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嘉興構建社會心理服務體系 用「一束光」帶來希望

2020-12-25 北青網

中新網嘉興12月24日電(記者 胡豐盛 施紫楠)「他們是一束光,為很多人帶去希望。」12月24日,在當天舉行的「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研討會」上,浙江省嘉興市委書記張兵評價「嘉心在線」社會心理服務平臺,是當地社會治理現代化的「軟手段」,傳遞著潤物細無聲的力量。

恐慌、焦慮、消沉……新冠肺炎疫情以來,不同人群產生了心理壓力甚至是心理健康問題。

2020年2月15日,嘉興與浙江大學合作推出在線互動心理服務平臺——「嘉興心理抗疫平臺」,來自心理學、醫學及教育領域的60位知名專家利用碎片化時間,為民眾提供24小時在線的心理困惑解答、情緒排解等服務。一個月後,該平臺的升級版本——「嘉心在線」試運行。

「嘉心在線」搭建於當地社會治理移動信息平臺「微嘉園」上,依靠嘉興4365個網格實現全覆蓋,構建起「家庭-學校-單位-社區-網絡」的社會支持系統,覆蓋全生命周期和全人群。當地介紹,截至12月5日,已有309名嘉興本地心理顧問和60位全國專家為民眾提供了8786人次的諮詢服務。

值得關注的是,社會心理服務不等於心理諮詢或心理治療,是人人可享有的免費、便捷、基本的公共服務,民眾可以在這裡傾訴心中鬱悶,進行自我心理建設和個人成長。張兵說,為及時關注、疏導重點人群和特殊群體的心理健康問題,嘉興不僅線上成立「嘉心在線」社會心理服務平臺,線下在圖書館、智慧書屋也嵌入了社會心理服務的功能,打造「健心客廳」,民眾在這裡可以進行充分活動和心理交流。

今年4月,「嘉心在線」平臺接到了一次諮詢,14歲男孩小萬(化名)的父親發現孩子沉迷手機、不上網課,甚至出現輕生的跡象,於是求助心理專家。了解情況後,心理專家立即連結調配線下資源,將個案轉接給嘉興市教育局,隨後學校、社區、婦聯等部門協同參與其中。經過近10次的在線諮詢、電話諮詢、面談及家訪,互聯互通,形成危機幹預閉環,最終幫助小萬回歸正常的學習、生活。

「受到生活節奏加快、人際關係疏離、壓力日益加大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心理問題已經成為現代社會人們普遍面對的現實問題。」浙江大學校長助理、校友總會秘書長胡煒認為,新冠疫情期間出現的各種心理問題,凸顯了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的刻不容緩。前不久,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將「人民身心健康素質明顯提高」作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之一。

胡煒表示,浙江大學與嘉興共同建立「浙江大學-嘉興心理健康聯合研究中心」,將致力於探索建立社會心理服務生態系統和兒童早期發展服務體系,這是整合長三角心理服務資源,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心理服務需求的生動探索,也是深化校地雙方合作的又一重大成果。

浙江大學-嘉興心理健康聯合研究中心主任、心理學教授徐琴美表示,以「嘉心在線」為載體,當地正逐步建立起以心理知識宣傳普及和調研預防為前端、心理問題監測預警為中端、高危人群精準幹預為末端的社會心理健康全程服務鏈,讓社會心理服務傳遞潤物無聲的力量。(完)

