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層的動蕩與壟斷的禍患,說到底大多是因為這個根本原因

2020-12-23 秒言秒語

多事之秋,什麼最重要?民生與安穩!

所有的歷史都在不斷地警醒與告誡今世之人一些真理與應該恪守的規則,卻被大多人忽視或無知,於是,歷史重現,世事輪迴。

看歷史劇或史書,會產生出一些感想:底層動蕩的根源是什麼?壟斷之後的禍患又會有哪些?除了上層對於權力的野心想要叛亂與易主之外,老百姓生存幸福感的缺失而引起的社會動蕩,自然也是一大隱秘的禍根。

我在老祖宗們的觀點裡找到了這一根源的答案。

孔子在《論語 季氏》裡有這麼一句:「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夫如是,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

這裡有我們現在常說的兩句話: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既來之,則安之。

其實通過這句話,我們則可以看出整個社會動蕩的根源,不擔心人口少或整體資源少,而是害怕社會資源分配的不均;不擔心貧窮,卻害怕社會的不穩定與不和諧。若資源分配均衡了,哪怕人口少,不富裕,也沒有傾覆的危險。即使別人不臣服也沒有關係,用仁義禮信德去感化他們,讓他們長時間的感受到便會自動前往,若已經前來的人便讓他們的內心感到安定踏實。

一個社會資源的嚴重分配不均,或是形成了壟斷的趨勢,絕大多數優質資源都被少數人所掌控,那麼不能享有資源或是資源甚少之人的數量卻是極其龐大的,自然會產生不滿,從而生成動蕩的局面。

孔子的那句「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不能單純地理解為集體分配,不分情形,倘若多勞者而少得,少勞者而多得,自然會有失公平,不能一視同仁,因為人的智力水平、體力多少、時間分配都不盡相同,故而對任何付出也自然是不一樣的,回報自然不同。可是,很多事情卻偏偏不是這樣被劃分的,很多掌控資源的人並非是他付出得多,而是他享有的資源優勢或是通過一些不公平或不正當的手段而得到的,這就就比一群老實本分之人努力通過自己的勞動在獲取報酬,突然有一個人不那麼本分了,開始耍心機利用資源得到了別人數倍的報酬,那麼這個不均、不安也便開始種下禍根了。

當人們都同樣的貧窮時,沒有人會覺得自己委屈,大家都在窮開心,生活得挺知足的。可有一天一些人的日子開始富起來了,而更多的人卻依然守著貧窮,嫉妒、抹黑、想盡辦法扳倒別人,於是開始生出害人之心。很少有人會去誠心討教別人的致富方式,富人也絕不會去真心傳授自己的致富方法,除了本身有些地方不那麼光彩之外,更怕的是教會徒弟餓死師父。

可是, 貧富懸殊越來越大,社會的矛盾也會越來越大,壟斷階層對於普通大眾生存空間的擠壓與掌控自然會遭來更多的不滿,還有霸道的禁止話語權,讓普通人的利益根本找不到地方去維護。

所以,我們理解孔子的這句話要從深層次去看,有些人會反駁說,那不勞而獲之人難道也應該給他同樣的分配嗎?難道提倡人們都應該守著貧窮而不讓人有所發展去致富嗎?這便是會錯了義,對這句話的誤解。

孔子指出了社會動蕩現象的根源,後來荀子提出「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觀點,更加說明「水」的重要性與存在的價值:

掌握重要優質資源的人是極少數的,若這些人不能以德服人,取信於人,用之於民,而盡顯欺壓與貪婪,那麼水看似柔軟善良,但也是具有規模與爆發的力量的。

最近看《大秦賦》,看到嬴傒帶領宗室子弟平定嫪毐叛亂,扳倒呂不韋之後,讓嬴政的政權更加穩固,可為什麼卻不能在此後更加和諧相處呢?這自然說明了一句常話:「可以同患難,卻不可以共富貴」。

人性往往就是這樣,當面對外敵入侵時,可以齊心協力一致對外,卻在和平之后發起內鬥,索要名利財富,嬴政重用楚系外客,卻對宗室的人封賞有限,自然印證了孔子的這句「不患寡而患不均」而讓他們心生不滿,產生消極內鬥,不如先前對外時團結,因為他們覺得自己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

