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一起喝咖啡奮鬥了18年的人,他為什麼不早點來?

2020-12-20 麥米兜兜1

大家好,我是兜兜。

今天給大家說說最近看到的一個視頻吧。

01

最近一位叫作「有事就找白大姐」的帳號發了一個主題為#年輕人當保安服務員是缺腦子#的視頻。隨之而來,評論底下出現了各種聲音。

贊成白大姐講得有道理的人給白大姐拍手叫好——說得好,大實話,的確如此!

他們誇白大姐牛逼,是個明白人。

另一邊,卻有人站出來說了——但凡有點辦法誰想去做服務員保安,站著說話不嫌腰疼。

還有的人說,都不幹服務員,飯店都關門了。

更有人直截了當地指出白大姐帶著傲慢與偏見搞職業歧視,是現代版的何不食肉糜。

溫和派們則說,你說得沒錯,當保安和服務員也沒錯,都是為了生存,理解萬歲吧。

兜兜大致梳理了一下白大姐的觀點:

其一,當保安服務員不是個好工作,沒有技術含量,當服務員只要不滋湯、保安只要會往那一杵,這樣的活什麼人都會,隨時都可能被替代;

其二,沒啥學歷出來的理髮、搞廚師是好工作,也可以學學修車,美容美髮什麼的,總之,年紀輕輕當保安服務員是腦袋空家庭缺乏指導。

這位白大姐從頭到尾都在語重心長地奉勸年輕人要做好職業規劃。

單從「有事就找白大姐」這個名字就可以看出來白大姐一定是個熱心腸,奉勸年輕人要做好職業規劃也是妥妥地為了人家好。

但細細一聽總覺得有點子誰誰家裡七大姑八大姨內味。

妥妥的為了你好,可是你經歷了什麼,人家可不管。

希望你聽她勸吃飽飯,可總不答應說可以吃她們家的大米。

02

在沒錢人看來,有得吃比吃飽要重要,吃飽比吃好要重要。

可是這樣的行為,在不計較錢的人眼裡,就很容易被歸為沒有腦子或者不講究。

就像白大姐為啥語重心長地勸解人家不選保安服務員這類的工作,主要還是因為她那個層次的人看不上。

一句話,她們有更好的選擇。

且不說現在學一門技術的門檻有多高,就是過去也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

首先,是學費問題。每門有每門的行規,但總歸是越值錢的行業門檻越高,花錢也越多。當然,還有可能是你交錢了也不一定能遇到一個對你毫無保留、傾囊相授的師傅。

其次,是時間問題。技術都要經過打磨,經過專業進階,這些算起來都是時間成本。如果想要一路升級打怪,就要一直投入,至少要能夠保證自己支撐到那一日。

再次,是適應性的問題。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把技術練得爐火純青,到哪裡都有活幹。這個社會花了錢學技術,最後學成半吊子,學費打水漂的也不在少數。

二十多歲的時候,人除了年輕、身體好之外一無所有,要是家庭不富裕,基本上只能吃青春飯、體力飯了。

對於很多農村家庭的孩子來說,有個工作,能掙一些錢拿回家,就已經很知足了。

同樣是出體力,幹服務員、幹保安,總比待在農村要強。

至於有啥好的想法,學這學那,他們也拿不出錢啊。

這真不是什麼缺腦子,而是缺錢。

03

原先網絡上有句名言:生活不止有眼前的苟且,還有詩歌和遠方。

後來不少人發現,這句話顛倒過來也是成立的。

生活不是只有詩歌和遠方,還有眼前的苟且。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

我爸在我和我哥讀高一的那年做了一個統計。

他說全村當年一共有五個上高中的娃,我們家裡就佔了兩個。那些過早輟學的孩子都有一個共同特徵:沒錢。

當年我的那些沒有機會讀高中的女同學們很多不是出去做了服務員,就是去學了理髮。

做服務員的幾百塊錢一個月的工資,相對於一年才幾千塊錢收入的農村家庭來說是筆大收入。每次寄錢回來的日子,家裡就跟過節一樣開心。她們的父母也是逢人便說自家娃懂事,有出息。

