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徒弟們講述師父「精益求精」的故事

2020-12-16 騰訊網

惟有薪火相傳,才能讓核電事業生生不息。目前,在喬素凱團隊的努力下,中廣核集團已有了5支優秀的大修換料隊伍,共160餘人。喬素凱帶領的團隊先後培養了5名換料顧問、30多名換料主管及50多名換料機操作員,也盡己所能帶出了很多優秀的徒弟。喬素凱說:「看到身邊不斷湧現出優秀的燃料師,使我更加有底氣、有信心把守護核安全的神聖使命履行好。」

讓我們來看看徒弟眼中的喬素凱!來聽聽從起重機少年到大國工匠,喬素凱與中國核電共成長的故事。

山西晚報封面人物採訪團剛到大亞灣核電站時,喬素凱就告訴我們,核電站內處處是「風景」。這個風景,指的不是自然風光,而是人。食堂裡,核電人整齊劃一,秩序井然地排隊買飯,吃飯後主動收拾桌子,就連米粒都不放過,細節意識絕對一流;工作室裡,核電人早出晚歸,默默無聲地忙著自己的活兒,直到深夜,查崗的保安會告訴他們,「該下班了!」核電站內部的道路上畫著標示線,即便上下班車流量巨大時,也絕對不會有車逆行或超車。這些看似微小的細節,卻折射出核電人對於工作的熱愛和對於核安全的敬畏。

人穩心細技術潮,言傳身教帶徒弟。置身「一次把一件事情做好」的核電精神中,從起重機少年到大國工匠,喬素凱成長為大國工匠的路程,也是中國核電從「一窮二白」,到成功逆襲,走入世界前列的發展過程,喬素凱與中國核電共成長。

華先鋒:一個動作讓我們重複練上百次或上千次

2012年,第一次跟著師父喬素凱操作核燃料時的畫面,華先鋒至今仍記憶猶新。「師父站在橫跨於核燃料水池中央的橋吊上,操作熟練、對位精準。我當時就想著,這怎麼可能呢?」華先鋒說,真是感恩跟著師父學習,他把核燃料操作技能全部傳授給大家了。

核燃料師,對人手的操作要求特別高。要利用4米長杆對核燃料組件進行修復,手感不好的話,會影響操作結果,造成核燃料組件出現缺陷。因此,師父在帶徒弟的時候,就會「逼」著大家跟他一起苦練操作技術。

「師父根本不允許我們有失誤,一個動作會讓我們重複做上百次或上千次,他說自己年輕時就是這樣訓練的。師父話不多,很多時候都是言傳身教,我們在練習,他也在練習,會用實際行動告訴我們操作的注意事項。」華先鋒說,自己剛上班時並不理解師父,覺得他太苛刻了,已經可以熟練掌握了,幹嗎要那樣一遍遍練個沒完,真是挺累的。可是隨著對核燃料操作工作的了解,親身體驗了師父對於核電工作的敬畏和嚴謹之後,他再也不叫苦叫累了。

華先鋒說:「我們的工作真的需要一次做好一件事,因為真的沒有讓你返工的機會。師父常跟我們說,『每一步操作都是全新的,要避免風險就得穩穩噹噹做好每一步,這和之前安全操作多少步都沒有關係!』現在,我也有了徒弟,師父的這些話都成為我的行事準則,對我的徒弟們也照樣執行。」

齊航:思考縝密,師父一腳踹彎我設計的鉤子

齊航,是喬素凱帶的第三個徒弟,同核燃料打交道也10年了。在他印象中,師父喬素凱是個愛崗敬業的人,每天都是第一個到辦公室,最後一個離開,就連午休都不回宿舍,只是靠在椅背上眯一下,便又開始投入工作了。

然而,喬素凱對工作的精益求精,更是令齊航深深敬佩。

「有一次,在師父的帶領下,我們共同設計一款能在核燃料操作中進行水下拍攝的機器人,我主要負責設計那個可以鉤住攝像機的鉤子。當時覺得自己完成得挺認真,不僅注重美觀,也考慮到了力學因素,設計合理,所畫圖紙也規範,便興致勃勃地做好了自認為滿意的作品。師父檢驗時問了一大堆數據,我都對答如流,還想著能在師父面前『表功』了。」齊航說,沒想到,師父拿著看了一會兒,放到地上,衝著鉤子就是一腳,鉤子當下就彎曲變形了。那個時候,我感覺自己的臉紅得發燙,真是慚愧啊。知道嗎,這說明我在設計過程中,沒有考慮到碰撞因素。因為,核燃料操作在水下,充滿了未知,再加上水下操作環境的複雜性,很難保證水下攝像機不會碰到周圍的水池壁,所以還是自己考慮不周全。

