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畢業生:我奮鬥了18年不是為了和你一起喝咖啡

2020-09-16 機關說話之道

《我奮鬥了18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是多年前一名叫「麥子」 的網友寫的一篇引發億萬網友共鳴熱議的現實題材深度文章,作者用自己十幾年的經歷揭示了寒門通過努力要改變命運是多麼艱難的一件事,以及改變後那種矛盾對立的複雜心境。

文章誕生後的第三年,清華大學某研究生根據這篇文章所闡明的意義與自己的經歷寫了《我奮鬥了18年不是為了和你一起喝咖啡》一文,再次以深刻的現實論調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熱議,如今看來,這兩篇文章所透露的意義在當下依然極具力量,將這兩篇文章整理在一起呈現給大家,希望大家能有所收穫。

我奮鬥了18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

文/麥子

我的白領朋友們,如果我是一個初中沒畢業就來滬打工的民工,你會和我坐在starbucks一起喝咖啡嗎?不會,肯定不會。比較我們的成長曆程,你會發現為了一些在你看來唾手可得的東西,我卻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從我出生的一刻起,我的身份就與你有了天壤之別,因為我只能報農村戶口,而你是城市戶口。如果我長大以後一直保持農村戶口,那麼我就無法在城市中找到一份正式工作,無法享受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甚至連選舉權都不如你們多。

你可能會問我:」為什麼非要到城市來?農村不很好嗎?空氣新鮮,又不像城市這麼擁擠。」可是農村沒有好的醫療條件,03年的sars好像讓大家一夜之間發現農村的醫療保健體系竟然如此落後;物質供應也不豐富,因為農民掙的錢少,貴一點的東西就買不起,所以商販也不會進太多貨。

農民沒有職業發展規劃,因為農民不是一個職業,而是一個類似種族一樣的天生的階層。農民沒有自我實現的滿足感,因為絕大多數人還在為基本的生存而奮鬥,那時候春節聯歡晚會中買得起等離子彩電的農民畢竟是個別現象。

於是我要進城,而且要擺脫我的農民身份,我要通過自己的奮鬥獲得你生下來就擁有的大城市戶口,考學是我跳出農門唯一的機會。我要刻苦學習,小學升初中,初中升高中,高中考大學,我在獨木橋上奮勇搏殺,眼看著周圍的同學一批批落馬,前面的道路越來越窄,我這個佼佼者心裡不知是喜是憂。

激烈的競爭讓我不敢疏忽,除了學習功課,我無暇去顧及業餘愛好,學校也沒有這些發展個人特長的課程,進入高中的第一天起,校長就告訴我們這三年只有一個目標——高考。於是我披星戴月,早上5:30起床,晚上11:00睡覺,就連中秋節的晚上,我還在路燈下背政治。

而你的升學壓力要小得多,競爭不是那麼激烈,功課也不是很沉重,你可以有充足的時間去發展個人愛好,去讀課外讀物,去球場揮汗如雨,去野外享受藍天白雲。如果你不想那麼辛苦去參加高考,只要成績不是最差的,你可以在高三時容易地獲得保送名額,哪怕成績最差,也會被」掃」進一所本地三流大學,而那所三流大學我可能也要考到很高的分數才能進去,因為按地區分配的名額中留給上海本地的名額太多了。

我們的考卷不一樣,如果考卷一樣我們的分數線就不一樣,但是當我們都獲得錄取通知書的時候,所交的學費是一樣的。每人每年6000元,四年下來光學費就要2萬4千元,再加上住宿費每人每年1500元,還有書本教材費每年1000元、生活費每年4000元(只吃學校食堂),四年總共5萬元。

2003年上海某大學以」新建的松江校區環境優良」為由,將學費提高到每人每年1萬元,這就意味著僅學費一項四年就要4萬元,再加上其他費用,總共6萬6千元。6萬6千元對於一個上海城市家庭來說也許算不上沉重的負擔,可是對於一個農村的家庭,這簡直是一輩子的積蓄。 由於剪刀差、地少人多不成規模經濟等眾多原因,農業仍然是不賺錢的行業。我的家鄉在東部沿海開放市份,是一個農業大市,相比西部內陸市份應該說經濟水平還算比較好。可是現在的農產品收購價太便宜了,除去各種農業種植成本和名目繁多的稅費,一年辛苦勞作剩不了幾個錢。以供養兩個孩子的四口之家為例,除去各種日常必需開支,一個家庭每年最多積蓄3000元,那麼6萬6千元上大學的費用意味著22年的積蓄!前提是任何一個家庭成員都不能生大病,而且另一個孩子無論學習成績多麼優秀,都必須剝奪他上大學的權利,因為家裡只能提供這麼多錢。我屬於比較幸運的,東拼西湊加上助學貸款終於交齊了第一年的學費,看著那些握著錄取通知書愁苦不堪全家幾近絕望的同學,我的心中真的不是滋味。教育產業化時代的大學招收的不僅是成績優秀的同學,而且還要有富裕的家長。

