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女老師17年專注特殊孩子 成為「孤島」中的一束光

2021-01-09 中國新聞網

自閉症小組個訓課。受訪者供圖

中新網嘉興9月10日電(胡豐盛 李典)9月10日一早,沈永妹便來到了浙江省海寧市培智學校。這天,她即將度過自己的第17個教師節。17年來,她看著一批批「特殊孩子」入校、成長、畢業,不知不覺間,照亮了這群孩子特殊而又燦爛的青春。

一說起自己的學生,沈永妹的語氣便溫柔起來。「做特殊教育老師很幸福。」這是她時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當初,就是因為這樣一句話,她來到了海寧培智學校,開始了特殊教育之路。

這是一所專門接收中重度智力障礙孩子的特殊學校。與正常學生不同,這裡的孩子多患有腦癱、自閉症、多動症、情緒與行為障礙等障礙問題。

對這些孩子來說,學會生活、適應社會是學習的最大目標。可是,因為先天原因,他們往往無法集中注意力,甚至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學會一個正常人簡簡單單的動作。

患有自閉症的小一(化名)便是其中一位。由於腦發育障礙,自閉症的孩子往往社會交往能力弱、具有語言障礙和刻板行為,為常人所無法理解,好似一座座「孤島」。

那時,小一的一個行為曾讓沈永妹大為頭疼:「他吃完飯,經常把餐盤用力一扔,哈哈大笑,然後若無其事地走開。」

怎麼才能讓小一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是錯誤的?

針對這個事情,沈永妹想了又想,最後決定反覆給小一示範正確行為,並讓他在食堂體驗收拾餐盤。

對於這個工作,小一得心應手。「餐盤放這裡,湯碗放那裡。」在沈永妹的提示下,小一口中念念有詞,絲毫沒有嫌棄,輕輕鬆鬆完成這份「工作」。「大家都給他豎起大拇指,他更有信心了。」沈永妹說。

而就在上個星期,吃飯時,沈永妹注意到一個奇怪的現象:「這孩子吃完飯就伸長了脖子,一直往收拾餐盤那邊看,好像說,我想幫忙整理。」沈永妹知道,小一主動性不好,他在用這種方式表達著他的訴求。

幾日觀察下來,沈永妹和學生部的同事一起商量,決定給小一恢復原來的「職位」,繼續做一名食堂的小幫手。「我相信小一能夠越做越好,逐漸掌握自理能力,變得更加自信。」沈永妹說。

「十個孩子十個樣。」在特殊教育界,有這麼一句話,道出了個性化教學的重要性。「特殊教育老師不光要關心孩子,還要真正地走進孩子們的內心,了解到他們的需求。」沈永妹說。

別看現在沈永妹教育這些孩子遊刃有餘,實際上,剛開始,她就遇到了職業生涯的一道難關。「孩子們什麼都沒見過,好似一張白紙,我學的理論和教育方法完全無用武之地。」每天,跟他們溝通成了沈永妹最頭疼的事。

「那時,我每天就住在學校裡,陪著孩子,照顧他們的同時也觀察他們的特點。」這樣每天朝夕相處的陪伴,一待就是兩年,最終讓沈永妹逐漸走入到了這群孩子的世界。

「沈老師,我們想你了!」暑假結束,沈永妹回到校園。孩子們一看到她,大老遠跑過來,一把抱住她。「那一刻,我感覺自己被他們需要。」她說。看著孩子們滿足的笑臉,沈永妹知道,自己再也離不開這群孩子了。

寒來暑往,一屆屆特殊學生在這裡學會生活,走向社會。

沈永妹心中一直有一個願望,那就是希望更多的人加入到特殊教育的隊伍中來。「僅僅有學校和家長對孩子的關注,是遠遠不夠的。我們也需要社會力量給這些孩子提供支持。」沈永妹說。投身特殊教育17載,她默默守候在校園裡,把自己變成一束光,照亮了越來越多的「孤島」。(完)

