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7月27日報導 西媒稱,趙旭陽(音)生完孩子後一個月沒洗澡、沒出門也沒喝過涼水。這是中國傳統的「坐月子」習俗中的一些規定。儘管中國的開放和現代化程度已經很高,但產婦「坐月子」仍不在少數。因此,27歲的英文教師趙旭陽在得到家中女性親戚們的忠告後決定分娩後待在家中整整一個月,直到骨骼和肌肉「復原」。
據埃菲社7月25日報導稱,趙旭陽告訴記者,她的多數女友也都遵循這樣的習俗,有的甚至執行得更為嚴格。
「傳統來說,坐月子時不能洗頭洗澡,甚至不能刷牙,但我生完孩子三四天後就開始刷牙,第12天就開始洗頭,一個月後洗了澡。」她說。
資料圖片:安徽近千名孕婦共練瑜伽新華社發
她還表示,在坐月子期間,每天的大部分時間都在床上度過,「一天吃3至4餐,剩下的時間我就看看書,聽聽音樂」。當然一天中最重要的任務是給孩子餵奶,因此這一個月對新手媽媽來說也是一個關鍵的適應期。
根據傳統的中醫理論,女性在懷孕和分娩期間消耗了大量的體力和血液,因此拿出一段時間來得到全方位的照料對於產婦身體的恢復和未來的身體健康都至關重要。
此外,中醫還認為,產婦在這個時期最體虛和脆弱,因此患病的風險也大大增加。
報導稱,寒冷被認為是首要的敵人,因此決不能吹空調、洗冷水澡和喝冷飲。必須裹著厚厚的衣服保暖,即便是在現在很多城市室外溫度達到40度的情況下也不例外。
幾天前,中國當地媒體就報導了一則產婦三伏天坐月子中暑身亡的新聞,在社交網站上引發了針對這一傳統習俗的討論。
上海和睦家醫院婦產科專家陳美嘉(音)對埃菲社表示,這樣的觀念應該改變了。她認為「月子」要「坐」,但其中的一些習慣屬於過去,應當擯棄。
例如,在古代,水不像現在這樣乾淨,因此如果傷口沾水的確有感染的風險。此外,當時各家各戶沒有熱水,洗澡只能用涼水,更容易致病。「但如今大家都有吹風機和電熱水器,不太容易著涼。」她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