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 首位在臺參選學生會長大陸學生蔡博藝:我拒絕被標籤化

2021-02-20 臺北來信

蔡博藝是首位在臺參加大學學生會長選舉的大陸學生,她說「我討厭被貼標籤」。

澎湃新聞見習記者 張昕然 實習記者 梁曉憶

8月11日,中新網引述臺灣《聯合晚報》的報導稱,臺灣淡江大學今年的學生會長選舉,首次有來自大陸的學生蔡博藝參選。臺灣「太陽花學運」領袖之一的陳為廷在社交網絡表示,「我支持蔡博藝參選學生會」。
大陸學生有沒有資格參選學生會長?陳為廷說,「答案是不證自明的」,每個有學籍的學生,都有資格參選會長。他認為,該採取的做法不是禁止或歧視大陸學生的參選,而是設法讓更多大學生參與學生會選舉、挑起更深入的辯論。
陳為廷表示,他認識蔡博藝是因為蔡博藝來臺灣念大學第一年就出版了《我在臺灣,我正青春》。書中除了她在臺灣的「小確幸」旅遊見聞,還有許多大陸與臺灣關係的思辨,及反服貿現場紀實,令他印象深刻。
陳為廷稱,「她(蔡博藝)在臺灣、在淡江的公共參與,比很多臺灣人、淡江學生,都要來得多」。
蔡博藝1992年生於浙江湖州。2011年,她被臺灣淡江大學錄取,成為第一批赴臺灣讀本科的大陸學生。
2012年,她記錄自己的臺灣生活的書《我在臺灣,我正青春》在臺灣出版。2013年,這本書的大陸版由三聯出版社發行,她的第二本書也會在她大四時出版。
在臺灣主流媒體上,她陸續有時政觀察稿件發表,曾獲得由臺灣「行政院」主辦的第十七屆兩岸新聞報導獎。臺灣媒體稱她為「明星陸生」。
2014年8月7日,蔡博藝在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採訪時表示,參選學生會長只是想為同學們維護權益,沒想到一次普通的學生選舉會受到那麼大的關注。
談及陳為廷的支持,蔡博藝說,他挺不挺都和這場選舉沒有關係,這是淡江大學自己的事情。
在訪談中,蔡博藝反覆提及,「我討厭被貼標籤」。
她說,別人介紹她時,總會加上「陸生」這兩個字,甚至會加上「第一屆陸生」。
2011年,臺灣高校首次對大陸應屆高中畢業生開放,928位和蔡博藝一樣的大陸學生前往臺灣,臺媒也常用「第一屆陸生是兩岸交流的新橋梁」這樣的表述讓這群普通學生的升學充滿了歷史意義。
「我覺得這些是他們強加在我們身上的,我覺得很不爽。我只是個來讀書的學生,所謂的兩岸關係的修復是我們所不能承擔的,我們真的只是不小心翻動到了歷史。」蔡博藝表示。
在臺灣,她是新聞最多的大陸學生,也幾乎成為了陸生的發言人。但她討厭這種感覺,「我只代表我自己,我不想代表別人,也不願意被代表。」