相關焦點

  • 嘉興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成果發布
    12月23日至24日,嘉興市和浙江大學聯合主辦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研討會。來自中國科學院、社會科學院、南開大學、武漢大學、浙江大學等科研院所的知名專家齊聚嘉興,交流探討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背景下的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
  • 禾時評丨唯實惟先 善作善成 打造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的嘉興標杆
    今天上午,嘉興召開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研討會,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浙江大學、同濟大學、南開大學、華中師範大學等科研院所的專家齊聚一堂,共同探討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背景下的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正心為治國之道,積極乃發展之源。」
  • 浙江大學—嘉興心理健康聯合研究中心成立
    近日,浙江大學—嘉興心理健康聯合研究中心揭牌儀式在浙江大學海寧國際校區舉行。中心掛靠浙江大學教育學院,將與嘉興市衛生健康委牽頭的專項工作小組共同負責,重點圍繞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和兒童早期發展服務體系建設開展研究
  • 浙江電視臺《壹周播報》:嘉心在線——全民健心幸福嘉興的金名片
    黨的十九大提出「加強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的要求。2019年6月,嘉興被列為全國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試點城市,11月嘉興市政府與浙江大學合作成立浙江大學—嘉興心理健康聯合研究中心。「嘉心在線」依託嘉興「微嘉園」社會治理平臺,為嘉興市民提供系統、專業、免費的心理支持和心理援助服務,是嘉興市民專屬的社會心理服務平臺,是社會心理服務與市域治理融為一體的重要創新載體。「嘉心在線」不是熱線電話。
  • 嘉興啟動2020暑期兒童青少年心理關愛行動
    全面促進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發展,是嘉興教育的應有擔當,也是嘉興市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的關鍵一環。為切實關心關愛兒童青少年暑期心理成長,近日,嘉興啟動「幸福嘉興人」2020暑期兒童青少年心理關愛行動。他們作為嘉興市兒童青少年心理關愛行動的核心專業力量,將在浙江大學—嘉興心理健康聯合研究中心和嘉興教育學院的專業培養及指導下,開展兒童青少年社會心理服務理論學習與活動實踐,在今年暑假期間帶領另外的9支區域教育系統心理關愛志願服務隊伍,開展家庭團體輔導工作坊培訓、心理關愛示範活動和團體家訪等活動。
  • 嘉興教育系統首批心理顧問精英團隊培養項目正式啟動
    日前,嘉興市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教育系統首批心理顧問精英團隊培養項目正式啟動。該項目由浙江大學—嘉興心理健康聯合研究中心、嘉興市教育局合作主辦,嘉興教育學院協辦,隸屬我市社會心理服務體系核心專業隊伍培養工程。全市首批心理顧問精英團隊一共培養60人,教育系統在全市率先啟動了首批20名精英成員的培養。在8月1日舉行的開班儀式上,嘉興教育學院副院長都建明對培訓學員提出了三點希望:一是樹立團隊意識。
  • 浙江嘉興推出「心理抗疫平臺」 織起市民「心理口罩」
    央廣網嘉興2月21日消息(記者王權 魏煒 通訊員 白植清)浙江嘉興市日前率先上線公益互動心理服務平臺——「嘉興心理抗疫平臺」,為市民提供防疫情困惑解答、心理疏導、情緒排解等服務。疫情發生後,嘉興市政府與社會組織攜手織起一張溫暖的「心理防疫」網,及時推出「嘉興心理抗疫平臺」,各縣市區、各部門、各高校也紛紛開通心理諮詢熱線、微信QQ群等,精準施策,奮力打贏「心理防疫」戰。嘉興市上線的公益互動心理服務平臺——「嘉興心理抗疫平臺」,由浙江大學—嘉興心理健康聯合研究中心與嘉興市衛生健康委員會聯合推出。
  • 對建設社會心理服務體系的建議
    從「心理健康服務」到「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是黨和國家在社會心理服務實踐中的逐步深化,也是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又一具體體現。為切實推進我市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充分整合各領域與社會心理服務有關的各類工作,培育更多具有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的公民,在實踐中進一步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一步鞏固和發展我市全國文明城市建設的工作成果。
  • 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石家莊長安區打造心理健康服務體系
    今年以來,長安區按照中央和省、市有關要求,認真構建心理健康組織網絡、培養專業人才、建立志願者隊伍、開展宣傳服務活動、培樹示範典型,引導居民保持自尊自信、理性和平、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微笑港灣」陪伴學生健康成長初冬的二十二中校園,處處整潔乾淨,環境溫馨怡人。走進位於3樓的心理諮詢室,「微笑的力量」五個大字首先映入記者眼帘。
  • 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主要內容與目標
    2018年7月21日下午,第二屆心理行業發展促進大會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中社社會工作發展基金會理事長、心關愛基金主任趙蓬奇出席大會並做了「如何加強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的思考與探索暨『心關愛·進百城』公益工程如何開展」的主旨報告。
  • 疫情期間服務超40萬武漢人,連信科技探索社會心理服務體系數位化...
    2019年在《加強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相關報導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加強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偉大的時代引領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影響和豐富人們的精神生活,促進積極社會心態的形成。
