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教授遭吐槽:你眼中的普通人,是張桂梅奮鬥幾十年才有的結果

2021-01-09 萌孩控

清華副教授劉瑜:「我女兒正勢不可擋地成為一個普通人。」

張桂梅校長:「我不希望你當全職太太。」

兩個教書育人的老師,兩種不同的育人理念,驚醒了無數父母。你的孩子面臨的是「嚴學」還是「樂學」?孩子的快樂重要,還是未來安逸的生活更重要?

一、清華副教授一段演講,被群嘲:不要站在高樓,指點大山。

這段時間清華的一位副教授劉瑜發布的演講,讓很多人贊同,也有很多人暗罵,當然後者的人數更多。劉瑜的觀點是,現在的孩子們都太累了,家長也都很焦慮,害怕孩子落後,害怕孩子考不上好的學校。

如今雞娃的形式確實是大潮流,每個孩子多多少少都會報個班。曾經看到過一個小視頻,媽媽給讀小學的孩子準備了驚喜小禮物,孩子背著大大的書包,看見閃閃發光的禮物放在書桌上,一直都沒有說話。

但是看得出背影相當沉重,腳步也很拖沓,沒有媽媽想像中的驚喜雀躍。後來孩子放下書包,回過頭無聲地哭了,孩子覺得自己考試沒有拿到一百分,讓媽媽失望了。媽媽給自己準備了禮物,愧疚感更深了。

這大概是很多孩子的現狀,背負著父母的希望,負重前行。

劉瑜就認為自己的孩子需要快樂,她說以後就讓自己的女兒成為一個普通人吧,開煎餅店、奶茶店就得了。

雖然是一種自我調侃,但是網友連連吐槽:

l 劉瑜您是清華副教授,你的家人都是清北博士,女兒也就讀於清華附小,這樣「普通」的人生,是大多數人一輩子都高攀不起的。

l 這樣的普通人,是因為有經濟實力,即使開店不賺錢,她的女兒也不至於買不起房吃不起飯,因為父母輩甚至祖父輩也積攢了不少保障。

l 曾經看過一篇文章,一位農村走出來的大學生,通過十幾年的努力考到了大城市定居。他和本地的同事感慨道,他花了十幾年才和同事坐在一起喝咖啡,而他的這位同事小時候家裡就堆滿了手工咖啡豆。層次不同,怎麼能相提並論?

l 如果放任孩子,他可能連大學的見不到,甚至養活自己都難。

二、張桂梅就是嚴格教學,送她的女孩們走出了大山

對比教師劉瑜的快樂童年,張桂梅作為女子高中的校長,她身邊的孩子們,幾乎沒有童年。

從十二年前創辦女子高中,劉瑜將大山裡的孩子帶到學校讀書,大部分是家境貧苦,父母重男輕女不讓讀書或者是家庭不完整的孩子。她們的童年只有幹不完的家務,做不完的農活。

而張桂梅的教育方式就是「填鴨教育」,她們的目的就是高考,走出大山,成為那些「普通人」。

她們沒有興趣愛好,只有一遍一遍地刷題,見的題目多了就能記住知識點了。第一屆學生回憶,有一次物理測試全班最高分只有20分,老師和張桂梅校長氣得大發脾氣,最後按著學生們「往死裡學」。

現在,張桂梅的女子高中本科上線率達到了82.37%,一本過線率甚至超過了40.67%,這樣的成績都是張桂梅死磕到底的結果,她將一批批的大山女孩送出去了,不用在老家早早嫁人,生孩子做家務,忍受丈夫的家暴和斥責。

三、因材施教是永恆不變的道理

孩子在什麼環境,面對的事情肯定是不一樣的。人們的童年就是拿來溫暖一生的,但是有些孩子天生就沒有童年。

父母能做的就是根據自身的情況,給孩子比較合適的教育,不要將孩子逼得太緊,失去了自由。也不能放任不管,任其自生自滅。

努力永遠是改變命運的唯一標準,只是要搞清楚,孩子的努力是為了改變孩子自己的命運,不是為了改變父母的命運。所以不要將父母的希望,添加到孩子身上。

今日話題:你同意教師劉瑜的教育方式嗎?你更看重孩子的分數,還是孩子的快樂?如果讓你放手給孩子自由,你願意嗎?歡迎留言討論!