相反那些去學理髮的同學不僅頭幾年掙不了錢,甚至還要交學費、貼補一些生活費。如果不是家裡有些餘錢,根本沒可能選擇這條路。

至於供孩子讀書,在很多人看來,更是一筆不划算的買賣,用砸鍋賣鐵形容也不為過。

他們不是不知道讀書好,也不是不知道一技傍身的人生更有議價資本,只是相對於眼前的艱難,他們更在意如何把眼前的日子對付過去。

讀不讀書和學不學技術只是一種基於眼前和未來利益的權衡。

無論選擇什麼,都需要經過一番計量,都挺費腦子的。

04

還記得嶽雲鵬的故事吧。

因為一沒文憑二沒技術,嶽雲鵬開始只能在石景山一家工廠裡給人看門當保安,不遲到不早退不曠工一個月工資能拿到300塊錢。「不說那些挺苦的訓練吧,就說巡邏時我被抓了好幾次犯困睡覺,第一個月發工資,我全被罰款扣光了,還欠公司20塊錢。」

15 歲時,他做服務員,嶽雲鵬把一桌客人的包間寫錯了,3寫成了5,結果在結帳時客人發現多了兩瓶啤酒6塊錢,立刻翻臉大鬧飯館,嶽雲鵬連聲道歉,打折不成乾脆免單,「352塊錢,我記得清清楚楚。」在這過程中,這位火冒三丈的大哥是什麼難聽說什麼,「各種侮辱。從買單到走人,一共3個小時。那一桌一共五六個人,還有上歲數的,連一個勸阻的都沒有。」

可見,服務員不是只要不滋湯、保安也不是只要杵在那裡就能幹好的。

相反,服務員和保安工作的價值就在於服務本身帶來的情感體驗。

服務員讓食客有賓至如歸之感,保安能夠讓顧客感受到身份尊貴。

他們付出的是他們的勞動,既然是勞動就沒有高低貴賤之分。

如果有好的選擇,每個人當然可以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社會精英的權利,但同時也不要瞧不起其他人的工作。

因為他們的工作,也是勞動所帶來的價值。

05

不得不承認,現代社會人與人的生存起點就是不一樣的。

有的人一出生就到了羅馬。

而有的人努力了很久也不見得能夠達到別人出生就擁有的高度。

《我奮鬥了18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的作者在文中寫道:你會發現,為了一些在你看來唾手可得的東西,我卻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對於那些年輕的服務員保安來說,年輕恰恰是他們最好的資本。

因為年輕,他們可以擁有一份不看學歷,不看技術的謀生工作。

因為年輕,他們還有大把的時間和機會為自己謀劃一個更加光明的未來。

總之,年輕,就意味著無限可能。

所以別嘲笑年輕人當服務員保安這不好那不好了。

就好像你不能對一個奮鬥了18年才能跟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的人說——你幹什麼去了?為什麼不早點來?