  • 海棠溪街道與西南大學共建社會心理服務體系
    本報訊 (記者 李詩韻)7月2日下午,海棠溪街道與西南大學心理學部共建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合作籤約儀式暨首屆聯席會議在海棠溪街道辦事處舉行。海棠溪街道與西南大學心理學部關於共建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合作籤約儀式。記者 張皓瑋 攝  會上,海棠溪街道與西南大學心理學部籤訂共建社會心理健康服務體系合作協議。
  • 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技術展望-第十四屆中國心理學家大會演講
    在效率水平、覆蓋廣度、傳播速度、多樣服務、便捷易用,個性定製、資源聯動等多方面具有強大的應用優勢。用戶在獲取信息、社交溝通、訂單支付,在線訂閱,遠程服務等多方面實現普遍應用,滿足公眾在線服務,在線管理、諮詢預約、瀏覽、學習、表達、交流、分享等多元化與個性化的訴求,為用戶提供豐富的服務功能和隨時隨地隨身的服務。實現社會心理服務場景化和滿足廣大公眾預期,帶來全新服務體驗。
  • 心理學家:中國建設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刻不容緩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副所長陳雪峰、所長傅小蘭近日在《中國科學院院刊》網絡平臺聯合撰文呼籲,此次疫情應對再次凸顯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中國建設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已刻不容緩。她們指出,個體和社會心理需要往往與生命安全、物質需要、利益訴求等交織在一起,不僅影響疫情防控和疫後重建,更影響經濟社會發展大局。
  • ...管理中的社會心理服務體系 ——獨家對話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
    而她個人先後參與了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有關疫情心理服務多項文件的起草工作;並通過撰寫科普文章、舉行公益講座等多種方式,進一步疏導社會層面的恐慌心理。同時,陳雪峰始終沒有忘記自己的本職——科學研究。「疫情中的心理服務需要專業的支持,對個體的心理危機幹預和心理援助、群體的心理疏導、組織層面的心理服務體系建設、社會層面的心理疏導和心態塑造,都需要科研成果的支持。
  • 建設社會心理服務體系該怎麼做?聽聽專家們怎麼說
    建設社會心理服務體系該怎麼做?「廣州市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智庫專家視頻座談會」。   張夢影表示,廣州要在「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走在全國前列」,在市委市政府主導之下,支持、扶持社會組織和社會力量,成立智庫,搭建社會心理服務研究與社會實踐之間的溝通與對話平臺,為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發揮支撐作用,共同探索符合新時代發展需要的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廣州模式」迫在眉睫。
  • 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理論意義與實踐路徑
    一、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的理論意義  雖然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了「加強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的戰略論斷,但是學術界對「社會心理服務體系」的科學內涵和基本結構尚缺乏一致的認識。理論上的模糊必然導致實踐中的偏差。在實踐中,政法部門、綜治中心和基層社區一直將「社會心理服務體系」等同於「心理健康服務體系」或「心理諮詢」。
  • 跨界共創共成長 互通互享共「護心」——嘉興市2020年未成年人心理...
    三是構建好暢通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輔導網絡機制。整合更多力量,連接好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輔導工作的有利通道,各部門通力合作,把嘉興打造成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輔導工作的高地。高端引領,理論提升浙江大學-嘉興心理健康聯合研究中心主任、浙江大學徐琴美教授帶來了本次培訓的第一場報告《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的理論與實踐創新
  • 石家莊實施「五三五」工程打造社會心理服務體系
    構建心防牆 築牢平安網  ——我市實施「五三五」工程打造社會心理服務體系  近年來,我市高度重視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工作,通過健全教育系統、未成年人、機關單位、重點領域心理服務和科普宣傳「五張網絡」,搭建諮詢室、援助機構、遠程服務「三個平臺」,發展心理健康領域社工、諮詢師、志願者、醫療機構、專家「五支隊伍」,積極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
  • 長寧區積極發揮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先發優勢
    」……在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中,每個人都可能產生焦慮和恐懼,這場疫情給大眾帶來了身體和心理兩方面的壓力。作為全國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先行先試城區,在區委宣傳部、區委政法委、區衛健委的支持下,長寧區針對民眾在疫情中會表現出的擔憂、恐懼、悲傷和憤怒等負面情緒,充分發揮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作用,積極組織指導區域各社會心理服務專業團隊,依託區、街鎮、居民區三級網絡平臺,利用線上線下渠道,向廣大居民群眾宣傳科學知識,傳授心理技巧,回應各方關切,在做好醫療防控的同時做好心理防控,為疫情醫療防控提供全方位的心理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