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這個詞
大家都很熟悉
但對於淋巴的樣子
可能許多人是模糊的
其實淋巴和血液一樣
是遍布全身的
那麼如果淋巴生了瘤
會不會比其他腫瘤可怕得多
9月15日
是世界淋巴瘤宣傳日
藉此機會
我們就來說說淋巴瘤
那些事兒
2009年3月14日,電視劇《情深深雨濛濛》中方瑜的飾演者李鈺因患淋巴瘤病逝,終年33歲。
2010年2月15日,前國奧隊球員、曾幫助大連隊四次奪得聯賽冠軍的張亞林因淋巴瘤離世,年僅29歲。
2016年9月7日,90後女演員徐婷因患淋巴瘤在北京去世,生命永遠定格在26歲。
......
近些年,接連數例公眾人物罹患淋巴瘤的消息,讓許多人對此繃緊了神經。
有數據顯示,全球每9分鐘新發1例,而我國每年新發淋巴瘤患者達4.5萬人,其中2萬人因它而死,且正向著年輕化趨勢發展。
20歲到40歲正是淋巴組織非常活躍的時期,而現在年輕人工作壓力大,生活節奏快,飲食作息不規律,這些都容易導致免疫力下降,成為淋巴瘤的高危人群。
一直以來,很多人將淋巴瘤看作是「不治之症」,其實這是一個認識誤區。
雖然冠有「惡性」之名,但淋巴瘤的惡性程度差別非常大。有些類型同良性疾病相似,可以長期生存,有些類型則惡性度很高,進展很快,生存期很短。
世界衛生組織把淋巴瘤定義為可治癒的腫瘤,特別是霍奇金淋巴瘤和瀰漫大B細胞淋巴瘤,前者治癒率可達80%以上,後者治癒率為50-70%。
總的說來,淋巴瘤屬於治療效果相對較好的腫瘤,有些類型如套細胞淋巴瘤、NK/T淋巴瘤過去認為較難治療,但近年來治療效果也取得了很大進步。
所以,淋巴瘤其實並不可怕,只要早期發現,積極配合醫生,規範化治療,大部分是可以治癒的。
1、遠離化學致癌物,儘量減少輻射。
2、注意氣候變化,積極預防感染,避免細菌和病毒潛伏體內,伺機發難。
3、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加強身體鍛鍊,提高機體的免疫力與抗病能力。
4、避免負面情緒、過度勞累、精神壓力大等情況對機體的持續性刺激。
5、密切注意淺表淋巴結的變化,注意皮膚清潔,避免不必要的損傷或刺激。
6、積極治療相關慢性疾病,如果家族成員中有相關疾病患者,更應高度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