代文人雅士的最愛?
    我們中國人的語言藝術可以說是博大精深,很多初學漢語的人,經常會被繞暈。我們的語言文字,總是蘊含著謙遜的美德,比如古人對著鏡子,想要誇一誇自己的時候,絕對不會說:啊呀,我真是太帥了,太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