我終於可以如願以償地在大學校園裡汲取知識的養分!努力學習獲得獎學金,假期打工掙點生活費,我實在不忍心多拿父母一分錢,那每一分錢都是一滴汗珠掉在地上摔成八瓣掙來的血汗錢啊!

來到上海這個大都市,我發現與我的同學相比我真是土得掉渣。我不會作畫,不會演奏樂器,不認識港臺明星,沒看過武俠小說,不知道什麼是walkman,為了弄明白營銷管理課上講的」倉儲式超市」的概念,我在麥德隆好奇地看了一天,我從來沒見過如此豐富的商品。

我沒摸過計算機,為此我花了半年時間泡在學校機房裡學習你在中學裡就學會的基礎知識和操作技能。我的英語是聾子英語、啞巴英語,我的發音中國人和外國人都聽不懂,這也不能怪我,我們家鄉沒有外教,老師自己都讀不準,怎麼可能教會學生如何正確發音?基礎沒打好,我只能再花一年時間矯正我的發音。

我真的很羨慕大城市的同學多才多藝,知識面這麼廣,而我只會讀書,我的學生時代只有學習、考試、升學,因為只有考上大學,我才能來到你們中間,才能與你們一起學習,所有的一切都必須服從這個目標。

我可以忍受城市同學的嘲笑,可以幾個星期不吃一份葷菜,可以周六周日全天泡在圖書館和自習室,可以在周末自習回來的路上羨慕地看著校園舞廳裡的成雙成對,可以在寂寞無聊的深夜在操場上一圈圈地奔跑……我想有一天我畢業的時候,我能在這個大都市掙一份工資的時候,我會和你這個生長在都市裡的同齡人一樣―做一個上海公民,而我的父母也會為我驕傲,因為他們的孩子在大上海工作!

終於畢業了,令我意想不到的是,辛辛苦苦讀出來的大學文憑,竟然很難找到工作,在上海工作難找,回到家鄉更沒有什麼就業機會。能幸運地在上海找到工作的應屆本科生很多只有每月2000多的工資水平,也許你認為這點錢應該夠你零花的了,可是對我來說,我還要租房,還要交水電煤電話費還要還助學貸款,還想給家裡寄點錢讓弟妹繼續讀書,剩下的錢只夠我每頓吃蓋澆飯,我還是不能與你坐在starbucks一起喝咖啡!

在輿論號召我們大學生創業,真不明白我們這些既沒錢也沒經驗的剛畢業的學生有什麼資本去創業,為什麼那些人浮於事卻能旱澇保收的單位裡的職工不去辭職創業?也許所有的這一切都怪我投錯了胎,為什麼我不降生在上海!

寫到這裡,我需要聲明:我不是來自農村,我來自一個小城市,在上海讀完了碩士,現在有一份年薪七八萬的工作。我奮鬥了18年,現在終於可以與你坐在一起喝咖啡。

我已經融入到這個國際化大都市中了,與周圍的白領朋友沒有什麼差別,可是我無法忘記奮鬥歷程中那些艱苦的歲月,無法忘記那些曾經的同學和他們永遠無法實現的夙願。於是我以第一人稱的方式寫下了上面的文字,這些是最典型的中小城市和農村平民子弟奮鬥歷程的寫照。每每看到正在同命運抗爭的學子,我的心裡總是會有一種沉重的責任感。

這篇文章不是為了怨天尤人,這個世界上公平是相對的,不公平是絕對的,不公平已經存在,這並不可怕,但是對不公平視而不見是非常可怕的。

我在上海讀碩士的時候,曾經討論過一個維達紙業的營銷案例,我的一位當時曾有3年工作經驗,現任一家中外合資公司人事行政經理的同學,提出一個方案:應該讓維達紙業開發高檔面巾紙產品推向9億農民市場。

