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背景下孔子學院的發展與轉折

2020-12-10 網易新聞

本文從成立背景、名稱由來、運行與管理、作用及影響、困難和轉折等五個方面介紹了孔子學院的情況。

孫玲博士講座現場(本文圖片均轉自「L老師課堂」微信公眾號)

11月17日下午1:30,孫玲博士應羅燕老師邀請,為璞學社的師生帶來了一場主題為「孔子學院的發展與轉折」的精彩講座。

孫玲博士是北京大學教育經濟學博士,曾任外交部駐瑞典和瑞士教育參贊、北京師範大學副校長。曾作為外交官在瑞典生活7年,在瑞士生活4年,見證了孔子學院的發端,推動了海外孔子學院的建立與發展

孫博士從孔子學院的發端講起——2001年,初到瑞典任職時,孫博士肩負著探索建立漢語研究中心的重任。然而,當時的海外環境使得建立漢語研究機構存在一些實際困難。因此,孫博士從與當地漢學家建立良好關係開始,逐步探索海外語言教育與文化交流的工作路徑。而後,在建立孔子學院的過程中,合作夥伴的選擇、機構運行模式、撥款制度和機構的法人地位問題更是經歷了一系列的探討與摸索。

講座中,孫博士從成立背景、名稱由來、運行與管理、作用及影響、困難和轉折等五個方面介紹了孔子學院的情況。

成立背景

孔子學院的成立主要基於當時各方的需求

一是順應世界人民學習漢語的需要。語言的發展和國家國力的發展存在著必然的聯繫——隨著我國的經濟發展和國際影響力增強,世界人民學習漢語的需要也越來越強烈。

具體來說,當時國際上有三個群體對學習漢語的願望最為強烈——一是因中國快速發展而希望能夠了解中國和中國文化的學習者;二是有投資意向,想到中國經營跨國公司的外國投資者;第三則是希望到跨國公司、到中國就業的尋求個人職業發展的求職者。

二是提高中國軟實力的需要。文化軟實力是國家軟實力的重要內涵,語言是文化的重要載體。在改革開放以後,我國的經濟保持高速增長,但在國際上,我國缺乏具有影響力的文化產品,應該著手通過語言的推廣來促進世界對中國的了解。

三是塑造中國國際形象的需要。當時(2004年前後),中國威脅論甚囂塵上,我們不僅要從外交上批駁這種言論,更要積極主動地塑造正面的國際形象。眾所周知,孔子的思想核心是和諧社會、「和而不同」, 我們希望通過宣傳儒家文化消除國際上的一些誤解。

四是增強中文影響力的需要。雖然中國是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中文也是聯合國官方語言之一,但是相比強勢語言,漢語的影響力還很局限。比如,英語被45個國家作為官方語言,法語、西班牙語也有幾十個國家將其作為官方語言和工作語言。而漢語雖然使用的人數很多,但使用範圍多局限在中國範圍內。西方媒體憑藉其自身的強勢話語來片面的介紹中國。因此,需要把漢語介紹到國際上去,也讓大家通過了解漢語和中國文化更多的了解當代中國。

名稱由來

當時國際上的語言推廣機構主要有:英國文化委員會,法國的法語聯盟,德國的歌德學院,西班牙的塞萬提斯學院,即存在語言和文化名人兩種命名方式。

經討論,歷史文化名人更適合作為學院名稱。而「孔子」作為中國古代的歷史文化名人,既有較高的海內外知名度,又能體現中國「和」的文化交流形象,於是得名「孔子學院」

運行與管理

在機構定位上,孔子學院的定位是在國家漢辦領導下的非營利性的教育機構,任務是增進各國人民對漢語語言文化的了解,發展中國與各國的友好關係

在整體運行方面,孔子學院實行理事會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由其總部理事會負責制定章程、進行戰略規劃。按照「五統一」原則,即統一名稱、統一銘牌、統一章程、統一管理、統一考試的方式運作