對話蔡博藝


澎湃新聞:在臺灣的生活怎麼樣?
蔡博藝:在臺北的生活真的很豐富,每天都有大大小小的演講和別的活動,而且很多活動都是免費的。我個人推薦的是一個叫「哲學星期五」的活動,它在臺北一個咖啡店舉辦,很精彩而且還是免費的,只要有興趣就可以去聽。學校裡的社團活動也很豐富。在臺灣的大學期間,每個學生都要完成3個「學分」,課程、愛情和社團,3個「學分」我都正在修。
澎湃新聞:最近你參加淡江大學學生會長的事頗受關注,你當初為什麼想要參選?
蔡博藝:我只是希望能實實在在為同學做事,維護同學們的權益,沒想到會引來那麼大的關注。這只是一次普通的學生選舉,沒有想到會有那麼多關注。
澎湃新聞:你這次選舉受關注,或許是因為你陸生的身份,你怎麼看?
蔡博藝:我沒有想過一個學生會的選舉會有那麼多關注,我希望外界不要賦予太多意義。
對我來說,淡江大學的所有學生都是我服務的對象,為她們服務才是初衷。我的競選團隊有8個人,除我以外,還要一個香港人,6個臺灣人。服務同學的初心,不會因為我來自哪裡改變。
澎湃新聞:你認為自己勝選的可能性大嗎?
蔡博藝:說實話 ,不大。因為我之前沒有參加過學生會。
澎湃新聞:又出書又得大獎,被捧做「明星陸生」,你自己怎麼看?
蔡博藝:我其實沒有把它當作很大的事情,我在儘量淡化這些影響。只是有時候遇到不認識的人,他們就會說啊你好厲害啊,都出書了。那時候我就會想,你到底有沒有看過啊,就會覺得自己是被貼了一個標籤。如果說那個人沒有看過我的書,就用「你很厲害,都出書了」來定義我,其實我會很困擾的。
澎湃新聞:那你父母會怎麼看待這些?
蔡博藝:他們只有「哦」,就沒了。我爸媽還蠻淡定的,他們可能會很開心,但並不會在我面前表露出「你很厲害」這些情緒。我爸媽跟我說,出去不要談政治,我覺得他們的意見是參考,但不是我的行動準則,我尊重,但不會按照他們的想法去做。
澎湃新聞:你會覺得那些標籤是媒體給你貼上去的嗎?
蔡博藝:標籤都是別人貼上去的啊。其實我覺得作為媒體,把一個人標籤化是比較方便的操作方式,這樣才比較有賣點,這個我是能理解的。但其實我並不是唯一出書的大陸學生,我有兩個學長,他們也有出書。
澎湃新聞:只要在網絡上,搜索大陸學生,很多都是關於你的新聞。陸生被標籤化了,而你就是被標籤化後投射到的人,你覺得是這樣嗎?
蔡博藝:我一直以來都覺得不要把那麼多標籤貼在我身上。其實很多陸生都覺得我總是在代表陸生,我其實很困擾。我沒有想代表任何人,這樣操作的結果,就會讓雙方都產生誤會。
澎湃新聞:小小年紀就被推上這樣的高度,會覺得委屈嗎?
蔡博藝:會啊,我也不明白為什麼會把我打上這些標籤,說什麼我是兩岸和平交流的希望。但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的媒體轟炸和曲解後,反而會有更大的成長。我會好好去思考這些問題,去想為什麼這些事情會發生,而不是在意大家的立場。但是發生了就是發生了,要去面對它,它就會變成我的經驗。
澎湃新聞:在臺灣學到的最重要的是什麼?
蔡博藝:我在臺灣生活那麼久,學到的一件事情跟立場不同的人對話。臺灣是一個言論非常自由的地方,你會聽到不同的話,但你必須要能夠包容。
澎湃新聞:在臺灣,陸生是只可以去私立大學讀本科,你怎麼看?
蔡博藝:現在的「三限六不」政策很不友善。(「三限」為限制採認學歷校數、總額限量、限制就讀的領域;「六不」為不加分、不影響臺灣島內招生名額、不給獎學金、不能打工、不能考照、畢業後不能留臺就業。——編者注)
這個政策是讓我們陸生在為臺灣的教育改革失敗買單。
它一開始就是為了解決臺灣「少子化」問題才出臺的。因為在大學改革後,臺灣出現了很多大學,但其實這些大學都招不滿學生。開放招收大陸本科生的初衷是期望大陸的學生來進行填補,但其實這個想法很蠢,沒有遠見,並且是讓陸生來解決臺灣生源的問題,並不是抱著要培養大陸優秀人才的目的來招收大陸學生。
澎湃新聞:你剛才提到陸生政策不給力,會不會覺得無奈?
蔡博藝:臺灣,就是一個什麼都要你自己去爭取的地方。我在大三的時候,跟同學一起反對學校漲學費。因為那次漲學費,學校並沒有按照正常程序來走,是一個黑箱操作。
我們串聯別的十一二所學校的學生成為聯盟,召開聯合記者會,再回到學校裡去召集學生去籤聯署書,到最後我們成功了,教育局駁回了學校的提案。
這個漲價的幅度是200元人民幣,但其實我們在意的不是錢,是程序正義問題。
澎湃新聞:你寫了很多時政觀察的文章,寫作時會很自然的做兩岸對比嗎?
蔡博藝:我覺得冷靜是底線。要先定位清楚自己的底線與角色才能夠去做事,這樣才能看清楚、寫清楚。我其實沒那麼強烈的比較欲望。就我個人生活而言,很多東西都是沒法比較的。比如拆遷,兩地的制度、想法都是不一樣的,所以根本沒法比較。如果硬要比較哪個好哪個壞,其實是很無聊的事。
澎湃新聞:你最近專注在做關於臺灣最基層的村、裡長選舉的作品?
蔡博藝:臺灣年輕人選村、裡長,其實有很大阻力,阻力的來源最多來源於老一代人。相較這些基層,臺灣人更注意臺北市長這一類的大選舉。但是村、裡長其實才是跟他們自身利益關係最密切的。
澎湃新聞:你現在也要大四了,那你之後的打算是什麼?
蔡博藝:我應該會去念研究生。但不一定會在臺灣,如果有機會的話也想去外面年研究生,但沒有特別想去哪裡讀書。可能會在研究生畢業後再選擇是否回大陸。

