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道閉鎖輾轉求醫無望 9月齡寶寶捐獻角膜回報社會

2020-12-22 紅網健康

小奕函。

紅網時刻1月18日訊(通訊員 周巧)1月16日,年僅9個月的小奕函永遠地閉上了眼睛,離開了深愛著她的爸媽和哥哥。孩子在生病時,有來自社會各界的關心與幫助,在孩子病危時,一家人經過商量,決定捐獻孩子角膜和遺體的決定,希望通過這種方式回報社會。

就在去年的3月29日,小奕函出生於湖南長沙,作為家裡的第二個寶貝,她的到來給一家人帶來了無盡的喜悅。可好景不長,小奕函在出生後不久即被發現患有新生兒黃疸,住院治療多日,黃疸症狀卻一直未消退。由於無法查明原因,醫生建議小奕函一家到上級醫院做進一步檢查。

隨後,來到長沙醫院經B超和核磁共振診斷,小奕函被確診患有先天性膽道閉鎖,必須在三個月內接受葛西手術(將新生兒的膽囊和閉鎖的膽管摘除),後續還需進行肝臟移植手術等一系列治療。孩子怎麼會患上這種連聽都沒聽說過的怪病呢?他們帶著小奕函,輾轉四處求醫,不僅跑遍了湖南的大醫院,還遠赴上海。可一次次的希望換來的是一次次的失望,甚至絕望。

小奕函才那麼小,卻要飽受痛苦折磨。自出生以來,小奕函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在醫院度過,輾轉多地的求醫、接連不斷的扎針、抽血、化驗,給孩子帶來了極大的痛楚,她的病房裡經常傳來悽厲的嚎哭聲,她的病情一天天加重,爸爸媽媽看在眼裡疼在心中。

一位知名的肝病專家告訴小奕函的父母,目前孩子的這種病,在全球範圍內都沒有特別有效的治療方式,手術的風險相當大。就算孩子在手術臺上挺了過來,也不可能像正常人一樣,後續還有各種痛苦的治療在等著她,而且就目前已知的案例而言,這種孩子即使做了手術通常也活不過30歲。

是做手術,還是順其自然?小奕函的父母遲遲做不了決定,為了給孩子治病,收入不高的他們已經花光了所有的積蓄並欠下了不少外債,只要有一絲希望,砸鍋賣鐵他們也決不遲疑。但一想到孩子即將面臨的風險、痛苦和不確定的未來,他們的心就仿佛被一隻無情的手狠狠地揪著,最終下定了決心,回家吧。

3天前,小奕函開始流鼻血,並出現感冒症狀,因孩子先前情況較穩定,家人並未太過在意。可1天後的深夜孩子突然抽筋並休克,送到醫院後即被送入了搶救室,大家都盼望著小奕函像往次一樣挺過來,然而,這個世界帶給她太多不美好的回憶,她真的太累了。

而小奕函的姑姑表示,孩子生病後,得到了來自社會各界的關心與幫助,父母的同事、朋友、鄰居,更有許許多多素未謀面的好心人,給了孩子無私的愛和溫暖。孩子病危時,一家人經過商量,做出了捐獻孩子角膜和遺體的決定,希望通過這種方式回報社會,同時也為自己留下一些念想和希望。

如今,小奕函的一雙角膜經過處理與評估,已經完好的保存在了長沙愛爾眼庫,可用於與奕函年齡相仿的孩子的角膜移植手術。

來源:紅網

作者:周巧

編輯:易銳華

本文為紅網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連結和本聲明。

本文連結: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2019/01/18/4708987.html