喬素凱的「凌空一腳」,絲毫沒給齊航留情面,也給他上了一堂生動的實踐課。這就是喬素凱的原則,對工作,必須精益求精,不能出絲毫差錯。「2014年,在一次核燃料組件修復工作中,我們和師父連續奮戰了8個小時,身體已經非常疲憊了,可最後發現,更換的核燃料棒與之前的核燃料棒有1毫米的偏差。根據規範,這是在合理範圍之內的,師父卻不允許,一定要做到『零誤差』。」齊航說,那一次,他們整整工作了12個小時,不找出原因,不解決問題,師父堅決不準離開。後來,他們問師父為什麼要這麼嚴格?他告訴大家,標準越高,就越能減少失誤,精益求精才能確保「零失誤」。

陳鵬尹:師父的點子多,創新技術很「潮」

「師父總在不停地琢磨,經常迸發出很多金點子。只要一有靈感,就和我們一起『頭腦風暴』,各種點子碰撞,會產生一個特別好的創新方案。跟著師父一起工作,有挑戰也挺刺激的。」陳鵬尹說,跟核燃料打交道,經常需要不斷重複一個個看似相同的動作,似乎有些「枯燥」。但是,師父點子多,創新技術很「潮」,徒弟們都幹得很有勁,很有成就感。

「師父有21項國家專利。這些專利都是我們在操作和修覆核燃料組件過程中遇到問題後,自主研發的設備和工具。其實,本不用這麼麻煩。因為在大亞灣核電站建設之初,法國人曾經打包賣給核電站很多相關設備,用這些設備就可以。可是師父認為,我們不能太依賴外國人,被別人牽著鼻子走,他覺得中國人也能設計出自己的產品來,所以就不停地研究、創新。」陳鵬尹說,師父愛觀察、愛琢磨,總在了解學習當下先進的技術,看這些技術能否應用到創新項目中去。比如:改進的二代單棒高清檢查系統,使用攝像微距技術,可以放大20倍清晰地看到核燃料棒的缺陷,以便及時修復。

搞項目研發創新,其實挺累的,有時試驗也存在一定風險。每每遇到風險的時候,師父總會親自上陣,擋在最前面,讓其他人離開,他自己來搞定。這個時候,師父遇事不怕事,還要解決事,他的膽子特別大。

從圍著老外轉到協助外國建核電站

大亞灣核電站是我國第一座大型商用核電站。大國工匠喬素凱的成長之路,伴隨著中國核電的發展蛻變。

「我剛來大亞灣核電站上班的時候,從廠房裡的摁鍵電話、控制區地面油漆、固定用的無氯膠帶、一雙勞保鞋,到水泥、沙子、電線……這些最基本的大大小小的東西都是從法國進口的。」回憶在大亞灣核電站工作初期的樣貌,喬素凱感慨,那時每天都在跟老外打交道,用著人家的設備、工具,就是跟著學,跟著幹。換料(核燃料換料)系統主要設備的維修工作一直是委託外國專家完成,每臺機組每次大修的維修費用近300萬元人民幣。單次大修維修項目在高峰期時需要多達9名外方保駕人員,核電站的運營成本大大增加。

「不能一下子全修,就先從簡單的機械系統的維修開始,比如,換料機傳輸系統、更換潤滑油、修安全剎車系統等。漸漸地,覆蓋到較為複雜的儀控、電器方面的維修。」喬素凱說:「2005年,中廣核當時的維修部將自主化維修作為核電站首批自主維修的重大項目開始攻堅。我和我的團隊自然加入到這場自主化發展的大潮中,憑著啃骨頭的精神,以點帶面,循序漸進,從項目參與到部分設備自主維修,經過3年的努力,消化、引進、吸收、再創新,2008年,終於完全實現了直正意義上的操作維修一體化自主維修目標,徹底甩掉了洋拐棍。」

而此時,中廣核集團建設的核電站除大亞灣核電站和嶺奧一期一核、二核外,紅沿河核電站、臺山核電站等核電站也已經在國內遍地開花。「法國的換料設備升級換代,同時還引進了美國的換料設備,這就需要我們不停地研究升級換料設備的維修操作技術。」喬素凱說,目前,我們已連續10年實現換料設備維修自主化,培養了一批具備高技能水平的維修操作人員,在掌握換料設備維修自主化的同時,換料人員綜合操作技能也從中得到快速成長,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換料設備維修操作一體化。

