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基礎教育改革 促進教育現代化

2020-12-14 中國網教育

  

圖為課題結題座談會開幕 中國網 王東海 攝影

  中國網訊(記者曾瑞鑫 王東海) 5月30日下午,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與人力資源研究所和中國發展出版社在國務院新聞辦發布大廳共同舉行「我國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若干重大問題研究」課題結題研討會,就上述話題進行了深入交流、探討。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國強出席會議並致辭。來自國家發展和改革委、民政部、財政部、科技部等有關部委專家參與討論。會議由中國發展出版社社長包月陽主持。

 圖為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國強致辭 中國網 王東海 攝影

  隆國強在致辭中說,基礎教育是關係到民族素質與國家前途重大的問題。新中國成立以後,黨中央高度重視發展基礎教育,取得了巨大成績,比如教育的普及率、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的年限都大大提升,使得國民素質大幅度提升,中國過去幾十年裡創造了人類經濟發展史上的奇蹟,其基礎因素就是教育,特別是基礎教育。當然,中國基礎教育在取得很大成績的同時,也面臨新形勢、新任務、新挑戰,這對進一步提升基礎教育的質量和水平,進一步改善基礎教育的公平性等方面提出新的要求。我們建設創新型國家,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就要著眼於如何能夠適應創新的需要培養創新型人才,而這需要從孩子抓起,從基礎教育開始。

  圖為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公管所副所長李國強發言 中國網 王東海 攝影

  隆國強說,激烈的市場競爭、國際競爭對勞動力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他結合自己對對外開放、國際競爭等領域的研究,在實際調研中,很多地方企業給反映最強烈的是缺乏高素質技術工人談他的體會。他說,這裡的「高素質」包括兩個層面的要求:一個是勞動力技能高,他通過學校教育和各式各樣的技術培訓,在工作中學習、訓練、積累,形成勞動技能過硬。另一個是勞動者的敬業精神和勞動態度好。在實際中,很多地方從企業的角度來說兩個方面都不能滿足:在技能上和產業升級的需要有差距;在勞動力素質的精神層面上,吃苦耐勞精神、合作精神、誠信等等也有欠缺。也就是說,新的發展形勢給我們的基礎教育提出很多新的要求,有的是老的問題解決了,新的問題又湧現出來,甚至有的老問題還沒有完全解決的時候,新的問題又出現了。這對我們來說,確實需要從國家發展的高度,特別是從民族偉大復興的高度來看待教育,怎樣能夠真正培養出合格的勞動者。他提到,當時德國的崛起時,有歷史學家評價,「德國崛起是在小學課桌上決定的」,因為德國是最早搞義務教育的國家。因此,從國家發展的高度來看,我們的教育特別是基礎教育,要更好地培養適應發展需要的創新型、吃苦耐勞的、具有良好技能的高素質勞動者。但隆國強認為還有一個層面問題很重要:教育要以人為本,教育不僅僅是培養勞動者,還要讓每個人更好地理解人生。教育歸根到底要以人為本,讓人的生活過得更有意義,這裡確實有很多東西需要我們去探索。

  圖為中國科技戰略發展研究院副院長房漢廷發言 中國網王東海攝影

  隆國強特別提到,教育在教我們知識的同時,怎樣能夠更好地真正從根本上滿足作為一個人對新知識的渴求,對未知世界的探求,這一點很重要。我們一直在說,活到老學到老,生活才有品質,人生才真正有意義。我們做教育就需要思考這些問題,教育絕不僅僅是給大家教一些知識、技能,也不僅僅是進行德育教育,把幾十年經驗、幾千年積累的美好道德品質教給學生,「我覺得還有一個特別深層次的問題是,怎麼讓我們這些經過教育的人永遠保持對未知世界的好奇心,能夠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這裡邊確實需要做很多的探索,不是哪個教育家說這麼辦就可以,現在我們還沒有。」就此,他對崔其升校長的探索給予肯定,「我不敢說這一定是未來中國教育改革的發展方向,但他很珍貴」,把課堂交給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教學生的過程中形成良好的互動,讓學生在這個過程中不僅僅是傳統中國的基礎教育讓他學了知識,會背、會記,還鍛鍊了其他的能力,比如表達能力,很強的自信心等等。當然,讓學生永遠保持對知識的渴求、好學是不是也有所幫助,但確確實實非常值得我們去調查、研究、總結,把一些好的東西通過課題、通過調研呈現給同行,讓大家在這個基礎上有更多的探索,這是這個課題更大的意義所在。

