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最被討厭的月份,古人說晦氣,如今卻成了我們最愛的時間。
端午節現在是我國的法定節假日,在這個節日中,我們不僅可以休息不上班,還可以吃美味的粽子,看好看的龍舟表演,十分愜意。說到端午節大家肯定會想起屈原,但其實在屈原之前,便有這個節日了,只不過那會還不叫做端午,而是叫做端五。
那為什麼會被改成端午節呢,這是因為在當時唐玄宗的是日式八月初五,而天子的名諱生辰等一系列東西,老百姓都不能直呼,因此端五節被改成了端午節。
不過在中國古代,人們認為五月是一個充滿晦氣的月份,因為五與無是同音詞,人們覺得十分不吉利,端午節是五月初五,兩個五加在一起就更加晦氣了。
在這一天出生的孩子全部都會被遺棄,因為這一天吃剩的男孩被認為克夫,女孩則被認為克母,因此不能留在家中,並且在這一天不能嫁娶,外出,或者興建土木,否則會又不好的事情發生。
而春秋時期的名人孟嘗君便是五月初五出生的,因此被自己的父親扔在了野外,但是她的母親十分捨不得,於是便背著孟嘗君的父親將他偷偷養大,事實證明,五月初五更本就是一個普通的節日,生出來的孩子也不會克父科母。
那為什麼古人會認為五月份是晦氣的呢,這是因為在古代的時候,醫療水平十分差,而五月份的時候已經天氣變暖萬物生長了,許多蛇鼠蟲蟻都出來活動了,被這些動物咬傷,可能就會失去性命的,因此在五月端午時,人們還喜歡燻艾草,帶五色繩子,來防止五種毒物。
而對於我們來說,有蚊香,驅蚊液,無比滴等等眾多產品,這些害蟲根本不礙事,端午節還會放三天小長假,可以說沒有人不喜歡這個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