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06 12: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康傳媛 雙相躁鬱世界
編者按
曾有讀者留言:「為什麼明明是他們病了,吃藥的卻是我??!」這樣的情緒化的表達確實有失偏頗,但其背後是有訴求的。家長們往往因為感到被指責,所以很少正視這句話的情感訴求,並作出「無理取鬧/仇親/你又發病了/你怎麼不記得我的好」之類的回應。
問題的成因從來都是多線程的,我們可以學著用系統的眼光看待問題的產生,再把重點放在尋求解決方法上面,而不是停留在相互指責。
內容導覽:
1. 索引病人:臨床中常見的青少年心理問題
2. 家庭系統治療的必要性與常見治療方法
作者|康傳媛
編輯、排版|Emile
@科代表:
1. 傳統中國家庭的特點
①分化不足
②娛樂性欠缺
③情感表達不足
2. 構建家庭總體記憶:
抓住敏感期
3. 現代社會對家庭關係的影響
①系統競爭升級
②傳統玩伴的缺失
③電子媒體的吸引
④缺位的父親與焦慮的母親
——《有一種冷叫你媽覺得你冷》
↑↑點擊標題即可跳轉閱讀↑↑
家庭系統治療簡介
索引病人
我上面說的這些家庭特點不能代表全部,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現代社會(特別是在大城市中)教育孩子的一些困境。這樣的情況可能會導致各種各樣的臨床問題。在臨床工作當中,我經常會遇到非常多和兒童青少年相關的問題,包括厭學、情緒不穩定、品行問題、發脾氣、逆反心理等等。
編註:這些問題不僅出現在青少年身上,許多二十幾歲的情緒障礙患者也可能因生病而表現出退行。其實這不只是讓陪護者頭疼,患者本人對此也有心理負擔,甚至有不為人知的自責自罰。
在臨床工作中,孩子往往被作為病人呈現在我們醫生或者治療師的面前。家長會說這孩子有問題,這孩子不去上學,這孩子脾氣特別暴躁,這孩子心情不好很緊張,或者是經常哭,或者說根本就沒法管,或者說在學校裡邊很衝動,或者說現在開始出現了品行問題:夜不歸家、說謊、和不良少年混在一起等等。
我們往往把這種病人叫做「索引病人」,也就是說他像藥引子一樣,表面上問題是出在孩子身上,事實上他只是引出一個故事,真正需要去調整和處理的,是他後邊整個家庭。
家庭系統治療
在針對這類孩子的治療過程當中,我們往往會做一些什麼樣的事情呢?
我大致把臨床處理病人過程當中的專業工作人員分為兩類:一類是精神科醫生,可以處方藥物,用藥物對孩子進行治療,這樣的角色肯定是出現在醫院;第二類不處方藥物,專門做心理幹預的,又包括兩種,一種是心理治療師,一種是心理諮詢師,前者是出現在醫院,後者不一定在醫院,也可能是在心理諮詢機構,或學校的心理諮詢中心等地方。有部分精神科醫生也同時會接受心理治療訓練,所以同時也在做心理治療,比如說像我本人就會在必要的時候處方藥物,但是同時也做心理治療。
對於那些以厭學、情緒問題、逆反、品行問題等等來就診的孩子,往往心理治療和針對家庭的幹預是肯定要考慮的,這是一個基礎,因為孩子在一個環境當中成長,想要解決他出現的任何所謂的「問題」,很大程度上不去改變他所在的這片土壤是不行的。
個別情況下,孩子的情緒特別不好,甚至表現出一些比較突出的症狀時,我們也會用處方藥物。比如有的孩子例如抑鬱很重,這個抑鬱是一種內源性抑鬱的表現,有很嚴重的睡眠問題,有很嚴重的生物節律的問題,或者有些自殺的欲望,或者是他是一個雙相情感障礙的患者,又或許他有些幻覺的問題,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會同時用上藥物。但是,必須要知道,針對家庭的幹預是我們要考慮的。
家庭治療往往是我們針對一個孩子的問題及其背後的家庭所採用的治療方式,有時也會針對部分孩子做個體的訓練,例如增加孩子的自信心,增加孩子和同學打交道的能力。我們可能會做個體的輔導,但是家庭治療肯定是在解決孩子問題過程中所必須要考慮的方法。
家庭治療就是在一個專業的治療關係下,家庭心理治療師通過探索這個家庭當中可能存在的某些問題,比如說分化不夠、父母親關係不好、父母親衝突非常大影響到了孩子的安全感、家庭之間親密度不夠、娛樂性不夠等等,或者在家庭教育中有一種很絕對化的觀念等等,然後慢慢地對這些問題進行調整和改變的。
家庭治療一般來說治療周期平均在6到8次,也有個別的家庭可能會需要的時間比較長,10次或者甚至12次都有可能,主要是探索清楚家庭問題的靶點,然後建立假設,通過一些特殊的技巧(有的會在治療的現場,有的會通過布置家庭作業和任務的方式),讓家庭在治療間期能夠慢慢地得到改變,然後經過一段時間以後進行評估,評估家庭治療的效果。
這些是家庭治療在我們臨床當中常常用的一種方式,非常重要,在我們調解兒童少年情緒行為問題的過程當中,如果沒有考慮到家庭這個影響因素、沒有調整家庭關係的話,很多時候效果並不好。
以上是我今天分享的基本內容,就臨床當中常見的一些兒童青少年的心理問題、以及家庭治療的概念做一個簡單的介紹。
本文系康傳媛教授的家庭系統治療線上講座文字稿vol.2
原標題:《「爸媽病了,我吃藥。」 | 仇親是在無理取鬧嗎?》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仇親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