我驚訝於她提出這個方案的勇氣,當時我問她是否知道農民兄弟吃過飯後如何處理面部油膩,她疑惑地看著我,我用手背在兩側嘴角抹了兩下,對如此不雅的動作她斥之鄙夷神色。

在一次宏觀經濟學課上,我的另一同學大肆批判下崗工人和輟學務工務農的少年:」80%是由於他們自己不努力,年輕的時候不學會一門專長,所以現在下崗活該!那些學生可以一邊讀書一邊打工嘛,據說有很多學生一個暑假就能賺幾千元,學費還用愁嗎?」我的這位同學可能永遠都不會相信我本科時有個同學是每天拿著飯盒到學校餐廳裡撿別人吃剩的飯菜來熬過四年的大學生活的。

他可能沒有研究過中國社會財富分配製度的變遷,我們的父輩年富力強時候所創造的財富中本來應該屬於自己的那部分,在高積累低消費政策下變成了國有資產,繼而變成了國有商業銀行成千上萬億元再也收不回來的不良貸款。

糟蹋完這些錢後,當年包養老、包醫療、包住房、包教育的空口承諾灰飛煙滅,留給已經老去的父輩只是下崗失業和生活無濟。

我是70年代中期出生的人,我的同齡人正在逐漸成為社會的中流砥柱,我們的決策將影響社會和經濟的發展。

把這篇文章送給那些優越環境成長起來的年輕人和很久以前曾經吃過苦現在已經淡忘的人,關注社會下層,為了這個世界更公平些,我們應該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特別是在做關乎眾人命運的決策的時候,讓這份社會責任感駐留我們的頭腦。

我奮鬥了18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


我奮鬥了18年,不是為了和你一起喝咖啡

文/佚名

(作者生於1978年,清華大學碩士學位,北京某外企中層領導。文中提及主要人物:我,農家子弟。你,大學同學,北京人)

3年前,麥子的一篇《我奮鬥了18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引起多少共鳴,一個農家子弟經過18年的奮鬥,才取得和大都會裡的同齡人平起平坐的權利,一代人的真實寫照。

然而,3年過去,我恍然發覺,他言之過早。18年又如何?再豐盛的年華疊加,我仍不能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

那年我25,無數個夙興夜寐換來一個碩士學位,額上的抬頭紋分外明顯,腳下卻半步也不敢停歇。如果不想讓戶口打回原籍,子子孫孫無窮匱,得趕緊地找份留京工作。你呢?你不著急,魔獸世界和紅色警報?早玩膩了你野心勃勃地籌劃著「創業創業」。當時李彥宏、陳天橋、周雲帆,牛人們還沒有橫空出世,百度、Google、完美時空更是遙遠的名詞,可青春所向披靡不可一世,你在校園裡建起配送網站,大張旗鼓地招兵買馬,大小媒體的記者蜂擁而至。334寢室很快在全樓名噪一時,小姑娘們從天南地北寄來粉粉的信紙,仰慕地寫道:「從報上得知你的精彩故事……」得空,爬上樓頂吹吹風,你眉飛色舞地轉向我,以照顧自己人的口氣說,兄弟,一起發財如何?

好呀,可惜,我不能。創業於你,是可進可退可攻可守的棋,啟動資金有三姑六眷幫忙籌集,就算鎩羽而歸,父母那三室一廳、溫暖的灶臺也永不落空。失敗於我,意味著覆水難收一敗塗地,每年夏天,為了節省三五百塊錢的機器錢,爹娘要扛著腰肌勞損在大日頭下收割5畝農田。我穿著借來的西服完成了第一次面試,戴著借來的手錶與心愛的女孩進行了第一次約會。當你拿到了第一筆投資興奮地報告全班時,我冷靜地穿越大半個北京城,去做最後一份家教。沒錯,「這活兒技術含量忒低」,但在第一個月工資下發前,我租來的立錐之地與口糧全靠它維持。

不多久,網際網路就遭遇了寒流,你也對創業意興闌珊,進了家國有性質的通信公司,我被一家外企聘用。坐井觀天的我,竟傻傻地以為扳回了一局。明面上的工資,我比你超出一截,稅後8000,出差住5星級賓館,一年帶薪休假10天。玩命一樣地投入工作,堅信幾年後也有個童話般的結尾,「和公主過上幸福的生活」。

