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鞏《南齊書目錄序》原文及翻譯

2020-12-13 張老師講高考語文

《南齊書》,梁蕭子顯撰。臣等因校正其訛謬,而敘其篇目,曰:

將以是非得失、興壞理亂之故而為法戒,則必得其所託,而後能傳於久。此史之所以作也。然而所託不得其人,則或失其意,或亂其實,或析理之不通,或設辭之不善,故雖有殊功韙德非常之跡,將暗而不章,鬱而不發,而檮杌嵬瑣、奸回兇慝【1】之形,可幸而掩也。

古之所謂良史者,其明必足以周萬事之理,其道必足以適天下之用,其智必足以通難知之意,其文必足以發難顯之情,然後其任可得而稱也。

何以知其然也?昔者唐、虞有神明之性,有微妙之德,使由之者不能知,知之者不能名,以為治天下之本。號令之所布,法度之所設,其言至約,其體至備,以為治天下之具。而為二典者,推而明之,所記者豈獨其跡也?並與其深微之意而傳之。小大精粗,無不盡也;本末先後,無不白也。使誦其說者,如出乎其時;其求職者,如即乎其人。是可不謂明足以周萬事之理,道足以適天下之用,智足以通難知之意,文足以發難顯之情乎?則方是之時,豈特任政者皆天下之士哉?蓋執簡操筆而隨者,亦皆聖人之徒也。

夫自三代之後為史者,如遷【2】之文,亦不可不謂雋偉拔出之才、非常之士也。然顧以謂明不足以周萬事之理,道不足以適天下之用,智不足以通難知之意,文不足以發難顯之情,何哉?蓋聖賢之高致,遷固有不能純達其情而見之於後者矣,故不得而與之也。遷之得失如此,況其他邪?

子顯之於斯文,喜自馳騁,其更改破析、刻雕藻繢【3】之變尤多,而其文益下。豈夫材固不可以強而有邪?數世之史既然,故其事跡曖昧,雖有隨世以就功名之君、相與合謀之臣,未有赫然得傾動天下之耳目、播天下之口者也。而一時偷奪傾危、悖禮反義之人,亦幸而不暴著於世,豈非所託不得其人故也?可不惜哉!

蓋史者,所以明夫治天下之道也。故為之者,亦必天下之才,然後其任可得而稱也。豈可忽哉!豈可忽哉!

(取材於曾鞏《南齊書目錄序》)

【文言文參考譯文】

一.《南齊書目錄序》

《南齊書》,南朝梁代蕭子顯編撰。臣下我等人因奉命校勘訂正本書的錯誤,就為本書篇目作序文說:

要把前代的是非得失和興亡治亂的緣由作為法式與鑑戒,就一定要找到那種能夠託付的執筆人,然後才能夠傳播久遠。這是撰修史書的原因啊!然而那種所該託付的執筆人卻沒擇取到合適的人選,就會有的失掉那原本的意圖,有的竄亂那史實,有的剖析事理不通達,有的遣詞不當。所以,即使有突出的功業、美好的德行、異乎尋常的治跡,也會幽暗而不顯明,閉結而不揚布,可那些兇頑至極、狂險猥瑣、奸邪兇惡的形跡,卻能僥倖掩蓋住啊!

古代所說的良史,他的識見一定足夠用來綜括萬事的道理,他的記史思想一定足夠用來適合天下的行用,他的才智一定足夠用來通曉很難領悟的意旨,他的文辭一定足夠用來闡發很難顯露的情狀。達到這樣的標準以後,他的能力就能夠與「良史」相稱了。