「作為集團的核心攻關項目,我和我的團隊則專注在核燃料組件的修復上,對核燃料組件修復設備和工具進行研發」。喬素凱說,經過多年的技術積累和人員培養,目前他所帶領的團隊,已達到可以同時為4個核電站提供換料維修一體化技術服務的能力。

「核電站起步之初,我們跟著外國人學習,現在中國的核電技術已經可以面向世界推廣,我們成功逆襲,尤其是第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的問世,為世界核電注入了一枚中國強『芯』劑。」中廣核核電運營有限公司新聞發言人、總會計師張鈺興在接受山西晚報記者採訪時坦言,我們實現了從中國製造的代加工,到中國創造的自主能動性。與此同時,我們注重和國際接軌,堅定「走出去」,現在還可以為其他國家的核電從業者做一些培訓,協助外國去建核電站,這都是中國創造的影響力和魅力。

而在中國核電發展的洪流裡,喬素凱勇立潮頭,用工匠精神拼搏創新,言傳身教,帶領他的團隊與中國核電事業共同成長、發展、騰飛。喬素凱說:「20多年的一線工作經驗,讓我越來越自信。我相信,我們中國人是聰明和勤勞的,只要我們想做的事就一定能做到!」

採寫:山西晚報記者 孫軼瓊 李莉

相關焦點

  • 孺子可教也——師父找徒弟
    推薦閱讀:(點擊標題)1、疫情中的心法應對2、純真善良是最好的護身符3、警戒色慾的故事>真正的修行不在山上,也不在廟裡8、一定要給孩子看正統文化傳統故事道家講「師父找徒弟」,這段故事環環相扣講述了老翁如何考察張良的品行、資質和悟性,最終選定張良做徒弟的過程。話說二千二百多年前的一天,垂柳輕擺,鳥語花香,一俊雅青年信步走在河岸邊。他不久前做了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博浪沙刺秦!張良原本是韓國貴族,祖父、父親相繼為韓國宰相。
  • 《師父他太難了》,大熊貓師父和機靈徒弟,師父馬甲狂掉,太難了
    今天要給大家帶來一本好書的是《師父他太難了》,作者扶華,這本書的題材是修仙玄幻類。講的是來自現代的靈魂「辛秀」(簡稱「秀兒」)和她的「熊貓師父」的故事。除此之外,還是她和她的一群「弟弟妹妹」一起構建一個「大同修仙世界」的故事,裡面有萌萌噠熊貓師尊,等待大家去rua。Ps:要問我世界上最可愛的是什麼,當然是萌萌噠的「國寶」——大熊貓。此文有可愛大熊貓等待大家「抱走」哦!
  • 郭德綱影視門徒弟,曾打著師父旗號拍爛片,今直言愧對師父!
    5月25日,某知名曲藝博主曝光了一段郭德綱徒弟、導演黃鶴飛的自拍視頻。視頻中,黃鶴飛透露了未來拍攝計劃,稱經由師父默許,不久之後將跟德雲社的師兄弟合拍一部喜劇電影,並大膽地喊話各位年輕編劇,希望他們寫出好劇本給自己拍。
  • 《我們的師父》首位師傅是誰 徒弟們學到的是人生態度
    湖南衛視全新綜藝《我們的師父》昨日在長沙舉辦看片會。節目中,於曉光、大張偉、劉宇寧和董思成踏上拜師之旅,他們的首位師父是著名演員、老藝術家牛犇。看片會後接受媒體採訪時,幾位「徒弟」不約而同表示,在三天兩晚的學習中,他們從師父身上學到的是人生態度。  ­據悉,節目將於本周六晚在湖南衛視播出。
  • 古裝劇中幾對美女師徒同框大PK,後三對師父比徒弟還要美!
    古裝劇裡有很多門派,自然也就有師徒,大多數情況下是男師父收男弟子,女師父收女弟子,當然也有個別例外的。由於電視劇選角的關係,有時候會讓人感覺到師父比徒弟還要美,小編整理了以下幾對,大家一起來看看吧!滅絕師太由周海媚出演,周海媚曾在94版倚天飾演過周芷若,被譽為「最經典的周芷若」,多年後升級為師父滅絕,雖然容顏老去,但依舊風韻猶存,演技超讚,又被譽為「最美滅絕」。飾演徒弟周芷若的祝緒丹也很給力,顏值演技俱佳,詮釋出了一個不一樣的周芷若。這對師徒非常討喜,獲得好評無數。
