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黃學傑:科研人員要敢於下海捨得上岸

2020-12-14 搜狐網

  一度,黃學傑的頭銜是多家公司的總經理、副總經理,當然他也沒有離開科研崗位。如今他笑稱已經歸位,在中科院物理所一心一意做起了科學研究。

  現在看來,下海轉悠這一圈,對黃學傑而言是正確的選擇,從另一個角度看,中國鋰離子動力電池產業也因此受益。

  「10年前我們就開始註冊公司做產業化。」黃學傑說。1997年他領導的物理所固態離子學課題組發起設立了第一個公司,註冊資本為100萬元,第二年便建成了國內第一條圓柱形鋰離子電池中試線,當時生產的直徑為18毫米的18650型電池本來是針對手機市場的,但做出來後發現市場上的手機卻是越來越小,於是他們將目標瞄準電視臺用的攝像機。如今我國電視臺用專業攝像機電池40%以上都是他們生產的「方向牌」電池。

  1999年,他們認識到發展鋰離子動力電池是大勢所趨,多方尋求投資,成都地奧集團經過調研,與中科院物理所達成投資協議,地奧一期投資500萬元,中科院以技術入股,雙方各佔50%股份,註冊資本1000萬元,成立了第二家公司———北京星恆電源有限公司。北京星恆當時提出的目標就是開發混合電動汽車用鋰離子動力電池,第二年夏天雙方增資並吸收了內地和香港的風險投資,北京星恆增資到5000萬元,地奧集團和物理所在其中分別佔40%股份。

  「我們幹的是養豬、種韭菜到包餃子的事,」黃學傑這樣比喻當時材料被封鎖,只能自主研發的情景。當時他們花錢在北京八大處科技園區買了一塊地,開始各種材料和動力電池的研發。

  「實際上,這個地方後來成了孵化器。」黃學傑說。每當一個技術開發成熟時就拿出去建立新的公司投產。

  2002年錳系正極材料開發成功,他們在山東淄博建了正極材料試驗工廠。「我們當時的想法是,不能只滿足於做文章,出鑑定成果,還要做產品、要規模和產值。」2003年,他們又轉讓電解液技術在上海建了一個廠。

  2003年,在鋰離子動力電池開發出來後,經過何祚庥院士的推薦,聯想投資經過認真評估,與北京星恆合資在蘇州新區註冊了蘇州星恆電源有限公司,註冊資本為8200萬元,研發的投入是驚人的,至2006年星恆電動自行車電池在市場上打開局面時,投入蘇州星恆的現金總量已超過8000萬元。同年9月聯想投資決策會上給他們下的任務是必須解決三個問題:一個是產品的安全性保證,第二個是證明該產品能大批量生產,第三個是市場能夠接受。

  2004年底,蘇州星恒生產的電池通過了美國UL實驗室的安全認證,這是一個可以在國內外銷售的各種家用電器上看到的標誌,緊接著,他們研究出自動化生產方法,而這個方面日本是向我們封鎖的,2005年星恆開發出了獨特的生產工藝並實現了自動化生產。2006年賣出去兩萬多套產品,也進入了國際市場,證明了市場能夠接受。

  「經過三年的時間,三個問題全都回答了。」黃學傑為他的團隊自豪。

  蘇州星恆成立時,黃學傑就提出主要管技術方面的工作,兼任技術副總。「那段時間,一年我有八個月時間在車間,還要在北京蘇州之間來回跑,最多的時候一個月有10天睡在火車上。」2005年公司的技術工藝隊伍逐漸成長起來,他又主動辭去副總經理職務,退出了管理層,承擔物理所—星恆聯合實驗室的組建工作。

  「做產業化,剛起步時,科研人員要義無返顧地跳進去,把它做起來;等發展到一定程度,運行正常,就要捨得跳出來。這樣既能把一個高科技企業做出來,也有利於產業的技術發展。」黃學傑說。

  「今年我主要負責一件事情,就是混合電動汽車電池材料和電池設計的研發支持。星恆已經和一家國外汽車廠商籤署了合作協議,今年需要拿出讓汽車公司認可的電池。」黃學傑說,「我的角色也在變化,從早期什麼事情都做過渡到前幾年的一個困難解決者,現在正在變成一個下一代技術的研究開發者」。

(責任編輯:史少晨)

