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鎮顏色釉|風情萬種,給你不一樣的「釉」惑

2020-12-18 大御瓷器

前言

在開始今天的內容之前,請大家先來欣賞一件器物:

大御瓷器霽紅搖鈴尊

這是一件霽紅搖鈴尊,康熙年間官窯,大御瓷器致敬新品,相信大家看到的第一眼都會被它瑩潤豔紅的釉色吸引,釉若凝脂,光潤如玉,這就是中國瓷器類型中著名的顏色釉,景德鎮四大傳統名瓷之一。

顏色釉是陶瓷裝飾的始祖,它沒有青花的典雅清淡,也沒有粉彩瓷的濃淡暈染,僅憑一色就能讓你念念不忘。

這就是顏色釉。

顏色釉是怎麼出現的?這要追溯到遙遠的商代,那之前瓷器表面還是一層透明釉,充滿智慧的陶工發現如果在透明釉裡加入不同的金屬物質,就會得到不同釉色的瓷器。從此,各種各樣的釉色層出不窮,成為陶瓷百花園中不可或缺的一朵。

人們說「自然界有什麼顏色,就可以燒制出什麼顏色的瓷器」。

影響釉色成色的主要因素是各種作為著色劑的金屬氧化物,此外還與釉料的組成,料度的大小,燒制溫度以及燒制氣氛有著密切的關係。

顏色釉的分類有三種方法:

其一是按照燒成溫度分類,分高溫顏色釉(1300度左右)、中溫顏色釉(1200度左右)和低溫顏色釉(1000度左右)。若以1250度為界,分為高、低兩種;

二是按燒成後的火焰性質分為氧化焰顏色釉、還原焰顏色釉兩種;

三是按燒成後外觀特徵分類,可分為單色釉、花釉、裂紋釉、無光釉、結晶釉等。

顏色釉色彩繽紛、變化萬千,

下面燕子給大家介紹幾種常見的經典釉色。

紅釉

說起顏色釉,最有名的就是紅釉了,霽紅、郎紅分別是康熙年間最受歡迎的釉色,俗稱「千窯一寶」。這種釉色很難燒制,釉料難調、容易揮發,稍不留神就會深淺不一,成品率很低,所以一般都是宮廷專用精品,皇帝的最愛,具有一定的收藏價值。

景德鎮燒出第一件紅釉

藍釉

傳統藍釉,以天然鈷土礦為呈色劑,除含氧化鈷外,還含有氧化鐵和氧化錳。藍釉最早見於唐三彩中。高溫藍釉出現在元代。入明以後,特別是在宣德時,藍釉器物多而質美。後人把霽藍、霽紅、甜白並列,推為宣德單色釉瓷的三大「上品」。

黃釉

黃釉瓷通常很少見,在古代是皇家專屬顏色,一方面因為這種釉色來之不易,燒制困難,稀有珍貴,另一方面就是取黃色的諧音,非常吉利,視覺上又給人一種尊貴霸氣的感覺,深受喜愛。

青釉

自古釉色重青釉,所謂的青釉並不是純粹的青色,分為天青、粉青、梅子青、豆青、翠青等,青釉是我國出現時間最早的釉種。「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這是唐代詩人陸龜蒙讚嘆青瓷釉的詩句,大家品品,清新高級不脫俗。

當代顏色釉

以上只是一些經典的釉色,還有許多燕子就不一一列舉了,隨著時代技術的發展,顏色釉也更加多樣化。從單色釉發展成複色釉和窯變釉,在結晶釉的創作上更是變化無窮,瓷器上美麗花紋的結晶,韻味獨特的藝術,頗受人們喜愛與讚賞。

如今陶瓷也在跟隨時代的腳步,跟上潮流,將傳統藝術與時代審美相結合,古今中外兼備,獨特的審美讓人眼前一亮,美輪美奐,裝飾性十足。

顏色釉發展到今天

依然風生水起就應了那樣一句話:

「文化不可以單一形式存活,

瓷之色亦然」。

感謝您的閱讀,若您也對瓷器感興趣,可以關注「大御瓷器」,後續有更多精彩內容等著你。

相關焦點

  • 一生痴愛顏色釉——記傳統顏色釉燒制技藝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鄧希平
    走進「千年瓷都」景德鎮,你會被瓷器之美、匠心之巧、底蘊之厚所震撼。青花、粉彩、玲瓏、顏色釉,這是景德鎮的四大傳統名瓷。其中,顏色釉又稱「人造寶石」,是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瑰寶。在景德鎮名坊園,有一個「鄧希平陶瓷藝術館」,裡面展出了傳統顏色釉燒制技藝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鄧希平的代表作品。
  • 最是那一抹紅的「釉」惑
    說到愛情,你首先想到的是什麼?是戀人害羞時頰上的一抹緋紅,是看向你時抿嘴而笑的一抹朱紅,還是人群中最亮眼的一抹嫣紅?每個人大都會有不同的答案,但不置可否的是,那一抹紅最是誘人。在瓷器中,也有一種獨特的紅,誘惑著每一位愛瓷之人為之傾倒。
  • 銅藍釉是對鈞釉的一次創新
    爐鈞釉創燒於清雍正年間,盛行於雍正,乾隆二朝,因低溫爐內燒成,仿宋鈞釉面的名:南窯筆記》上說; 「爐均次種,乃爐中威燒,顏色流淌中有紅點者為佳,青點次之 釉厚不透明釉面開細小紋片,其結晶呈色多種,多種,深淺不一,有紅,蘭,紫,綠,月白等色並溶於一體。在器物釉面上形成長短不一的垂流條紋,有的彎曲,有的垂直,還有的似山嵐雲氣與斑點交混在一起,布滿器身。
  • 漲知識|把釉上彩、釉中彩、釉下彩一次搞懂
    大家好,我是大御瓷器的燕子,經常會有一些初次接觸瓷器的朋友們向我諮詢一些關於瓷器的專有名詞與知識,其實瓷器的世界太大,需要我們去學習的東西也有太多,今天我就先來和大家講一講經常被搞不清楚的釉上彩、釉中彩、釉下彩。
  • 元代景德鎮窯藍釉白龍紋盤賞析
    藍釉白龍紋盤,元,高1.1cm,口徑16cm,足徑14cm,故宮博物院藏 盤折沿,淺壁,平底。通體內外施藍釉,外底無釉。盤心坦平,在藍釉地上以白色泥料塑貼一條矯健的白龍。龍細頸,三爪,作昂首翻騰狀。 此盤屬於高溫鈷藍釉瓷器。這種傳世元代藍釉白龍紋盤見諸發表的共有4件,除故宮博物院收藏的這一件以外,日本出光美術館、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和英國倫敦大維德基金會各收藏1件。 高溫鈷藍釉瓷器是元代景德鎮窯的新品種之一,它是明代霽藍釉的前身。元代藍釉器的造型有梅瓶、匜(yí 音儀)、爵、小杯、盤等。裝飾方法有描金和用白泥堆貼龍、飛鳳、海馬紋等。
  • 清早期 —— 顏色釉瓷器(高清圖)
    清雍正 霽紅釉窯變碗 高8釐米,口徑18.3釐米,足徑8.3釐米 霽紅釉瓷器燒造非常困難,氛圍及火候稍有不當即會出現灰暗、燒失、偏色等瑕疵。其中一些雖燒造不夠完美但顏色變化仍頗有情趣者,常常被作為霽紅的窯變品種而保留,並由於其稀少,竟乃至身價倍增,甚至進獻給皇帝。
  • 瓷器收藏:大美至簡的單色釉瓷器!
    但是在唐代以前,單色釉的燒制工藝一般。它在宋元時的創燒已經蔚為大觀,明清時期官窯出品的精煉單色釉瓷更是臻於頂峰,達到了「合於天造,厭於人意」的境界。明清單色釉瓷的精湛技藝,成就了它在拍場上的屢創新高。沒有青花的藍白相映,沒有彩瓷的繁複繽紛,縱然僅純淨一色,卻不輸「濃抹淡妝」,這就是單色釉。
  • 呂成龍:《明清官窯瓷器》米色釉、淡黃釉
    雖多是單色釉,但並不顯單調,紅色的熱烈,黃色的華貴,藍色的靜謐,紫色的神秘,窯變的豐富……充分顯示出其釉質純淨典雅的特質,令人神往。此外,顏色釉瓷器還通過自然的工藝變化,增添韻律和節奏感,並與相適應的造型完美結合,恰如其分地表現出釉色的天然麗質。可以說,顏色釉正是以不加雕琢的天然意趣,體現著中國傳統的審美情趣。
  • 「彝鼎留芳——宋元時期景德鎮米黃釉器物特展」在景德鎮舉行
    近日,「彝鼎留芳——宋元時期景德鎮米黃釉器物特展」在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拉開序幕。此次展覽由景德鎮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旅遊局和湖州市文物局主辦,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湖州市文物保護管理所承辦,通過景德鎮、宜春、杭州、湖州等4個單元,展示了宋元時期景德鎮米黃釉瓷器的發展及創新。
  • 明宣德鮮紅釉綬帶葫蘆瓶