THE END

文章來源:【麥米兜兜】公眾號

相關焦點

  • 我奮鬥了18年,不是為了和你一起喝咖啡
    作者 | 麥子此為兩篇文章。《我奮鬥了18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是多年前一名叫「麥子」 的網友寫的一篇引發億萬網友共鳴熱議的現實題材深度文章,作者用自己十幾年的經歷揭示了寒門通過努力要改變命運是多麼艱難的一件事,以及改變後那種矛盾對立的複雜心境。
  • 清華畢業生:我奮鬥了18年不是為了和你一起喝咖啡
    《我奮鬥了18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是多年前一名叫「麥子」 的網友寫的一篇引發億萬網友共鳴熱議的現實題材深度文章,作者用自己十幾年的經歷揭示了寒門通過努力要改變命運是多麼艱難的一件事,以及改變後那種矛盾對立的複雜心境。
  • 我奮鬥了18年,才有了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的資格!誰還記得他嗎?
    我奮鬥了18年,才有了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的故事,扎了無數人的心。很多網友都以為這只是一個故事,一個段子!殊不知這卻是一個真實的故事,這個故事的主角就是陳湖雄。陳湖雄或許大家不熟悉,但是說起晨光文具,我相信很多網友都知道。沒錯就是那個亞洲文具之王,如今的億萬富豪陳湖雄!當初剛出道的他,才17歲,典型的吃不飽穿不暖的農村窮小子。他的第一份工作就是推銷文具,這麼一幹就是10年。
  • 【北科晚安】清華大學碩士: 我奮鬥了18年,不是為了和你一起喝咖啡
    博主,生於1978年,清華大學碩士學位,北京某外企中層領導。文中提及主要人物:我,農家子弟。你,大學同學,北京人。3年前,麥子的一篇《我奮鬥了18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引起多少共鳴,一個農家子弟經過18年的奮鬥,才取得和大都會裡的同齡人平起平坐的權利,一代人的真實寫照。然而,3年過去,我恍然發覺,他言之過早。
  • 為什麼馬雲會說他不喜歡喝咖啡?喜歡喝咖啡的人,又是什麼心理
    不知道大家記不記得馬雲說過的一句話,那就是「我不喜歡喝咖啡,但是我喜歡星巴克」。這是一個什麼樣的邏輯呢?難道星巴克不是咖啡嗎?原來,馬雲說這句話是因為當時他跟星巴克有合作。為什麼馬雲說他不喜歡喝咖啡大致來說,有以下的幾種可能:咖啡文化在中國並不算是普及,所以馬雲他可能比較喜歡喝茶,但是他就不喜歡喝咖啡。
  • 美國人不喝美式咖啡?
    雖說挑戰還不算成功,至少我們把雀巢的速溶咖啡包給拋棄掉了。A君作為長期的加班狗,我經常喝美式咖啡,不喜歡加糖不喜歡加奶,我覺得這樣比較醒神。如果放在十年前,如果有人這麼點咖啡,一定會覺得這個人腦子被門夾過。
  • 法國人為什么喝咖啡/小雪
    天氣好的時候,人們喜歡戴上墨鏡正對著陽光,任憑刺眼的陽光照射在桌上、咖啡上和臉上。雨天,人們依然更願意坐在室外,望著雨中的巴黎小街發呆。無論陽光中還是雨中,我們經常會看到許多單獨坐著的人們一動不動,面無表情的看著眼前過往的行人和來來往往的車輛。有時候他們會一直這樣發呆到手上的菸頭燒到手指才從呆滯中清醒一下。  「你們在想什麼?」
  • 很多人喝咖啡,卻不知道咖啡為什麼苦?咖啡為什麼酸?
    文/咖啡小芝士咖啡裡有苦有酸,為什麼大家都說「苦咖啡」,而不說「酸咖啡」?咖啡的苦很多人以為咖啡苦是因為咖啡因,其實主要的原因是褐色色素!可以這麼理解,咖啡生豆是青綠色的,而隨著烘焙程度的加深,顏色也開始變身,其中的褐色色素也在不斷增加,尤其是咖啡店裡的意式咖啡豆大多中深烘焙,苦味也就略微明顯。這多半也是它被叫做「苦咖啡」的原因吧。
  • 中國男人為什麼不愛喝咖啡?
    1554年,在貿易活動頻繁的奧斯曼帝國君士坦丁堡,有史記載的第一家咖啡館開張營業。那時,人們稱咖啡館為「有文化人的學校」,咖啡能夠在所有階層流行起來,成為貫通社會的橋梁。不解決男人不喝咖啡這個問題,自然就沒什麼機會談及真正的咖啡消費浪潮。
  • 幽默段子:約女友一起喝咖啡,不知道為什麼就吵了起來
    我說:哥們不追嗎?他說:慣得,不追,兄弟你要是不嫌棄的話就過來一起吃吧。於是我們就吃了起來,他也從訴苦到後來有說有笑。吃了一大半,他女友回來找他,看著我愣了幾秒然後怒吼道:你不行原來是因為他?3、一次出去買東西,迎面看見了幾年不見的同學和一女的抱著一個小孩。我說:什麼時候結的婚?小孩子都這麼大了,長得真像你小子!