相關焦點

  • 科研人員留職創業:又一次「下海」的實驗
    時隔30年,國務院再次向國有機構科研人員拋出「下海」的繡球,以保留體制內身份和待遇3年為優惠條件,鼓勵他們離崗創業。國務院近日印發《關於進一步做好新形勢下就業創業工作的意見》(下稱《意見》)要求,高校、科研院所等事業單位要探索專業技術人員在職創業、離崗創業有關政策。
  • 科研人員留職創業:又一次「下海」的實驗—新聞—科學網
    那麼,面對專門面向科研人員的「停薪留職2.0」的政策優惠,科研人員要不要投身於這場「下海」的實驗呢?需要注意些什麼? 三年時間夠不夠? 縱覽《意見》,國務院此次政策鼓勵,比之30多年前的「停薪留職」稍顯人性化,時間上也從「一般不超過兩年」放寬到「3年內保留」。而此前阿里巴巴掌門人馬雲也曾有過「大部分網際網路公司活不過3年」的言論。
  • 中科院物理所黃學傑出席鋰電「達沃斯」並主題演講
    黃學傑,男,1966年7月生,1993年畢業於荷蘭Delft技術大學獲博士學位,1994-1995年在德國Kiel大學做博士後,現任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納米物理於器件實驗室副主任,固態離子學課題組組長。
  • 【專訪】動力電池專家黃學傑:開門創新,做好動力電池
    因此,整車企業不應當把電池看做整車的配套產品,而是要逐步將動力電池納入自己的管理體系,以嚴格保證質量。還要有可靠的遠程監控自診斷報警系統,對運行中的動力電池進行實時監控和診斷。  八項指標,評估優質動力電池  好的動力電池該如何評估呢?
  • 黃學傑:鎳錳酸鋰正極與錫基負極「前瞻」
    【2020先進電池材料論壇】黃學傑:鎳錳酸鋰正極與錫基負極「前瞻」材料會議文章來源自:高工鋰電網2020-08-28 11:36:01 閱讀:59 正極材料是制約鋰電池發展的最大障礙產業界認為,要使電動汽車性價比達到最佳,電池Pack能量密度應達到235Wh/Kg及500Wh/L,價格為100美元/KWh,屆時單體電池能量密度將達到350Wh/Kg/750 Wh/L,價格為75美元/KWh。
  • 90多科研人員集體離職事件,科研人員薪資為什麼如此低!中科院黨組...
    此前,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多名科研人員集體出走,其中大多數是博士畢業,並擁有事業編制。這在中科院系統內引起廣泛關注。6月28日晚,有人說,已有90餘名科研人員辭職,均為中科院合肥研究院核能安全技術研究所職工。「核所最高峰的時候有500人,這幾年人才快速流失,去年開始只有200個人了。這下90多個人辭職,現在就剩100人左右。」
  • 中科院研究員黃學傑:探討鋰離子動力電池的安全性問題及發展重點
    很高興咱們又在一年一度電動學會,電動汽車工業委員會的會議上聚首。從這一點來講的話,要讓你汽車爆炸威力減小下來,要做的事情是什麼?儘可能減少裡面的還原劑的量,提升的話,裡面的正極穩定性,在一定範圍內不要變成氧化劑,這種情況下才能避免電池出現熱池混,氧化劑和還原劑裝在盒子裡面,混合以後就會觸發點。第一步就是洩氣,然後是破裂,空氣進去了,如果你的電池箱裡面沒有滅火劑,更多火就起來了。
  • 黃學傑:磷酸鐵鋰電池比三元鋰更安全
    近年來,新能源汽車呈產銷兩旺,國內動力電池行業呈現爆發式增長,尤其是新能源電動客車受政策和市場雙重影響,銷量持續上升,但因為電池安全而導致的客車事故也多次發生,為此,我們針對新能源客車動力電池「三元·磷酸鐵鋰」技術路線話題採訪了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黃學傑,他認為:電動客車的電池安全性要求高於電動轎車,不應以比能量和價格為優先考量,而是以安全
  • 黃學傑:客車電池首先考慮安全、壽命和可靠性
    近年來,新能源汽車呈產銷兩旺,國內動力電池行業呈現爆發式增長,尤其是新能源電動客車受政策和市場雙重影響,銷量持續上升,但因為電池安全而導致的客車事故也多次發生,為此,中國客車網將針對新能源客車動力電池「三元·磷酸鐵鋰」技術路線話題採訪了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黃學傑,他認為:電動客車的電池安全性要求高於電動轎車,不應以比能量和價格為優先考量,而是以安全、
  • 黃學傑:鋰離子電池運行需慎重 安全性問題可治可防
    在本次論壇上,來自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員黃學傑博士發表了「鋰離子動力電池安全性問題討論」主題演講。黃學傑以電池內部結構和原理為入口,深入淺出地引出了鋰離子動力電池安全性問題。黃學傑認為,材料的選擇對電池的安全性影響很大。一方面要從材料的質量抓起,杜絕劣質材料的使用,電解液等一定要合格。另一方面,為了提高電池的安全性能,在電池生產過程中應當儘可能減少材料中還原劑的量,提升正極的穩定性以避免電池出現熱失控事故。
  • 中國電池工業協會副理事長黃學傑獲「新材料成果轉化獎」