孔子學院的設立必須是由國外具有法人地位的機構(一般為大學),與中方大學先進行合作洽談,而後雙方再共同向孔子學院總部進行申請。

行政人員管理上,中外雙方院長任職前,均需要接受為期一個月的培訓。教師多為合作院校派出,大部分是對外漢語專業的本科畢業生或碩士生(含在讀)。

在具體的教學中,大部分孔子學院以漢語教學為主,但同時因地制宜、靈活多樣,也允許結合當地情況,突出特色辦學。比如英國辦了商務孔子學院,泰國有中醫孔子學院,還有一些國家將漢語教育和職業培訓結合起來。

另外,孔子學院還實施了一些重點項目和品牌項目。比如教師志願者人才庫項目,「孔子新漢學計劃」(資助國外的青年漢學家開展研究),2009年開始的三巡項目,以及每年的孔子學院日等。

作用及影響

目前,全球學習中文的人數超過2500萬,孔子學院也在162個國家和地區擴展至五百多所。孔子學院通過主辦HSK(Hanyu Shuiping Kaoshi,漢語水平考試)以考促學,在149個國家設置了1208個考點。截至目前,累計500多萬人次參與了HSK考試。儘管在當前的國際環境中,中文教育受到打壓,但其前景依然廣闊

孔子學院在漢語推廣、促進文化交流中發揮著積極、重要的作用:

首先是孔子學院滿足了與日俱增的中文學習需求。例如,在菲律賓,隨著中菲合作的進一步深入,中文教育已成為「剛需」;在白俄羅斯,以「中白科技園」為代表的合作項目需要大量懂中文的人才。

第二,孔子學院也為各國政府和重要機構人員提供語言培訓服務。例如,泰國朱拉隆功大學孔子學院為泰國皇室、海關工作人員提供漢語培訓。泰國素攀孔子學院為內政部提供漢語培訓。不僅在亞洲,在土耳其、智利、加納的孔子學院也為政府提供漢語培訓。

第三,孔子學院不僅由中國派出漢語教師,也在積極培養所在國的本土中文教師

第四,孔子學院通過「漢語+」開展職業教育項目。例如,中泰高鐵技術培訓項目。

第五,孔子學院還起到了助力當地企業(包括當地本土企業、當地中資企業)發展的作用

第六,孔子學院也在探索創新之路。特別是在疫情之下探索「網際網路+漢語」的發展之路

困難和轉折

目前,孔子學院的發展遭遇了一定的挫折。孔子學院在一些國家尤其是美國受到了系統性打壓。然而,目前一些對孔子學院的質疑是有失公允的

一則,關閉的孔子學院只佔極少部分,美國的部分孔子學院是在美國政府的2019年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案的逼迫下不得不關閉的,絕大多數孔子學院仍在正常運營,孔子學院項目將持續運轉

二則,一些獨立報告也證實,孔子學院非但沒有從事非法活動,還發揮了積極的文化交流作用。例如美國伍斯特大學一名教授對此曾發表報告,認為孔子學院「很好的貫徹了開闊學生視野的目標」,並且「沒有受到政府干涉」;波特蘭州立大學的一名政治學教授進行了一百多次的訪談後,在訪談中各個大學的師生都對孔子學院給予積極正面的評價。

當然,孔子學院的項目管理模式仍然需要進一步的完善。目前,針對外部形勢挑戰,孔子學院總部已經進行了政策調整——2020年7月5日,教育部設立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原國家漢辦),孔子學院將由設立於北京語言大學的「中國國際中文教育基金會」全面負責運行

雖然孔子學院的發展目前遇到了一定困難,但國家也在積極調整應對。講座的最後,孫博士以習近平總書記的一段話作為結尾:「文明沒有優劣之分,只有特色之別。睦鄰友好必將超越以鄰為壑,互利合作必將取代零和博弈,多邊主義必將戰勝單邊主義。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繁榮也需要中國。」

問答環節

接下來的提問環節,大家積極提問,孫博士一一進行了回答,主要問題記錄如下:

1.孔子學院常設中方院長、外方院長,兩個院長如何協調工作?

具體如何協調是因學院而異的。孔子學院在快速生長過程中,會有一個適應本地發展的過程,中方院長應作為一個類似於外交家的角色,與外方積極合作,平衡和開拓孔子學院的運營發展。

2.目前孔子學院運營經費來源主要是政府撥款,為了長遠發展,孔子學院下一步是否會收費、自負盈虧?