點擊「原文閱讀」,進入澎湃新聞網。

相關焦點

  • 專訪首位在臺參選學生會長大陸學生蔡博藝:我拒絕被標籤化
    蔡博藝是首位在臺參加大學學生會長選舉的大陸學生,她說「我討厭被貼標籤」。       8月11日,中新網引述臺灣《聯合晚報》的報導稱,臺灣淡江大學今年的學生會長選舉,首次有來自大陸的學生蔡博藝參選。臺灣「太陽花學運」領袖之一的陳為廷在社交網絡表示,「我支持蔡博藝參選學生會」。       大陸學生有沒有資格參選學生會長?陳為廷說,「答案是不證自明的」,每個有學籍的學生,都有資格參選會長。他認為,該採取的做法不是禁止或歧視大陸學生的參選,而是設法讓更多大學生參與學生會選舉、挑起更深入的辯論。
  • H.news有猛料 湖州姑娘蔡博藝,首位在臺灣參選學生會長的大陸學生
    咱們來點小八卦:據爆料人士透露,蔡博藝在當年的湖州中學也是個風雲人物哦,這位性格外向妹子且不說多才多藝,還和一名男生談過小戀愛,當時也有點小轟動的喲!!以下是蔡博藝的人人網同名日誌《我在臺灣 我正年輕》:
  • 投票率低 大陸學生蔡博藝落選淡江大學學生會會長
    淡江大學大陸學生蔡博藝10月29日舉辦政見發表會,現場空無一人,路過的學生也未駐足聆聽。(資料圖來自臺媒)  中國臺灣網11月6日消息 據臺灣《旺報》報導,爭議許久的淡江大學學生會會長選舉結果5日晚間揭曉,因投票率只有2.4%,未達當選門檻15%,會長一職將由原學生議會議長莊棋誠代理到明年5月。參與此次會長選舉的大陸學生蔡博藝表示,非常感謝同學的支持與投票,未來仍會持續關心及參與臺灣的公共議題。
  • 大陸學生參選學生會長 臺灣淡江大學喊停
    原標題:大陸學生參選學生會長 臺灣淡江大學喊停  中新網9月15日電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臺灣淡江大學陸生參選學生會長補選,風波不斷,淡江大學選舉部門今天宣布停止辦理補選。   淡江大學第20屆學生會會長補選,首次出現大陸學生參選,其中一組候選人中,會長候選人蔡博藝和蘭陽校園副會長候選人姚遠鳴2人來自大陸。
  • 大陸學生參選臺淡江大學學生會主席遇不公
    大陸學生參選臺淡江大學學生會主席遇不公 2014-10-15 16:19:56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臺灣《旺報》報導,臺灣淡江大學學生會會長補選原訂14日舉行的淡大學生會會長補選抽籤,由於淡大選委會稱陸生候選人蔡博藝未完成登記,經蔡博藝團隊抗議、校方介入斡旋之後,選委會到晚間最新表態是全體辭職,顯然要和校方對峙。
  • 大陸學生競選臺學生會長受阻 網友諷刺「怕陸生選贏」
    臺灣淡江大學第20屆學生會會長選舉由於首次出現大陸學生參選而備受外界關注。繼此前有關參選大陸學生「國籍」問題的爭議之後,昨天上午,淡江大學中選會突然公告宣布暫停選舉,引發大陸候選人蔡博藝選舉團隊抗議,雙方甚至爆發衝突。而臺灣網友則一直批評校方,諷刺淡江大學「怕陸生選贏」。
  • 臺灣淡江大學選學生會長 大陸學生首次參選