當人陷於困難之時,因為欲求是一樣的,驅逐外敵,當外患解決以後生活安定了,富貴了,卻無法像當初那樣和平共處,因為此時的心思不一樣了,如何分配資源,誰掌控話語權的問題接踵而至,夫妻如是,公司如是,歷史也如是。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夫妻在熬過了艱難的歲月以後卻分開了;初創公司在發展平順以後,創始人卻分道揚鑣;到最後,依然發展得不順利才回想起當初在一起受苦時的美好歲月,歷史上更有無數這樣的故事。這依然是「不患貧而患不安」

歷史上對於這個問題是如何解決的呢?聖人提出了觀點,歷史也有跡可循,那就是:

勞有所得,用之於民,不可貪得無厭,佔用優質資源便要做優質之事,永遠也不能動底層人的生計問題,生存是底線,人們生活的安穩感是社會發展的基礎。

《荀子 哀公篇》裡魯定公和顏淵的對話裡有一句,便很好地說明了這一點:

魯定公問顏淵,東野先生的車駕得如何?顏淵說好不好,不過他的馬很快便要逃走了,魯定公斷定顏淵是一位誹謗者,說是非之人,便非常不高興,可三天之後,有人來報東野先生的馬真的掙斷韁繩跑了,魯定公召顏淵前來,從何得知?顏淵回答說,東野先生駕車的動作非常標準,看起來一切都做得很好,可是他卻讓馬不停蹄地跑,當馬的精力耗盡以後也不讓歇息,馬又怎麼會不跑呢?