    圖1.右四為中科院物理所黃學傑研究員  黃學傑,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松山湖材料實驗室副主任,廣州中國科學院工業技術研究院鋰離子動力電池工藝裝備技術服務平臺主任,中國材料學會常務理事,中國電池工業協會副理事長,《儲能科學與技術》編委會主任,Progress in Natural Science-Materials International 等多個期刊編委
  • 公務人員帶編「下海」弊大於利
    允許高校、科研院所等事業單位科研人員離崗在冀創辦企業或到企業開展科技成果轉化,5年內保留人事關係,代繳社會保險和住房公積金,檔案工資和專業技術職務正常晉升。期滿重返原單位的,工齡連續計算。高校、科研院所人員到企業兼職,可按規定領取相應報酬或獎勵。鼓勵黨政機關優秀人才按照組織批准、個人自願、雙向選擇原則,離崗到企業兼職,支持企業發展,不在兼職企業領取任何報酬和投資入股,離崗期限3年,機關原待遇不變。
  • 俗話說:下海系紅繩,上岸斷青絲,是啥意思
    有句農村俗語叫做:「下海系紅繩,上岸斷青絲」,是什麼意思呢?女孩手腕帶紅繩是什麼意思呢?在以前社會,很多待嫁的大齡女子為了祈求美好的姻緣,就會去月老廟中求得一根紅繩子,然後把紅繩子系在手腕上,也有系在右腳上的,都是用來表明自己正在待嫁求偶,希望得到美好的姻緣,期待真愛早日出現。因此手腕系紅繩指的就是「未婚待嫁女」。
  • 中科院科研人員發現一類新型微生物命名「中科微菌」
    中新社北京3月27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27日發布消息說,該所科研人員最近發現一類廣泛存在於城市汙水處理系統中的新型微生物,並將其分類命名為「中科微菌」科(Casimicrobiaceae)。
  • 中科院合肥研究所辭職事件:如果工資提高,科研人員還會辭職嗎?
    這個不好說,因為到現在我們都還沒有知曉中科院下屬合肥科研所為何那麼人辭職的根本原因,現在的都是推測,只是一個估計,現在只有國家的調查組將所有事件的來龍去脈調查清楚,公布於眾,我們才能夠知曉整件事情的答案。
  • 連結科研與教育,中科院將科研課題編進小學科學教材
    7月18日,在科學出版社主辦的「高端科研資源科普化暨中小學科學素養教材研討會」上,一位教師的話引起了在場眾多一線科學教師的共鳴。如何進一步提升中小學生科學教育的效率和質量?該研討會給出了一個方案,那就是架起一座橋梁,將中科院的高端科研資源與中小學生的科學教育連接起來。
  • 【國科新政聲】科技部、中科院、工程院:弘揚科學家精神,營造風清氣正的科研生態
    參加座談會的各位院士、國科農研院田冰川院長及科研人員們表示,中央出臺《關於進一步弘揚科學家精神加強作風和學風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各項規定非常好,但關鍵要落實落地,成為科研人員的自覺。加強科研作風學風建設是一項長期任務,應該經常抓、持續抓。弘揚科學家精神,不僅是科技界的事,全社會都應當弘揚科學家精神。
  • 中科院物理所懷柔園區啟用 5個研究組 近150名科研人員入駐
    原標題:中科院物理所懷柔園區啟用 5個研究組、近150名科研人員入駐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取得新進展。10月30日,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懷柔園區正式啟用,綜合極端條件實驗裝置、材料基因組研究平臺、清潔能源材料測試診斷與研發平臺率先進入科研狀態。物理所5個研究組、近150名科研人員入駐開展科研工作,年底將超過200名。當天,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中國科學院凝聚態物理卓越創新中心掛牌,北京物科儀器研發中心揭牌。
  • 從中科院辭職了:年薪漲10倍,科研人員能不心動嗎?
    這次事件絕對不是偶然,兩百多人的研究所一次性離職90多人,要說其中沒有貓膩恐怕是沒有人會相信的,好在有關部門已經成立了調查組進行調查,希望調查結果能夠快點公布。馬雲曾經說過科研人員主動離職無外乎兩種原因,一是工資待遇不夠好,二是受了委屈,那到底是哪種原因估計也只能等調查結果了公布才能知曉。總之不管是哪種原因,還是希望有關部門能夠重視科研人才,儘可能的留住人才,不要讓高端人才無故流失。
  • 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這裡有最好的科研土壤
    2018年,世界首例體細胞克隆猴在中科院神經所誕生的消息發布,這是當年全球科學界最引人矚目的進展之一。這一重大突破的背後是一支年輕的「土博士」團隊,劉真是其中一員。  劉真的脫穎而出得益於中科院神經所創新的機制體制。多年跟蹤採訪中科院神經所,記者發現,在這裡,最好的科研土壤正在積澱。二十載求索,探路科研體制改革,這個年輕的研究所正向著成為世界頂尖科研機構的理想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