    閩南網8月10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淡江大學學生會9月將進行學生會長補選。日前公布的名單中,首次見到有大陸學生參選,引發學生熱議。有人認為,臺灣大學生普遍不太重視校園事務,給想做事的學生來做並無不可。  補選名單中,其中一組會長候選人為淡江大眾傳播學系大四陸生蔡博藝,團隊中另兩名成員為臺灣學生張國軒、陸生姚遠鳴。
  • 對話參選陸生蔡博藝:淡大學生會選舉驟停與我身份無關
    蔡博藝       9月14日,臺灣淡江大學學生會選舉驟然告停。文學館兩側原來插滿帶有「學生會選舉」字樣的旗子也在這幾日內悄然消失。       這本是大學裡再尋常不過的一次選舉,卻因首次有大陸學生蔡博藝參選而備受爭議和關注。
  • 臺大陸生女博士參選學生代表引關注,其本碩均在重慶大學就讀
    繼今年10月淡江大學蔡博藝以大陸生的身份參選學生會長引起軒然大波後,近日,來自河北的女博士董夢杭參選臺灣大學學生代表一事又引發關注。       臺灣大學學生代表大會官方主頁顯示,董夢杭列名學生代表選舉管理學院5號候選人。學生代表大會的功能類似於學生議會,臺灣大學下轄的各學院均需派出學生代表參與選舉。
  • 大陸學生參選臺淡江大學學生會主席遭遇不公
    臺灣淡江大學大陸學生蔡博藝出示淡江學生會選委會籤字核可的選務資料確認表。 臺灣《中時電子報》     臺灣淡江大學學生會的會長候選人登記單上沒有登錄蔡博藝的姓名。臺灣《中時電子報》  臺灣《旺報》報導,臺灣淡江大學學生會會長補選原訂14日舉行的淡大學生會會長補選抽籤,由於淡大選委會稱陸生候選人蔡博藝未完成登記,經蔡博藝團隊抗議、校方介入斡旋之後,選委會到晚間最新表態是全體辭職,顯然要和校方對峙。
  • 大陸學生參選臺淡江大學學生會主席遭遇不公(圖)
    臺灣淡江大學大陸學生蔡博藝出示淡江學生會選委會籤字核可的選務資料確認表。 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臺灣淡江大學學生會的會長候選人登記單上沒有登錄蔡博藝的姓名。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環球網綜合報導】臺灣《旺報》報導,臺灣淡江大學學生會會長補選原訂14日舉行的淡大學生會會長補選抽籤,由於淡大選委會稱陸生候選人蔡博藝未完成登記,經蔡博藝團隊抗議、校方介入斡旋之後,選委會到晚間最新表態是全體辭職,顯然要和校方對峙。
  • 大陸生參選臺灣淡江大學學生會會長敗北
    南都訊 據新華網報導,爭議許久的淡江大學學生會會長選舉結果5日晚間揭曉,因投票率只有2 .4%,未達當選門檻15%,會長一職將由原學生議會議長莊棋誠代理到明年5月。參與此次會長選舉的大陸學生蔡博藝表示,非常感謝同學的支持與投票,未來仍會持續關心及參與臺灣的公共議題。  淡大學生會會長、副會長補選於3-5日投票,僅大陸學生蔡博藝1組競選。
  • 大陸女生在臺灣高校競選學生會會長引軒然大波
    「他們可以做臺灣的學生會會長嗎?」「他們是不是大陸的統戰棋子?」「大陸有沒有超過10層的樓?」「你們的課是不是全在洗腦?」  2014年8月8日,暑假裡的一天,參選臺灣淡江大學學生會會長的大四「陸生」蔡博藝突然在臉書上發現,候選名單上她和另一位副會長候選人的名字下多了一面五星紅旗。  蔡博藝成了第一位在臺灣競選學生會會長的陸生。