相關焦點

  • 張桂梅PK清華教授:不要站在高樓,傲慢地指點被階層固化壓在山底的人
    張桂梅老師的魔鬼,清華教授的普通人,你選擇哪種教育方式? 清華大學副教授劉瑜說:我們要鬆弛下來,要發現孩子的喜愛,要尊重孩子的個性,要引領孩子發現自我,而不是一定要考上名牌大學。
  • 清華教授說「女兒正勢不可擋地成為一個普通人」,你可別當真
    文章一發出,就被另一位教授, 參加過《奇葩說》的國際關係學院教授儲殷發微博視頻懟了,儲殷的大致意思是——「劉瑜是清華政治系教授,老公是人大哲學系教授,他倆的閨女怎麼會是普通人呢你開個奶茶店,過兩天「拼瑞奶茶」來了,百億補貼+買一贈一,你的小店不又要捲起來了?你說你加盟,結果「拼瑞奶茶」退市倒閉了,那你不就成了資本的炮灰?至於開煎餅店、開涼果店,也是一樣。街頭智慧不能解決根本性問題。沒有創新,沒有壁壘,憑啥別人捲成麻花你能歲月靜好?
  • 張桂梅PK清華副教授:不要站在高樓上,傲慢地指著大山
    作業做不完,成績上不去,領導苛責老師,老師傳達家長,家長必然要焦慮地批評孩子,怎麼可能從軍事競賽的跑道上下來?為人父母,我們倒是想給孩子鬆綁,讓他/她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當個無憂無慮、歡天喜地的少年,但是,如果他連大學的門兒都摸不著,將來一日三餐沒有著落,一年四季顛沛流離,又拿什麼支撐自己的熱愛和夢想?
  • 狗嘴與象牙:清華教授與普通人、王健林與小目標
    劉瑜教授是清華大學的老師,她的孩子能上清華大學附屬小學和初中,高中的話,如果成績不是太差,大概率也是能上的。大家可以上網搜一下,清華附小和清華附中的情況。清華附小和清華附中在全國都是能排得上號的學校。北京高考又稍微容易一些,在清華附中,只要不是太差,考個211大學應該問題不大。假定211大學考不上,很多清華老師都是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國外大學去讀書。國外大學都是申請制,這對於大學教授來講,非常熟門熟路,念不了最頂尖的名校,念個普通名校問題都不大。所以,這是劉瑜教授女兒作為普通人的最有可能的結果。
  • 一位大學教授的吶喊:沒有人告訴你,教育是為了實現社會分層
    清華大學教授劉瑜教授說:「我的女兒正勢不可擋成為一個普通人。」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儲殷說:「清華附小出來的能是普通人嗎?至少也是一個高曉松啊!」這句話雖稍嫌刻薄,卻含有很深的真理。最近,儲殷教授很火,在參加某網舉辦的教育專場盛典時,他提出了一個振聾發聵的觀點:沒有人告訴你,教育是為了實現社會分層。
  • 張桂梅校長和劉瑜教授的「對話」,讓人看到了人生起跑線的距離
    清華副教授劉瑜說: 「我們要鬆弛下來,要發現孩子的喜愛,要尊重孩子的個性,要引領孩子發現自我,而不是一定要考上名牌大學……我的女兒正在勢不可擋地成為一個「普通人」。(劉瑜教授《不確定的時代,教育的價值》)。
  • 劉瑜PK張桂梅:不要調笑被階層固化壓在山底的人
    這個演講,在網上被提煉出一個很接地氣的標題——《我的女兒正勢不可擋地成為一個普通人》,隨即,火透了。後來,這位清華教授原先嚴謹生硬的學術腔,就成了人們心中海澱精英的凡爾賽體了。我對教育話題特別上心,劉瑜的這個視頻,也聽了很多次。以下是完整版。從價值觀點講,也並不算新,說是老生常談,並不為過。
  • 清華教授劉瑜:大多數孩子會淪為普通人,我贊同卻依然讓孩子去拼
    前兩天清華教授進行了一場演講《不確定的時代,教育的價值》,在演講中劉瑜教授毫不遮掩地指出大多數中國家長都在進行一場「軍備競賽」。而落幕時分,大多數孩子將會淪為普通人,包括她自己的孩子。於是劉瑜教授建議家長們可以放棄「軍備競賽」,讓孩子追求本心,也許讀書不是唯一的途徑,奮鬥不是人生的唯一選擇。
  • 清華教師子女會成為怎麼樣的普通人?
    有人說高曉松就是清華教師子女中的普通人,這話不對。他爸高立人是清華大學教授,他媽張克群同樣畢業於清華大學,師從梁思成,是中國著名名建築學家和建築教育家。但是官員所擁有的資源你一定要說和平頭百姓一樣那也是胡扯,這個沒什麼好迴避的。所以劉家擁有的社會資源和人脈也不是現在普通的清華副教授能比得了的。所以這些人家的孩子能普通成啥樣,你可以想像。那麼問題來了,普通清華教師的子女會真的變成我們認為的那種普通人麼?一直以來,我們時常吐槽中國的教育制度。但是摸著良心說,當前的教育還是給了普通人機會的。
  • 張桂梅校長和清華大學劉瑜教授,兩者傳遞的教育主張完全相反嗎?