好景不長,很快,我明白了為什麼大家說白領是句罵人的話。寫字樓的套餐,標價35,幾乎沒人搭理它。午餐時間,最搶手的是各層拐角處的微波爐,「白領」們端著帶來的便當,排起了長長的隊伍。後來,物業允許快餐公司入住,又出現了「千人排隊等麗華」的盛況。這些月入近萬的人士節約到摳門的程度。一位同事,10塊錢的感冒藥都找保險公司理賠;另一位,在髒亂差的火車站耗上3個小時,為的是18:00後返程能多得150元的晚餐補助。

這幕幕喜劇未能令我發笑,我讀得懂,每個數字後都凝結著加班加點與忍氣吞聲;俯首帖耳被老闆盤剝,為的是一平米一平米構築起自己的小窩。白手起家的過程艱辛而漫長,整整3年,我沒休過一次長假沒吃過一回鴨脖子;聽到「華為25歲員工胡新宇過勞死」的新聞,也半點兒不覺得驚訝,以血汗、青春換銀子的現象在這個行業太普遍了。下次,當你在上地看見一群人穿著西裝革履拎著IBM筆記本奮力擠上4毛錢的公交車,千萬別奇怪,我們就是一群IT民工。

唯一讓人欣慰的是,我們離理想中的目標一步步靠近。

突如其來地,你的喜訊從天而降:邀請大家周末去新居暖暖房。怎麼可能?你竟比我快?可豁亮的100多平方米、紅蘋果家具、37寸液晶大彩電無可質疑地擺在眼前。你輕描淡寫地說,老頭子給了10萬,她家裡也給了10萬,老催著我們結婚……回家的路上,女朋友鬱郁不說話,她和我一樣,來自無名的山城。我攬過她的肩膀,鼓勵她也是鼓勵自己,沒關係,我們拿時間換空間。

蜜月你在香港過的,輕而易舉地花掉了半年的工資,回來說意思不大,不像TVB電視裡拍的那樣美輪美奐;我的婚禮,在家鄉的土路、鄉親的圍觀中巡遊,在低矮昏暗的老房子裡拜了天地,在寒冷的土炕上與愛人相擁入眠。幸運的是,多年後黯淡的圖景化作妻子博客裡光芒四射的圖畫,她回味:「有愛的地方,就有天堂。」

我們都想給深愛的女孩以天堂,天堂的含義卻迥然不同。你的老婆當上了全職太太,每天下載《老友記》和《越獄》;我也想這麼來著老婆不同意,你養我,誰養我爸媽?不忍心讓你一個人養7個人。當你的女孩敷著面膜舒服地翹起腳怡然自得時,我的女孩卻在人海中頑強地搏殺。

兩個人賺錢的速度快得多。到2004年年底我們也攢到了人生中第一個10萬,誰知中國的樓市在此時被魔鬼喚醒,海嘯般狂飆突進,摧毀一切渺小虛弱的個體。2005年3月,首付還夠買西四環的酈城,到7月,只能去南城掃樓了。我們的積蓄本來能買90平方米的兩居來著,9月中旬,僅僅過去2個月,只夠買80多平。

沒學過經濟學原理?沒關係。生活生動地闡釋了什麼叫資產泡沫與流動性泛濫。這時專家跳出來發言了,「北京房價應該降30%,上海房價應該降40%。」要不,再等等?我險些棲身於溫吞的空方陣營,是你站出來指點迷津:趕快買,房價還會漲。買房的消息傳回老家,爹娘一個勁兒地唏噓:抵得上俺們忙活半年。在他們看來,7500元一平方米是不可思議的天價。3年後的2008,師弟們紛紛感嘆,你賺大發了,四環內均價1萬4已無樓可買。

幾天前,我看見了水木上一句留言,頗為感慨:「工作5年還沒買房真活該,2003年正是樓市低迷與蕭條之時。等到今天,踏空的不僅是黃金樓市,更是整個人生。」

真要感謝你,在我不知理財為何物之時,你早早地告訴我什麼叫消費什麼叫投資。

並非所有人都擁有前瞻的眼光和投資的觀念。許多和我一樣來自小地方只知埋頭苦幹的兄弟們,太過關註腳下的麥田,以至於錯過一片璀璨的星空。你的理論是,賺錢是為了花,只有在流通中才能增值,買到喜愛的商品,讓生活心曠神怡。而我的農民兄弟——這裡特指是出身農家畢業後留在大城市的兄弟,習慣於把人民幣緊緊地捏在手中。存摺數字的增長讓他們痴迷。該買房時,他們在租房;該還貸時,他們寧可忍受7%的貸款利率,也要存上5年的定期。辛苦賺來的銀子在等待中縮水貶值。他們往往在房價的巔峰處,無可奈何地接下最後一棒;也曾天真地許願賺夠100萬就回家買房。可等到那一天真的到來,老家的房價,二線、三線城市甚至鄉鎮的都已瘋長。

