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漫畫和電視節目開始改變韓國飲食文化

2020-12-25 銀杏小組

根據非正式的統計,韓國目前最火爆的美食劇,是日本的《深夜食堂》和《孤獨的美食》。目前,漫畫版《深夜食堂》在韓國已經賣出了43萬套,而據漫畫改編的電視劇在取得版權合法播出前就已經在通過盜版渠道在韓國網絡流傳並引起轟動。

漫畫《深夜食堂》

原本在韓國一旦說到日本料理,給人的印象首先是門檻很高,一般用來接待客戶時才會選擇,且價格不菲。而在深夜食堂中介紹的日本菜式在韓國那些所謂的「日本料理店」中完全沒有出現過,這引起了韓國人極大的興趣。雖然對於大多數日本人來說,深夜食堂中介紹的日本菜實際上以昭和時期的菜式居多,對日本人來說已經有一些年代感了。

韓國的傳統日本料理店

而比起《深夜食堂》,真正引起韓國人共鳴的是《孤獨的美食》這一作品,該作品原作者為久住昌之,漫畫連載於1994年至1996年。一開始該作品並沒有什麼人氣,而隨著作品完結才漸漸開始受到追捧,最終與2012年改編為電視劇。在該節目中主人公是一個中年男性,故事主線是這位主人公一邊獨自享用美食一邊自言自語地獨白。目前該劇被稱為韓國最受歡迎的美食劇。

《孤獨的美食》

《孤獨的美食》所傳達出的,不是為虛榮或者為浮華的宴請而籌備的大餐,是在忙碌的工作後,揣著有限的預算摸著乾癟的肚皮憂慮著「今天該吃些什麼」的煩惱。也許正是這種脫掉虛偽外衣的食慾和對果腹的渴望在韓國引起了共鳴,甚至在韓國也開始出現和日本一樣一個人吃飯一個人喝酒的文化。實際上,如果是套餐式的點餐方式的話,一人用餐也是非常常見的,但如果要去吃烤肉或者火鍋,一個人就會變得相對比較尷尬。然而目前韓國餐飲業已經開始出現和日本一樣的針對個人顧客獨自用餐的火鍋或者烤肉店,據報導這樣的餐飲模式已經受到了韓國30歲左右的消費主力群體的熱捧。

