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醫信箱:
我爺爺腿部靜脈曲張20多年了,小腿小的血管「盤根錯節」很明顯。因為沒有明顯的不適症狀,所以一直沒當回事,但近一兩年來他開始出現抽筋、發痛等症狀,不知是怎麼回事?有人說得動大手術,但老人已經75歲,他自己不願意,我們也擔心風險大。聽說可以注射硬化劑到腿部的血管或是做雷射治療,到底哪種安全些?
阿華
解答:廣東省醫學會血管外科分會副主委、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普外科副主任羅雲峰主任醫師
下肢靜脈曲張是不同靜脈疾病所致的一種臨床表現,如單純性下肢靜脈曲張、深靜脈瓣膜功能不全、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動靜脈畸形等疾病都可導致下肢靜脈曲張。
生活中最常見的是單純性下肢靜脈曲張,早期多數病人僅表現為下肢淺靜脈蚯蚓狀迂曲隆起,而無其他不適症狀,當病情發展到一定程度時,在持久站立後,才出現小腿沉重、酸脹不適,有時還會夜間抽搐,嚴重時可發生下肢皮膚瘙癢、水腫、血栓性靜脈炎、色素沉著、淤積性皮炎、潰瘍、靜脈破裂出血等併發症,而且長期難以自愈,最終可演變為俗稱的「老爛腳」。
單純性下肢靜脈曲張分非手術及手術治療兩種,非手術治療包括藥物及穿戴醫用彈力襪,主要用於該病早期,延緩疾病的發展和術後一段時間內的輔助治療。手術是療效最為肯定的方法。手術一般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去除曲張靜脈的手術,即傳統的大隱靜脈高位結紮及剝脫加切除靜脈團手術;另一類則是不移除病變靜脈,但通過微創方法使靜脈封閉而消除靜脈淤血,達到治療目的。
以前只能用傳統手術治療的時代,由於手術創傷大、經濟負擔重、高齡病人手術風險大等因素,對於無症狀的單純性下肢靜脈曲張或老年病人,多數主張先採用保守的非手術治療。但醫學發展到今天,微創手術創傷小,可在併發症出現之前就進行治療,儘早去除下肢靜脈曲張病根。至於採取何種微創手術治療下肢靜脈曲張,應根據每一種手術方法的適應症加以選擇。
目前多數醫院針對此病相繼開展的微創手術包括雷射腔內閉合術手術及泡沫硬化劑注射手術,各有側重。其中,雷射腔內閉合術手術是通過穿刺將光纖置入到大隱靜脈主幹內,通過熱能效應使病變靜脈閉合,這種技術極大程度地降低了抽剝大隱靜脈所帶來的一些併發症,如血腫、隱神經損傷等,但術後局部常會出現條索狀靜脈炎而導致一段時間的不適。而泡沫硬化劑注射手術則是通過穿刺或置管,向靜脈腔內注射聚桂醇泡沫化學劑,使靜脈壁繼發無菌性炎症反應,通過術後持續壓迫使靜脈萎陷達到閉合,但是對於嚴重患肢或雙側肢體,由於受到注射劑量的限制,需要分多次手術,其遠期效果尚待進一步觀察,術後主要不適是局部注射點周圍瀰漫性炎症反應或色素沉著,少數可出現嚴重併發症,如局部水泡、過敏、深靜脈血栓形成等。
你爺爺腿部的靜脈曲張已經20多年了,小腿血管「盤根錯節」 的迂曲,且近一兩年開始抽筋、發痛,建議採取手術治療,但最好到醫院的普通外科或血管外科諮詢專科醫生的意見,並評估全身情況,權衡手術利弊。
(記者翁淑賢 通訊員胡瓊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