憑什麼知道良史是這樣呢?從前,唐堯、虞舜擁有如神之明的心性,具有深奧玄妙的德行,使得跟隨的人不能覺察到,覺察到的人也不能稱讚他,(可是人們)把這作為治理天下的根本。所傳布的號令,所設置的法規制度,那言辭極其簡略,體式極其周備,(人們)把這作為治理天下的措施。而撰著《堯典》與《舜典》的人,推布並宣明這些,所記述的,哪裡僅僅是堯、舜的治跡啊?他們深切微妙的用意也一道傳達出來。細小和重大的、精微與梗概的,沒有不窮盡的;本源和末端、先行和後續,沒有不明晰的。讓誦讀他們的言論的人,就像自己出現在當時一樣;研求它的意旨的人,就像接觸到所記述的本人一樣。這難道還稱不上是識見足夠用來綜括萬事的道理,思想足夠用來適合天下的行用,才智足夠用來通曉很難領悟的意旨,文辭足夠用來闡發很難顯露的情狀嗎?正當堯、舜的時候,哪裡只是分掌政務的人都是天下的英士呢?恐怕執持竹簡、操握筆管而跟隨左右的人,也都是聖人的門徒啊。

從夏、商、周三代以後撰寫史書的人,像司馬遷這樣的文才,也不能不稱得上是俊逸英偉、出類拔萃的奇才、非同尋常的傑士了。但是,只能認為他是識見尚未能足夠用來綜括萬事的原理,思想尚未能足夠用來適合天下的行用,才智尚未能足夠用來通曉很難領悟的意旨,文辭尚未能足夠用來闡發很難顯露的情狀,為什麼呢?因為聖賢的高妙思致,司馬遷原本還不能夠純正地表達出他的情志並顯現給後世啊,所以,就不能進入到良史行列中。司馬遷的得失尚且是這樣,何況其他人呢?

就蕭子顯於他的這部史書而言,喜好自己願意怎樣寫就怎樣寫,他更動竄改、截斷拆開、斧鑿雕琢、增飾文採的變動手法更多,因而他的文筆就越低下。難道那才質原本就不可以勉強而擁有吧?好幾朝的史書已經是這樣,所以那事跡模糊不清,儘管存在隨順時世去成就功業威名的君主、共同聯合謀議的臣僚,卻沒有顯赫地能聳動起天下的視聽、在天下人口中傳播的人物啊。而一時間偷安、爭奪、傾軋、陷害、背棄禮法、違背道義的人,也僥倖沒有明白地顯露在世人面前,難道不是所託付的人沒選擇合適的緣故嗎?能不痛惜嘛!

史書是用來宣明治理天下的原則與方法的。所以,修撰它的人,也一定是天下一流的才士,然後他的才能就可以與良史相稱了。這哪能忽略呢!這哪能忽略呢!