韓國的一人用餐烤肉店

隨著網絡與媒體的日漸發達,相信在文化交流的過程中,各個國家的飲食傳統將進一步互相影響。而留給餐飲業者的機遇,也許也只能在逐步改變中才能被發現。

相關焦點

  • [學子論文]對於韓國電視文化在中國傳播的思考
    雖然,韓國電視文化給中國帶來了電視綜藝的新一輪熱潮與亮點,但更為重要的,是必須思考中國電視節目未來的節目創新與自身發展。 關鍵詞:韓國電視文化 海外傳播 影響 思考 十年前,亞洲地區掀起了韓流熱潮,從韓國流行歌曲到韓劇,中國人開始了解韓國、韓國流行文化。十年間,韓國流行文化的範圍不斷擴大,韓國綜藝節目引領風潮,其風靡程度不亞於韓劇。
  • 書業觀察|秋天的奇蹟:韓國讀書電視節目異軍突起
    KBS則在2013年播出過《讀書之樂》節目,現在以《汝矣島書房》為名的書評欄目也偶爾出現周日早間新聞中。因此,在本世紀前20年中,專門的讀書節目在這兩大韓國公共電視臺基本是缺席的。儘管其間以電視劇、電影、綜藝為主的韓流風靡全球,韓國國內也細分出新聞調查、飲食、醫療保健、休閒、觀光、親子、養老等時事教養節目。讀書,似乎成了少數人的興趣愛好,被社會大眾漠視了。
  • 日本漫畫如何改變電影
    這些獨具創意的電視劇語彙,其實都得益於精彩的漫畫原著所致。而事實上,近年日本漫畫的影響並不僅止於電視劇,即使是電影的製作上都出現大量取材漫畫的情形。 日本內容產業的製作,向來以電視節目為主,在預算與制播時間受限的情形下,相對於受到廣大市場歡迎的漫畫,高度理性化的日本電視產業在傳統上偏好改編暢銷的小說或短篇作品。
  • 韓國投入24億韓元開設傳統文化藝術電視頻道
    12月10日,韓國文化體育觀光部對外宣布,將開通傳統文化藝術電視頻道,專門播放與韓國傳統文化藝術相關的電視節目。  為了開通這一頻道,韓國文化體育觀光部已撥付24億韓元預算。目前,已經開始逐步推進頻道採購註冊、節目構成研討、試播節目製作等,該頻道預計將於2019年11月正式播出。
  • 韓國如何靠「網絡漫畫」領導亞洲漫畫新潮流?
    說起漫畫,在亞洲的市場裡,日本擁有無人能及的領導地位。從小朋友都愛看的《機器貓》、一眾八十後都難以忘記的《足球小將》,到每個男孩子都喜歡的《聖鬥士星矢》,日本就是把一個又一個膾炙人口與家傳戶曉的漫畫人物製作出來的「夢工場」,至今都未有任何一個亞洲國家可與日本漫畫爭長短。
  • 韓國電視綜藝《旅行者》節目特色分析
    本科結課論文成文於2019.6.18韓國電視綜藝《旅行者》節目特色分析摘要:我國的旅行綜藝節目大多對韓國綜藝亦步亦趨,原創性不足,在本土化的過程中逐漸顯露頹勢。關鍵詞:旅行者 電視節目 旅行綜藝 旅遊本位 人文價值我國的旅行綜藝節目大多對韓國綜藝亦步亦趨,原創性不足,在本土化的過程中逐漸顯露頹勢。「旅行」雖說仍是國產綜藝節目中常見的元素,但旅行本身絕大多數時間裡都淪為嘉賓互動的背景板。
  • 日媒:日本電視節目出口也患上「中國依存症」
    《日本經濟新聞》4月25日文章,原題:日本電視節目出口遇到依賴中國問題日本的電視節目的出口形勢正佳。根據日本總務省統計,2015年的出口額達到288億日元,創下歷史新高。節目出口可以向海外展示日本的魅力,同時擴大了電視臺的收入來源,可謂是一舉兩得。
  • 韓國網絡漫畫:扛起下一個韓流文化的「大旗」
    韓國網絡漫畫成功在於故事性和想像力  位於韓國富川市的韓國漫畫映像振興院致力於培育和發展韓國漫畫文化產業,同時向世界推廣韓國漫畫。據韓國漫畫映像振興院李鏞澈本部長透露,漫畫在韓國非常普及,每3個韓國人中就有1人每天閱讀網絡漫畫。
  • 文化類電視節目的創新趨勢
    關鍵詞:文化;情感;體驗式傳播;媒體融合 如今的電視節目更新換代愈演愈烈,觀眾觀賞口味瞬息萬變,一股文化清流卻從一開年起就牢牢鎖住了觀眾的視線。「霸屏」的不再是明星雲集的真人秀,而是文化類節目。這些節目雖然並未來勢洶洶,卻慢慢在收視榜與話題榜上顯山露水,厚積薄發之後讓人無法忽視它們的存在。
  • 雙向互融:日本電視和YouTube的「無界化」
    另一方面,由於日本電視行業近年來商業價值的下降以及節目製作預算的削減,電視節目的製作也越來越簡約,極少能看到華麗的舞臺和舞美,尤其是外景節目,和YouTuber們的Vlog並沒有太多本質區別。因此從內容上看,YouTube視頻和電視節目的差距正在一步步的縮小。
  • 江蘇畫家PK成「漫畫電視超人」