相關焦點

  • 兩寶寶患先天性膽道閉鎖 年輕爸媽獻肝救娃
    兩寶寶患先天性膽道閉鎖 年輕爸媽獻肝救娃——你是爸爸媽媽的「小心肝」2018年即將結束之際,兩個同病相憐、一出生即變成「小黃人」的寶寶,在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蘿崗院區分別收到了來自各自爸爸和媽媽送出的最珍貴的「新年新生禮」——健康的肝臟,先天性膽道閉鎖得到治癒
  • 4月大寶寶患膽道閉鎖 海口一駐村扶貧書記欲「割肝救子」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9月17日消息(記者王洪旭)「寶寶出生時眼睛有點黃,但其他都正常,到了兩個月時臉部發黃、大便發白,覺得不對勁,去醫院果然查出了問題。」9月17日上午,海口市秀英區永興鎮羅經村委會駐村第一書記、鄉村振興工作隊長王寶兒抱著臉色發黃的孩子,有些內疚和心痛。
  • 嬰兒因膽道閉鎖危在旦夕 母親切肝救下8月娃
    記者 黃宇 攝    華龍網6月11日15時50分訊(記者 黃宇)「現在孩子皮膚變好了,也肯吃奶了,回家後還要繼續注意營養。」今(11)日,年僅8個月的潤潤(化名)在重醫附屬兒童醫院接受完肝移植手術後出院。    潤潤來自四川內江,因膽道閉鎖,從兩個月大開始就反覆黃疸,母親將自己的部分肝臟移植給了兒子。
  • 「易肝救子」兩寶寶出院 釋疑膽道閉鎖
    團團和哲哲,都不滿一歲,一個是重慶人,一個是湖北人,均因患有先天性膽道閉鎖需要進行肝臟移植手術
  • 新生兒黃疸兩周沒退 要警惕膽道閉鎖並迅速就醫
    >核心提示&nbsp&nbsp&nbsp&nbsp12月4日,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舉行了小兒膽道閉鎖與小兒活體肝移植義診活動。當天一大早,賓女士就抱著6個月大的寶寶來到現場。她的寶寶全身皮膚金黃,起初她以為是生理性黃疸,不料滿月後黃疸還是沒退,身子愈發虛弱,後來到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檢查確診為小兒膽道閉鎖。&nbsp&nbsp&nbsp&nbsp醫生說,新生兒黃疸2周沒退,就要警惕小兒膽道閉鎖。該疾病在新生兒中發病率為萬分之一,這個病是有得治的。
  • 5個月大女孩患膽道閉鎖,31歲媽媽決定「割肝救女」
    小瑤(化名)的母親何女士帶著哭腔說,襁褓中的小瑤尚處於哺乳期,她本應躺在母親溫暖的懷抱,享受家人愛不釋手的寵溺,但是卻輾轉各個醫院,與刺鼻的消毒藥水為伴,如果不能及時接受治療,生命將面臨危險。小瑤是永州道縣人,今年5月14日出生。在這個平凡的小家庭裡,新生兒到來的喜悅僅僅持續了三天,就被小瑤出現的身體發黃症狀所打破。
  • 寶寶大便陶土色警惕膽道閉鎖
    一檢查,傑傑原來是得了膽道閉鎖,需要儘快手術治療。專家表示,新生兒黃疸很常見,不少疾病都會引發新生兒黃疸,其中膽道閉鎖引起的新生兒黃疸可致命,如不及時治療常在1歲左右死亡。  出生後2~3周黃疸不退要警惕  廣東省婦幼保健院新生兒外科朱小春主任醫師表示,膽道閉鎖是一種進行性的肝外膽道系統病變, 可同時累及肝內膽管,是嬰兒期最嚴重的肝臟疾病之一。
  • 寶寶化身「金菩薩」或是膽道閉鎖惹的禍
    膽道閉鎖常被誤診為新生兒肝炎症候群,一經確診,應儘早手術本報訊 (記者莫冠婷 通訊員林惠芳)快2個月大的琳琳是個討人喜歡的小公主,然而令家人擔心的是,琳琳在出生後半個月的時間,突然化身「金菩薩」,全身皮膚發黃且一直不退。
  • 男嬰患先天性膽道閉鎖 媽媽捐出255克肝救子
    原標題:男嬰患先天性膽道閉鎖 媽媽捐出255克肝救子     因為兒子李毅帆患上膽道閉鎖,37歲的丁美英捐出255克肝救下了自己的兒子。然而,因為支氣管炎、呼吸衰竭、顱內高壓等症狀,半個月前小毅帆住進了PICU至今未出。
  • 國內醫生開發軟體:拍照篩查新生兒重疾「膽道閉鎖」
    新生兒大便顏色是否正常,與是否罹患膽道閉鎖疾病有著莫大聯繫。4月24日,記者從上海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獲悉,該院膽道閉鎖診治中心專家設計了一款名為「新生兒大便探色器」的膽道閉鎖篩查軟體,這也是國內首款膽道閉鎖篩查軟體。
  • 寶寶大便發白 警惕膽道閉鎖
    如果寶寶出生後兩周黃疸還沒消退,大便又呈白陶土色,家長就該高度警惕了,要帶孩子到醫院檢查是否膽道閉鎖。據天津市兒童醫院不完全統計,每年約有60至80個膽汁淤積性黃疸患兒到該院外科治療,其中絕大多數是膽道閉鎖兒。該院外科主任醫師詹江華表示,葛西手術的窗口期是小寶寶出生後的60天以內,一旦錯過,只有肝移植能救孩子。
  • 長春女嬰膽道閉鎖一雙"綠眼睛" 父親捐肝救女在滬成功移植