  圖為杜郎口中學校長崔其升發言 中國網王東海攝影

  近年來,各地在教育教學改革方面都做出了一些嘗試,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十分重視基層教育部門、學校、師生創造的新鮮經驗,去年以來,課題組分別赴山東杜郎口中學、廣州思源學校、江西臨川自主教育改革綜合試驗區、萍鄉長塘文化村鎮復興基地四地實地調研。尤其是對山東杜郎口中學、廣州思源學校創新性實踐「崔其升教育體系」進行了深入系統了解,並作為案例進行解剖,獲得許多有益啟示。課題組感到,「崔其升教育體系」是在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推進教育治理現代化方面的重要探索,形成了許多寶貴經驗和做法,值得重視和進一步提煉、總結。更難能可貴的是,他們是在一所農村薄弱學校開展這項改革的,這種大膽闖、大膽試、自主改的改革精神在當前基礎教育改革進入深水區的階段尤其值得提倡和鼓勵。

 圖為北京當代藝術學院袁銘 中國網王東海攝影

  相關閱讀: 「崔其升教育體系」實踐

  山東聊城茌平縣的杜郎口中學和廣州思源學校在教學改革方面做了有益的嘗試,他們分別在不同區域開展了「崔其升教育體系」的深化與實踐。杜郎口中學是一家初中教育學校,在校長崔其升接任校長之前在全區域排名為倒數第三,崔其升上任後利用2年的時間,對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進行了徹底的改革,由過去的每節課45分鐘全部由老師主講,變為由學生自主主宰課堂,採用「小組合作、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師生互助、生生互助、注重學生綜合素質與領導力培養的課堂教學模式。廣州思源學校是由廣州崔其升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改革並運營的(現已正式更名為廣東全贏自主教育股份有限公司),在廣州思源學校課堂上大部分交給學生,老師只負責10分鐘的答疑和引導性講解,學校採取無紙化教學和電子化書包等現代化教學手段,以素質教育,建立以「全是贏家的學校」的核心價值觀,以全新的教育方式和理念深受學生和家長及社會各界的高度好評,使崔其升教學體系在廣州思源學校得到了進一步的創新和提升。近些年,前來杜郎口中學和廣州思源學校考察學習的國內及港澳臺的學校校長、老師及家長絡繹不絕,其教學理念得到了社會和同行的高度認可,得到了國務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的高度肯定,並且親臨學校考察和給予勉勵。實踐證明,崔其升教育體系為我國基礎教育領域開創了改革創新的先河,其成功經驗值得研究和借鑑。