    得到這個消息後,記者立即採訪了禹天成先生,並電話聯繫了「漫畫電視超人」欄目導演李金偉,就電視對漫畫藝術的推動等話題進行了對話。李金偉表示「漫畫電視超人」不完全是娛樂化。  記者另悉,該節目將於4月14日在央視播出。
  • 韓國大眾不歡迎綜藝節目抄襲他國
    由於韓國男性法定服兵役,人們又普遍關注《真正男子漢》這個節目。家庭主婦和一些女士因喜愛萌娃,對《爸爸去哪兒》之類的節目更偏愛。而最近新興的快速聚攏人氣的飲食類節目,如《白鍾元的三大天王》《白老師的家常菜》等,則受到了男女老少更廣泛群體的喜愛。
  • 那些年 我們追過的日本漫畫
    這和當時許多連載時紅遍天下,完結後卻迅速退熱的作品不同,《龍珠》的熱度在1995年漫畫完結後仍然一直在全球延續下去,直至如今。在上個世紀80~90年代已經風靡全球,深受歐美和亞洲等大陸的人民所歡迎,是改編成遊戲數量最多的漫畫之一,其中被韓國製作為網遊《龍珠OL》 ,亦曾被改篇為美國好萊塢真人電影。 至今21世紀依舊大熱,不斷推出新的續作,是熱度最長壽的經典老漫畫作品之一。
  • 日本的飲食文化和中國文化有什麼不同?
    我從小就很愛吃,身在新疆,接觸到的美食的確很多,但其實我對於這種文化現象感悟並不是很深,自從學了日語和英語,學習了解了別國的文化與歷史,使我認識到不同國家的「吃」文化也是受一定的影響而發展形成的。各個國家各不相同的飲食文化與其民族性格的差異應當是有一定聯繫的。像中國對日本的文化,有一種同類感。
  • 日本與韓國飲食文化的大PK!壽司卷和紫菜包飯可差得有點遠!
    日本和韓國就地理位置來說,算是隔海嚮往的鄰國,兩國之間的距離不太遠,它們兩國的飲食文化也是有些交集的。就拿在我國比較流行的壽司捲來說吧,小編從小就沒有弄清楚過這紫菜壽司卷到底是韓國食物還是日本食物,由於日本的壽司卷和韓國的紫菜包飯真的是太像了,在街頭的招牌和廣告又表達不清楚意思,想必很多朋友對這兩種美食都是分不太清的,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它們到底有什麼不同吧!
  • 日本的電視天氣預報節目
    最近去日本出差,仍像在國內時一樣,每天收看電視天氣預報節目,覺得日本的電視天氣預報節目很有特色。  首先,每天早上電視天氣預報節目安排的比較多。同一地區可收視的電視臺在各自安排天氣預報節目的播放時間時,似乎有意錯開了。
  • 中國首位旅日漫畫家胡蓉做客NHK華語廣播節目淺談日本漫畫
    著名旅日作家、NHK華語廣播節目主持人毛丹青(右)作為聽眾與中國第一位旅日漫畫家胡蓉(左)與聽眾現場交流 人民網東京3月10日電(記者 明月)3月9日下午,《攜手NHK日本國際廣播電臺·華語廣播「波短情長」介紹日本文化》主題活動在日本駐華大使館舉行,著名旅日作家、NHK華語廣播節目主持人毛丹青到場,並作為聽眾與中國第一位旅日漫畫家胡蓉進行了現場交流,並與現場觀眾進行了互動。
  • 韓國流行文化何以勝日本?
    曾幾何時,日本的電影、電視遊戲以及流行音樂都風靡一時。 而如今,亞洲流行文化的中心已經向西移動了700英裡(1000公裡),從日本來到了韓國。  韓國正欲衝刺,而日本則原地踏步不前。有諸多跡象顯示,韓國意欲成為世界流行文化的工廠並不是痴人說夢。韓國流行文化何以戰勝日本?今天就讓我們一探究竟。
  • 韓電視節目:中國年輕人更具社會責任感
    於是,本就很受歡迎的《明見萬裡》在得到總統力薦後更是迅速走紅,韓國一家網上圖書商城稱,當月,該書銷量與上月相比增加了8倍以上。出版社已增印14萬冊。  《明見萬裡》是基於韓國KBS電視臺2015年3月播出的同名電視節目內容,加入部分節目未公開的調查數據以及製片人感想等內容後集結出版的書籍。
  • 謝國民:我的履曆書(20)之「改變中國電視節目的《正大綜藝》」
    改變中國電視節目的《正大綜藝》去中國的機會多了起來。每次去中國我都會有意無意地看些國內電視節目,內容「很無聊」。也許是兒時想當電影導演的心萌動起來,我產生一個念頭:在中國製作既有趣又有意義的電視節目。有位臺灣朋友叫翁炳榮,是臺灣電視行業的開山鼻祖。他在廣播電臺嶄露頭角,升入要職,參與了臺灣當地電視臺「中國電視」的創辦。作為臺灣媒體代表,他常年居住日本。在日本,只要提到他是歌手翁倩玉的父親,大家都很熟悉。翁先生是位出色的電視節目製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