顏淵說:「鳥窮則啄,獸窮則攫,人窮則詐。自古及今,未有窮其下而能無危者也。」

此句意為,當鳥走投無路的時候就會到處亂啄,野獸走投無路了便會到處亂抓狂,人走投無路了便會鋌而走險,惹出禍端。從古至今,但凡讓民眾走投無路了,情況便危險了。

所以,還有四個字便是「窮寇莫追」的道理。

以哲學的眼光看世事,用國學的觀點談人生!喜歡請關注我

相關焦點

  • 海外觀察丨美國當下社會動蕩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美國警察對有色人種粗暴執法的行為在美國是見怪不怪的家常便飯,那麼,為什麼喬治·弗洛伊德致死案竟然會導致如此激烈的社會動蕩呢?  事實上,與近年來美國種族歧視的諸多劣跡斑斑的案例相比,本次事件並無特殊之處,但是,美國社會日益激烈的內部矛盾已經到了爆發的邊緣了。
  • 社科院:西方世界軟實力佔壟斷地位
    黃皮書指出,當今世界可能正處於大動蕩、大調整、大變革的前夜,世界範圍內更深刻更全面的經濟社會危機和社會主義國家所面臨的更嚴峻的挑戰可能還在後頭。這是世界各種各類重大矛盾長期累積衝突的必然結果,具體原因如下:  世界經濟已經步入較長時期的衰退期  全球範圍內各種不同類型的國家幾乎都是窮人越來越多越來越窮、富人越來越富越來越少、幾乎所有國家都越來越窮。
  • 所謂開悟,就是用這個底層思維看人生
    稻盛和夫新書《心》,可以說最大的亮點,就是他也開始用心與世界對接,因為這個世界是能量主宰的世界,只有心能覺察情緒,只有心能解開一切人性問題。停留在這個層面,你的學習永遠改變不了人生,真正能改變人生的學習,只有一種方式,那就是基於反思類的,能抵達底層力量的情緒的反思,而且這種反思,必須每日精進,一輩子精進,因為我們所面對的,是底層的主宰力量。
  • 一個人過於「吝嗇」,往往是招致禍患的「前兆」
    投機取巧的人,容易招致殺身之禍,這個好理解;嫉妒心強,害人也害己,這個也可以理解。可為什麼曾國藩說「吝召殺」,即一個人吝嗇、目光短淺,也容易招致禍患呢? 其實,我們去翻讀一下歷史,再結合人性分析一下,便可恍然大悟!
  • 「夜讀」優秀的人學習思維模型,頂級優秀的人思考底層邏輯
    完全競爭,說的是在這個市場中的每個公司之間不存在差異,賣的都是同質產品。因為這些公司都沒有市場支配力,其產品價格必須由市場來定。相反,壟斷說的是壟斷公司擁有自己的市場,所以可以自行定價。因為沒有了競爭,所以壟斷公司可以自由決定供給量和價格,以實現利益的最大化。
  • 不是因為懶,而是這3個底層思維導致的
    在我們的周圍,有些人之所以混得好,並不見的是因為他們多努力、多勤奮,也不是因為他們的天賦有多高,或者說有多少貴人相助,而是因為他們的思維比較高級。而有些人越混越差也並不是因為他們懶,很多時候他們可能比那些混得好的人更加努力和勤奮,但結果卻收效甚微。為什呢?是因為他們的三種底層思維導致的,一起來看看吧!
  • 底層人群的「信用」,你到底信不信?-虎嗅網
    當我們談起底層人群時,就不得不說到社會分層。社會學家提供了非常多的社會分層方式,但社會分層方式又有很多標準,中國社會的分層問題未取得普遍共識。在這裡,我們將絕大部分的城市流動人口看待成城市社會中的底層。
  • 信息壟斷:鮮為人知的作惡
    你可能聽說過「商業機密」這個詞。所謂「商業機密」,就是指某些可以用來賺錢的秘密知識。例如:一種美味的飲料大受歡迎,那麼其製作方法就是有極高價值的「商業機密」;假如某公司通過大數據分析發現明年民眾會更喜歡藍色衣服,那麼這個發現同樣是極具價值的「商業機密」。
  • 怎麼判斷網際網路廠商屬於壟斷!
    近期國家提出了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的要求,那麼廠商們怎麼樣的舉動算是資本無序擴張,又怎麼算是壟斷呢?1、什麼是壟斷:關於壟斷的定義大家其實看看我國的反壟斷法就可以了,相關的內容其實說得很明確。這部分群體可以說是整個社會中相對底層的用戶,同時也是我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而網際網路資金進入後,首先擠壓的就是這部分小販小個體戶。或許有少部分年輕人可以進入社區團購中就業,但大部分人將面臨著失業,都是中老年群體,很難實現再就業。
  • 計程車司機猛扇孩子耳光,這和壟斷到底有什麼關係?
    有人說男孩罵人在先,這個男孩家教不嚴的。有人說司機素質低下,這個司機不配為人的。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不過,因為計程車司機拒載發生的各種事情早就屢見不鮮了。如果不是因為槓哥素質高(其實主要是因為膽子小),槓哥也要把拒載的司機狠狠罵一頓。就在槓哥長嘆天妒英才的時候,打車平臺橫空出世了。在手機上打開一個APP,就會看到無數計程車圍繞在自己身邊。