相關焦點

  • 曾鞏:普通人也能名垂青史
    而曾鞏一考多年考不中進士,於是也就有了後來在農村種田十年的傳奇經歷。景佑三年(公元1036年),十八歲的曾鞏和大哥曾曄一起,從老家南豐縣出發,進京參加考試。結果成績公布後,兩人一同落榜,成了一對難兄難弟。本來心情十分差,但曾鞏這時結識了一個人。這個人說是結識,不如說是相見,因為他和曾鞏有著親戚關係。此人便是後來大名鼎鼎的改革家——王安石。
  • 點校本《南齊書》的修訂與青年學人的學術成長
    從2008年7月底完成並提交三書修訂方案初稿,到2017年8月《南齊書》修訂本正式出版,景教授及其團隊成員歷時九年,付出巨大努力,《南齊書》修訂工作最終順利完成。《南齊書》【梁】蕭子顯撰 王仲犖點校 景蜀慧主持修訂 中華書局2017年8月出版景蜀慧教授首先發言。
  • 學術爭鳴 | 地方志書英文目錄常用術語翻譯述評
    志書承編單位應重視英文目錄翻譯,地方志主管部門也應當加強對英文目錄的評審把關,積極營造目錄翻譯研究的學術氛圍,嘗試建立統一且具有可操作性的翻譯標準,提高譯校質量。從上表可以看出,在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的統一規範和要求下,目錄、序、凡例、總述、大事記、概述、人物、人物傳(略)、人物簡介、人物表(名錄)、專記、附錄、索引、編後記以及篇、章、節、目等志書目錄中常用術語的中文表述能基本保持一致,但對應的英文翻譯則明顯
  • 曾鞏,唐宋八大家中的陌生人
    要想了解曾鞏的文章詩詞,就得先從他的為人處世說起。曾鞏,字子固,江西南豐人,生於1019年(北宋天禧三年),其祖父、父親都曾為朝中大臣。曾鞏天資聰慧,幼時讀詩書,脫口即能吟誦。良好的家庭環境,再加上個人的勤奮努力,曾鞏年輕時就因博學、善文而聲名遠揚。踏入仕途之後,曾鞏曾在多地擔任地方官,他又以勤政務實受世人稱頌。
  • 王中軍2.07億元買下曾鞏字帖 每字167萬
    原文配圖:曾鞏《局事帖》。  曾鞏《局事帖》此次上拍,成為整場拍賣的焦點,點燃了場內外藏家的熱情,該作以1.3億元起拍,在經過幾位競買人的激烈爭奪後之後,掀起了本場拍賣的最高潮,最終以1.8億元落槌,2.07億元成交,由王中軍競得。有意思的是,昨天拍場上與王中軍最後競奪《局事帖》的是收藏大鱷劉益謙,拍賣之後,劉益謙在其微信上表示:「唐宋八大家,只藏有一家,曾鞏孤品二次現拍賣,二次拼到最後,無奈還是失之交臂。」
  • 尤倫斯夫婦曾收藏的曾鞏《局事帖》三進拍賣場
    經查曾鞏書札是寫在《三國志·魏志·徐奕傳》卷二十第十頁殘紙上,而書紙版芯書口處有刻工「王宗」款識,王宗是南宋高宗紹興年(1131-1162年)刻工,北宋的曾鞏怎會寫在南宋刻本書紙殘頁上?這又如何解釋呢?
  • 有沒有所有古羅馬所有傳世文獻的目錄?最好還附有原文和最權威的...
    最好還附有原文和最權威的現代語言的譯本?還有,諸如perseus,gutenburg,archive.org和wikisource這樣的免費在線資源的可靠度分別如何?
  • 郭齊勇:《傳統文化的精華》序及目錄
    序  本書主要搜集了個人關於中華人文精神、文化學的若干研究性成果。這些成果大多數原曾收入2011年在北京師大出版社出版的《中華人文精神的重建——以中國哲學為中心的思考》一書。  是為序。  郭齊勇  2020年4月下旬於南溟BOAO觀海樓  目錄  中華人文精神及其當代意義  1.中華人文精神的產生及其內核  2.中華人文精神的特點  3.中華人文精神的當代意義  中國古代的「和諧」思想與核心價值
  • 「史話濟南名士」曾鞏:被歐陽修稱為「百鳥之一鶚」,與王安石相愛...
    要知道這個文鈔的選稿標準是「醇正」二字,曾鞏的文章源於儒家「六經」,思想純正、章法科學,尤其符合道統、治統的要求,清代的讀書人將他的文章奉為圭皋。 南宋朱熹曾對其崇奉有加,曆元明清數百年,曾鞏的聲望一日高於一日。只是到了五四運動時期,打倒「孔家店」,曾鞏成了當時倒孔的首選目標,一百年來,曾鞏沉寂下來,只知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章卻鮮有人知。
  • 中華書局點校本「二十四史」新增兩部修訂本《魏書》《南齊書》
    兩部點校本全新升級「《魏書》修訂本、《南齊書》修訂本是在原點校本基礎上的全新升級本,分別代表了南北朝各史的修訂成果。」中華書局總經理徐俊說,隨著《魏書》《南齊書》修訂本的面世,也為南北朝其餘各史修訂本的陸續出版做好了鋪墊。武漢大學「北朝四史」修訂組承擔《魏書》的修訂。「《魏書》修訂真正完成的時候,我已經筋疲力盡了。」