相關焦點

  • 智能化評價推動基礎教育改革
    他認為,傳統的教育評價體系無法滿足智能時代教育發展的需求,人工智慧、腦科學、虛擬實境以及5G等為建立科學的教育評價創造了歷史性機遇,將對基礎教育產生重要的影響,有利於促進教育公平和學生的個性化發展。董奇認為,現在迫切需要建立能夠促進教育健康發展,能夠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能夠使學生具有適應未來綜合素養的新的科學的教育評價,但現在的難點是如何實現這些新的要求、新的目標。人工智慧為建立科學的教育評價創造了歷史性的機遇。
  • 以教研轉型促進教育現代化
    最近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那就是在加快實施教育現代化戰略、推進教育轉型的今天,教研如何適應教育改革發展的大趨勢、教研員如何適應這種轉型?這些問題值得全體教研戰線上的同志思考和實踐。    著力提升教研員專業素養教研的轉型首先是教研員專業素養的適應性問題。
  • 全面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 福田區召開基礎教育改革發展大會
    福田區委書記鄭紅波主持會議並講話,他強調全區各部門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和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貫徹落實全市基礎教育改革發展大會精神,推進教育現代化,打造「首善之區、首善教育」基礎教育品牌,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典範城區奠定堅實基礎、提供動力支撐。福田區委副書記、區長黃偉,區領導劉柏廷、孟漫、朱偉華出席大會。
  • 學以成人:基礎教育現代化的追求
    鄭東輝寧波大學教師教育學院(教授、博士、碩士生導師)《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提出基礎教育現代化主要發展目標:普及有質量的學前教育、實現優質均衡的義務教育、全面普及高中階段教育。質量成為這些目標的核心訴求,主要體現在人的質量規格上,也就是實現人的現代化。
  • 玉溪:加快基礎教育改革發展步伐 全面提高中小學教育質量
    原標題:玉溪緊扣當前教育發展突出問題—— —加快基礎教育改革發展步伐全面提高中小學教育質量9月7日,我市出臺《玉溪市加快基礎教育改革發展提高教育質量若干措施》(以下簡稱《措施》),緊扣當前全市基礎教育發展中最突出的學前教育上公辦園難、義務教育上中心城區學校難
  • 堅持科學發展觀 推動基礎教育持續協調發展
       5.各地積極推動基礎教育均衡發展,大中城市和經濟發達地區率先推進基礎教育現代化成績顯著。   國家在大力推動中西部農村義務教育發展的同時,支持、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尤其是大中城市和經濟發展較快地區加速實現教育現代化。
  • 玉溪加快基礎教育改革發展步伐全面提高中小學教育質量
    來源:玉溪網9月7日,我市出臺《玉溪市加快基礎教育改革發展提高教育質量若干措施》(以下簡稱《措施》),緊扣當前全市基礎教育發展中最突出的學前教育上公辦園難、義務教育上中心城區學校難、普通高中上市直高中難「三難」問題,突出問題導向,推進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點從方向、目標任務、方法路徑、保障四個方面提出了13條改革措施,加快中小學、幼兒園高質量發展,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重塑玉溪教育輝煌
  • 共研英語教學改革 漢得知雲致力推動英語教育現代化
    國務院2017年印發了《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強調「利用智能技術加快推動人才培養模式、教學方法改革,構建包含智能學習、交互式學習的新型教育體系」。「AI賦能教師」主題研討會盛大開幕芝士網教育發展研究院是漢得知雲推動成立的一所社會研究機構,針對基礎教育中的焦點問題,以多種方式推動基礎教育階段的科學研究。
  • 利津:深化教育改革 推動全面發展
    利津縣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地位不動搖,千方百計改善教育條件,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學質量,推動城鄉教育健康均衡發展。學校致力於建成省內一流的以化工特色專業為主,財經商貿、加工製造、醫藥護理、信息技術、汽車等多專業門類共建的現代化職業學校,對於推動我縣職業教育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 專家:智能化評價推動基礎教育改革
    在今天(12月11日)舉行的2020全球人工智慧與教育大數據大會上,北京師範大學校長董奇認為,傳統的教育評價體系無法滿足智能時代教育發展的需求,人工智慧等科技手段為建立科學的教育評價創造了歷史性機遇,將對基礎教育產生重要的影響,有利於促進教育公平和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 ...學生「減負」……基礎教育改革發展這樣「解題」 | 教育2020...