孔子學院總部鼓勵企業進行項目合作投資,鼓勵當地孔子學院做一些非盈利性、收支平衡的項目,但考慮到受眾的積極性等問題,是否下一步要收費還需要進一步論證。

3.孔子學院在課程設置上,有語言型、文化型、學術型、職業型,比如前面提到的中泰高鐵項目就是職業型的,今後會以職業培訓這樣的應用項目課程為主導嗎?

「漢語+」項目前景是比較好的,如果當地有依託條件,結合當地產業的需求,無疑能夠使漢語的推廣更加順利。但是否能結合當地條件開展「漢語+」項目,還與其他因素有關(例如當地院長對產業發展的敏銳度、合作的可行性等),如能與應用項目結合起來,語言的生命力也更強。

4.對已有中文課程的外方合作高校來說,孔子學院的課程和外方高校已有的中文課程是什麼樣的關係?

二者在教學對象有顯著的區別。高校面向註冊在校生,而孔院是面向社會開放,不僅限於註冊的在校生,孔子學院有包容度大、學生起點低的特點。

也正因為如此,也有一種批評的聲音認為:孔院的教學梯度設置不足,停留在入門級的重複性教學上。而實際上,更高階的語言學習其實更多地取決於個人因素。

5.您認為如何用網絡宣傳的輿論力量樹立孔子學院的正面形象?

實際上新華社、央視都有孔子學院的相關消息報導,但引起的關注有限。如何進行系統的宣傳,讓大家真正了解孔子學院,也是一個重要的問題。

6.職業教育學校如何參與到和孔子學院的合作當中?

職業教育學校是有參與到合作當中的,但是基於其自身情況,更多的是通過與中方大學合作的團隊化的形式參與到與外方的合作當中。比如前面提到的中泰高鐵項目,就是當地大學與西南大學合作辦孔子學院,在高鐵項目中西南大學又與職業技術學院合作,職業教育學校以團隊化的合作方式參與到了孔子學院的合作中。

本文轉自「L老師課堂」微信公眾號(id:JaspersTH),原題為《全球化背景下孔子學院的發展與轉折》,作者署名 黃麗。本文僅作分享,不代表一讀EDU觀點和立場。一讀EDU編輯部對原文略有編輯、調整,點擊頁面左下角「閱讀原文」即可瀏覽「L老師課堂」微信公眾號推送原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相關焦點