  • 大陸學生在臺灣校園競選引熱議:統戰?踐行臺灣民主?
    據臺灣《聯合晚報》11日報導,針對競選淡江大學學生會會長引發的討論,蔡博藝當天凌晨在網上發文稱,這次競選事件她最在意兩件事,一是淡江大學中選會修改選舉公報格式,加入「國籍」是否經過正常程序;二是9月15日開學,17日就要開始投票,時間安排是否合理。蔡博藝認為,程序問題應該擺在所有問題最優先的位置,「程序都不正義,何談實質正義?」
  • 臺灣淡江大學學生會長選舉因陸生參選引關注
    中新網9月18日電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臺灣淡江大學第20屆學生會長選舉首度有大陸學生參選,但該校中選會(由學生組成的選舉委員會)罕見地公布參選人籍貫、拉高當選門檻,最後擅自宣布選舉停止,來自浙江的大陸學生參選人蔡博藝多次「抗爭」未果,憤而淚灑現場,校方終在17日出面協調,決定10月30日前完成選舉。
  • 陸生蔡博藝落選臺灣淡江大學學生會會長
    【環球網綜合報導】綜合臺灣媒體報導,爭議許久的臺灣淡江大學學生會會長選舉結果,5日晚間揭曉,因投票率只有2.4%,未達當選門檻15%,會長一職將由原學生議會議長莊棋誠代理到明年5月。參與此次會長選舉的大陸學生蔡博藝表示,非常感謝同學的支持與投票,未來仍會持續關心及參與臺灣的公共議題。
  • 大陸學生初到臺灣 被問「北京有地鐵嗎?」
    淡江大學大二的大陸學生蔡博藝說,只要是自願來臺灣的學生,大多都抱著對臺灣的好奇心態。  初到臺灣  被問北京有地鐵嗎?  同樣,臺灣當地人對海峽對岸的大陸,也充滿好奇。他們有太多問號,需要這些學生來解答。  「大陸有超過10層的樓嗎?土地是不是自己圈一塊就行?」
  • 首批赴臺大陸學生遇就業困惑:畢業不能留臺工作
    兩年前,首批赴臺進入各大專院校就讀的大陸學生,迎來了「畢業季」,今年,共有173位學生畢業。他們擁有在臺學習的經驗,他們是兩岸溝通的新橋梁。但是,他們在臺灣求學的經歷是不是真的具有優勢?令大陸學生求學受阻的「三限六不」依舊沒有在他們畢業時得到解禁。讓人不禁思考:他們未來的出路在哪裡?
  • 陳為廷為何力挺陸生競選學生會長?淡江大學蔡博藝《我在臺灣》節選
    據臺灣《聯合晚報》報導,臺灣淡江大學今年的學生會主席選舉,首次有來自大陸的學生參選,事情引發熱烈議論。臺灣「太陽花學運」領袖之一陳為廷在社交網絡表示:「我支持蔡博藝(大陸學生)參選學生會長!」陳為廷表示,他認識蔡博藝是因為,蔡博藝來臺灣念大學第一年就出版了《我在臺灣,我正青春》;書中除了她在臺灣的「小確幸」旅遊見聞,還有許多大陸與臺灣關係的思辨,及反服貿現場紀實,令他印象深刻。陳為廷稱,「她(蔡博藝)在臺灣、在淡江的公共參與,比很多臺灣人、淡江學生,都要來得多」。
  • 島內學生改菜名要求換掉「大陸妹」,呼籲尊重「新二代」
    據臺灣《聯合報》15日報導,曾品璇表示,上世紀80年代臺灣新聞裡說的「大陸妹」往往特指「非法來臺賣淫的大陸籍女子」,直到2000年後這個詞才隨著閩南語發音變成通俗的菜名,雖然在閩南語中沒有貶抑或歧視,但對中國大陸學生而言,「大陸妹」的說法是很不舒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