  • CAFFE PASCUCCI告訴你為什麼義大利人不喝美式咖啡
    關於意式咖啡和美式咖啡孰優孰劣並沒有一個標準答案,說白了就是長期生活習慣使然。但義大利人對咖啡品質的執著確實是讓人望塵莫及的。筆者曾經有機會服務義大利老闆,每天需要早起到老闆下榻酒店集合出發,恰逢附近有家星巴克,於是每天買一杯星巴克邊喝邊等。後來混熟了以後,老闆見筆者老喝星巴克,就說來我給你這個喝,於是從屋裡拿出了一杯Espresso。
  • 咖啡「續命」,日常當水喝,為什麼韓國人這麼愛喝咖啡?
    韓國最大咖啡展覽會「首爾咖啡秀」發布的2016年《韓國咖啡白皮書》顯示,76%的韓國人每天平均喝兩杯咖啡以上,每10名韓國人中有7人在家煮咖啡喝。那麼究竟是為什麼韓國人這麼愛喝咖啡呢?1999年,星巴克梨大(梨花女子大學)一號店入駐首爾後,成為了韓國第一家全球性連鎖咖啡店。從此,「茶館」的名字開始被「咖啡館」取代。崇尚西方文化的韓國很快便將咖啡文化進行大範圍的推廣,特別是名副其實的咖啡都市——首爾。在首爾很多街區,尤其是大學校園附近的咖啡店可以稱得上是星羅棋布。
  • 為什麼有人喝咖啡不會失眠?
    喝咖啡最絕望的體驗,莫過於喝完以後還是很困,到晚上卻數了十萬隻羊也睡不著。而喝咖啡最幸福的體驗,一定是喝完以後精神百倍,躺在床上依然能倒頭就睡。人與人之間的最遙遠的距離,可能是你喝咖啡困到飛,我喝咖啡睡不著。為什麼有人喝咖啡如飲水,有人卻失眠到天亮呢?
  • 你為什麼會愛喝咖啡
    咖啡是廣受人們熱愛的飲料之一,有著其他食物或飲料都無法媲美的味道和鍾愛群體。為什麼咖啡會有如此之魅力,可以令這麼多人為之痴迷呢?讓我們回想一下自己第一次喝咖啡的情景:也許你根本不喜歡它的味道,苦味是咖啡第一味道。
  • 真相來了 為什麼你喝到的咖啡是苦的?
    一說起咖啡,尤其是不加糖不加奶的黑咖啡,多數人都是眉頭一皺。於是,愛喝黑咖啡的小編每次陶醉在不同產區的風味之中時,在朋友眼中就自動帶上了佛系光環。咖啡為什麼會有苦味首先,我們來科普一下:咖啡豆裡哪些成分會使口感變苦——德國科學家Thomas Hofmann將製作好的咖啡進行過濾,經過一連串的試驗,發現一種名叫綠原酸內酯的物質是導致咖啡變苦的罪魁禍首。
  • 承認吧,95%的中國人都喝不來苦咖啡
    咖啡正在逃出咖啡館,以一種更無孔不入的方式滲透進人們的日常生活:速溶粉被升級,豆子被更嚴格地挑選,更精品化的咖啡零售品保證睏倦的人隨時隨地能喝上一杯來提神。至於咖啡館裡頭坐著的人,大部分都瞄準了環境,不是商務會面就是自習辦公。
  • 95%中國人都喝不來苦咖啡 頭部選手拓展咖啡產品邊界
    他認為,在中國未來的咖啡市場中,門店形態只有兩種:要麼是像星巴克或中石化的易捷咖啡這樣已經擁有強大門店網絡基礎的,要麼就是非常小而美的精品咖啡館——做介於兩者之間的、具有一定規模的連鎖品牌,很難。   咖啡正在逃出咖啡館,以一種更無孔不入的方式滲透進人們的日常生活:速溶粉被升級,豆子被更嚴格地挑選,更精品化的咖啡零售品保證睏倦的人隨時隨地能喝上一杯來提神。
  • 你為什么喝不出咖啡的85種風味?
    一個小知識:咖啡有85種味道。既然咖啡有這麼多種味道,為什麼我喝到的咖啡只有一個味道—苦?確實,有的人對於味道確實不那麼敏感,感覺吃什么喝什麼都差不太多。這個簡單來說就是味覺遲鈍或者味盲,換一個說法就是,他們的味覺感官相較常人來說會比較差,品嘗不出很多東西的味道差別。
  • 今天去漫咖啡,不喝咖啡…
    又到需要靠一身「正氣」來扛過的冬天了,與其待在家裡躲在被窩裡,不如去漫咖啡「浪費時間」,但是,我們今天去漫咖啡,不喝咖啡!漫咖啡不同於其他的咖啡廳,它的特點就是大!特別大!獨棟的那種的大!一間咖啡廳居然能被做出四層,裡面肯定不只是喝咖啡這麼簡單。走進漫咖啡就會被它的裝修環境所吸引,忍不住要拿出手機拍拍拍,外貌控一本滿足!灰色工業的主基調,卻配上古典的歐式家具,再種上各種綠植,雖然是混搭,卻意外的有感覺。而且在漫咖啡裡,細心的去觀察每盞燈,你會發現,沒有一盞是重複的,從燈開始漫咖啡就很用心。
  • 美國人不喝美式咖啡?
    最近的咖啡界,每天都是頭條。除了有雀巢喜提星巴克,可口可樂收購Costa的商業大戰,還有一個讓全世界喝咖啡群眾沒想到的故事走向:美國咖啡品牌終於進入義大利,還掀起了排隊潮!讓無數美國咖啡品牌不敢輕舉妄動的義大利人,竟然接受了美國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