    出臺了《關於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範發展的若干意見》《關於統籌推進縣域內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關於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召開了全國基礎教育工作會議,這在我國基礎教育發展歷史上具有重要裡程碑意義,著力強化頂層設計,全面系統部署,明確發展目標,完善政策保障,整體提升水平,推動基礎教育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育人體系,健全立德樹人落實機制
  •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深化綜合改革加快建設高質量基礎教育...
    要認真領會習近平總書記在全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深刻理解「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建議重大部署,系統謀劃深化基礎教育綜合改革、加快建設高質量基礎教育體系,努力為建成教育強國、實現教育現代化奠定基礎、當好先導。 在領會五中全會重大意義上強化四個「深刻認識」。
  • 集團化學區制推進教育治理現代化
    兩年來,在兩個意見推動下,北京市集團化辦學和學區制管理不斷深入,為推進全市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提供了政策導向和制度保障。尤其在兩個意見不斷深入實踐的探索中,集團化辦學和學區制管理正不斷彰顯其教育治理體系現代化的特殊作用和創新成效。
  • 「明德模式2.0」為中國現代基礎教育體制改革探路
    此前6個月,深圳市福田區政府與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籤署合作辦學框架協議,播下了一顆推動基礎教育綜合改革,以及促進基礎教育國際化、現代化的「初心」。2013年6月,雙方共同發起成立了深圳市明德實驗教育基金會。
  • 張樹華委員:推進素質教育改革實行基礎教育一貫制
    「基礎教育一貫制以及配套的教學體系改革,可能是發揮我國公立教育制度優勢,提高素質教育質量,促進中小學生全面協調發展,遏制校外培訓熱的釜底抽薪之策。」全國政協委員、民建北京市委常委、中國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研究所所長張樹華呼籲,推進素質教育改革,實行基礎教育一貫制。
  • 基礎教育綜合改革,教育部作出新部署
    ,部署下一步深化綜合改革、加強教學工作,推動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教育觀念和辦學原則,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二是部門要聯動。切實解決多年來「管得太多」「缺乏動力」「保障不夠」「管理不善」等制約學校辦學活力的突出問題,推動有關部門把該放的事權、人權、財權放給學校。三是環節要銜接。
  • 以測評推動教育改革深化
    在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中,明確提出要「構建教育質量評估監測機制,建立更加科學公正的考試評價制度,建立全過程、全方位人才培養質量反饋監控體系」。這為今後一個時期的教育測評工作指明了方向。測評,既是教育手段,也是教與學的環節。
  • 顧明遠:推動基礎教育邁向新徵程 | 關注
    我們既要認真學習落實五中全會精神,為培養實現「第二個100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人才而不懈努力;也要正視當前我國教育改革發展中存在的現實困難,以腳踏實地、鍥而不捨的精神去克服和解決。從基礎教育來講,我認為當前要解決幾個問題:一是推進中西部教育協調發展,提高教育質量,促進教育公平;二是深化教育教學改革,促進人才培養模式的轉變;三是迎接數位化的挑戰。
  • 加大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力度 紮實做好課程改革實驗工作
    他提出要突出抓好的核心問題和關鍵環節是四個方面:一是積極推進課程改革;二是改進和加強德育;三是改革考試評價制度;四是建設高素質的教師隊伍。課程改革被鮮明地提到促進素質教育取得突破性進展的關鍵環節的位置上。《決定》將形成適應時代發展要求的新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作為「十五」期間基礎教育深化改革、素質教育取得明顯成效的主要目標之一,明確提出「加快構建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
  • 肇慶開創教育現代化新局面
    今年以來,肇慶市教育系統統籌抓好學校疫情防控和教育改革創新,堅持兩手抓、兩不誤、兩促進,學校疫情防控「硬戰」取得了階段性勝利,返校複課「大考」經受住各方考驗,教育改革創新取得新突破,年度各項重點工作順利推進,為全年奪取疫情防控和教育工作雙勝利奠定了堅實基礎。「教育水平是城市綜合實力的重要體現。教育興則肇慶興,教育強則肇慶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