這便是我和你的最大差別,根深蒂固的分歧、不可逾越的鴻溝也在於此我曾經以為,學位、薪水、公司名氣一樣了,我們的人生便一樣了。事實上差別不體現在顯而易見的符號上,而是體現在世世代代的傳承裡,體現在血液裡,體現在頭腦中。18年的積累,家庭出身、生活方式、財務觀念,造就了那樣一個你,也造就了這樣一個我,造就了你的疏狂佻達與我的保守持重。

當我還清貸款時,你買了第二套住房;上證指數6000點,當我好容易試水成為股民,你清倉離場,轉投金市;我每月寄1000元回去,承擔起贍養父母的責任,你笑嘻嘻地說,養老,我不啃老就不錯了;當我思考著要不要生孩子、養孩子的成本會在多大程度上折損生活品質時,4個老人已出錢出力幫你撫養起獨二代;黃金周去一趟九寨溝挺好的了,你不滿足,你說德國太拘謹美國太隨意法國才是你嚮往的時尚之都……

我的故事,是一代「移民」的真實寫照——迫不得已離鄉背井,祖國幅員遼闊,我卻像候鳥一樣輾轉遷徙,擇木而棲。現行的社會體制,註定了大城市擁有更豐富的教育資源、醫療資源、生活便利。即便取得了一紙戶口,躋身融入的過程依然是充滿煎熬,5年、10年乃至更長時間的奮鬥才獲得土著們唾手可得的一切。曾經憤慨過,追尋過,如今,卻學會了不再抱怨,在一個又一個縫隙間心平氣和。差距固然存在,但並不令人遺憾,正是差距和為彌補差距所付出的努力,加強了生命的張力,使其更有層次更加多元。

可以想見的未來是,有一天我們的後代會相聚於迪斯尼(這點自信我還是有的),講起父親的故事,我的那一個,雖然不一定更精緻更華彩,無疑曲折有趣得多。那個故事,關於獨立、勇氣、絕地反彈、起死回生我給不起兒子名車豪宅,卻能給他一個不斷成長的心靈。我要跟他說,無論貧窮富貴,百萬家資或顛沛流離,都要一樣地從容豁達。