  • 楊九郎:師父是山——聽師父的話
    記得看過早前天津衛視的一檔叫《笑星夫妻嘉年華》的節目,裡面郭老師曾自豪的說過,徒弟們上家都會點著花樣兒讓師娘做好吃的,每個人都點不同的菜,誰愛吃魚,誰愛吃餃子隨口就能說出來,雖然不是什麼驚天動地的事兒,但恰恰因為是小事兒,反而更讓人覺得郭老師的平易近人。楊九郎也在採訪中表示,業務上,師父通常會比較嚴格,但平時的生活中卻是非常好相處的。
  • 德雲社徒弟惹惱師父後的回天之術,嶽雲鵬、孟鶴堂、張鶴倫都用過
    看了這麼多節目以後,總結出德雲社一條生存之道,不管怎麼招惹郭德綱,只要徒弟們跪下道歉,馬上能得到原諒,而且徒弟們把這一招用的也都很熟練。先說新晉寵徒嶽雲鵬吧,他跟著郭德綱做節目最多,這招練的也是爐火純青。在周六夜現場的舞臺上,嶽雲鵬對陳赫及現場觀眾們說師父壞話:「我師父穿大牌不好看,他穿大牌就和海鮮市場買的一樣。」
  • 《我們的師父》「現身說法」 以綜藝為鏡,感悟代際溝通
    在此之前,徒弟們曾跟牛犇老師一起體驗老年公寓的生活,幫倪萍老師完成演講熱場演出,徒弟們跟師父在相處過程中擦出的火花,引發大眾對代際溝通的思考。不難發現,節目中的師父,都是在自己的領域有著卓越成就,同時兼具人格魅力和性情趣味的人。徒弟們則涵蓋了不同年齡階段的年輕人,他們如何跟師父相處、怎麼走進師父的生活,構成了節目的看點。
  • 為何在武俠小說中,總有師父被徒弟暗算?
    在他們的武俠世界中,對師父的「暗算」模式有三種:徒弟外出言行不慎、後果由師父買單;借「拜師」之名殺害師父以除掉江湖對手;幫派內鬥,謀害爭權。01第一種情況下,往往是武藝平平的徒弟,不分場合地評論他派武功,引發讎隙,師父遭暗算。
  • 「師父,謝謝您」!走進上海分公司的「師徒故事」
    >」之間的點滴1師父:蘇文剛(山東分公司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工會主席)徒弟:曲曉涵(山東分公司黨群幹事)我們的故事:很感謝在我剛參加工作時就遇到了我的師父。(曉涵原創漫畫:師徒日常)2師父:韓毅(合肥融僑花園項目經理)徒弟:蔡瑩(合肥融僑花園項目資料員)我們的故事:從懵懂學子到職場新人
  • 何雲偉乾爹劉洪沂談師徒關係:徒弟也有權利挑選師父
    聽起來有幾分金庸武俠小說中的武林中人,見面打架都得先自報門戶,不然人家刀下都不斬你這個無名之鬼,關鍵收拾你這麼一個野路子他也不提氣呀。提到這個固然繞不開郭德綱和曹金雲、何雲偉等徒弟之間的那些是是非非。在何雲偉離開郭德綱之後,曾想拜過劉洪沂為師,說起來儘管許多對相聲文化了解不深的觀眾們對他不甚了解,但其實劉洪沂在圈裡還是有一定威望的。但這位情商很高的相聲演員沒有收何雲偉,理由是在傳統規矩中,不管師徒之間孰是孰非,徒弟都不該改換門第,所謂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縱使師父千錯萬錯,豈有不認師父之理。
  • 「師父,您辛苦了!」
    九月十號正值新員工入職五十天,在這五十天裡,「導師」們在工作上以身作則,言傳身教,讓「徒弟」們快速熟悉工作,進入角色;在生活上用心關懷,共同進步,關注「徒弟」們生活的點點滴滴,為「徒弟」們排憂解難。五十天來,導師們所做的點點滴滴,都被徒弟們看在眼裡,記在心裡。在教師節到來之際,我們收集了一些徒弟們想對導師說的心裡話,在此分享。孫銳:在這五十天裡,作為師父的賈哥無時無刻的不在關心著我,不論是工作上還是生活上,教會我許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帶著我去現場了解物資的種類和用途,認真解答我的各種疑惑。秋風脈脈含情至,叩門九敘師生義,師恩浩蕩難相報,皓月無邊念恩師。
