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背包帶把戰士綁在坦克上,穿插中被越軍伏擊,傷亡慘重

2020-12-22 騰訊網

1979年2月17日清晨,突擊越南東溪鎮的43軍坦克團1連通過班波西側山埡口後,又前進了大約500米左右,遇到寬20餘米的班翁河,101車駕駛員張東法不時開窗露頭觀察道路,發現河上有一座很窄的竹橋,坦克不能通過。河兩岸全是稀泥,河水混濁不知深淺,他及時向指導員林夢珠報告了路況。林夢珠立即向營長於心勝報告,於營長令尖兵連和坦克2連選擇徒涉場,交替掩護通過。林夢珠仔細觀察了地形情況,指揮張東法選擇橋右側河岸較緩處通過。

張東法接到指導員涉水過河的命令後,毫不猶豫,大膽而又謹慎地駕駛著坦克,通過了河流。這時河對面有越軍火力向車隊射擊,為了掩護前面的坦克過河,連長王慶雪立即命令後面各車進行火力掩護,並指揮各車注意跟上距離。2連緊隨其後,和1連交替掩護,通過了班翁河。克服了河流障礙,前面又遇到約兩公裡的水稻田地,中間夾著一條人行小路。

59式中型坦克的駕駛員沒有進行過稻田地駕駛訓練,張東法對於能否開過去心裡沒有把握,可又別無他路。林夢珠一面鼓勵他前段任務完成很好,一面指揮他掛2擋前進,不要停車,油門控制要穩,於是張東法沉著地駕駛著坦克不停地前進,前進中不時有防步兵地雷在車下爆炸。後續坦克沿著101車的行進路線,順利地開了過去。

當坦克3連通過班翁河時,最後3輛坦克因河岸泥濘上不了岸,淤陷河中,堵塞了前進的道路。這個時候,敵人以各種火器襲擊我淤陷的坦克。約8時左右,團前指先後組織6人次在火力掩護下下車指揮淤陷坦克通過,並為後續部隊選擇了迂迴路線。團指和坦克2營沿迂迴路線迅速通過了河流向靠松山急進。407車因為搭載步兵過多,擋住了機槍射孔和一炮手瞄準鏡,連長王學銀用車外通話器要求步兵對乘坐位置及時進行調整,保證了坦克火力的發揚。

當進至那悅至那岡的狹窄地段(路寬不到3米)時,遇到樹幹、大石塊等路障。敵人利用山洞、道路轉彎處,以反坦克火器和輕重機槍組成側射、反射火網,向我猛烈射擊。由於每輛坦克上都搭載了20多名步兵(最多的一輛坦克上搭載了26人),而且人員和重武器都用背包帶捆綁在坦克上。導致在突然遭到越軍火力襲擊的情況下,一方面坦克不能觀察情況和發揚火力,一方面步兵還來不及下車和取下武器就被擊中犧牲或是負傷,完全處於一個被動挨打的地位,短時間內傷亡即高達80餘人。冰冷的坦克裝甲上,飛濺著指戰員們的血和肉,其情其景,慘不忍睹。

376團施連星團長用714電臺向其2營下達了「步兵立即下車戰鬥」的命令,就地展開的步兵以一部兵力用火力壓制和摧毀敵反坦克火器,其餘兵力立即排除路障。經過激戰,步兵2營消滅敵人火力點8個,殲敵約1個排,為坦克打開了通路。爾後,繼續搭乘坦克向縱深實施快速突擊。當進至那娘、東馬地區時,又遭到公路右側敵火力襲擊,再次受阻,步兵迅速下車,以隨伴火炮和輕重機槍壓制敵人,摧毀敵反坦克火器,掩護坦克繼續向前突擊。