  • 全球化背景下的傳媒教育革新與發展
    編者按:當今時代媒體技術在不斷更新,全新的新聞理念也層出不窮,加強與全球各傳媒教育機構的聯繫與合作,是適應新媒體環境下傳媒教育變革及發展的必然要求,也只有在相互的溝通與合作中才能擦出創新思維的火花,取長補短,推動新形勢下傳媒教育的發展。獨特的新聞教育觀、全球化的教育視野造就了不一樣的學院特色。
  • 孔子學院有多少所 孔子學院發展規劃(2012—2020年)
    一、孔子學院規劃背景隨著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國際地位大幅提升,世界各國更加重視發展與中國的友好合作關係,漢語在國際交流中的作用日益凸顯。截至2011年底,已在105個國家建立了358所孔子學院和500個中小學孔子課堂,註冊學員達到50萬人。同時,目前孔子學院的發展還不能完全適應全球漢語學習需求,高素質的專業教師數量不足,適用教材短缺,辦學質量有待提高,資源整合亟待加強。在全球化環境下,文明多樣性成為共識,加強不同文化之間的了解和理解成為各國謀求發展的共同需求。
  • 為什麼孔子學院廣受歡迎?
    首先讓我們一起來對孔子學院作一個大致了解:孔子學院是中外合作建立的非營利性機構,主要是適應各國或地區人民對漢語學習的需要,增進世界人民對中國文化的了解,加強中國與世界各國教育文化交流合作,發展中國對外友好關係,促進世界多元文化發展與構建和諧社會。
  • 孔子學院展現現代中國新形象,孔子學院促進中國文化可持續發展
    本網1月5日訊 孔子學院自2004年成立以來,發展趨勢經營規模持續發展壯大,孔子學院現階段早已在100多我國創建500多家孔子學院。在持續發展趨勢的另外,孔子學院自始至終以傳承中國文化藝術為主導,孔子學院根據我國傳統民族節日推薦勾勒崇高的我國品性等方式,孔子學院為世界各地喜愛中華文化的群體呈現了獨特的中華文化。
  • 山梨學院大學孔子學院舉辦日本孔子學院協議會年會
    10月24日,日本孔子學院協議會年會網絡會議舉辦。會議由日本山梨學院大學孔子學院主辦,全日本孔子學院及孔子課堂協辦,來自日本的15家孔子學院及3家孔子課堂的代表等70餘人參加會議。我認為中國加強與世界各國的合作對人類事業非常重要,尤其期待著孔子學院發揮重要作用。」胡志平向疫情期間堅守在教學崗位的中文教師們表示感謝,並祝本次大會圓滿成功。他強調,今後孔子學院的發展應該更加注重數位化和網絡的作用,為加深人們對孔子學院的進一步理解和認知,各孔子學院應該相互支持與合作,直面挑戰,勇敢地接受考驗,把孔子學院辦得更好。
  • 孔子學院中外院長對談:討論語言的重要性
    雖然孔子學院源自中國,但是它屬於全世界。孔子學院增進了世界各國人民對中國語言文化的理解,為各國中文學習者提供了優良的學習條件,推動中國文化與世界各國文化的交流。孔子學院李偉:最近我們做了一個調研,了解中英雙語課程對學生畢業後的事業發展有什麼影響。結果顯示,掌握中文這門語言工具,對學生事業的發展起到積極作用,成為事業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 孔子學院再出新動態!孔子學院推動中文和中國文化在土耳其的發展
    他說,此前在土耳其教育部和中國駐安卡拉使館的幫助下,學校已經開展了幾年的中文教學工作。雖然孩子們都是5至7年級的學生,但他們對中文和中國文化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此次與孔子學院的合作,希望通過對中文的進一步學習,更多的了解中國文化。 阿爾頓奧克表示,為支持學校開展中文教學工作,中東技術大學孔子學院教師吳群彬每周為孩子們授課。
  • 美國宣布將「孔子學院」登記為「外國使團」,原因出乎意料
    (總部位置:中國北京西城區德勝門外大街129號)孔子學院創辦於2004年11月21日,總部運營中心位於北京。為什麼叫孔子學院呢?這個當然肯定與孔子有關係。孔子出生公元前551年,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出生在春秋時期的魯國。
  • 第七屆中國企業全球化論壇:全球化逆風背景下,全球科技合作將走向...
    在當前國際疫情持續蔓延和全球經貿形勢異常嚴峻複雜的背景下,全球化智庫(CCG)與北京商務局將於2020年9月8日(2020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期間)聯合主辦服務業擴大開放暨企業全球化論壇。 圓桌研討1 疫情時代全球服務業開放與合作: 機遇與挑戰 圓桌研討2 全球化逆風背景下的全球科技合作
  • 香港大學SPACE學院全球化vs.逆全球化的思考
    2017年香港回歸20周年,香港大學SPACE學院亦走過60年曆程。值此時機,香港大學SPACE學院與財新國際強強聯合,共同推出「2017:全球化vs.逆全球化」國際論壇。繼國際學者與梁錦松、陳啟宗等商界代表香港場共議時局後,2017年7月1日,論壇移師上海。300餘位工商界菁英齊聚浦東,共同探討全球化的新趨勢及新挑戰。
  • 孔子學院不會關閉,不會改名孔子學院只會越來越好