  • 親愛的師父,我想對您說...
    12部門師父們徒弟們海經公司下左:王雲福(師父) 下中:朱松(師父) 下右:王璐(徒弟) 左上:鄭福祿(徒弟) 上中:李萍 (徒弟) 上右:劉歡(徒弟)數載工程漫漫路諄諄教誨耳畔鳴還有以視頻形式說出心裡話的徒弟們哦1師父王海翔徒弟們郵電器材江西分公司2師父王紅徒弟歷麗,徐小璐,石紹敏中儀公司
  • 郭德綱發特別聲明,首次禁止觀眾送禮,眾徒弟:師父那三節兩壽呢
    當年德雲社草創之初,郭德綱舉步維艱,有零星觀眾在聽相聲之餘,捎帶著給演員拿去點土特產,既在情理之中,也給當時事業不順的郭德綱帶去了些許認同和慰藉。隨著德雲社越來越火,送禮物的觀眾也越來越多,漸漸成了風氣。而郭德綱、嶽雲鵬等演員又經常拿送禮物的事兒砸掛,經常調侃「你們送了,讓沒送的可怎麼辦」,這些段子其實也起到了推波助瀾效果。
  • 「教師節」屬於徒弟的隔空告白:師父,您辛苦了!
    >Teachers' Day師父(左)楊 梟,三林分區指揮部民警徒弟(右)瞿 雷,三林分區指揮部民警您永遠是我的榜樣Teachers' Day師父(右)孫 岑,治安支隊民警徒弟(左)遇見您,是我的幸運Teachers' Day師父(左)沈鄭揚,花木派出所民警徒弟(右)
  • 過去師父選徒弟是如何看其身子骨條件的
    過去師父選徒弟傳授本門武藝是要看其身子骨的,說直白點就是看其是不是練武的料,不像現在不那麼講究,有的老師傅是錢財到位就收徒。當然真正懂得人也少。看徒弟的身子骨條件是為本門負責,怕影響傳承;所以過去師父選徒弟除了看其人品、悟性外,還要看其身子骨條件。
  • 湖南衛視《我們的師父》號稱原創,和韓綜竟有8點雷同
    流程:《我們的師父》中沒有四位徒弟的個人生活場景的拍攝部分,直接是四位徒弟在上海電影博物館門口見面集合,出發去第一個師父家中;《家師父一體》則是花了很長的篇幅介紹四位徒弟的個人生活場景,然後才讓四位徒弟在車裡集合,一同前往第一個師父家中。
  • 何沄偉最器重的徒弟海外英語相聲演出,網友調侃:怎麼不帶帶師父
    何沄偉和曹雲金是郭德綱這一生都繞不開的話題,兩位兒徒對郭德綱的傷害之深超乎很多人的想像,畢竟朝夕相處了十年,而且這十年來徒弟們在自己家裡吃了很多頓飯。郭德綱和他的妻子王惠把他們當成自己的孩子一樣,每次來都必做曹雲金最喜歡吃的餃子,何沄偉最喜歡吃的鰨目魚。
  • 他是被師父常寶堃「寵壞」的徒弟,一輩子的摯愛就是相聲和麻將!
    歷數相聲界名家前輩,偏愛使文哏活的大有人在,但唯獨蘇文茂成為了觀眾們最認可的那一位。倘若把今日的成就完全歸於祖師爺賞飯,天賦使然,顯然是不客觀的。更多還是得遇名師指點和「山後練鞭「下的苦功。蘇文茂的恩師「小蘑菇」常寶堃的確是實至名歸的名師,當年在京津冀三地可謂紅極一時,從受追捧的程度上看甚至蓋過了不少壽字輩的師叔。
  • 《我們的師父》走進中傳 牛犇暢談榜樣力量幾度哽咽
    而紀實性文化品格傳承節目《我們的師父》就是我們再次要求指引下的全新產物,同時它也是我們的又一次創新突破。」總導演孔曉一在現場的分享也表示「我們希望做的這些節目回歸真實,真誠,回歸內心,發覺人跟人,人跟物,人跟自我當中關係。」,而壓軸演講的牛犇老師更是妙語連珠、感人肺腑,「通過跟四位徒弟的接觸,我意外的發現他們的思想很活躍,很上進,很努力,很渴望突破,讓我感受到一種青春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