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0月12日20時05分訊(首席記者 黃宇 實習生 熊倩)「非常感謝別平教授,其他醫生都不敢冒風險替我做這個手術,他真的是醫者仁心,他帶給了我第二次生命。」10月11日,在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的病房裡,患者張豔鳳動情地告訴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這是她第9次開腹手術,目前恢復良好,即將順利出院。
經過治療,張豔鳳女士已逐漸恢復健康。 首席記者 黃宇 攝
今年39歲的張豔鳳,近14年來輾轉於武漢、南京多家國內知名大型醫院,住院10餘次,先後歷經8次開腹治療手術,但近10年來胃瘻仍然間歇發生。尤其近6年又因重症胰腺炎造成後期的嚴重併發症——胰源性門靜脈高壓症,反覆多次發生兇險的胃底曲張靜脈破裂大出血。
2019年7至8月,病人三次消化道大出血,急需手術治療且風險極高。張豔鳳聽說,她的重病,重慶的別平教授也許可以救治,於是決定前往重慶找到這位專家。「聽說別平教授專心醫療,敢挑戰疑難雜症,我和家人商量後,決定來重慶。」張女士說,「這是我最後的希望啊!」
別平教授被張女士強烈的求生欲感動,也深深同情她14年輾轉求醫,多次手術的遭遇,決定為其進行手術。但該手術是別平教授從醫數十年來碰到過最為複雜的情況之一,為保證手術的安全實施,重醫大附三院院長傅仲學等院領導組織全院多學科專家20餘位充分進行討論,為患者制定了周密的手術計劃和充分的安全保障措施,決定於9月18日給患者施行手術。
醫生在手術現場。 院方供圖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 發
面對患者腹部縱橫交錯的陳舊切口和疤痕,別平教授以及團隊選擇了最艱難的手術途徑,沿原手術疤痕入腹,不增加患者新的手術疤痕。整個手術經歷了艱辛的8小時,手術團隊在麻醉科、輸血科以及巡迴護士的配合下,從分離各種粘連組織,到切除腫大脾臟,到修補經久不愈的胃瘻口,然後切掉有著膽結石的膽囊,再到發現一個菜花狀突向膽囊腔的帶蒂小腫塊,直到術中的快速病理檢驗結果顯示該腫塊無惡變。最終,這臺高難度的手術終於順利完成。
經歷了14年求醫路的張女士終於可以結束漫漫求醫路,10月11日,她恢復良好,再過幾日便可出院。她14年患病期間的醫療治療費用高達140餘萬元,農村出生的她因為治病,家裡已經入不敷出。當日,重醫大附三院院黨委副書記、副院長曾燕通過醫療救助基金為張豔鳳提供了5000元愛心款,希望她早日康復。
11日,曾燕副院長為患者送來愛心款。 院方供圖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 發
張豔鳳女士成為首位收到重慶市紅十字基金會重醫大附三院醫療救助基金資助的貧困患者。該公益基金今年9月9日設立,資金主要來源於社會愛心企事業單位、愛心人士的自願捐贈。9月23日,重醫大附三院組織200多名教職員工現場捐款,共募集善款近3萬餘元注入該基金。
為了表示對醫生、醫院助她重獲新生的感激之情,張豔鳳和家人通過電子錦旗表達心意,並向醫療救助基金捐贈了百元善款。「非常感謝醫院對我的關愛和幫助,也感謝別平教授以及全體醫護的救治和細心照料,我非常感動。希望自己能貢獻一份力量將愛心傳遞,幫助更多像我一樣貧困、重病的患者。」張豔鳳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