相關焦點

  • 願做孩子生命中的一束光
    「經常和頑皮吵鬧的孩子在一起,心裡不煩嗎?」有人這樣問中衛市第三幼兒園副園長李翠華。李翠華回答:「母愛的柔軟和教師的責任,讓我對這份工作多了一份寬容和理解。」為了孩子,再苦再累也值得。」1998年,從寧夏幼兒師範學校畢業的李翠華成為中衛市幼兒園的一名教師。22年來,從帶班老師做起,到班主任、教研組長、副園長,李翠華積累了豐富的幼兒教學經驗,「學前教育不能急功近利,要慢下來。」2016年,李翠華從中衛市幼兒園調至中衛市三幼擔任副園長。三幼是一所新園,從教師選聘、幼兒招生,到物品採購、環境營造,李翠華事無巨細。
  • 浙江嘉興構建社會心理服務體系 用「一束光」帶來希望
    中新網嘉興12月24日電(記者 胡豐盛 施紫楠)「他們是一束光,為很多人帶去希望。」12月24日,在當天舉行的「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研討會」上,浙江省嘉興市委書記張兵評價「嘉心在線」社會心理服務平臺,是當地社會治理現代化的「軟手段」,傳遞著潤物細無聲的力量。恐慌、焦慮、消沉……新冠肺炎疫情以來,不同人群產生了心理壓力甚至是心理健康問題。
  • 勵步老師說丨願你成為那束光
    我是勵步的老師,教的是小朋友,但是我認為教育從來不分年齡大小、時間長短,只要是身在這個行業,就需要承擔傳道授業解惑的責任。教育究竟是在幹什麼?僅僅是教abc嗎?其實要追求教育更深的意義,那就正如哲學家雅思貝爾斯說的那樣:「教育的本質,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召喚另一個靈魂。
  • 求學路上的「掌燈人」:十年為少數民族學子點亮一束光
    受訪者提供中新網金華8月1日電(記者 奚金燕 實習生 祝思琪)每個人的生命裡都有一束光,穿透黑暗、驅散陰霾,指向光明。對於浙江永康堰頭小學三百名少數民族學生來說,校長馬蘭珍就是照進生命裡的一束光。堰頭小學就是一所典型的輸入性少數民族學校,共有少數民族學生319人。如何讓這些「流動花朵」在異地他鄉健康成長,是全面小康道路上必解的難題。到校上任後,馬蘭珍發現,由於風土人情的迥異以及語言障礙,孩子們大多缺乏安全感和歸屬感,每個孩子學習基礎也不一樣,「有的新轉入學生,四年級了普通話還不會說,英語課基本沒上過。」
  • 《孩子受益一生的專注力訓練》:讓孩子成為愛因斯坦的方法
    我看著姐姐無可奈何的表情,忽然想起來家裡的一本書《孩子受益一生的專注力訓練》,第二天就把書拿給了姐姐,告訴姐姐孩子的專注力其實是可以訓練出來的,亮亮這種情況是典型的專注力不夠,如果把專注力提高了,孩子的學習成績就會上去了。
  • 一則有深度的教育小故事:父母是照亮孩子的一束光
    今天小編帶來的是教育小故事,小編相信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在日常生活中,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們的思想。萬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進來的地方。我一直覺得不管經歷過什麼事,心中都要有一束光,這束光可以照亮自己,在你迷茫時,照亮你的前行之路。在我從小到大的成長過程中,心裡一直覺得我的媽媽就是我心中的一束光。
  • 來論|校長就是鄉村教育的那一束光
    也就是這些獲獎校長在檀香山參加這個「未來學校大會」時,《這塊屏幕可能改變命運》一文因為觸中了鄉村教育的痛點,而刷屏朋友圈、刷遍全網,讓一直痛心於鄉村教育凋蔽的人淚流滿面。一塊讓鄉村孩子跟著城市孩子一起學習的屏幕,把很多鄉村孩子帶出了大山、帶到了名校,88人考上了清北,大多數成功考取了本科。
  • 成功的教育是看到了孩子眼中的那束光
    作為老師,課堂是幸福,課堂是實現目標的地方。新學期開始,很多學校大張旗鼓進行課堂教學改革,改革成果可圈可點。我個人認為,有些東西不管怎樣改,學科都要留有自己的特點。那個點,是孩子眼中的一束光,這束光引導著老師去做更適合孩子身心發展的教育。很多事可以速成,唯有教育不可以……給老師留點時間,靜下心來研究點東西。
  • 入圍「年度十大童書」一百強《走出「孤島」》是本什麼樣的書?
    成長,不只是孩子的事,家長和老師也在成長。這是一部關於愛心與成長、藝術療愈與融合教育的暖心作品。一個患有輕度自閉症的男孩,不喜歡與人交往,自稱生活在「孤島」裡。在老師、同學、家長的關愛下,他漸漸走出「孤島」,成為一個有愛心的陽光男孩。在關愛男孩的過程中,老師、家長也一起成長。小說以21世紀的雷州半島為寫作背景,具有濃鬱的半島風情。
  • 喜安課程預告:浙江·湖州 特殊兒童班級經營策略與課程設計工作坊(2016年7月16-17日)
    喜安將於2016年7月16-17日(周六、日)聯同浙江湖州揚帆特殊青少年發展中心舉辦「特殊兒童班級經營策略與課程設計工作坊」,邀請臺灣資深一線特殊兒童教育專家劉芝泲老師親臨現場,傳授臺灣兒童特教一線實務經驗,面授如何優化特殊兒童班級經營效能及課程設計等日常工作。