    「綠眼睛」」寶寶糖糖現在僅6個月大。糖糖出生後黃疸一直未退,藥物治療也都不起作用,皮膚、眼睛、大小便都是黃的,被醫院確診為「膽道閉鎖」,需要肝移植。  父親決定捐肝救女後,卻面臨高達30萬元的治療費。此事經媒體報導後,諸多愛心人士伸出援手,甚至有大學教師為糖糖創作歌曲,並帶領學生走上街頭,自彈自唱為其募捐。  11月23日上午,這場肝移植手術在上海交大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進行。
  • ...據介紹,膽道閉鎖的孩子通過肝移植可治癒,手術成功率高達98%
    小蕙蕙5個月齡,小皓皓4個月齡,他們都因為因膽道閉鎖而危在旦夕。他們的父母都義無反顧地作出了同樣的選擇,切肝(五分之一肝臟)救孩子。 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器官移植病區主任、主任醫師易述紅介紹,小蕙蕙到醫院就診時,臉色蠟黃,腹水嚴重,肚子脹得滾圓。小蕙蕙的父母得知可以通過親體供肝方式挽救女兒,毅然決定捐獻部分肝臟。
  • 長春女嬰膽道閉鎖一雙「綠眼睛」,父親捐肝救女在滬成功移植
    糖糖出生後黃疸一直未退,藥物治療也都不起作用,皮膚、眼睛、大小便都是黃的,被醫院確診為「膽道閉鎖」,需要肝移植。父親決定捐肝救女後,卻面臨高達30萬元的治療費。此事經媒體報導後,諸多愛心人士伸出援手,甚至有大學教師為糖糖創作歌曲,並帶領學生走上街頭,自彈自唱為其募捐。11月23日上午,這場肝移植手術在上海交大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進行。
  • 患「先天性膽道閉鎖」的 8月大女嬰獲新生
    目前,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以下簡稱醫大一院)器官移植肝膽外科採用「肝臟劈離手術」——利用一個供體肝臟為兩位患者的肝臟進行移植手術,其中一位患者是8個月大的嬰兒。這個手術也創造了遼寧省首例嬰兒肝臟移植和一個肝臟供給兩位患者手術的兩項紀錄。  12月2日,瀋陽晚報、沈報全媒體記者採訪了患者家屬和相關醫生。
  • 新生兒黃疸兩周沒退 要警惕膽道閉鎖並迅速就醫-廣西新聞網
    新生兒黃疸2周沒退 要警惕膽道閉鎖廣西新聞網-當代生活報記者 梁乾勝核心提示12月4日,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舉行了小兒膽道閉鎖與小兒活體肝移植義診活動。當天一大早,賓女士就抱著6個月大的寶寶來到現場。她的寶寶全身皮膚金黃,起初她以為是生理性黃疸,不料滿月後黃疸還是沒退,身子愈發虛弱,後來到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檢查確診為小兒膽道閉鎖。醫生說,新生兒黃疸2周沒退,就要警惕小兒膽道閉鎖。該疾病在新生兒中發病率為萬分之一,這個病是有得治的。小兒膽道閉鎖手術做得越早越好,一旦轉為肝硬化就要做小兒肝臟移植。
  • 上海醫生開發軟體:手機拍下小孩大便上傳可篩查「膽道閉鎖」
    4月24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從上海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獲悉,該院膽道閉鎖診治中心專家設計了一款名為「新生兒大便探色器」的膽道閉鎖篩查軟體,這也是國內首款膽道閉鎖篩查軟體。膽道閉鎖篩查軟體「新生兒大便探色器」的截圖大便顏色可反映罹患膽道閉鎖可能膽道閉鎖是最嚴重的病理性黃疸之一,是兒童肝移植最常見的病因。罹患該病的患兒其膽道系統在出生後逐漸閉塞,膽汁不能排入腸道,所以寶寶會出現嚴重的黃疸,導致肝臟迅速硬化。
  • 寶寶黃疸不消退且有加深,警惕膽道閉鎖!
    安徽省兒童醫院(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安徽醫院)普外兒科主任醫師戚士芹告訴記者:新生兒黃疸超過2周仍未好轉的應警惕膽道閉鎖,這是一種小兒常見的嚴重膽道畸形,患兒的肝外膽道完全不通,膽汁無法排入腸道,淤積於肝內、全身,表現出全身黃染。
  • 淺談嬰幼兒致死性黃疸性疾病:膽道閉鎖
    由於這一特殊疾病,使得這一電影又多了另外兩個群體的觀眾,一個是患有膽道閉鎖患兒的父母,他們跟隨孫芳一起體會自己求醫路上的艱難與心酸,同時又慶幸自己當初為孩子所做出的選擇與付出,使得自己的孩子才能夠擺脫「珠珠」的命運,得以長期健康存活
  • 女嬰膽道閉鎖眼睛「變綠」 父親捐肝救女移植成功
    「綠眼睛」」寶寶糖糖現在僅6個月大。新文化報圖原標題:長春女嬰膽道閉鎖一雙「綠眼睛」,父親捐肝救女在滬成功移植「媽媽為什麼我和別人不一樣,為什麼我的眼睛是綠色而他們是黑的……」這是大學音樂教師為糖糖(化名)創作的歌曲《綠眼睛》。糖糖出生後黃疸一直未退,藥物治療也都不起作用,皮膚、眼睛、大小便都是黃的,被醫院確診為「膽道閉鎖」,需要肝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