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開始今天的內容之前,請大家先來欣賞一件器物:
這是一件霽紅搖鈴尊,康熙年間官窯,大御瓷器致敬新品,相信大家看到的第一眼都會被它瑩潤豔紅的釉色吸引,釉若凝脂,光潤如玉,這就是中國瓷器類型中著名的顏色釉,景德鎮四大傳統名瓷之一。
顏色釉是陶瓷裝飾的始祖,它沒有青花的典雅清淡,也沒有粉彩瓷的濃淡暈染,僅憑一色就能讓你念念不忘。
這就是顏色釉。
顏色釉是怎麼出現的?這要追溯到遙遠的商代,那之前瓷器表面還是一層透明釉,充滿智慧的陶工發現如果在透明釉裡加入不同的金屬物質,就會得到不同釉色的瓷器。從此,各種各樣的釉色層出不窮,成為陶瓷百花園中不可或缺的一朵。
人們說「自然界有什麼顏色,就可以燒制出什麼顏色的瓷器」。
影響釉色成色的主要因素是各種作為著色劑的金屬氧化物,此外還與釉料的組成,料度的大小,燒制溫度以及燒制氣氛有著密切的關係。
顏色釉的分類有三種方法:
其一是按照燒成溫度分類,分高溫顏色釉(1300度左右)、中溫顏色釉(1200度左右)和低溫顏色釉(1000度左右)。若以1250度為界,分為高、低兩種;
二是按燒成後的火焰性質分為氧化焰顏色釉、還原焰顏色釉兩種;
三是按燒成後外觀特徵分類,可分為單色釉、花釉、裂紋釉、無光釉、結晶釉等。
顏色釉色彩繽紛、變化萬千,
下面燕子給大家介紹幾種常見的經典釉色。
紅釉
說起顏色釉,最有名的就是紅釉了,霽紅、郎紅分別是康熙年間最受歡迎的釉色,俗稱「千窯一寶」。這種釉色很難燒制,釉料難調、容易揮發,稍不留神就會深淺不一,成品率很低,所以一般都是宮廷專用精品,皇帝的最愛,具有一定的收藏價值。
藍釉
傳統藍釉,以天然鈷土礦為呈色劑,除含氧化鈷外,還含有氧化鐵和氧化錳。藍釉最早見於唐三彩中。高溫藍釉出現在元代。入明以後,特別是在宣德時,藍釉器物多而質美。後人把霽藍、霽紅、甜白並列,推為宣德單色釉瓷的三大「上品」。
黃釉
黃釉瓷通常很少見,在古代是皇家專屬顏色,一方面因為這種釉色來之不易,燒制困難,稀有珍貴,另一方面就是取黃色的諧音,非常吉利,視覺上又給人一種尊貴霸氣的感覺,深受喜愛。
青釉
自古釉色重青釉,所謂的青釉並不是純粹的青色,分為天青、粉青、梅子青、豆青、翠青等,青釉是我國出現時間最早的釉種。「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這是唐代詩人陸龜蒙讚嘆青瓷釉的詩句,大家品品,清新高級不脫俗。
當代顏色釉
以上只是一些經典的釉色,還有許多燕子就不一一列舉了,隨著時代技術的發展,顏色釉也更加多樣化。從單色釉發展成複色釉和窯變釉,在結晶釉的創作上更是變化無窮,瓷器上美麗花紋的結晶,韻味獨特的藝術,頗受人們喜愛與讚賞。
如今陶瓷也在跟隨時代的腳步,跟上潮流,將傳統藝術與時代審美相結合,古今中外兼備,獨特的審美讓人眼前一亮,美輪美奐,裝飾性十足。
顏色釉發展到今天
依然風生水起就應了那樣一句話:
「文化不可以單一形式存活,
瓷之色亦然」。
感謝您的閱讀,若您也對瓷器感興趣,可以關注「大御瓷器」,後續有更多精彩內容等著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