至此,喝不喝咖啡又有什麼打緊呢?生活姿態的優雅與否,不取決於你所坐的位置、所持的器皿、所付的茶資,它取決於你品茗的態度。

我奮鬥了18年,不是為了和你一起喝咖啡。

相關焦點

  • 我奮鬥了18年,不是為了和你一起喝咖啡
    《我奮鬥了18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是多年前一名叫「麥子」 的網友寫的一篇引發億萬網友共鳴熱議的現實題材深度文章,作者用自己十幾年的經歷揭示了寒門通過努力要改變命運是多麼艱難的一件事,以及改變後那種矛盾對立的複雜心境。
  • 【北科晚安】清華大學碩士: 我奮鬥了18年,不是為了和你一起喝咖啡
    博主,生於1978年,清華大學碩士學位,北京某外企中層領導。文中提及主要人物:我,農家子弟。你,大學同學,北京人。3年前,麥子的一篇《我奮鬥了18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引起多少共鳴,一個農家子弟經過18年的奮鬥,才取得和大都會裡的同齡人平起平坐的權利,一代人的真實寫照。然而,3年過去,我恍然發覺,他言之過早。
  • 我奮鬥了18年,才有了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的資格!誰還記得他嗎?
    我奮鬥了18年,才有了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的故事,扎了無數人的心。很多網友都以為這只是一個故事,一個段子!殊不知這卻是一個真實的故事,這個故事的主角就是陳湖雄。陳湖雄或許大家不熟悉,但是說起晨光文具,我相信很多網友都知道。沒錯就是那個亞洲文具之王,如今的億萬富豪陳湖雄!當初剛出道的他,才17歲,典型的吃不飽穿不暖的農村窮小子。他的第一份工作就是推銷文具,這麼一幹就是10年。
  • 為一起喝咖啡奮鬥了18年的人,他為什麼不早點來?
    溫和派們則說,你說得沒錯,當保安和服務員也沒錯,都是為了生存,理解萬歲吧。單從「有事就找白大姐」這個名字就可以看出來白大姐一定是個熱心腸,奉勸年輕人要做好職業規劃也是妥妥地為了人家好。但細細一聽總覺得有點子誰誰家裡七大姑八大姨內味。妥妥的為了你好,可是你經歷了什麼,人家可不管。
  • 朋友,我真的不能和你一起喝咖啡!現實又動人!
    朋友, 我真的不能和你一起喝咖啡! 現實又動人!我真的不能和你一起喝咖啡。是的我們同在一個城市,在同一個公司上班,拿著同樣的工資,可能你對這份工作覺得可有可無,而對我來說,並不是這樣,我得拿著這點工資,我不僅的照顧自己的開銷,還要寄一部分錢給自己的父母,而且還要寄一部分給自己的哥哥,因為是他放棄了自己讀書的機會,外出打工掙錢讓我完成了學業,而且還把父母照顧的好好的。現在他的孩子在讀小學,費用很高,我必須得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 喝咖啡的動機是什麼?你是為了什么喝咖啡的?
    你是為了什么喝咖啡的?是活在大城市太繁忙,睡眠無論如何追趕都補不回來,必須以咖啡因催眠自己「我很精神」?還是在乏味的日常裡,到咖啡館點杯latte裝文藝青年,為生活營造浪漫感?女明星的話,不用說,九成是為了減肥以及消水腫。
  • 我用了十八年時間才可以和你一起喝咖啡
    但你的學習壓力要小得多,競爭並非那樣激烈,作業也不是很厚重。假如你不想那樣辛苦去參加高考,只要成績並非太爛,你能夠在高三時有機會得到保送資格,就算成績忒差,也會被「掃」進一所本地三流大學,而那所三流大學我或許也要考到很高的分數才能進去,因為按地區分配的資格中留給上海本地的資格太多了。
  • 用了20年,我才敢和富二代同學一起喝咖啡
    為了穿上那一雙皮鞋,我只能盡全力奔跑。我讀書非常努力,但是農村和城市的教育水平相差太遠了,我並沒有考上好的大學。為了供我讀書,母親和父親一起去了木廠工作,日夜加班,而我通過全家的奮力託舉,終於能夠進入大學。
  • 你的第一杯星巴克咖啡在什麼時候,哪裡,喝了什麼,和誰一起?
    --10年前,還是11年前,記不清了,上海太平洋樓下,和同學,她問我是否有必要為了結婚而結婚?我說當然不。沒想到,10年過去了,她依然孑然一身......呵呵,從此以後除了聖誕和夏天其他時候都只喝這款 -- 在八佰伴對面的星巴克點了抹茶拿鐵,同行的荷蘭人很驚恐地問我這個真的是咖啡???
  • 當別人和你說去星巴克喝一杯,很可能喝的不是咖啡