  • 南京女大學生豬圈被害案告破,17年後嫌犯浙江被抓
    【南京女大學生豬圈被害案告破,17年後嫌犯浙江被抓 】17年前,南京某大學女生在泰州市海陵區原泰東鎮東塘村一村民家豬圈內被害。由於線索有限 ,加上技術手段所限,案件一直未能偵破。今年以來,泰州海陵警方利用先進的刑事技術,對相關數據重新檢驗,終於讓案件有了重大突破。記者獲悉,7月3日,海陵警方在浙江衢江某小區將殺人嫌犯徐某抓獲。
  • 以愛為名,特殊的老師為特殊的孩子們點亮了希望
    老師這個神聖的職業,擔負著教書育人的重任,受到大家的尊敬。而在教師這個群體中,還有那麼特殊的一群,面對孩子們,需要付出更多的辛苦,他們就是特殊教育的老師。在康復訓練的帶動下,從孩子進入學校最原始的狀態,一直到三年級,他們能夠更適應生活中的這些技能訓練,培養自理能力,整個過程中,都有喬琳全程地陪伴。
  • 繁星丨像一束光 照亮別人也照亮前路
    晚上好,今天的繁星與您分享:像一束光 照亮別人也照亮前路00:0004:45近日,被評為「2020年全國教書育人楷模63歲的張桂梅老師,堅守滇西貧困地區40多年,把「知識改變命運」的理念帶進大山,她創辦的華坪女高,是全國第一所全免費的公辦女子高中,12年來,已經有1800多名大山裡的女孩從這所學校走出,走進大學,走向她們更廣闊的人生。她說「為了她們走出大山,吃什麼苦我都願意。」
  • 做特殊孩子的「解鎖人」 淳安女教師堅守特教事業31年
    她把陌生的特殊教育帶到了千島湖畔,先後兩次參與籌建當地特教學校,並堅守特教事業31年。淳安縣聾啞學校、淳安縣培智學校從無到有,離不開她的努力。 三尺講臺上,方柳鶯和同事們一起默默耕耘,為大山裡的一群特殊孩子,帶去知識和關愛,點燃他們的夢想和希望,也讓特殊教育的種子在淳安落地開花。
  • 《喋血孤島》全國首播 朱子巖名門閨秀變身特工
    《喋血孤島》在杭州舉辦了全國首映禮。  電視劇《喋血孤島》講述了在戰火紛飛的抗戰年代,國民黨指派高級教官麥客秘密訓練一支女子特工「幽靈行動隊」,經過層層篩選淘汰賽,小隊終由五名美麗勇敢的女特工組成,她們因各自不同的原因參軍入伍,專門負責暗殺、竊取情報、破壞日本特工地下組織等高端任務,五個女特工在抗戰中,與日本人展開激烈的鬥爭,勇殺敵寇保家衛國。
  • 《過年啦》:給孩子點亮回望五千年的一束光
    《過年啦》:給孩子點亮回望五千年的一束光。央視中新網北京1月15日電 (記者 高凱)記者15日從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了解到,央視少兒頻道春節特別節目《過年啦》將於春節期間再次與小觀眾見面。據悉,在2020年的《過年啦》中,小朋友們喜愛的遊戲主題將再度回歸。央視少兒頻道的主持人齊上陣,又一次化身特工隊,通過分組對抗,完成挑戰任務,為小朋友們贏取「鼠小弟」啪啪圈和各種驚喜禮物。《過年啦》:給孩子點亮回望五千年的一束光。
  • 孫楊媽媽的道歉告訴我們:這樣的媽媽才是孩子生命中的一束光
    本書作者張小桃,畢業於清華大學,在成為媽媽之後,也經歷了狀態失控的焦灼階段,用自己的親身經歷,踐行用自己的成長照亮孩子成長,獨創了「感性決策,理性行動」的女性成長理念和體系,幫助無數媽媽解決了困擾她們的工作和生活的難題。
  • 復旦女神陳果:真正成熟的人,都活成了一束光
    在復旦大學裡有一位思修課女老師說:真正成熟的人,都活成了一束光。陳果於1999年入讀復旦大學本科,期間成績優秀,身材高挑的她還曾在大學聯歡晚會上跳舞,是大家眼裡典型的「美女學霸」,擔任著哲學系學生會主席的她,曾連續五年獲得獎學金。本科畢業後,陳果成為碩士,之後又念了博士,還有過海外留學經歷,在芝加哥大學期間跟隨心理學博士Evelyn修讀心理學,也曾就讀於世界頂級名校哈佛。
  • 做蠟燭,還是春蠶,抑或一束光?
    我更願意做一束光,給周圍的人帶去一絲光亮,與教師朋友共同走上成長之路,雖然自己還沒有多大的能量。因喜歡寫作的緣故,結識了不少編輯老師,是他們的厚愛與鼓勵,讓我不斷用文字爬梳教育生活。2013年12月,《教育導報》編輯李益眾老師向我約稿。我很清楚記得,那天早晨還在家裡早餐,QQ電話語音提示。我一看是李老師,特別激動。
  • 一封來自偏遠地區老師的感謝信|優質教育像一束光照亮孩子的未來
    ,他們開心得哈哈大笑,在笑聲中猜單詞。,我都會花點時間,表揚他們課堂表現好的地方,一起總結下次改進的地方,雙師課上,有聽不明白的地方,下課後,我們班孩子會圍過來問我,「老師,剛才那個單詞是什麼意思?」我們的外教發音很好聽,回到我的中教課我就模仿她的語音語調,還有外教用簡單的英文對新詞的解釋,或者通過豐富的肢體語言等方式進行授課,我回來後也模仿用到我的課堂上。謝謝民治中學給我們國清中學送來Classtalk雲課堂這麼優質的教育資源,讓我們山區的孩子體驗了學習英語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