    我很喜歡這件,器型與我的藏品幾乎一模一樣,像一個窯工做出來的。明代由於燒窯技術的局限性,幾乎所有的立件都不規整,這種現象一直延續到康熙,直到條刀的發明才結束,從此立件、大件、琢器等器型開始規整起來,所以明代立件瓷器都有點瑕疵,這也是鑑別和斷代技巧之一。兩件器型的瓶口都有一點歪,而且還是朝著一個方向歪。
  • 鎮館之寶·首都博物館藏景德鎮窯灑藍釉缽
    首都博物館中國著名的瓷器專家耿寶昌、付大滷等人齊聚一堂,經過一番仔細辨認,專家們認定這件瓷器是一件中國宣德年間燒制於景德鎮瓷器,而且工藝十分特別,叫做灑藍釉。根據器型特點專家們把它命名為景德鎮窯灑藍釉缽,隨後就被定為了珍貴的國家一級文物。大明宣德皇帝是中國明朝的第五位皇帝名叫朱瞻基,他從小聰明好學,在位期間民間富足,對外採用安撫政策保持了社會的穩定,歷史上把他和他父皇明仁宗朱高熾開創的時代稱為仁宣之治。
  • 釉下彩的代表——青花瓷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呢我們繼續來聊聊瓷器彩裝飾方式的最後一種方式---釉下彩;那麼釉下彩我在前文提到過就兩個品種,一種就是我們所熟知的「青花」,而另外一件叫做「釉裡紅」。今天我們還是以天津博物館館藏的一件非常名貴的展品「首先呢我們先給青花瓷做個定義,是以氧化鈷為呈色劑,在素胎上繪畫紋飾,之後上透明釉後入窯高溫(1200攝氏度以上高溫)的還原焰下一次性燒制而成的這種白地藍花的瓷器就叫青花瓷,也可以叫做釉裡藍。
  • 釉下彩、釉中彩與釉上彩的區別!
    1、製作步驟、過程不同    2、燒成的溫度順序不同     3、外表不同4、分類不一樣        5、色料不同一、   製作步驟、過程不同                                                  釉下彩:在生坯或經過烘烤後的素坯上直接用色料進行創作,再經過上釉,最後窯燒而成,色料可充分滲透在瓷器當中
  • 萬代名瓷之首冠——祭紅釉觀音瓶
    祭紅是景德鎮的陶工在明宣德時期創燒的著名紅釉品種,它是以銅為著色劑,生坯上釉,置於還原焰氣氛中,在1250℃-1280℃溫度下一次燒成。祭紅色澤深沉穩定,不流釉不脫口,釉面也罕有龜裂紋理。祭紅釉又稱鮮紅釉、寶石紅釉、霽紅釉、積紅釉、醉紅釉,是一種極為名貴的顏色釉。
  • 灑藍釉——揮灑自如的美
    灑藍釉又稱「雪花藍釉」、「灑藍釉」。明宣德時景德鎮所創,清康熙時燒製成熟。是在燒成的白釉器上,以竹管蘸藍釉汁水,吹於器表,形成厚薄不均、深淺不同的斑點;所餘白釉地仿佛是飄落的雪花,隱露於藍釉之中。灑藍釉創燒於明代宣德年間的景德鎮,之後停燒。到了清代康熙時期才又恢復生產。
  • 改寫景德鎮陶瓷工藝史的展覽——彝鼎留芳宋元米黃釉瓷器特展開幕
    從景德鎮窯不產米黃釉,到今天種種學術研究證實,宋朝,景德鎮不止青白瓷,還有米黃釉瓷。7月2日上午,「彝鼎留芳——宋元時期景德鎮米黃釉器物特展」在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展出。
  • 什麼是釉上彩?什麼是釉中彩?什麼是釉下彩?
    由於是畫在釉面上的,所以彩料應用廣泛,釉色鮮豔,品種豐富且藝術性較強,因而易磨損,易受酸鹼等腐蝕。且繪製的技法比較容易,表現力極強,但是因為色料並沒有與釉料完美融合,所以所繪製的紋樣稍凸出,摸上去有手感。釉上彩繪主要包括五彩、粉彩、新彩、琺瑯彩、墨彩、描金等。色料用的是650℃——800℃的低溫燒成。由於溫度低,許多顏料都能經受這樣的溫度,故燒出來的顏色變化不大。
  • 古代陶瓷真偽鑑定之施釉工藝鑑定
    釉中加入不同的金屬氧化物,燒制後就會呈現不同色澤,即顏色釉。通過施釉,產品表面就變得平滑、光亮、 不吸溼、不透氣。同時在釉下裝飾中,釉層還能保護畫面,使之經久耐用,並防止彩料中有毒元素的溶出。如果使釉著色、析晶、乳濁、消光、開片等,還能增加產品的藝術性,掩蓋坯體不良的顏色,從而擴大陶瓷原料的使用範圍並提高產品的等級。
  • 中國陶瓷之釉下彩
    釉下彩是在成型的素胚上用陶瓷顏料進行彩繪、貼花等進行裝飾,又在這圖案上施上一層釉水,入窯經1200攝氏度至1400攝氏度的溫度燒制,燒制出來的圖案被釉層包裹著,在釉的下面,稱為釉下彩。釉下彩陶瓷表面平滑光亮、陶瓷晶瑩透亮。釉下彩是傳統陶瓷的主要裝飾手法之一。
  • 精品推薦—灑藍釉觀音尊
    灑藍釉:瓷器釉色名。又稱「雪花藍釉」、「灑藍釉」。明宣德時景德鎮所創,清康熙時燒製成熟。是在燒成的白釉器上,以竹管蘸藍釉汁水,吹於器表,形成厚薄不均、深淺不同的斑點;所餘白釉地仿佛是飄落的雪花,隱露於藍釉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