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很少人知道,黃渤最先是以歌手身份出道的。但是,當其他同門師兄妹都火遍樂壇時,黃渤卻一直沒能紅起來。1993年起,黃渤就做了一名歌廳歌手,一唱就是7年,我年紀小,這些都沒見過,估計黃渤唱歌沒幾個人見過。然後還當舞蹈教練,據他自己講,90年代那會兒,青島跳舞叫得上號的,大都是他的學生。後來跑廣州去唱歌,組了個藍色風沙,又組了個野火玫瑰,都沒唱紅,和他一起去廣州的有兩個人火了,一個叫毛寧,一個叫楊鈺瑩。
黃渤從廣州輾轉到北京,跑夜場賣唱,不斷給唱片公司投歌曲小樣。但是所有努力都像打水漂,沒有一點回報。後來一次偶然的機會,黃渤出演《上車,走吧》這部電影。他發現自己很有表演天賦,於是選擇轉行做演員。這個選擇改變了他的人生,他出色地演繹了很多電影角色,他自己也從此星路大開,收穫事業的成功。很多時候,並不是自己不努力,之是你還沒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而已,不知道大家認不認同這句話,有時候,我們會迷失自己,以為努力沒有回報,以為壓力無法消除,以為舒適了就可以滿足。其實,不是你笨,而是你努力的方向不對。
黃渤的優秀之處,不僅僅是在於讓人「忽視」他的外表,反而是可以讓人顛覆性的感覺他很帥。這完全就是個人魅力所致。很多人覺得當演員可以賺錢、出名,可黃渤純粹是喜歡。上學的時候同學找他拍戲,他不計報酬,客串也沒問題。宋曉飛覺得,黃渤的演完全不是一種技術上的演,他可能沒有濮存昕、陳道明會演,他不用技巧,他是用心、用真摯去演,所以也打動人。除了走心、聰明。黃渤比一般的演員能夠承受更多的痛苦與壓力。拍《鬥牛》時,黃渤每天跟牛在一起演,牛沒辦法配合演員,只能順著它的動作走。黃渤演一個很窮的農民,每天的妝很髒。片場到處都是土和風沙,幾十遍地往山上跑,還要上樹、再往下摔,幾乎是人體所能忍受的極限。
黃渤憑藉在《鬥牛》中的精彩表現,與另一位著名演員張家輝共享金馬影帝的殊榮,成為繼劉燁之後,第二位內地金馬影帝。相比其他獲獎者的喜極而泣,黃渤卻不失一貫的幽默風趣,甚至開起了自己的玩笑:「記得剛考上北京電影學院的時候,有的同學就說:『黃渤也考上電影學院了?現在的招收標準也太鬆了吧!』(全場爆笑)。後來還有一位長輩知道我要演戲了,就跟我說:『女怕嫁錯郎,男怕選錯行!』不過看樣子我選對了!」全場在笑聲中掌聲雷動。
黃渤的外形很有魅力。他不是長得好看,而是有一張有故事的臉。他的眼睛會說話,看著人的時候千言萬語,耐人尋味,讓人想要去研究去探索。黃渤的表演有深度,這個無需多說,黃渤是一個有明確理想和格局觀的演藝工作者。作為演員,其實他的表演並不總是完美,人物並不都成功,有些表演存在明顯的瑕疵,但他確實總在評估自己的能力、評估自己能夠和應該達到的水平,他知道什麼是真正的好,並且總在衡量自己離那個好的距離。他要求自己的審美必須高於現階段的能力,認為一旦能力和審美已經趨近,就處在創作的危機當中。
黃渤對於演員身份也很清醒,他說演員只是導演的工具,無論演多好,也只能在導演提供的框架裡面去表演。而他自己是一個有很多話要說的人,所以他才會走上導演之路。我想他一定是滿肚子的話想說吧。黃渤的演員身份深入人心,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他在的唱歌天賦還是很棒的,只是被他那耀眼的演技掩蓋了,不能說他十全十美,但是他有些時候真的讓人毫無挑剔,他是一個平凡又閃耀的存在,平凡到他能夠和一個陌生人親切的問候,閃耀到他的成就讓人仰望,喜歡黃渤!
黃渤與臺灣結緣起於08年參演臺灣商業片的旗幟性人物朱延平的《大灌籃》,09年憑藉電影《鬥牛》成繼夏雨、劉燁、張涵予以後第四個拿到金馬影帝的內地男演員,2012年又參演了臺灣影史上投資第二高的影片《痞子英雄》。有媒體說黃渤是「金馬獎最愛的內地男演員」,黃渤自09年後便年年出席金馬獎,從頒獎嘉賓、評委,直到2012年和曾寶儀一起擔任司儀,這是金馬獎首次給內地男星如此殊榮。連他自己都說,」除了金馬獎主席也沒什麼可以給我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