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上海「85後」農民和他的機器人農場
一個黑色的底盤,兩側裝著坦克一樣的履帶,後面放著一個水箱,上方是兩層太陽能電板,前方則是一個「T」字形的手臂——這就是上海市郊「85」農場主王金悅及其團隊自主研發的「水肥一體噴灑機器人」,代號為「支點」。王金悅只要用手指戳戳手機,就能遠程操控這個務農機器人。
王金悅的點甜機器人智慧農場,就坐落在金山區亭林鎮。在這個農場裡,既有會灑水施肥的機器人,也有會除草的機器人,還有會耕地的機器人。農民只要用手機遠程操控,就能讓這些機器人代替人工勞作,同時進行數據監測和記錄,這樣不僅大大減輕了農民的勞動強度,還明顯提高了農業生產的效率和精準度。
一群年輕人自主研發的務農機器人
1987年出生的王金悅,從小就對各種機器感興趣,。「我4歲的時候,就把村裡唯一一臺彩色電視機給拆了,還好我爸沒有打我。平常,家裡收音機之類的物件,更是被我倒騰得差不多了。」王金悅笑說。
圖片說明:農場主王金悅。
大學畢業後,王金悅創過業,也當過企業白領。到了2015年,他毅然辭去了幾十萬年薪的工作,回到家鄉,當起了農場主。「現在年輕人都不願意從事農業,可我覺得幹農業是可以有所作為的。我以前看到父母務農很辛苦,一直想要改變這種狀況,所以最終我還是選擇回到農村,用行動來做一些改變。」
今年初,王金悅聯繫了幾位有共同理想的年輕人,開始研發智慧機器人。這個團隊裡,有機械工程師、電子工程師,還有做通訊的、做軟體的,每個人負責一個模塊,一遍又一遍地探索和測試,終於研製出了幾臺比較實用、又適合大規模推廣的機器人。
其中一臺就是「水肥一體噴灑機器人」。這個機器人由不同的部件組成,在不同的地形可以換上不同的輪子,噴灑不同材質的肥料時,更可以換上不同的噴頭,噴頭最長可以達到20米,太陽能電板則能支持機器人的運動和通訊。「目前,這款機器人只適合短距離的勞動。接下來,我們準備開發自動回到充電裝置的功能,或者採用更大功率的太陽能電板,延長機器人的工作時間。」
圖片說明:水肥一體噴灑機器人。
他們研發的「鑽探機器人」,則可以代替人工進行鑽孔施肥,比人工施肥更加精確。另外一臺則是「巡檢牧羊犬機器人」,不僅有巡查採樣和驅鳥的功能,架設在機器人上端的遠程攝像頭還可以24小時監控農場情況,「平常,我繞著農場走一圈,起碼也得1個小時,有了這款機器人,就可以節省人力。」
幹農活也可以簡單又有趣
「為什麼現在的年輕人不願意幹農業,因為幹農業實在是太辛苦了。你想想,今年夏天40多度的高溫天,農民在地裡打藥、施肥、收菜會有多熱。」王金悅說,他研發機器人就是要改變落後的生產方式,讓農民坐在辦公室裡也能幹農業,讓農業生產變得更簡單,也更有趣。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他們正在開發一款軟體,不僅可以操控機器人,還能監控灑水、施肥、噴灑農藥的次數等,實現「坐在辦公室裡也能幹農活」。
王金悅還準備把這款軟體運用到休閒農業當中,「其實,現在都市裡的小朋友對農業很感興趣,但讓他們經常來農場下地幹活不太現實,有了這款軟體,小朋友在家裡就能用機器人代替自己幹活,而且還能實時看到自己所種農作物的生長情況,這該多有趣!」
圖片說明:水肥一體噴灑機器人和鑽探機器人。
「目前,這些機器人還有不少需要完善的地方,我們暫時不準備對外出售,畢竟是幾萬塊一臺的東西。我們希望,一款機器人能夠實現多種功能,這樣可以儘可能地為農戶節省成本。」明年,他準備在農場裡多種上幾樣農作物,比如草莓、桃子等,讓這些機器人能夠在不同類型的田地裡開展測試。
等機器人更加成熟之後,王金悅打算與金山當地企業合作,他的團隊負責研發,工廠負責生產,將這些機器人進行大規模推廣。「其實,農業發展前景是很廣闊的,只是我們現在的農業生產方式太落後,我們不能祖祖輩輩還是這麼搞農業。我希望自己能夠闖出一條路,讓更多年輕人願意從事農業,幹出一番新氣象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