  • 古文九十九第一輯三十三篇目錄及原文
    純文本,不加注釋,也沒有白話文翻譯。不加注釋是因為,這些選文,都是常見的,我們都可以找到比較好的注釋本。但請務必不要找白話文的全文翻譯。我主張在孩子的初學階段,就逐步閱讀文言的原文,由淺入深,篇幅漸次增加,這樣才能慢慢獲得語感,掌握文言文的基本原理。
  • 從曾鞏的迂闊想到的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鞏,曾給來自蜀地的兩個好讀書的年輕人黎生、安生寫過一篇贈序。文章針對兩個年輕人因循古道、苦讀聖賢書而被鄉人恥笑為「迂闊」一事,鼓勵二人不要與世俗同流合汙,要堅持學習古文,並主張作文要志於道,不取悅於世俗,也不要怕嘲笑。文中寫道:「夫世之迂闊,孰有甚於餘乎?
  • 學飛機首選手冊:《機長之路 從零開始學飛行》序、前言、目錄...
    整個翻譯和校對過程歷時一年多時間,邀請了航空公司性能、飛行、航安、ICAO英語考試員、飛行檢查委任代表等專業技術人員,以及來自民航幹院、中航大、九天、澳洲新南威爾斯大學飛行學院、空軍等教授、飛行教員、檢查員,經歷了初稿翻譯、審核,並特邀原中國民航飛行學院教員張宇軒和我共同進行了二次審核及最後的審核。
  • 陋室銘原文翻譯
    今天為大家帶來部編初中語文七年級下冊--《陋室銘》的原文、翻譯等相關教學資源,希望能給大家的教學和學習帶來幫助!
  • 翻譯切忌照搬原文
    翻譯往往可以根據與原文的相似度分成幾個層次:直譯、意譯、編譯,然而成熟的翻譯中所採取的這些手段都必須符合文本、跨文化交際、委託人等各方面的要求,然而在初學者那裡直譯往往成了最後的救命稻草(或者更像英語中說的it is the last straw that breaks the camel's back)。
  • 《明史·廖永忠傳》原文及翻譯
    《明史·廖永忠傳》原文及翻譯廖政青提供資料明史原文:    廖永忠,楚國公永安弟也。從永安迎太祖於巢湖,年最少。太祖曰:「汝亦欲富貴乎?」永忠曰:「獲事明主,掃除寇亂,垂名竹帛,是所願耳。」太祖嘉焉。    陳友諒犯龍江,忠大呼突陣,諸軍從其後,大敗之。從攻江州,州城臨江,守備甚固。
  • 《商務翻譯》2020年第2期目錄(含徵稿啟事)
    《商務翻譯》期刊徵稿啟事       為促進兩岸四地和全球的商務翻譯研究與教學領域的活躍和發展,提高商務翻譯人才培養的質量和效果,學術季刊《商務翻譯》(ISSN 2637-9163)於2018年初創刊。
  • 同步課堂︱高一《過秦論》原文及翻譯
    原文:       秦孝公據崤函之固,擁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窺周室,有席捲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併吞八荒之心。當是時也,商君佐之,內立法度,務耕織,修守戰之具;外連衡而鬥諸侯。於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孝公既沒,惠文、武、昭襄蒙故業,因遺策,南取漢中,西舉巴、蜀,東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 撫州曾鞏學校即將建設!已核發用地許可
    曾鞏學校即將建設!今天圈圈從撫州市人民政府網獲悉曾鞏學校建設工程已核發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根據撫州高新區6月30日消息,曾鞏學校建設工程預計年內開工建設,建設周期為兩年。此前環評信息也顯示,曾鞏學校項目工程預計工期24個月,施工期為2020年5月~2022年5月,這意味著,曾鞏學校如果按期完工,將有望在2022年9月投入使用。
  • 期刊動態| 《商務翻譯》2019年第一期目錄(含徵稿啟事)
    《商務翻譯》期刊徵稿啟事       為促進兩岸四地和全球的商務翻譯研究與教學領域的活躍和發展,提高商務翻譯人才培養的質量和效果,學術季刊《商務翻譯》(ISSN 2637-9163)於2018年初創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