    從尚未更名的國家漢辦官網了解到,孔子學院是中外合作建立的非營利性教育機構,致力於適應世界各國(地區)人民對漢語學習的需要,增進世界各國(地區)人民對中國語言文化的了解,加強中國與世界各國教育文化交流合作,發展中國與外國的友好關係,促進世界多元文化發展,構建和諧世界。 孔子學院開展漢語教學和中外教育、文化等方面的交流與合作。
  • 孔子學院的發展為什麼慘遭滑鐵盧?因為孔子學院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家孔子學院,是開設在韓國首爾,以向外教學漢語,推廣中國文化,提高中國文化在世界上的影響力為己任,走上了全球開設學院的發展道路,希望能進行中國文化的軟輸出。孔子學院的發展,可以說是迅猛的,從官方發布的數據可以看到,到了2018年末,孔子學院已經在154個國家和地區落地生花
  • 孔子學院十三載漢教路,我與孔子學院共成長
    與喀土穆大學中文系的學生而喀土穆大學孔子學院的建立也在另外兩位老師的持續努力下基本完成,在我離開後的2009年舉行了掛牌儀式。每年阿爾弗萊德大學孔子學院舉辦的中美學術交流、藝術團體訪問、展覽等活動連續不斷……看到這些因熱愛中華文化而相聚的人們,我深深體會到文化無界、民心相通。這種珍貴的文化交流,在人的內心深處。致力於喀布爾大學孔子學院取得更大發展2016年,孔子學院總部選拔喀布爾大學孔子學院中方院長,我有幸通過考試,於10月前往阿富汗赴任。
  • 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我國新聞的跨文化傳播研究
    但是目前看來,我國新聞在跨文化傳播中仍面臨一些問題,而這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我國新聞的跨文化傳播與發展。通過全面分析我國新聞跨文化傳播的意義和特點,結合我國新聞跨文化傳播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探究解決的方式,以期為全球化背景下中國英語新聞的跨文化傳播助力。
  • 「孔子學院是溝通中國與世界的重要橋梁」
    師從阿爾弗雷德大學孔子學院吳中蓓老師才一年多,便能如此嫻熟演奏,著實讓參會者意外。本屆年會以「促進當地創新、全球影響力和終生學習社區」為主題,來自美國社會各界約200名嘉賓出席。年會還為10名2019年人文交流獲獎者頒獎。這10位孔院學生,有10個不同的「我與孔子學院故事」。
  • 全球「漢語熱」期待孔子學院可持續發展
    新華網北京12月10日電(記者趙超 吳晶)9日在京開幕的第三屆孔子學院大會為與會者帶來一個好消息:截至目前,全球已建立孔子學院249所,比去年新增47所,孔子課堂總數也達到了56個。這樣的數字意味著,「漢語熱」並不是一時興起,隨著孔子學院的可持續發展,漢語將被不斷傳播並保持熱度。
  • 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留學生如何在生活中學好漢語的口語化用法
    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國的經濟和綜合國力逐步增強,在世界上的影響力也日益提高,越來越多的人學習漢語、接受中國文化。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另外,漢語相對於別的語言來說也比較難學,國家漢辦、孔子學院舉辦了一系列活動來幫助全世界的人們一起更好地學習漢語。
  • 一個歐洲學者眼中的孔子學院——評Falk Hartig《中國公共外交...
    孔子學院就是中國積極參與全球文化治理領域的一個國際教育項目,得到政治學、教育學、傳播學等領域國內學者的關注。然而,正如我們要表達的中國形象與外國民眾所感知的中國形象存在差異一樣,外國學者和民眾對孔子學院的認識與理解也必然有所不同。「他者視角」下的孔子學院與中國公共外交研究,無論是對中國公共外交的實踐優化與效果提升,還是對孔子學院的可持續發展,都具有理論和現實意義。
  • 孔子學院中外院長對談:語言是了解一個國家最好的鑰匙
    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全球性公共衛生危機背景下,人們更加深刻地體會到加強語言教育、深化國際理解、攜手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意義,也更加深刻地意識到培養具有全球視野、世界情懷和跨語言、跨文化能力的下一代,是全世界語言教育工作者的共同職責。本期我們特邀國際中文教育的全球參與者,共同探討如何建構起更加開放、包容、規範的中文教育體系,以回應時代需求、擔起歷史使命。
  • 全球化背景下突發公共事件網絡輿情治理
    而公眾在突發公共事件情境下的焦慮心理,使其信息鑑別能力更容易受到情緒影響,也更容易轉髮帶有情緒色彩的信息,從而導致輿情整體上呈現情緒化特點。此外,影響範圍越大的突發公共事件,其輿情更容易呈現全球化特點。   綜上所述,如果不能及時對突發情境下的網絡信息生態給予防控與引導,則很容易導致不良輿情信息的泛濫與海外輿情信息的倒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