  • 美國底層白人的生活是什麼樣的?
    顧名思義,這種折扣店裡的貨物大多只賣幾美元。走進這樣的店裡,你幾乎找不到任何新鮮蔬菜和肉類,一排排貨架上放滿了罐頭食品和油炸快餐,價格既賤,保質期動輒幾年。多來店在美國已擁有超過1.5萬家門店。前段時間美國國家公共電臺作過專題報導,詳述這家公司是如何專門挑選貧困落後的地區密集開店搶佔市場的。
  • 更年期五十肩,大多是這個原因
    更年期五十肩,大多是這個原因 更年期五十肩,大多是這個原因[玫瑰] 很多50歲,上下的朋友, 會遭受肩周炎的困擾,抬也抬不起, 晚上睡覺也疼,非常的痛苦,主要原因, 第一個,就是年齡的問題, 第二個,有些人肩關節裡面,縫隙比較小,
  • 秦朝滅亡,根本原因究竟是什麼?
    秦始皇最近,我想專門談一談中國歷代王朝滅亡的根本原因。作為通史研究者,我不得不站在政治史、社會史、文化史、科技史、經濟史、外交史等多個維度探尋其滅亡的根本原因。秦朝,在傳統印象中是一個暴虐的朝代,但是今天的人們開始為秦始皇翻案,筆者曾經看到過一種說法,說秦亡於土地改革。文章稱秦始皇想將土地國有化,觸動了一些人的利益。這篇文章屬於無稽之談,因為周朝的土地是國有的,秦朝土地改革實行的是私有化,而非國有化,因此這種說法根本站不住腳。
  • 「一陰一陽之謂道」:這兩種人越是聰明,越容易招致禍患
    與其多關注他人成功的原因,還不如多看看他人失敗的原因,多給自己打打「預防針」,防患於未然。老話說得好:「事出必有因」,一個人容易招致失敗或禍患,都是有「前兆」的。《易經》中所說的「一陰一陽之謂道」,一語驚醒夢中人,告訴人們:一旦言行舉止失衡,就會招致禍患。
  • 甲午戰爭失敗的根本原因,到底是什麼?
    比如說水軍的炮彈裡面填充的是沙子,海兵們訓練不足沒有士氣,李鴻章的畏戰情緒等等,種種原因,讓人看上去北洋水師就是一個虛胖的巨人。那麼決定這場戰爭勝敗的關鍵因素到底是什麼呢?清廷對北洋水師的重視程度是極為高的,曾經清經常苦於外國的利炮,有感於器械上不如洋人,因此從大力發展海軍。
  • 騰訊會走向壟斷嗎?
    我知道很多小同學想聽我直接說結論:「小丹尼你就說騰訊到底是不是壟斷吧?」 你看這個圖它又長又寬,中間那個藍色齒輪是社交它又大又圓,周圍5個小齒輪分別是在線遊戲、媒體、金融科技、雲服務和公用程序。所以騰訊的底層關鍵業務還是基於社交,而騰訊社交在中國就是壟斷的。
  • 蘋果發生小葉病,補充鋅肥也無用,根本原因到底是什麼?
    各種理論表明蘋果小葉病的發生和鋅這種微量元素關係密切,然而果農在補充了鋅肥以後蘋果的小葉病仍然沒有好轉的跡象,其根本原因到底在哪裡呢?第一,西北地區的鹽鹼地多,且多為砂土,而山東的煙威青等果樹產區土壤酸化板結嚴重,這就導致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差,且容易被土壤固定的各類養分如磷,鈣,鎂,鋅等在鹽鹼地上的利用率更低,最終導致小葉病的發生。因此,解決小葉病首先要合理施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 我在底層體驗生活,他們在底層忍受人生(一)
    我是美國《時代雜誌》專欄作家芭芭拉·艾倫瑞克,一次在和《哈潑》雜誌編輯聊到貧窮問題的時候,我的一句「無心之失」讓我開啟了一段特殊的人生經歷——拋開之前的社會關係和資源去底層感受勞動和生存。目的是為了寫一些關於大眾文化和現狀的文章,「比如說,那些缺乏專業能力的人,到底是怎麼靠微薄的薪水來生活?」於是年近60的我進入這些我並不陌生的社會底層,真實地記錄下我的所見所聞所想。
  • 這個來自底層的文學偶像,不會取悅社會
    嗜酒、潦倒、底層、詩歌,一個看似不潔的複雜體,也是一個純真的結晶體。亨利·查爾斯·布可夫斯基,德裔美國詩人、小說家。他讀完以後,說:「這首詩讓我想寫詩。」(《嗨!就是為了這個》)有消息說他被譽為「20世紀50年代的垮掉派運動與20世紀60年代的反文化運動之間的橋梁」。每次一提到「垮掉派」,我就禁不住擔憂他們的生活。
  • 一位老僧說:禍患來臨前,往往有三大「徵兆」,不得不防
    其實以前我是不信這些的,我都認為這是迷信而已,根本沒有任何科學依據,但是越來越多的生活經驗告訴我,很多事情發生前,確實會有很多跡象。我曾在登山時,偶遇了一位雲遊四方的老僧,在與他短暫的交流中,我找到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