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申曙光
編者按:3月28日15時,中山大學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申曙光做客強國論壇,以全民免費醫療的現狀與可行性為題與網友進行在線交流。
■ 全民免費不可行 但部分人免費可行且必要
[網友木子彗心]:有人說全民免費醫療,只是看上去很美,在中國並無實踐的可能,請問您怎麼看到這個觀點?
【申曙光】:我想強調,醫療領域具有特殊性,個人不付任何費用,各種風險都會出現,個人的醫療甚至健康需求會不斷釋放,要求會不斷提高,最後是資源無法承受,制度不可持續。 我這樣說,並不是說所有人都必須付出一定的費用。事實上,對於家庭收入水平很低、確實沒有能力付費的,國家應當通過適當的方式為其免費提供醫療服務。但這只能針對特定的人群,要滿足某種條件。這就是說,全民免費不可行,部分人的免費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 [詳細]
■ 稅收收入用於醫療經費不夠
[網友房爽童鞋1988]:看病是不是免費不重要,關鍵是人們的收入能不能在不影響生活的情況下承擔醫療費用,您覺得呢?
【申曙光】:我個人在猜想,為什麼這麼多人對免費醫療感興趣,而對於付費有意見,可能是因為覺得我們的稅收已太高了,再為看病付費就是不合理的了。這就牽涉到更大範圍的問題了。確實存在這個問題:我們的稅收有多少用到醫療等民生問題的解決上了呢。應當說。這幾年來,這一比例在快速的提高,但還不夠! [詳細]
■ 私立醫院和商業保險應成為醫療保障體系的重要部分
[網友西塘湖邊]:請問離開市場化的醫改,能否體現效率與公平?離開市場化的醫改會成功嗎?
【申曙光】: 當然,市場機制也能夠在很多方面起作用,應當在很多方面得到運用。醫院和醫療衛生的公益性並不排斥私立醫院,也不排斥商業保險,更不排斥慈善事業。相反,在我們這樣一個人口眾多、醫療需求層次眾多的國家,私立醫院和商業保險應當為政府所鼓勵,為社會所歡迎!我也不認為他們只是「補充」,他們完全可以成為醫療衛生體系和醫療保障體系的一個重要的部分。 [詳細]
■ 要從醫患事件反思醫療衛生體制改革
[網友文藝騷年]:驚愕於「哈醫大一院3.23事件」後的新聞調查。一項對該事件心情調查顯示竟然有65%的人選擇「高興」。對此,我們是不是應該反思目前的醫患關係?反思我們的醫療體制改革?您如何認為?
【申曙光】:這個問題已經不是一個新的問題,而是一個老的問題了,最近幾年這個事件越來越多,其實是一個非常危險的局面,一方面這些當然都是刑事案件;另一方面是對醫生和醫院都是嚴重的打擊。這些都是我們所有人不願意看到的現象。但是確實裡面有些東西值得反思,其中的醫患關係緊張這應該是顯而易見的,這裡當然有多方面的原因,而且每個具體的事件原因也是不一樣的。但是多數都是由於看病難、看病貴有密切關係的,所以這就跟我們今天的主題全民免費醫療也好免費醫保也好有關係。如果能夠給人們更高程度的保障,降低看病難、看病貴的程度,我們不說一下子就解決,但是降到一定程度,這樣的事件肯定會越來越少。 [詳細]
■ 健全的醫療體制應保證醫生有體面的收入
[網友一天一地一廣仔]:你如何看待醫療腐敗的問題?像中國這樣的,藥價降了,那藥就跟著消失了;免費醫療,到你著急的時候卻收紅包,你是給錢呢,還是不給錢呢?
【申曙光】:這些情況的話,據我所知這些情況是客觀存在的,所以我反覆強調了醫療衛生體制改革,醫院和醫生不能成為賺錢的機器,我們首先當然要有醫德,同時這個體制下面、機制下面要讓這些醫院和醫生能夠生存下去,醫生能夠有一個體面的生活,不但是體面還要比較好的生活下去,因為他有醫療技術,他應該有一個比較滿意的收入,如果說國家投入很少,醫院和醫生成天到晚都想著賺錢,這個問題就沒有辦法解決。用道德這些去規範和約束他,這只是一個方面,另一一方面要讓他不需要這樣賺錢,也同樣不能夠這樣賺錢,所以這就是體制和機制上的問題。他不是某個人的道德水平的問題,是一個系統上出了問題,是這樣的結果。 [詳細]
■ 醫療問題的實質就是效率和公平的權衡
[網友楊再昌]:請問申主任,為什麼完全免費可能會導致效率低下,醫療服務質量難以改善?
【申曙光】:每個人大病小病都會看,而且也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那麼你醫院醫療資源能不能用足呢。還有全民免費醫療你醫院是什麼機制?醫院也好、醫生也好,都是由國家把他養起來,你搞全民免費醫療一點錢不讓他賺你肯定要養起來,那麼醫院的積極性和醫生的積極性怎麼發揮呢?所以事情發展到今天已經不需要討論了,一定是產生了一個共識。所以大家都在講,醫療問題、醫保問題的實質就是效率和公平的取捨和權衡問題。你只看要全民免費醫療那可以啊,所謂公平性提高了但是沒有效率,沒有效率保障公平性也是維持不下去的。比如說某些國家看一個慢性病要排幾個月、一年,那這個時候沒有效率哪來的公平呢?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