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老師是一名中學教師,由於長期站立工作,10多年前她就發現左小腿的青筋膨出,而且越來越明顯,就像一條條蚯蚓盤踞在腿上,非常難看。隨著症狀越來越重,張老師腿部酸脹難忍,時不時還會出現抽筋。如何既能去除腿上的靜脈曲張,又能不留下難看的疤痕,少受痛苦?
其實,很多人長期站立工作的人,如老師、售貨員、髮型師都有這樣的尷尬。靜脈曲張是一個進行性疾病,一旦患上靜脈曲張,會越來越嚴重,通常到了晚期會並發一些嚴重的症狀,如皮膚顏色變深、瘙癢。嚴重時,皮膚會潰爛、曲張的靜脈破裂出血,就是老百姓經常說的「老爛腳」,會造成行動不便,嚴重影響患者和家人的生活質量。
靜脈曲張產生的原因是什麼?在我們腿部靜脈中有許多單向開放的「閥門」,我們稱之為靜脈瓣膜。正常情況下,這些瓣膜使得我們即使是站著的時候,靜脈血也能從腿部一路往上回流入心臟。而如果這些瓣膜出現了問題,血液由於重力的緣故會返流積聚在腿部引起靜脈高壓和小腿酸脹,時不時還有抽筋等其他症狀。長此以往,我們腿部的靜脈會由於過分的壓力而變得愈發脆弱、擴張和扭曲。
哪些人容易得靜脈曲張?引起下肢靜脈曲張的原因很多,最常見的是職業因素,對於需要長時間站立或坐著工作的人患此疾患的可能性大。例如老師、髮型師、廚師、售貨員、餐廳服務員等需長時間站立的職業患者皆是高危人群。
靜脈曲張的病因還和遺傳、口服避孕藥及懷孕等有密切的關係。部分人靜脈壁或靜脈瓣膜異常薄弱,他們的淺靜脈即使在較低的血壓水平也可能發病。
女性懷孕期間循環血量增加,從而增加了靜脈系統的壓力,此外,懷孕期間激素的變化導致靜脈壁和瓣膜的軟化。
此外,隨著年齡的增加,靜脈曲張的發病率也會隨之升高。
靜脈曲張會引起哪些危害?發病初期,表層血管像蚯蚓一樣曲張,明顯凸出皮膚,腿部覺得沉重、乏力,脹痛不適,這些症狀在睡了一夜以後會明顯緩解,而到了下午或是在長時間站立或行走後會明顯加重。後期,突出靜脈團增多,擴張迂曲明顯,繼而引發皮膚的溼疹,瘙癢難耐,以及足踝部腫脹和夜間抽筋。 病程長者常有皮膚顏色變深、瘙癢、皮膚和皮下組織硬結,甚至潰瘍形成,有時可並發出血及血栓性靜脈炎。
靜脈曲張的患者也容易發生淋巴管炎,也就是老百姓常說的「流火」,這時皮膚紅腫熱痛,患者坐立不安,非常難受。
另外,有些人腿部布滿了紅血絲,學名叫做毛細血管擴張,很多毛細血管擴張同時伴有網狀靜脈曲張。下肢網狀靜脈與毛細血管擴張症在女性更常見,常伴有家族史,通常與激素水平的變化相關,最常見的年齡在30歲至50歲之間 。如果不加以治療,症狀往往會越發嚴重,部分患者進而出現瘙癢、溼疹等症狀。
得了靜脈曲張該怎麼辦?首先吃藥是不能治癒靜脈曲張的,內服藥和外敷藥只能起到緩解症狀的作用。穿著彈力襪可以防止曲張加重,減輕患者的症狀,並作為其他療法的輔助療法。但當靜脈曲張嚴重到一定程度、不適感增加,或出現靜脈炎、皮膚顏色加深等症狀時,還是建議患者及早進行手術治療,以免病情進一步加重,影響生活質量。
靜脈曲張的傳統手術方式是抽剝大隱靜脈主幹同時對小腿曲張靜脈做多切口剝離,這種手術方式切口長,創傷大,術後皮膚殘留許多瘢痕,極大影響了皮膚的美觀。近年來,微創治療成為治療靜脈曲張的發展方向,主要的治療方式包括腔內雷射治療、腔內射頻消融、硬化劑注射等。
1. 靜脈腔內雷射治療術:20 世紀90年代在美國率先應用,採用雷射通過光纖傳導能量,使血液沸騰,引起靜脈壁膠原攣縮和內皮損傷,導致靜脈壁的增厚和血栓形成。這種技術因其創傷小,術後美容效果好而迅速得以推廣應用。
2. 射頻消融:也是相類似的一種微創治療。
3. 硬化劑注射治療:是另外一種經濟安全,甚少或不影響美容的微創治療靜脈曲張的方法,一般在門診即可完成治療,使得患者的創傷越來越小。尤其對於症狀較輕的靜脈曲張患者,更是凸顯了不可比擬的優勢。以往對於毛細血管擴張的患者,硬化注射治療是很好的微創治療方法。許多年輕患者治療後感嘆 「我終於可以穿短裙了!」
治療後需要注意什麼呢?建議白天活動時穿著彈力襪3-6個月;晚上臥床休息的狀態下,無需穿著;睡覺或白天休息時可將下肢稍微抬高,這樣可促進靜脈血液回流,消除腫脹;此外,要按照醫生的囑咐按時複診。
很多人認為靜脈曲張沒有不適,或者症狀輕微,於是就不太重視,以為只是影響美觀。其實這一觀點是錯誤的。提醒讀者,發現靜脈曲張還是要儘早就診和治療,否則可能隨著病情的進展,小病不治,大病吃苦。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