當進至班翁附近時,遭班翁西南側無名高地敵「A」字形工事內的火力阻擊。步兵2營在坦克的配合下,多次發起攻擊,均未湊效,傷亡較大,連隊建制較亂。隨該營行動的楊雲孝副團長即令副營長收攏部隊,負責牽制敵人。營長帶領不同建制的48名戰士,從靠松山南側隱蔽地插向靠松山主峰,積極配合正面攻擊。坦克迅速調整了隊形,組織火力,採取單號火力對右,雙號火力對左的方法邊打邊進,積極配合步兵戰鬥。

相關焦點

  • 東溪穿插,傷亡6位師團幹部,對越作戰僅一例:因天線暴露?
    穿插作戰中,坦克在崎嶇狹窄的山路上行進困難。除了戰損的,陷於河流中的,還有其他損失。據參戰老兵回憶:在一個山路拐彎處,不止一輛坦克由於炮筒向前,猛地插在前面的山體上,致使坦克翻落山崖,後面的坦克將炮筒轉斜才得以前行。此外,由於沒有足夠的裝甲車,部分步兵用背包帶把自己捆在坦克上,遇到越軍突然襲擊,一時躲不開,導致出現死傷。路上,被擊毀的坦克,散落的裝具,烈士的遺體,不忍睹視。
  • 「英雄坦克營」不是吹的:對越自衛反擊戰中我軍最漂亮的一次坦克戰
    在對越自衛反擊戰的高平戰役中,我軍坦克裝甲部隊首當其衝,被投入了最為重要的東溪穿插奪點戰鬥中。1979年2月17日晨6時55分,第43軍坦克團配屬給陸軍第126師,組成一支坦克、步兵、工兵等多兵種合成的特遣隊,執行向東溪穿插的任務。
  • 解放軍唯一一次,一天之內戰鬥傷亡6名師團級幹部
    整個盤山小路上,估計這樣的轉彎有70~80多處,一不小心,坦克上的炮管就會撞上巖壁,翻下峽谷。所以,作為第一梯隊的43軍坦克團及126師376團和作為第二梯隊的42軍坦克團及我師372團均在此遭到了慘烈的損失。整個自衛反擊作戰中,唯一一次戰鬥傷亡6名師團級幹部就發生在靠松山。
  • 對越反擊戰的29個師中,這個師打得最艱苦,傷亡團級軍官最多
    121師接到的任務就是在北線穿插,首先就必須撕開邊境當面越南莫隆地區的突破口,這裡南北縱深約10公裡,到處都是山林,邊境僅兩條隘口相通,能行走的基本都是小道,重裝備與車輛無法通行。越軍佔據著據點險要,所以我軍只能靠奇襲加強攻的手段來打開局面。
  • 解放軍老兵回憶:我翻越靠松山時,山上到處都是我軍戰士遺體
    彎彎轉轉的山路上,既有被敵人摧毀的坦克,也有自己操作失誤翻倒在路邊的坦克。 靠松山這裡的戰鬥一定是很殘酷的,否則就不會到處都充滿著肅殺之氣,令人膽寒。 據戰後有關資料記載:整個自衛反擊作戰中,唯一一次性戰鬥傷亡6名師團職幹部就發生在靠松山。
  • 高平戰役突擊一座大山,英雄戰士負傷被越軍按住,毅然拉響手榴彈
    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打響後,解放軍廣州軍區部隊發動高平戰役,集中10萬大軍準備全殲防守高平地區的越軍。其中在南路攻擊方向,解放軍步兵126師376團作為突擊團,在坦克部隊和炮兵、工兵配合下,首先向4號公路突擊,撕開突破口。
  • 解放軍這支部隊的穿插分割戰術太厲害,越軍根本無法抵擋
    其意圖是以第43軍主力牽制祿平、諒山之敵,同時在正面以第55軍攻擊同登,總體上都是配合軍區主力在高平方向的作戰,不使諒山之敵北援高平。雖然只是偏師的牽制性作戰,但第43軍首長決心慎重初戰,以「殺雞要用牛刀」銳利手段,集中優勢兵力火力,雷霆一擊,速戰速決。
