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時常會認為「作業」這個東西是上天派來折磨人的工具,小時候自己寫作業被折磨,如今成家立業,陪孩子寫作業也受折磨。作業中最折磨人的,我個人認為就是數學作業,尤其現在小學數學,動不動就能把我難住,比如前段時間,我家二寶一年級的一道數學題(看下圖),全班59個孩子都做錯了。
當時我家孩子拿著這個卷子回來,我盯著這個題半天也沒發現為啥錯了?然後想了兩個小時也不知道孩子錯哪了。直到我家教數學的老公回來,看了看題直接說,這不分明是50+40=90嗎!我說這不是5朵小花和4朵小花嗎?老公當時噗嗤一聲笑了出來,這明明是50個珠子與40個珠子相加,我這麼仔細一看,還真是如此。
老現在的小學數學,簡單的加減法也不再用算式表示了,而是用這種圖像的方式表達,或許是為了從小培養孩子數形轉換的思維。這讓很多家長吐槽,現在的數學題目套路太多!但同時甩給了我們家長一個問題,我們只會算數,但不會將數學應用於生活中!
或許這道題有一些歧義,看看下面這道題,這是我之前的一篇關於小學生數學題的文章裡提到的數學題,也是一道成年人思考起來都覺得很費神的邏輯推理題。這也屬於數學的範疇,你算出答案了嗎?是2、5、6、8!
從教材的改革我們可以看出,如今對於數學思維的教育已經脫離傳統的死記硬背。通過一些練習思維的數學題、一些學校加入的編程課、還有圍棋、數獨這些益智遊戲都是變相地提升孩子的數學思維。可見,現代教育對於數學思維的重視度越來越高。
數學家羅傑·培根說過,數學是科學的大門鑰匙,忽視數學必將傷害所有的知識!
無論是現在的工程師、物理學家、科學家、還是計算機工程師、程式設計師等等,這些專業的基礎工具就是數學。我們每天使用的導航也離不開勾股定理,可見一個國家數學人才的儲備量確實一定程度能反應出科技的發展速度。
數學家羅傑·培根還強調,那些忽視數學的人,最嚴重的是他們不能意識到、不能理解自己對於數學的忽視,最終會導致無法尋求任何補救的措施。可見從小培養孩子的數學興趣,建立孩子的數學思維是刻不容緩的一件事兒。
要知道數學的學習是一件環環相扣的事情,每個知識點都是關聯的,如果一個知識沒掌握好,之後的學習自然會受影響,所以網絡上有一個段子調侃,初二那年,我彎腰撿了個支筆,從此再也沒有聽懂過數學課!
基於數學這一學科的重要性和知識點的關聯性,我個人是主張孩子在步入小學前進行數學學習的。但我們也要明白現在幼兒園禁止小學化,是因為填鴨式的教育方式,只會破壞孩子的數學腦。史丹福大學的Jo Boale教授教授曾經提出過一個觀點,如果過早要求孩子死記硬背數學公式,可能會讓孩子形成「數學創傷」。
這種「數學創傷」體現在對於數字不能夠靈活運用,一見到數學就頭疼的狀況,這對於孩子上小學、初中、高中學數學都是一種煎熬。所以雖然提前學數學很重要,但也要注重使用正確的方式進行數學啟蒙。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提到:數學學習應該注重在生活和遊戲中感知數學的有趣和有用。
所以說想要對學齡前的孩子進行數學啟蒙,就要從生活和遊戲的角度出發,讓孩子學會在生活中感受到數學的魅力,運用數學知識去解決生活的問題。比如讓孩子剝花生,練習孩子數學運算的能力,這是針對5-6歲孩子的一種數學遊戲。
或者是帶孩子去看電影的時候,讓孩子找到對應的座位;利用水果拼盤的擺放,讓孩子去發現量的守恆等等,你會發現生活中有很多遊戲都涉及數學知識,我也是跟《玩出來的學霸》這個親子數學遊戲攻略學會的。
裡面有140個親子遊戲和140個數學思維遊戲,幫孩子無縫銜接小學數學。裡面包含了小學數學必學的9大知識板塊,都是通過生活的語言,讓孩子理解抽象的數學概念,每天玩5分鐘,還能促進親子關係。
如果你平時比較忙,家裡有3-9歲的孩子,想要提升數學思維,建議可以給孩子看《德國好奇狗陪你學 數學啟蒙遊戲》。這套書裡面繪製了一個卡通形象好奇狗,這樣孩子在玩這套書的時候就感覺有一個夥伴一直陪在他身邊,這樣他會更感興趣。
這是引進於德國的數學啟蒙書,在歐洲暢銷了30年,裡面包含500道數學遊戲,所以孩子就算天天玩也不會覺得厭煩。再加上本身年齡跨度廣,13冊的難度是循序漸進的。在玩的過程中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空間想像能力、歸納演算能力、圖形認知、數字概念等等。帶著孩子玩出數學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