    不僅有外面絕對喝不到的11款特調雞尾酒,更有趣的是,這裡喝酒也能領略咖啡文化。我已經可以腦補,白天就已經是熱鬧非凡的打卡聖地,晚上怕是也要人滿為患了。不論你是不怎麼飲酒的酒場小白,還是常混跡於各大餐廳酒吧的潮人老饕,都能邂逅屬於自己的那一杯微醺。我做好了上頭的心理準備,先幹為敬!
  • 吐槽你的冷門專業,我請你喝咖啡
    明人不說暗話:你學的是冷門專業嗎?如果是的話,要不要來一起喝一杯?我請客。上海外國語大學的瑞典語專業,每四年才招收一屆學生。18歲,毫無學科積累時,就要握住將來的方向盤,選專業不說影響一生,至少也影響四年。你是不是一不小心就機緣巧合成了「極地青年」?這一次,我們想要找的是曾經和冷門專業鏖戰的你。
  • 牛人背後有更牛的人,清華的喝一杯,北大的喝一杯
    我的同學也不是清北的學生,但是他是全國非常著名的名校畢業生,學校是前幾985,是一聽就讓你肅然起敬的那種學校。因為時機和運氣等因素,他進入了一家頂級的工作單位,裡面幾乎都是清北的畢業生。有一次幾個部門負責人在一起吃飯。大家比較熟悉所以就喝一些酒,喝了一會也就比較放鬆,酒酣耳熱後也進入到喝酒的狀態。其中一個年輕的部門負責人敬酒。
  • 咖啡和酒不能一起喝?看看那些美酒和咖啡背後的故事吧
    蕭索的秋日,寒冷的冬天,再沒什麼能比一杯溫熱的咖啡和酒能讓人身心溫暖了!咖啡師對於咖啡飲品的創新熱情絲毫沒有因為徹骨的寒風而有所消退,反而愈加強烈。有人說:「我總覺得咖啡和酒似敵非友,又在讓人墮落的戰鬥中親密無間。
  • 清華MBA畢業生王科:因為清華MBA,我眼中的世界才會變
    我想跟大家介紹一下我為什麼選擇在清華學習。我在企業做了很多年人力資源工作,最大的好處是可以跟著領導聽課。到了國資委以後,這種學習條件更好,經常有機會跟世界頂級的企業家訪談,去調研中層管理幹部和一線員工。每一家企業都是無數打開的書、鮮活的案例,但我仍然覺得清華MBA的課非常值得聽。MBA課分為硬課和軟課。
  • 為了孩子孕期不要喝咖啡不要喝茶葉
    別人都說喝咖啡能提神,但是備孕懷孕期間不要喝咖啡,在我懷孕一個多月的時候,我完全不知道自己已有了身孕,那時候我還在電子廠工作,因為需要上夜班工作到很晚,困的眼皮睜不開,很多的同事都買咖啡來提神,一晚上都要喝一大盒,我自己一晚上差不多要喝一大盒,因為我平常喜歡喝茶呀,而白天上班的時候就用茶葉來喝茶
  • 清華畢業生丨王政:做和英雄並肩戰鬥的人
    王政回憶起和叔叔討論入黨時的情形:「我和叔叔說,我想入黨。他說,想入黨的人很多,可你得想清楚,如果不給你當官也不給你發錢,你還想不想入黨?想清楚了,你也就不用再問我了。」「從事基層工作可以說是我原來職業理想的升華。原來是為了綠水青山而奮鬥,現在不僅是綠水青山,還有國計民生。」王政出身農村,打小就幫家裡幹農活,餵馬、和泥、當小工,什麼活都幹過。這樣的成長經歷養成了他踏實肯幹的性格。
  • 經常喝咖啡有什麼危害 咖啡不能和什麼一起喝
    喝咖啡有好處,可以提神,可以延緩衰老,但是很多上班族卻把咖啡當成了水喝,這就有害無益了。今天小編給大家講講經常喝咖啡的危害,下面一起來看看吧。這是因為過量的咖啡能夠過度興奮神經,使得神經過度緊張,一直出現警覺狀態  胎兒畸形。孕婦長期過量喝咖啡,會導致流產,甚至是引起胎兒的畸形。所以,孕婦最好不要和咖啡  破壞維生素B1的吸收。因為維生素B1對於保持神經系統的平衡有很大的作用,但是咖啡會破壞這種平衡,所以維生素B1缺乏症最好不要喝咖啡
  • 清華教授遭吐槽:你眼中的普通人,是張桂梅奮鬥幾十年才有的結果
    清華副教授劉瑜:「我女兒正勢不可擋地成為一個普通人。」張桂梅校長:「我不希望你當全職太太。」兩個教書育人的老師,兩種不同的育人理念,驚醒了無數父母。你的孩子面臨的是「嚴學」還是「樂學」?孩子的快樂重要,還是未來安逸的生活更重要?一、清華副教授一段演講,被群嘲:不要站在高樓,指點大山。
  • 知乎精選:人們去星巴克只是為了喝咖啡嗎?
    人們去星巴克是為了喝好咖啡嗎?   獲得413.6k好評的回答@Glyn Williams:   I go to Starbucks to do work. I can rent a desk there for a few dollars an hour.
  • 這些學校的畢業生月薪過萬,清華北大不是第一,快來看看吧!
    在當今社會上很多人把成功定義成賺多少錢,因此很多人都嚮往著上一個好大學,找一個好工作,賺更多的錢,許多人為此奮鬥了高考,考研,甚至考博等等,只是為了上一個好大學,但事實上並不是上一個好大學就能找到一個高薪的工作,許多名校畢業生剛開始也只能拿到一個很一般的薪酬,這需要看學校擁有的資源和學生自己所學到的知識和能力,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