  • 堪稱絞肉機,俄軍在車臣的慘重傷亡提供了什麼教訓?必須要重視
    【軍武次位面】:風林火山在車臣戰爭之前,許多人認為,儘管蘇聯的解體削弱了俄羅斯軍隊的戰鬥力,但從整體上說,俄聯邦軍隊仍然是世界上實力最強大的軍隊之一,對付車臣武裝分子應該是易如反掌的事情。但事實上,拿下格羅茲尼並不像這些人想像的那麼簡單。
  • 解放軍繳獲越軍一把武器,馬上意識到,遇上越軍主力部隊了!
    在1979年的對越自衛還擊、保衛邊疆作戰中,雲南方向陸軍第149師於2月24日奉13軍之命,執行殲滅位於沙巴地區的越軍316A師主力的作戰任務。師長康虎振決心派447團穿插沙巴側後,直取新寨和黃連山埡口,切斷越軍退路,配合從正面進攻的師主力,以前後夾擊的戰術手段,將該敵消滅於新寨以東地區。
  • 解放軍裝甲兵部隊衝擊越軍防線,激戰靠松山歷經艱苦磨難
    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的時候,解放軍廣州軍區第42軍126師、124師奉命配屬裝甲兵部隊200餘輛坦克、裝甲車,在3個炮兵團火力支援下,從布局關邊境向重鎮高平發起穿插突擊。這一仗,成為高平戰役能否取勝的關鍵。
  • 抗美援朝:起義50軍硬是打成主力軍,副連長臨陣逃脫被槍決!
    但是,當時有一支軍隊,反而在這極其困難的處境中,越挫越勇,打了一場極其漂亮的攻防戰。這支部隊,就是50軍,這支部隊的來歷很有意思,原先是國民黨軍第60軍,因不滿國民黨發動內戰的舉措,直接揭竿起義加入了共產黨的隊伍。所以這支部隊一直被人調侃,而且也不屬於當時中國的主力軍,算是一支邊緣部隊。可就在抗美援朝第四次戰役的戰場上,50軍在漢江防禦戰中打出了自己的志氣和威風。
  • 對越反擊戰,主力團團長把兒子送尖刀連,親眼看到兒子被越軍打死
    1984年,謝晉導演拍攝了一部關於對越自衛反擊戰的電影,這部電影叫《高山下的花環》。在電影中有這麼一個場面,戰爭快要開始時,一位貴婦人向軍長求情把自己的兒子撤出來,但是這位軍人不但沒有答應,反而還開會批評了這種不正之風,並把自己的兒子派了上去,最後自己的兒子犧牲在了前線。
  • 18部反映對越作戰的電影中,6部與越特工鬥智鬥勇,你都看過嗎?
    於是,上級派出一支偵察小分隊潛入越軍敵後,以消滅這個隱蔽炮群,這次行動代號為「閃電行動」。在向敵後穿插的路上,戰士們遇到傣族女青年月梅正遭越軍追殺,於是將她救了出來,並一起隨隊行動。夜晚,月梅引起宿鳥驚飛,讓偵察小分隊落入了越軍布下的「死亡陷阱」。這時月梅露出越軍特工的真面目,隊長劉凱華用計擊敗了月梅,月梅逃出山洞,被越軍開槍誤殺。
  • 五百志願軍遭包圍,澳大利亞營臨夜撤退:衝鋒的中國兵根本不帶槍
    40軍選擇南朝鮮第6師的陣地作為突破口,在40軍的強大攻勢下,交戰沒多久南朝鮮第6師就開始潰退。儘管英軍炮兵增援,在途中幾次試圖重新集結的南朝鮮軍,仍然被打散。美國作者波茨的《韓戰決策》一書中描繪了南朝鮮軍撤退的場景: 韓國第六師像潮水一樣向南退去。有的乘車,有的步行,扔下槍炮和給養。美國海軍陸戰隊試圖用槍口阻止他們後撤,可是無濟於事。