    她們就是——張桂梅和劉瑜。很多人表示,看完了劉瑜教授的演講,再看張桂梅校長的教育理念,覺得這分明是兩完全不同的教育理念。我們先來看看這兩位偉大的女人都分別持有怎樣的觀點:張桂梅校長是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書記、校長。在她的帶領下,山區裡1800多位女生走出大山,踏上了大城市的求學之路。
  • 寫作素材:時代楷模——張桂梅
    別急,我這裡還有一個例子:這位同學是清華經管學院朱鎔基教授的博士生——一文科生,現在是中國招商銀行的副行長,今年只有29歲。他因為在一個月時間內解決了河北一個城市建行的十幾年的呆帳壞帳,被朱鎔基院長破格提拔。他獲得重用所依靠的就是自己的出色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這樣的例子多的是,他們走了求學這條捷徑,他們用幾年的時間達到了其他人可能要用幾十年才能達到的高度。
  • 儲殷:清華教授的孩子能是普通人嗎
    剛看到微信朋友圈有一篇文章正在刷屏,清華大學劉瑜教授,說她的女兒正在勢不可擋的成為一個普通人。演講大概也就是讓大家要看開,要看淡,不要搞那麼殘酷。劉瑜教授的老公是著名的哲學家周濂。咱說句實在話,作為劉瑜和周濂的孩子,他就註定已經不是普通人了。 一個清華大學教授的孩子能是普通人嗎?你問問清華的附屬幼兒園、附小、附中,那是普通人能上的嗎?
  • 清華教授:別掙扎,坦然做個普通人吧,社會需要懶漢,做懶漢光榮
    誰是普通人?如果你用各種方式逼自己的孩子學習,努力讓他更優秀,那麼你大概率是一個普通人——因為沒能力給孩子更多,只能讓他通過學習改變未來的命運。無數家長被現實壓得喘不過氣來,只能寄希望於孩子,自己受再多苦也不願孩子掉隊,在憋著勁、悶著頭,苦苦掙扎的時候,清華教授堂而皇之地說「人要認識自我,接受自我,要坦然面對做一個普通人」。這是當頭棒喝,難道一點希望都不給了嗎?這要從劉瑜教授的一篇文章說起。
  • 時代楷模張桂梅和清華大學副教授劉瑜的教育觀點是相輔相成的!
    剛剛被中宣部授予「時代楷模」稱號的張桂梅老師的事跡感動國人。張桂梅老師說:「拼了,不停地刷題,人家說刷題對孩子們不好,但我們也沒有別的辦法啊。不這樣,我們的孩子就去不了浙大、廈大、武大和川大。」「我們不拿出這樣拼的架勢,孩子們怎麼和外麵條件好、基礎好的孩子比?」
  • 清華教授想培養女兒成普通人獲群嘲:讀清華附小的學霸會普通?
    清華教授劉瑜,在一次《不確定的時代,教育的價值》的演講中談到,有個朋友告訴了她一句話,這句話讓她印象如此深刻,以致於立刻就從虎媽的戰車上解了綁,獲得了做母親的自由。 這句話是:「要堅信自己的孩子會長成一個普通人!」
  • 清華教授:希望女兒成為普通人;網友:我們普通人,聽聽就好了
    作為名人的女兒,她上的是千萬人豔羨的名校清華附小。滑稽的是,在千萬人矚目的舞臺上,劉瑜教授告訴我們:讓子女成為平凡人。我只想說一句話:她所謂的平凡,其實就是千萬人豔羨的非凡。劉瑜再怎麼希望她的女兒普通,但給她上的依舊是清華附小、清華附中,直至清華大學,或留學國外。這些,都是普通人擠破頭也得不到的資源。長久以往,精英階層的孩子依然是精英,即使普通,或者退學了,也是精英中的另一個「高曉松」。
  • 李展飛:給張桂梅的「填鴨式教育」點個讚
    這個習慣其中的一個表現就是,遇到了像張老師這樣的人,普通人的境界難以企及的或者說難以達到的,便會換一種嘴臉出來。簡單說,一個普通人遇到了一個天才,仰望過後,緊接而來的往往就是羨慕嫉妒恨,最終變成仇視。正如仇富的那群人,見到豪車,羨慕之後是必定要腦補一下對方的錢來路不明的。
  • 別不拿清華大學教授不當普通人
    比如一家教育機構發明了一句殺氣騰騰的話:「您來,我們教育您的孩子;您不來,我們教育你孩子的競爭對手!」那麼,清華大學教授劉瑜博士為啥就掀起諾大風浪了呢?原來她一次演講「不確定的時代,教育的價值」標題太學術了,某自媒體小編機智勇敢地改成了「清華教授劉瑜:我的女兒正勢不可擋地成為一個普通人」。這一發不可收拾地收割眼球,觸動家長們的內心,而大火。
  • 「張桂梅搞填鴨式教育,憑什麼當時代楷模?」
    而這些僅僅是一個開始,當她逐步了解到這些孩子背後的故事,才知道事情遠沒有這麼簡單。  一位正在田裡幹活的婦女,遇到陌生人問路。興許是她沒聽見,路人就拉了一下她的衣服,結果她便認為「我被陌生男人摸了,太丟人」,回到家就上吊自殺了。她老公也覺得丟人,跟著自殺了,家裡的兩個孩子就此成為了孤兒。  類似這樣的故事在華坪不止一例。
  • 清華教授說我女兒正勢不可擋地成為普通人,是精英階層讓你認命嗎
    最近有一句話刷屏了,清華大學副教授劉瑜發表了一個演講,其中提到她的一個朋友說「要堅信自己的孩子會長成一個普通人」。然後劉教授說:萬一我女兒是個曠世奇才,我肯定也會偷著樂,但是到目前為止,我那個朋友是對的,我女兒正在勢不可擋地成為一個普通人。