  • 中越戰爭:乘坦克向敵陣衝擊的兩名步兵副團長,一傷一亡
    1979年2月17日凌晨,對越自衛反擊戰發起後,在東線解放軍廣州軍區集中了41、42軍兩個軍共7個步兵師的兵力,配屬大量炮兵、坦克,對越南北部重鎮高平,發起了進攻。其中有一路奇兵,利用坦克走羊腸小道,從敵人料想不到的靠松山地區發起突然襲擊。
  • 解放軍106輛坦克向高平穿插,衝殺70公裡殲敵135人
    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打響時,廣州軍區制定了以步兵、裝甲兵、炮兵組成快速梯隊,突破邊境後向敵縱深實施大穿插、大包圍的作戰方案,意圖一舉全殲高平守敵越軍步兵346師,速戰速決,速殲速回。根據軍區制定的作戰方案,第42軍坦克團在戰役第二梯隊序列中打前鋒,突破布局關後隨第一梯隊跟進,從嫩金山方向加入戰鬥,沿4號公路向高平奮勇突擊,引導並支援步兵、炮兵殲滅守敵,穿插路線全程約70公裡。第42軍坦克團前身為1952年10月組建的步兵第124師戰車團。
  • 50軍傷亡2.1萬,與25萬美軍血戰7天,拯救了幾十萬志願軍
    曾澤生,原國民革命軍第六十軍軍長,《朝鮮備忘錄》中說他是國軍中少有的真正轉向共產主義的戰士。一九四八年戰場上起義後,開始追隨解放軍戰鬥。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時,從東北進入朝鮮作戰。曾經帶著五十軍和第三十八軍首次進入漢城。彭德懷用人不疑,他之所以起用曾澤生,一是看好他的能力,臺兒莊戰役時被各方公認的鐵將軍,如今面對美軍的鋼鐵洪流,必然不會讓自己失望。
  • 此戰歷經96天,傷亡人數達到18萬,而且雙方指揮官均戰死
    新島試圖以這種方式阻止美軍登陸,但美國海軍並不是一個素食主義者,最終於1945年4月4日登陸衝繩,儘管登陸成功,但島上有很多敵人,尤其是他們的戰鬥方式,這讓美國士兵感到很可怕,更殘酷的戰爭即將來臨。他們熟悉地形,利用有利地形伏擊美軍,除了島上茂密的森林之外,伏擊是最有利的,美軍在途中損失慘重,而且經常遭到日軍的襲擊,於是美軍決定用坦克開路,但日軍更加瘋狂,他們抱著炸藥將美軍坦克炸死,失去了坦克的掩護,讓美軍傷亡慘重。
  • 50軍浴血漢江減員過萬,彭德懷:優先換蘇械,有我在絕不撤番號
    或許對於美軍太過陌生,前兩次戰役50軍卻沒有打好。由於行動遲緩和不敢大膽穿插,50軍接連三次撲了空,讓敵人從自己眼皮底下溜走了。在第一次戰役中,同樣放走了敵人的38軍軍長梁新初被彭老總罵「鼠將」,知恥後勇,在第二次戰役中獲得了「萬歲軍」的稱號。
  • 解放軍老兵回憶說:對越戰爭第一天,我們才進入越南境內100米
    可是汽車在行進中總是開開停停的,每前進10~20米,就要停下10~15分鐘。這樣的速度對我們這些第一次上戰場的軍人來說,既感到納悶,又感到著急。兵貴神速,速戰速決呀!我師是突擊高平的主攻部隊,任務是穿插到越南高平市附近,切斷高平越軍通往其首都河內的交通線並消滅他們,可現在幾個鐘頭過去了,我們仍在國內邊境的公路上看風景呢?此時此刻,大家腦子裡塞滿了各種不安的問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